發(fā)布時間: 2025年04月27日 17:01
在面試中,有時考官可能提出真真假假的“題外題”。為此,考生不要簡單地就題答題,要多一個心眼,想得全面一些,以便使答案更完整圓滿,首尾相顧,不致顧此失彼,留下縫隙,授人以柄。
某電視臺招聘記者,小鄭前去應聘。面試中,考官指出:“你說你愛好寫作,可是我看了你填的報考表,在‘自我評價’欄中居然出現(xiàn)了三處語法錯誤,現(xiàn)在既沒有多余的表格,也不準涂改,你怎么辦?”小鄭聽罷吃了一驚,心想填表時自己是字斟句酌的,怎么會有三處錯誤呢?但時間不允許他多想,他當機立斷,回答說:“為了彌補失誤,我可以在表后附一張更正說明,上面寫上:‘某某地方出現(xiàn)了三處語法錯誤,實屬填表人的粗心,特此更正,并向各位致歉?!贿^……”他停頓一下說:“在發(fā)出這份更正說明之前,我想知道是哪些錯誤,因為不能無的放矢,錯誤地發(fā)出一份更正說明,我不愿意再犯這種錯誤?!?/p>
他的機智應對令考官們笑了。其實他的報考表并沒有錯誤,這不過是考官設的一個圈套,用以考察他的自信心和反應能力。從表達角度看,他的得分主要在于后半部的補充說明。這一段內(nèi)容的表達十分完滿,滴水不漏,印證了他機敏全面,認真仔細,一絲不茍的品格,贏得了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