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 2025年01月09日 13:36
菲沙研究所(Fraser Institute)作為加拿大公共政策智庫,已經連續(xù)20年為BC省、安省、魁北克省及阿爾伯塔省發(fā)布各省中、小學排名。每年發(fā)布新一年的排名時,環(huán)顧各大熱門新聞榜單:“華人區(qū)名校大跌!”“菲沙排名真的可靠嗎?看看你的中學排第幾……”等等,總會看到“幾家歡喜幾家愁”。
對于不太熟悉加拿大學校的家長而言,為孩子擇校的時候總會本著“有排名總歸勝于沒排名”的想法,多少還是會參考。雖然你不會在任何一個市教育局網站或者省教育部網站上看到菲沙的學校排名結果(事實上菲沙的學校排名被引用最多的是地產業(yè)和移民中介,因為學區(qū)內的學校排名已經成為房產和其他服務價格的指標之一),甚至一些榜上有名的學校校長、老師也直指排名的不公正不科學,但依然無法動搖菲沙排名是最受關注的加拿大中小學排名的事實。
緊接著9月初菲沙研究所新鮮發(fā)布的2020年BC省中學排名(2018-2019學年),我們一起來看看菲沙排名的公式,我也有一些低齡家長的擇校建議,希望能夠對新一年申請季還在猶豫選校的家長有所參考。
根據今年最新的排名,全省一共252所公立及獨立中學參評。排名前50的學校中,29所為獨立學校,公立學校僅占其中的21席;而在前25名中,公私立學校的差距更大,21所為獨立學校,公立學校僅有4所上榜。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上榜TOP 50的學校所在城市分布,除了大溫之外,還集中分布在:Abbotsford(亞博斯福市,距離溫哥華45分鐘車程,3所上榜)、Kelowna(基隆拿市,距離溫哥華4小時車程/45分鐘飛機航程,3所上榜),值得低齡家長們在擇校時留意。
菲沙排名的公式是什么?
客觀的排名參數其實無法做到客觀。
按照菲沙研究所官網,學校排名的發(fā)布有兩方面的目的:比較與改進。即一方面,希望幫助家長為孩子擇校時,使用每所學校的報告卡(report card)上的指標值和排名來進行學校的對比,從而家長在向學校咨詢詳細信息時能夠更好地提出相關疑問;另一方面,菲沙研究所認為公開的學校排名有利于學校改善,在排名中表現不佳的學校會引起關注,從而激勵學校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通過這樣“簡單粗暴”的排名,可以讓學校之間的對比更加簡單和有意義。
實際上是怎么樣的呢?我們先來看看BC省中學菲沙排名的“公式”。
在沒有初高中統考的加拿大,每年各省教育部都會要求中小學的學生進行讀寫能力和數學的水平測試(類似我們國內的初中、高中學業(yè)水平測試),衡量各個學校/地區(qū)的教育資源是否達到了有效、均衡的分配,以及了解基礎教育水平。而菲沙機構的排名依據正是在各省統考結果的基礎上進行發(fā)展的,由于各省的學制、學分和畢業(yè)要求不同,排名依據也會有區(qū)別。
以上面的BC省中學菲沙排名依據為例,由于2018-2019學年BC省省考經歷了重大改革,為了保證今年的排名指標與往年可以繼續(xù)橫向對比,數學成績沒有列入這次排名的依據,而是主要以12年級Language Arts課程(簡單來說也就是英語和文學)成績?yōu)橹鞯牧鶄€指標,包括:
12年級Language Arts課程平均成績(含英文省考)
12年級英文省考的不及格率
12年級英文學??荚嚦煽兣c省考成績的平均差別
12年級英文考試中男生與女生的平均差別
畢業(yè)率
留級率
這些指標按照不同的比重折算為10分滿分的分數,最終就成為了大家非常熟悉的學校排名。
看到這里,相信家長們都可以思考一下,單憑英文課成績來衡量學校的表現科學嗎?合理嗎?答案是否定的。相信任何一位家長在擇校過程中都不會只考慮學術成績,何況是只有英文學術成績?
針對這個排名依據,許多國內外的教育專家,甚至是加拿大本地學校的校長和教育工作者都提出過質疑,如:學校打分和統考打分的差距不代表學校的真實水平;僅一次統考的成績是否能夠反映整個學校的好壞;男女平均分的差距跟學生學習好不好沒有關系,也不能完全反映學校對教育均衡的投入;加拿大中學提供的科目這么多,只看英文和數學(往年)就能夠判斷一個學校的教學水平嗎?……并且,加拿大中學的規(guī)模普遍不是很大,整個學校的學生人數在200-500人已經屬于中等以上規(guī)模,可以想象,在學校的“樣本量”(人數)不大的情況下,出現幾個學習特別好的學生或者特別不喜歡學習的學生,就有可能影響整體名次,即便是知名度非常高的學校,排名出現大波動也是屬于正?,F象。
因此也可以理解,近年來菲莎排名的熱度在國內已經逐年下降,新的排名出來已經不能引起家長們的集中討論了。那么問題來了,菲沙排名不夠全面,低齡家長在擇校時到底應該怎么選?
