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小能手
解答各類資格考試問題
發(fā)布時間: 2025年05月18日 19:47
意思:得到天下優(yōu)秀的人才進行教育,這是第三大快樂。
出處:
出自孟子的《孟子·盡心章句上·第二十節(jié)》
原文:
孟子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p>
譯文:
孟子說:“君子有三種快樂,但稱王天下不在這當中。父母親都在,兄弟姐妹都平安,這是一種快樂;上不慚愧于天,下不慚愧于人,這是第二種快樂;得到天下的優(yōu)秀人才并教育他們,這是第三種快樂。君子有了這三種快樂,但稱王天下不在這當中。”
孟子思想
孟子根據戰(zhàn)國時期的經驗,總結各國治亂興亡的規(guī)律,提出了一個富有民主性精華的著名命題:“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認為如何對待人民這一問題,對于國家的治亂興亡,具有極端的重要性。孟子十分重視民心的向背,通過大量歷史事例反復闡述這是關乎得天下與失天下的關鍵問題。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币馑际钦f,人民放在第一位,國家其次,君在最后。孟子認為君主應以愛護人民為先,為政者要保障人民權利。孟子贊同若君主無道,人民有權推翻政權。正因此原因,《漢書》「藝文志」僅僅把《孟子》放在諸子略中,視為子書,沒有得到應有的地位。
微信掃碼關注公眾號
獲取更多考試熱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