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啦 大專

古代念書學費(古人上學要花多少錢?

古代念書學費(古人上學要花多少錢?

教育是每個家庭的頭等大事,在今年改革政策出來前,以往各種報培訓班、買學區(qū)房等,投入的教育費用占了大部分家庭支出的大頭,不可謂不多,甚至是負擔深重。那么,放在古代,古人上學又是怎樣的呢?學費貴不貴,要花多少錢?

中國古代的學校分為兩大系統(tǒng),一是官學,二是私學。

所謂官學,是指朝廷和地方官府直接創(chuàng)辦和管理的學校。中央級別的官學,就是我們經(jīng)常聽到的太學和國子監(jiān)。地方官學,又稱鄉(xiāng)學或?qū)W宮。

《周禮》稱:“鄉(xiāng)有庠(xiánɡ),州有序,黨有校,閭有塾?!扁浴⑿?、校、塾就是古代地方各級學校的名稱,校、書塾我們都很熟悉,庠、序,現(xiàn)在用得少了,很多人都覺得陌生。有時匾額看到“蔭澤庠序”,就是蔭澤學校的意思。

西周時,中央和地方的各級官學就已經(jīng)蓬勃發(fā)展,形成了“學在官府”的傳統(tǒng)。官學本身,既是學校,也是政府機構(gòu),教師也是由官員兼任。西周的官學是不收學費的,以后歷朝歷代的官學也大多免費。

那官學的經(jīng)費來源是哪里呢?

官學的經(jīng)費來源主要是靠政府撥款,還有士紳商人的捐贈。

宋朝時,由于人口數(shù)量龐大,官學學生太多了,光靠撥款和捐贈難以滿足官學開支。于是,宋朝開創(chuàng)了一種“學田”制度。所謂學田,就是國家撥給學?;蛘邔W校自行購置一定數(shù)量的土地,作為學校的固定資產(chǎn)并租給附近的農(nóng)民耕種,所獲得的收益就可以用作官學的開支。后來中央的國子監(jiān)也開始實行學田制度。學田制,為以后各朝各代教育經(jīng)費問題的解決提供了范例,保證了官學的免費就讀。

官學不光免費就讀,有時候還能領到一些零花錢。比如宋代的太學,不光免學費,吃住也免費,學生每月還可領1000文。宋代1000文,其購買力大約合現(xiàn)在的800元,這也算是一筆不少的生活費了,要知道,這是除了吃住以外的純零花錢。

當然,在古代能上官學也是很不容易的。初期,官學就讀的大多是貴族子弟,屬于權貴階層;唐宋之際,官學開始向平民子弟打開大門,但得是學習特別好的才俊。古代官學的免費,有點類似于20世紀90年代之前的大學免費,管吃管住,畢業(yè)包分配工作。

不過,古代的官學也會收一些自費生。比如漢代的中央太學有兩類學生,“正式生”和“特別生”。正式生由中央直接選拔入學,屬于公費生,政府還發(fā)俸祿;特別生由地方選送到太學,屬于自費生,盡管也不需要交學費,但沒有俸祿,食宿費用需要自理。所以,太學中有些貧寒的子弟,需要一邊學習一邊做小工。

再說說私學,私學的開創(chuàng)者是孔子,孔子提出“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給了普通大眾讀書的機會。私學的老師都是另外聘請的,非朝廷官員,學子上學需交束脩。

孔子時的學費是十條束脩,即十條臘肉。這個價格不算便宜,因為古代吃肉并不容易。那如果交不起肉干,是不是就沒有機會上學了呢?也不是。老師也有不收學費,學子幫忙老師家干活,以工代費即可。

后來私學漸漸普及,運營模式逐漸成熟,私學的經(jīng)費來源也趨于多樣化,有地方士紳的捐贈,還有政府的補助,所以個人繳納的學費也逐漸降低,普通家庭也能承受得起了。

以明清為例,一個學生讀私塾的費用一般為每年80斤到120斤小麥。這個數(shù)量,當時半畝地的產(chǎn)出就足夠了。清朝人口劇增以前,一戶中等自耕農(nóng)的家里大約能有5畝地。這樣算下來,一個學生的上學費用約占到全家年收入的十分之一。也還算易于承受。

當然,比起學費,學子們的才學,改變自己命運,實現(xiàn)抱負,才是最難的事情。

溫馨提示:
本文【古代念書學費(古人上學要花多少錢?】由作者學歷說提供。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培訓啦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若存在侵權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管理員或作者進行刪除。
我們采用的作品包括內(nèi)容和圖片部分來源于網(wǎng)絡用戶投稿,我們不確定投稿用戶享有完全著作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權利,請聯(lián)系我站將及時刪除。
內(nèi)容侵權、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Copyright @ 2025 培訓啦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