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參考
教育培訓行業(yè)知識型媒體
發(fā)布時間: 2022-04-07 04:48:01
國內(nèi)大部分地區(qū)高考滿分都是一樣的,語文滿分150分,數(shù)學150分,英語150分,文綜和理綜各300分。但是一些地區(qū)的高考分數(shù)是不一樣的。上海卷的滿分是660分,江蘇卷的滿分則是480分。
新高考各個地區(qū)高考分數(shù)計算
“3+X”
應用地區(qū):大部分省市區(qū)
“3”指“語文、數(shù)學、外語”,“X”指由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意愿,自主從文科綜合(思想政治、歷史、地理)和理科綜合(物理、化學、生物)2個綜合科目中選擇一個作為考試科目。該方案是到2020年全國應用最廣,最成熟的高考方案??偡?50分(語文150分,數(shù)學150分,外語150分,文科綜合/理科綜合300分)。
“3+學業(yè)水平測試+綜合素質(zhì)評價”
應用地區(qū):江蘇?。?008年-2020年)
經(jīng)過教育部批準,從2008年起,江蘇省實行“3+學業(yè)水平測試+綜合素質(zhì)評價”高考方案。
“3”指語文、數(shù)學、外語,語文160分(文科加考40分加試題)、數(shù)學160分(理科加考40分加試題)、外語120分,滿分480分。
學業(yè)水平測試必修科目考試為:物理、化學、生物、思想政治、歷史、地理、信息技術7門科目,各科原始滿分為100分,考生需參加未選為學業(yè)水平測試選修科目的5門必修科目,其中信息技術只作為學業(yè)水平測試必修科目,學業(yè)水平測試必修科目按原始得分實行合格與不合格評價,60分及以上為合格,其余為不合格。普通類考生學業(yè)水平測試必修科目須全部達到“合格”,方可參加高考和選修科目測試 [16] 。
學業(yè)水平測試選修科目考試為:物理、化學,生物、思想政治、歷史、地理6門科目,各科原始滿分120分。文科考生必考歷史,理科考生必考物理,再從化學,生物,政治,地理中任選一門,學業(yè)水平測試選修科目按原始得分排名實行等級計分,分為6個:A+[0%-5%]、A ( 5%-20% ]、B+ ( 20-30% ]、B ( 30%-50% ]、C ( 50%-90% ]、D(90%-100%]。
由于該方案總分偏低,造成分數(shù)段扁平密集,且操作復雜,另外物理、化學等科目不計入總分,造成理科人才選拔困難,所以該方案實行至今爭議較大。
“3+3”(海南)
應用地區(qū):海南?。?007年——2020年)
海南省高考考試共6科目,語文、數(shù)學、英語為公共科目,文科生單獨考政治、歷史、地理,理科生單獨考物理、化學、生物。
“3+3”方案
應用地區(qū):上海市、廣東省
上海市方案:
必考科目:語文/數(shù)學/外語每科150分,其中英語一年兩考,取最高分。
選考科目: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選3門,每科70分,按照A+、A……比例給分,總分660分。
廣東省方案:
必考科目:語文/數(shù)學/外語每科150分。
選考科目: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技術,學生要選擇3門作為高考選考科目。
選考科目每年安排2次考試,分別在4月和10月進行。每門總共安排3次統(tǒng)一考試,考生可自行決定參加時間,每門科目最多參加2次,選考科目成績實行等級賦分,如成績在前1%者賦分100分加入高考總成績。總分750分。
“3+1+2”方案
應用地區(qū):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等8省市
改革時間:從2020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新高考改革逐步全面展開。
“3+1+2”模式指:語文、數(shù)學、外語是3門必考科目,物理、歷史選擇1科作為必考,但兩門只能選擇一門,然后從政治、地理、生物、化學四門任意選擇2門來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