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參考
教育培訓行業(yè)知識型媒體
發(fā)布時間: 2023-01-07 02:53:29
教育專碩和學碩分別考察311和333,雖然代碼不同,培養(yǎng)目標不同,但是考察的內容有部分是相同的,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教育學相關知識點,供教育專碩和學碩的考生在零碎時間學習,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一、《費里教育法》
1881和1882年,費里(Jules Francois Camille Ferry 1832-1893)提出兩項教育法案。其要旨是宣布實施普及、義務、免費和世俗的初等教育。該法案為以后近百年間法國國民教育的發(fā)展打下了基礎。第一個法案規(guī)定(1)母親學校(幼兒園)和公立小學一律免收學費;(2)公立學校不允許裝飾宗教標志,不開設宗教課程。第二個法案規(guī)定:(1)對6-13歲的所有兒童實施強迫的、義務的初等教育,可進公立或私立小學,或在家庭私塾接受教育;在家庭讀書的兒童自第三學年起,每年須接受一次公立學??荚?,以檢查私塾的教學;對不送孩子入學的父母處以罰款、監(jiān)禁等處分。(2)在小學開設法語、歷史、地理、生物、自然、算術、法政常識、農業(yè)常識、衛(wèi)生、圖畫、音樂、體育、軍訓(男生)、縫紉(女生)等課程。廢除宗教課,增設公民和道德課;增設手工課和各種主要手工業(yè)工具的用法課。(3)允許學校除星期日外,每周停課半天,由學生家長在校外按各自的宗教信仰安排宗教活動。取消教會、教士監(jiān)督學校的權力,由職業(yè)教育家領導學校理事會;宗教團體成員不得在公立學校任教。
二、杜威的教育實踐活動
20世紀美國著名教育家。主要著作《民主主義與教育》。杜威的教育思想是建立在機能心理學、實用主義哲學、社會進化論的基礎上的。從這些出發(fā),他提出了教育的新界說。其理論的核心概念是: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經驗的改造,學校即社會,做中學,五步教學法。
1、教育實踐活動
杜威的教育實踐活動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是1884-1894年的10年,當時他在密執(zhí)安大學和明尼蘇達大學教授心理學和哲學。在實踐中杜威清楚地認識到中小學課程內容貧乏,當時流行的赫爾巴特五段教學法機械呆板,萌生了進行教育改革的要求并進而成為教育革新的倡導者。
第二個時期是1894-1904年的10年,是他改革教育的嘗試階段,當時他在芝加哥大學任哲學、心理學和教育學系主任。1896年他創(chuàng)辦了芝加哥實驗學校,又稱杜威學校,以他的哲學和心理學研究為根據進行教育創(chuàng)新。在此期間,他根據自己的教改實踐,發(fā)表了許多重要的教育論著。
第三個時期是1904年-1952年,是他事業(yè)的輝煌時期。其中1904-1930年杜威任哥倫比亞大學哲學教授。他與一批育史家、比較教育學家和教育心理學家一起,鑄成了哥倫比亞大學師范學院的黃金時代。經過長期的教育實踐和研究,1916年杜威發(fā)表了《民主主義與教育》。這部經 典巨著標志著教育理論發(fā)展的一個新時期的開端,創(chuàng)立了實用主義教育哲學體系。1930年他退休,改任哥倫比亞大學名譽教授,仍繼續(xù)從事教育改革研究。
2、杜威教育思想的影響、意義和局限
杜威是西方現(xiàn)代教育派的理論代表。他對傳統(tǒng)教育的整個理論體系進行挑戰(zhàn),奠定了現(xiàn)代教育的理論大廈的基石。他的《民主主義與教育》使美國教育由赫爾巴特主義轉入杜威主義,并影響到其他國家。是新教育的思想旗手。他的影響表現(xiàn)在:
1)強調知行合一,將教學中死的知識變?yōu)榛畹闹R。
2)教育是人與環(huán)境的交互的觀點是對內發(fā)論和外鑠論的超越和突破。
3)教育是生長和生活的觀點從心理學角度探討了教育的本質,試圖解決教育方法論問題和教育與兒童脫離的問題,成為兒童中心論的基礎之一。
4)教育即經驗從認識論的角度探討教育本質,解決知識、經驗的獲得以及心理與社會、過程與目的的協(xié)調問題。試圖超越形式論和實質論解決理論與實踐脫離的問題。
5)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是從社會的角度出發(fā)將個人與社會統(tǒng)一起來。將學校的生活和學生的生活經驗聯(lián)系起來,解決教育與社會的脫離問題。
6)教材心理化,適合學生經驗的心理發(fā)展,而不是邏輯順序。
7)教學方法的科學化和探究精神使得科學精神成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8)教學專業(yè)化,提高教育學的學科地位,增強學術性。在其影響下教育專業(yè)機構大量建立。
9)杜威具有世界性的影響,其教育理論對世界教育進程發(fā)揮巨大作用。對日本、中國、土耳其、蘇聯(lián)、墨西哥等國具有直接的影響。
10)因為理論中過于強調兒童中心、活動中心、經驗中心而使得教育實踐忽視了系統(tǒng)知識的傳授以及引發(fā)了自由和紀律,教師與學生關系等諸多矛盾。另外根據經驗和教材心理化原則編寫新型教材的設想過于理想,難以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