低齡擇校應關注的問題
既然菲沙排名的最大爭議點是排名依據標準太單一,那么作為低齡家長在為自己的孩子選擇學校時,當然要多方面考慮不同的因素。就算是參考菲沙排名,也建議不要只看當年的排名,可以看學校報告卡中“過往五年的平均排名(rank in last 5 years)”,時間段更長,也是學校質量穩(wěn)定性的表現之一。
在做選校的時候,我必須提醒各位“老母親”“老父親”們,擇校是一個雙向的過程,不要只看哪些學校更優(yōu)秀,更要看自己的孩子適合上什么類型的學校。
講到這里,家長又慌了,說了這么多最后還是不知道怎么選學校,“適合自身情況”這句話太虛。請不要急,“適合自身情況”這個擇校標準并不是一個“虛化”的標準,雖然選校很個性化,但也有一些共通的因素需要考慮。不管是公校還是私校,都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對標孩子的未來大致學業(yè)規(guī)劃。
01? 師生比例
學校的師生比有多重要,這個不用小編再詳細說啦,尤其是在疫情影響之后。在師生比普遍高達1:10甚至更高的精英私校,在加拿大疫情發(fā)起的初期,能夠有充足的師資短時間內馬上調整教學形式和內容、聯系學生和家長更新學校教學安排、關注學生在家學習的個人需求……除非是自覺性比較好、獨立能力強的孩子,否則選擇師生比例低的學??赡軙е略诔醯郊幽么罅魧W的階段里不能很好地適應。
02? 課程體系
即便都是在加拿大選中學,跟國內一樣,加拿大的中學也提供不同的課程體系,除了不同省份本身的中學課程(如BC省的Dogwood,安省的OSSD),也有不同的國際課程體系如IB國際預科文憑,部分學校提供AP課程等。
低齡家長在擇校的時候,可以提前和孩子溝通下未來的規(guī)劃,比如中學畢業(yè)后是想要在加拿大升學,還是希望考慮全球升學?以后想要讀文科、商科、工科、理科哪個大的方向?如果能夠提前確定大致的方向,那么在擇校的時候就可以有的放矢地選擇對應的課程體系,了解學校開設的具體課程中是否有與未來升學方向相匹配。暫時還沒有想法的話,也可以選擇總體上開設課程豐富的學校,9-10年級開始到加拿大中學留學的孩子,還有足夠的時間在留學期間發(fā)掘自己的興趣。
與課程體系相類似的擇校條件,還有學校開設的課外活動和體育社團的豐富程度。這個雖然在加拿大中學中,尤其是頂級私貴和精英私校中是必不可少的,但也是因人而異的,在選校時,多聽孩子的意見,看看他們對學校提供的活動是否滿意,是否適合他們的發(fā)展,在此不單獨贅述。
03? 教育理念
公校和私校的教育理念有明顯的區(qū)別,宗教學校和非宗教學校也有不同的追求。所謂的“教育理念”,說白了也就是學校希望教育出什么樣的學生。
眾所周知,加拿大的公校主要資金來源自政府,教育的目的是為社會培養(yǎng)多樣化的人才,對學生的期望是能順利從高中畢業(yè),至于之后是繼續(xù)升學還是步入社會接受職業(yè)教育,這都是學生的個人選擇,公校尊重學生的意向,因此升學率并不是公校的追求。
而對于私校來說,不管是越洋而來的國際留學生還是在本地選擇送孩子進頂級私貴和精英私校的家庭,都是奔著好的升學結果而去的,每所私校都有自己不同的教育理念,類似我們國內的“校訓”。私校教育理念的實現,需要學校、家長和學生的共同“協作”,比如學校會希望和家長之間保持有效的聯系和溝通,希望孩子多參與志愿活動回饋社區(qū)等等。一所學校的“教育理念”影響著整個校內的氛圍,選擇教育理念相符的學校,孩子入讀會更容易適應,家長也不用太擔心結果,畢竟大家的“目標”都是一致的。
04? 其他因素
除了上面的通用的擇校建議,最終還是要回歸孩子的本身。僅參考菲沙排名——這個偏向學術的評估不夠全面,那就在擇校的過程中多看看孩子的興趣愛好,多和孩子溝通,甚至可以跟孩子一起做一份擇校清單:公校VS私校、宗教學校VS無宗教學校、男女混校VS單性別學校、是否提供藝術/體育/理工類特殊課程、校園設施如何、甚至周邊社區(qū)環(huán)境等等,作為最終定校的參照。
當然,擇校的規(guī)劃也不必做的太細,不然選擇的余地就會太少。舉棋不定的話,可以多參加國內留學機構舉辦的教育展,爭取與校方一對一交流的機會,進一步了解學校的信息,再做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