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xùn)啦 學(xué)習(xí)方法

《三顧茅廬》的道理是:

面對人才,你要放下架子,心平氣和的去交談。不要看不起任何身份的人,就是要端正自己的態(tài)度了,一定要有恒心,有毅力,這樣就不怕四處碰壁和出丑,也才會經(jīng)受得住更多磨礪。明白其中內(nèi)涵,讓你少走許多彎路。

《三國演義》中,劉備和諸葛亮的情誼一直以來都被傳頌。三顧茅廬的故事也充分體現(xiàn)了劉備禮賢下士。而劉備三次去,三次都有收獲,都有感悟,這也可能是諸葛亮對他的考驗(yàn)。

三顧茅廬”原為漢末劉備拜訪諸葛亮的故事。劉備曾三次訪聘諸葛亮,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打天下。

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當(dāng)時屯兵新野(今河南新野)的劉備,帶著大將關(guān)羽、張飛,三次到南陽郡鄧縣隆中(今襄陽隆中)諸葛草廬請諸葛亮出山輔佐的故事。此后傳為佳話,漸成典故,載《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出師表》?,F(xiàn)在常用來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拜訪有專長的賢人。

原文節(jié)選:

臣本布衣1,躬耕于2南陽3,茍全4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dá)于諸侯5。先帝不以臣卑鄙6,猥7自枉屈,三顧8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dāng)世之事,由是感激9,遂許先帝以驅(qū)馳10。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11一年矣。先帝知臣謹(jǐn)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12。受命以來,夙夜憂嘆13,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14,深入不毛15。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16,當(dāng)獎率17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18,攘除奸兇19,興復(fù)漢室,還于舊都20。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21。至于斟酌損益22,進(jìn)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

注釋:

1、布衣:平民;百姓。

2、躬:親自;耕:耕種。

3、南陽:當(dāng)時南陽郡治南陽城。

4、茍:茍且;全:保全。

5、聞達(dá):顯達(dá)揚(yáng)名,揚(yáng)名顯貴。

6、卑鄙:地位、身份低微,見識短淺。卑:身份低微;鄙:地處偏遠(yuǎn),與今義不同。

7、猥(wěi):辱,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枉屈:枉駕屈就。

8、顧:探望。

9、感激:有所感而情緒激動。

10、許:答應(yīng);驅(qū)馳:奔走效勞。

11、有:通又”,跟在數(shù)詞后面表示約數(shù)。

12、臨崩寄臣以大事:劉備在臨死的時候,把國家大事托付給諸葛亮,并且對劉禪說: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臨:將要,臨近。

13、夙夜憂嘆:早晚憂慮嘆息。

14、瀘:水名,即如今的金沙江。

15、不毛:不長草木,這里指人煙稀少的地方。毛,莊稼,苗。

16、兵:武器;甲:裝備。

17、獎率:獎賞率領(lǐng)。

18、庶:希望;竭:竭盡;駑(nú)鈍:比喻才能平庸,這是諸葛亮自謙的話;駑:劣馬,走不快的馬,指才能低劣。鈍:刀刃不鋒利。

19、攘(rǎng)除:排除,鏟除;奸兇:奸邪兇惡之人,此指曹魏政權(quán)。

20、還:回;于:到;舊都:指東漢都城洛陽。

21、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這是我用來報答先帝,效忠陛下的職責(zé)本分。所以:用來...的是

22、斟酌損益(zhēn zhuó sǔn yì):斟情酌理、有所興辦。比喻做事要掌握分寸,(處理事務(wù))斟酌情理,有所興革。損:除去;益:興辦,增加。

譯文:

我原本一個平民,在南陽親自耕田。只想在亂世里茍全性命,不求在諸侯間揚(yáng)名顯身。先帝不因?yàn)槲业匚?、身份低微,而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廬中來拜訪我。向我詢問天下大事,由此使我感動奮發(fā),而同意為先帝奔走效力。后來遭遇失敗,我在軍事失利之際接受任命。形勢危急之時奉命出使,從這以來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做事謹(jǐn)慎,所以臨終把國家大事托付給我。接受遺命以來,我日夜憂慮嘆息。惟恐托付的事不能完成,有損于先帝的英明。因此五月渡瀘南征,深入不毛之地?,F(xiàn)在南方已經(jīng)平定,兵甲已經(jīng)充足,我應(yīng)當(dāng)勉勵統(tǒng)率三軍,北定中原,以便竭盡我拙劣的能力。掃除奸邪、興復(fù)漢室、返還舊都。這是我用以報答先帝盡忠陛下的職責(zé),至于處置日常之事,決定取舍損益,毫無保留地貢獻(xiàn)忠言,那是郭攸之、費(fèi)祎、董允的責(zé)任。

《三顧茅廬》的道理是什么?

