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方法匯
分享中小學學習方法和學習資料
發(fā)布時間: 2025年05月25日 15:02
人民防空提出的“三防”指的是什么?
答:是指針對核武器、化學武器和生物武器的效應防護,總稱“三防”。
2、什么是核武器?
答: 核武器是利用爆炸性核反應放出的巨大能量,對目標造成殺傷破壞作用的武器。原子彈、氫彈、中子彈等統(tǒng)稱核武器。
3、核武器的殺傷破壞因素有哪些?
答:核武器的殺傷破壞因素有光輻射、沖擊波、早期核輻射、核電磁脈沖和放射性沾染等五種,前四種是在核爆炸后幾十秒鐘以內(nèi)起作用,稱為瞬時殺傷破壞因素。放射性沾染可持續(xù)幾個月或更長的時間。
4、如何做好對核襲擊的防護?
答:在空襲來臨時,人員應迅速利用各種工事防護,對于來不及進入防空工程和其它掩蔽場所的人員,發(fā)現(xiàn)核爆炸閃光,應就近利用地形地物進行防護。遇到較大的地形地物如土丘、坑溝、矮墻等時,橫向爆心臥倒;地形地物較小時,面向爆心臥倒;無地形地物可利用時,背向爆心臥倒。臥倒的動作要領是:雙手交叉墊胸前,臉部盡量夾在兩臂之間,兩肘前伸,雙腿伸直并攏,閉眼、閉口、憋氣15-20秒。在沾染區(qū)的人員要及時戴好防毒面具或口罩,或用毛巾捂住口鼻。扎好領口、袖口和褲口,或用雨衣、塑料布、床單等身邊容易得到的器材把暴露的皮膚遮蓋起來,或直接躲進可掩蔽的裝備或建筑物內(nèi),盡量減少在室外的活動。室內(nèi)來不及進入工事的人員,應立即利用墻角、墻邊或桌(床)下以臥姿或坐姿進行防護。
5、什么是化學武器?
答:在戰(zhàn)爭中用于殺傷人、畜,毀壞植物的各種有毒的化學物質叫做毒劑。裝有并能施放毒劑的武器、器材總稱為化學武器,如裝有毒劑的炮彈、炸彈、導彈、飛機布灑器等。
6、化學武器的殺傷特點有哪些?
答:傷害途徑多,殺傷范圍廣,持續(xù)時間長,制約因素多,主要殺傷有生力量等特點。
7、化學武器如何防護?
答:對一定數(shù)量的人員可利用有防護設施的人防工程進行防護。它是一種安全可靠的防護方法,也是防敵化學武器襲擊的基本措施。
對個人防護時,應首先迅速戴好防毒面目,保護呼吸道和眼睛,爾后視情進行全身防護。沒有制式防護器材時,可利用身邊易得的浸堿口罩、風鏡、皮大衣、皮(棉)手套、塑料布、雨靴等簡易器材進行防護。盡量減少在染毒區(qū)域內(nèi)的停留時間,嚴禁在毒區(qū)風隨便吃、喝、坐、臥等。
8、什么是生物武器?
答:又名細菌武器,生物戰(zhàn)劑及施放武器、器材總稱生物武器。生物戰(zhàn)劑是指在戰(zhàn)爭中用于殺傷人、畜的致病微生物和毒素。
9、生物武器殺傷特點有哪些?
答:致病力強,多數(shù)具有傳染性,無立即殺傷作用,污染面積廣,不易發(fā)現(xiàn),受自然條件影響大,危害作用時間長。
10、生物武器如何防護?
微信掃碼關注公眾號
獲取更多考試熱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