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參考
教育培訓行業(yè)知識型媒體
發(fā)布時間: 2023-01-07 12:54:34
1、 薩伊法則:是一種產品的供給產生了對另一種產品的需求,有多大供給就有多大的需求,整個社會的總供給與總需求必相等。因此,普遍的生產過剩是不可能的。
2、 凱恩斯革命:凱恩斯經濟學從許多方面突破了傳統(tǒng)經濟學的思想束縛,拓寬了經濟學的視角,運用一些新的概念、理論等分析工具對資本主義經濟的運行進行了重新的解釋,得出了一切與傳統(tǒng)經濟學對立的政策結論,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現(xiàn)代經濟學的面貌。表現(xiàn):①經濟學研究中心轉變②資本主義經濟運行的常態(tài)③政府的作用
3、 宏觀經濟的目標:①持續(xù)的經濟增長②充分就業(yè)③價格穩(wěn)定④國際收支平衡
宏觀經濟學:是把整個經濟總體作為考察對象,研究其經濟活動的現(xiàn)象和規(guī)律,從而產生許多經濟理論。聯(lián)系:①相輔相成,構成整體②微觀是宏觀的基礎。
區(qū)別: 微觀經濟 宏觀經濟
研究對象 單個經濟單位 整個經濟
解決問題 資源配置 資源利用
中心理論 價格理論 國民收入理論
研究方法 個量分析 總量分析
代表人物 馬歇爾1890《經濟學原理》凱恩斯1936《就業(yè)、利息和貨幣通論》
4、 公共產品:是政府向社會和私人提供的各種服務的總稱。
特征:①同時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爭奪性②具有排他性,不具有爭奪性。
5、 私人產品:是指一般生產要素供給者通過市場經濟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它由私人或廠商所提供。
特征:①具有排他性②具有爭奪性。
6、 政府的經濟作用:①政府直接控制②政府提供公共產品的社會消費③政府通過穩(wěn)定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控制通貨膨脹和失業(yè)率④政府從事生產⑤政府提供社會福利保 障
7、 市場失靈:市場經濟由于其純理論所假定的前提無法實現(xiàn),使得市場經濟并非實用,不可能發(fā)揮其理論上的經濟效率。
8、 轉移支付:是指從整個國家的利益出發(fā)對某些人進行的無償支付。
9、 洛倫茨曲線:是反映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線。
OI表示國民收入百分比,OP表示人口百分比,連接兩對角線OY的是絕對平均曲線。對角線上的任何一點都表示:總人口中每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所擁有的收入,在總收入中也占相同的百分比。OPY是絕對不平均線,表示社會的全部收入都被一人所占有,其余的人的收入都是零。OY弧線為實際收入分配線即洛倫茨曲線,每一點都表明:占總人口的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擁有的收入在總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從曲線的形狀可看出:實際收入分配線越靠近對角線,則表示社會收入分配越接近平均;反之,實際收入分配線越遠離對角線,則表示社會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10、基尼系數(shù)(洛倫茨系數(shù)):根據(jù)洛倫茨曲線圖找出了判斷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標?;嵯禂?shù)=A/(A+B) A表示實際收入分配曲線與絕對平均曲線之間的面積;B表示實際收入分配曲線與絕對不平均曲線之間的面對。如果A=0,基尼系數(shù)=0,則表示收入絕對平均;如果B=0,基尼系數(shù)=1,收入絕對不平均。事實上基尼系數(shù)在0和1之間,基尼系數(shù)數(shù)值越小,越接近于收入平均;基尼系數(shù)數(shù)值越大,則收入越不平均。對于收入分配高度不均的國家基尼系數(shù)在0.5-0.7之間,對于收入分配相對平等的國家,在0.2-0.35之間。
11、稅金轉嫁:納稅人可以把稅金轉嫁給他人負擔。分為兩種:①向前轉嫁,即在市場交換過程中,在產品或服務銷售之前,賣方通過加價的方式把稅收負擔轉嫁給買方;②向后轉嫁,即在市場交換過程中,買方通過少支付的方法,將稅收負擔轉嫁給賣方。
12、整個社會經濟的運行包括總需求和總供給兩大部分。當經濟處于均衡時,AD=AS。
總需求AD:指經濟社會對產品和勞務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總量。
總供給AS:指經濟社會對產品和勞務的實際供給總量,即經濟社會的總產量。
總產出=總收入=總支出
13、流量:指在一定時期內某種經濟變量的增量–;時期數(shù),可相加。
存量:指在某一時點上某種經濟變量的數(shù)值–;時點數(shù),不可相加。
關系:流量來自存量,;流量又歸于存量,流量會導致存量變化。
14、流量分析:是指對一定時期內有關經濟總量的產出、投入的變動及其對于其他有關經濟總量的影響進行分析。
存量分析:是指對一定時點上已有的經濟總量的數(shù)值及其對于其他有關經濟變量的影響進行分析。
15、漏出:是指家庭將其部分收入用于儲蓄,而沒有全部用于消費。
注入:是指廠商所獲得的追加投資。注入的來源是漏出。
16、國內生產總值GDP:是一個國家在一定地域范圍之內=一定時期內(通常是一年)生產的最終產品和勞務市場價值總額。GDP價格矯正指數(shù)=名義GDP/實際GDP
名義國內生產總值:是用生產物品和勞務的那個時期的價格計算出來的價值。
實際國內生產總值:是用某一年作為基年的價格計算出來的價值。
GDP統(tǒng)計收入法的具體項目:毛工資、凈利息、租金、企業(yè)稅前利潤、企業(yè)間接稅、非公司企業(yè)收入、折舊費。看筆記
17、國民生產總值GNP:是一國所擁有的生產要素所生產的最終產品的價值。
18、GDP中的五個總量:
①國內生產總值GDP②國內生產凈值NDP:國內生產總值減去折舊即得到國內生產凈值。
③國民收入NI:一國生產要素所有者在一定時期內從生產中應該的感到的報酬的總和。
④個人收入PI:一年內一國個人所得實際收入的總和。
⑤個人可支配收入DPI:個人收入扣除個人所繳納的各種稅收后所剩下的部分。
關系:國內生產凈值NDP=國內生產總值GDP–;資本消耗(折舊費)
國民收入NI=NDP–;企業(yè)間接稅+補貼–;統(tǒng)計誤差
國民收入NI=工資+利息+租金+公司稅前利潤+非公司企業(yè)收入
個人收入PI=NI–;公司未分配利潤–;公司所得稅–;社會保險金+政府轉移支付+消費
者支付利息+政府債券利息
可支配收入DPI=個人收入PI–;個人納稅
可支配收入DPI=個人消費+個人儲蓄+消費者所付利息
GDP統(tǒng)計方法:產品流動法、支出法、收入法。
19、平均消費傾向APC:消費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平均儲蓄傾向APS:儲蓄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APC+APS=1
20、邊際消費傾向MPC:指消費增量和可支配收入增量之比,表示每增加一個單位的可支配收入時消費的變動情況。邊際儲蓄傾向MPS:指儲蓄增量和可支配收入增量之比,表示每增加一個單位的可支配收入時儲蓄的變動情況。MPC+MP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