《三顧茅廬》的道理是:

面對人才,你要放下架子,心平氣和的去交談。不要看不起任何身份的人,就是要端正自己的態(tài)度了,一定要有恒心,有毅力,這樣就不怕四處碰壁和出丑,也才會經(jīng)受得住更多磨礪。明白其中內(nèi)涵,讓你少走許多彎路。

《三國演義》中,劉備和諸葛亮的情誼一直以來都被傳頌。三顧茅廬的故事也充分體現(xiàn)了劉備禮賢下士。而劉備三次去,三次都有收獲,都有感悟,這也可能是諸葛亮對他的考驗(yàn)。

擴(kuò)展資料:

劉備三顧茅廬,他是去了三次只見了一次呢,還是去了三次見了三次?一般人讀《三國志》,從這五個字里讀出了信息,“凡三往,乃見”,是覺得去了三次才見到。但是我們讀諸葛亮的《出師表》,讀陳壽《上諸葛亮集表》,不是這個意思,“三顧臣于隆中之中”,沒有說去三次才見到一次。

我們再去讀杜甫的詩,“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jì)老臣心”,也沒有說去三次只見到一次,而且周汝昌先生解釋“頻繁”二字就是多次。因此有可能是去了三次見了三次,不但去了三次見了三次,很可能還不止去了三次,這個“三”是多次的意思,因?yàn)樵诠艜锩妗叭彼梢员硎径嗟囊馑?,一而再,再而三,不是說只有三次。

可能去了多次,去了一次就談一次,按照《出師表》的說法,“咨臣以當(dāng)世之事”,不停地提問題,談一談天下我們應(yīng)該怎么辦怎么辦,越談越攏,越談越投機(jī),越談越契合,越談感情越好,了解越深,劉備拍板,這就是我要找的人,諸葛亮也拍板,這就是我要找的人。

那么如果我們能確定這樣一些結(jié)論,那么《三國演義》的三顧茅廬那就是地地道道的演義了,而且即便是劉備去了三次才見到一次。

劉備三顧茅廬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劉備三顧茅廬告訴我們面對人才,要放下架子,心平氣和的去交談。不要看不起任何身份的人,就是要端正自己的態(tài)度了,一定要有恒心,有毅力,這樣就不怕四處碰壁和出丑,也才會經(jīng)受得住更多磨礪。明白其中內(nèi)涵,會少走許多彎路。

三顧茅廬的故事:

官渡大戰(zhàn)后,曹操打敗了劉備。劉備只得投靠劉表。曹操為得到劉備的謀士徐庶,就謊稱徐庶的母親病了,讓徐庶立刻去許都。徐庶臨走時告訴劉備,南陽臥龍崗有個奇才叫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幫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劉備就和關(guān)羽、張飛帶著禮物,去南陽臥龍崗拜訪諸葛亮。誰知諸葛亮剛好出游去了,書童也說不知什么時候回來。劉備只好回去了。

過了幾天,劉備和關(guān)羽、張飛冒著大雪又來到諸葛亮的家。劉備看見一個青年正在讀書,急忙過去行禮??赡莻€青年是諸葛亮的弟弟。他告訴劉備,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劉備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說渴望得到諸葛亮的幫助,平定天下。

轉(zhuǎn)眼過了新年,劉備選了個好日子,又一次來到臥龍崗。這次,諸葛亮正好在睡覺。劉備讓關(guān)羽、張飛在門外等候,自己在臺階下靜靜地站著。過了很長時間,諸葛亮才醒來,劉備向他請教平定天下的辦法。

諸葛亮給劉備分析了天下的形勢,說:“北讓曹操占天時,南讓孫權(quán)占地利,將軍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業(yè),和曹、孫成三足鼎立之勢?!眲湟宦?,非常佩服,請求他相助。諸葛亮答應(yīng)了。那年諸葛亮才27歲。

