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 2024年12月27日 18:42
今天學習小助手來給大家將一些微觀經濟學的內容~
需求和供給
1.1(1)含義:其他條件不變情況之下,一定時期內消費者在各種可能價格下愿意而且能夠購買商品數(shù)量。
1.1(2)特征:
-P:①一般商品/其他條件不變情況之下,隨著商品價格上升,商品需求減少,隨著價格降低,商品需求增加;(也叫“需求規(guī)律”)
②吉芬商品/由于恐慌,其他條件不變情況之下,隨著商品價格上升,商品需求增加(反之);③公共物品/需求量不變,價格豎直;④廠商需求/價格不變,需求量水平
-M:正常品,低檔品
-Pl:替代品,相關商品價格上升、需求增加;互補品,相關商品價格上升,需求降低
1.1(3)需求變動:除價格以外的其他因素變動引起需求變動;需求量變動:價格變動引起需求變動
1.1(4)一般商品/P不變,Q水平加總;公共物品/Q不變,P豎直加總。
(1)含義:其他條件不變情況下,一定時期內生產者在各種可能價格下愿意而且能夠提供商品數(shù)量。
(2)-P:
①一般商品/其他條件不變情況之下,隨著商品價格上升,供給量上升;隨著價格降低,供給量降低。(也叫“供給規(guī)律”)②勞動供給/在其他條件不變情況之下,隨著價格上升,供給量先上升后減少。(也叫“向后彎曲”)③奢侈品或古董供給/其他條件不變情況之下,隨著商品價格上升,供給量不變。
-T:技術水平提高,供給量增加
-C:投入產品成本增加,供給量減少
-Pl:如果兩個商品的原材料是具有競爭性,相關商品價格上升,供給量減少,反之,如果另外一種商品是連帶產品,相關商品價格上升,供給量增加。
(3)供給變動:非價格因素(線動)供給量變動:價格因素(點動線不動)
(4)市場需求:由于價格不變,供給量水平加總。
(1)一個商品市場價格是由市場供求雙方力量相互作用的結果,當供求力量達到一種平衡,此時價格或價格機制處于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所對應的價格就是均衡價格,對應的數(shù)量是均衡數(shù)量。
(2)當Pr低于均衡價格PE,需求大于供給形成短缺,此時的政府政策叫“最高限價”/“限制價格”。含義:是政府干預市場價格的政策,指政府規(guī)定價格低于市場均衡價格,后果是供小于求,為此政府往往需要配額或票證等措施,以此保護低收入者或弱勢群體,但也往往造成黑市。
(3)當Pr高于均衡價格PE,供給大于需求形成過剩,此時的政府政策叫“最低限價”/“支持價格”。含義:是政府干預市場價格的政策,指政府規(guī)定的價格高于市場均衡價格,后果是供小于求,為此政府要增加庫存或擴大外需,以此保護生產者,如農業(yè)。
(4)需求曲線左右移動或供給曲線左移動,回顧1.1/1.2造成需求曲線或供給曲線左右移動的因素
(5)支持價格(最低限價),過剩;限制價格(最高限價),短缺
(1)彈性:變動速度之比/相對于變動,變動的敏感程度。
(2)需求價格彈性:
①定義:反應了相對于價格變動,需求量變動的敏感程度,用彈性加以衡量。定義:需求量變動百分比除以價格變動百分比。
②彈性大小及舉例
Ed>1,富有彈性(價格上升,TR減少;價格降低,TR增加)/(窮人賣低價)
Ed=1,單位彈性(反比例函數(shù))(價格增加減少,TR不變)Q=K/P
Ed<1,缺乏彈性(價格上升,TR增加;價格降低,TR減少)/(富人賣高價)
Ed=0,完全無彈性(豎直曲線)
Ed=無窮,完全彈性(水平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