三顧茅廬的主要人物

1、劉備

劉備(公元161年-公元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稱他為先主。

劉備少年與公孫瓚拜盧植為師求學(xué),而后參與鎮(zhèn)壓黃巾起義。與關(guān)羽、張飛先后救援過北海孔融、徐州陶謙等。陶謙病亡后將徐州讓與劉備。劉備早期顛沛流離,投靠過多個諸侯,后于赤壁之戰(zhàn)與孫權(quán)聯(lián)盟擊敗曹操,趁勢奪取荊州,而后進(jìn)取益州,建立蜀漢政權(quán)。

2、諸葛亮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稱伏龍)。漢族,徐州瑯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fā)明家。建安二年(197年)諸葛玄病逝。

三顧茅廬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三顧茅廬告訴我們道理:

面對人才,你要放下架子,心平氣和的去交談。不要看不起任何身份的人,就是要端正自己的態(tài)度了,一定要有恒心,有毅力,這樣就不怕四處碰壁和出丑,也才會經(jīng)受得住更多磨礪。明白其中內(nèi)涵,讓你少走許多彎路。

《三國演義》中,劉備和諸葛亮的情誼一直以來都被傳頌。三顧茅廬的故事也充分體現(xiàn)了劉備禮賢下士。而劉備三次去,三次都有收獲,都有感悟,這也可能是諸葛亮對他的考驗(yàn)。

三顧茅廬內(nèi)容大概:

東漢末年,諸葛亮居住在隆中的茅廬里。謀士徐庶向劉備推薦說:諸葛亮是個奇才。劉備為了請諸亮幫助自己打天下,就同關(guān)羽、張飛一起去請他出山??墒侵T葛亮不在家,劉備只好留下姓名,怏怏不樂地回去。

隔了幾天,劉備打聽到諸葛亮回來了,又帶著關(guān)羽、張飛冒著風(fēng)雪前去。哪知諸葛亮又出門出去了,劉備他們又空走一趟。劉備第三次去隆中,終于見到了諸葛亮。在交談中,諸葛亮對天下形勢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劉備十分嘆服。

劉備三顧茅廬,使諸葛亮非常感動,答應(yīng)出山相助。劉備尊諸葛亮為軍師,對關(guān)羽、張飛說:我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諸葛亮初出茅廬,就幫劉備打了不少勝仗,為劉備奠定了蜀漢的國基。

擴(kuò)展資料:

三顧茅廬的主人公簡介:

劉備

劉備,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稱他為先主。劉備早年顛沛流離,備嘗艱辛,投靠過多個諸侯。赤壁之戰(zhàn)時,與孫權(quán)聯(lián)盟擊敗曹操,趁勢奪取荊州。而后進(jìn)取益州。

于章武元年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度龂尽吩u劉備的機(jī)權(quán)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終成帝業(yè)。劉備也稱自己做事“每與操反,事乃成爾”。

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瑯玡陽都人。東漢末年,他避亂隱居在南陽隆中,“躬耕隴畝”,自比管仲、樂毅。漢獻(xiàn)帝建安十二年,劉備屯兵新野,慕名前去邀他出來輔佐自己,凡三次才得相見。

初次見面他就向劉備提出要取得荊、益二州為基業(yè),東連孫權(quán),北抗曹操的方針,這就是著名的“隆中對”。從此,他就輔助劉備,從事光復(fù)漢室的大業(yè)。章武三年,劉備在猇亭戰(zhàn)敗,病死白帝城,臨終把后事囑托給諸葛亮。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三顧茅廬

985大學(xué) 211大學(xué) 全國院校對比 專升本 美國留學(xué) 留求藝網(wǎng)

溫馨提示:
本文【三顧茅廬明白了什么道理】由作者教育大白話提供。該文觀點(diǎn)僅代表作者本人,培訓(xùn)啦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若存在侵權(quán)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管理員或作者進(jìn)行刪除。
我們采用的作品包括內(nèi)容和圖片部分來源于網(wǎng)絡(luò)用戶投稿,我們不確定投稿用戶享有完全著作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hù)條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聯(lián)系我站將及時刪除。
內(nèi)容侵權(quán)、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Copyright @ 2024 培訓(xùn)啦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quán)所有. 湘ICP備2022011548號 美國留學(xué) 留求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