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啦 教育綜合

如何與孩子互動

百科密碼

專注趣味科普人文百科

發(fā)布時間: 2024-05-20 21:26:15

精選回答

要想擁有良好的親子互動,第一件事:請關上電視。

關掉電視︰「一打開電視,家庭關系就都不一樣了,」師大人類發(fā)展與家庭教育系主任林育瑋強調,很多家庭喜歡在電視機前面消磨時光,彼此卻很少說話或互動。

很早就成為「關機族」的盧蘇偉,板橋地方法院少年保護調查官,長年處理問題青少年,他觀察,現(xiàn)代父母忙得沒時間好好陪孩子,孩子在家靠電視打發(fā)時間,不然就往外頭發(fā)展。

關掉電視,盧蘇偉每天晚上在家陪兒子,聽孩子說在學校一整天的事,或陪兒子下棋、打計算機,或泡壺茶坐在兒子書桌旁各看各的書,他要讓孩子知道,「需要我的時候,隨時可找到我。」

1.親子共讀將孩子抱在大腿上,說故事給孩子聽,讓孩子在與父母親密肢體接觸的環(huán)境下,逐漸愛上閱讀。或抽空利用孩子睡覺前三十分鐘,講床邊故事。

中國兒童文學學會秘書長孫藝泉每天晚上總愛講半小時故事給兒子聽,最近他念西游記、三國演義,每晚念個一、二回,八歲的兒子很開心,到了晚上就開始期待,時間一到,自動跳到床上等爸爸。

他兒子才小學二年級,愛玩、愛鬧也愛寫童詩,每天最快樂的時光,就是與爸爸共同從事文學閱讀。

2.親子共同DIY

父母與孩子一起從事建構性的游戲,或共同組裝、動手完成一項成品(不論是家具或玩具),這種「共同完成一件事」的成就感,不僅增添親子共同記憶,也建立家人更深的默契與信心。

除了動手DIY之外,一起做家事,可說是全家人建立默契最好的活動。師大人類發(fā)展與家庭教育系副教授林如萍的小孩兩歲時,她就讓孩子幫忙折衣服、將衣服按照顏色、屬性分類,慢慢收到該放處。

孩子很喜歡跟父母做同樣的事,父母可以利用這段時間與孩子相處,同時讓孩子在做小事的過程中,學習生活自理的能力。

3.帶孩子接近大自然

帶孩子去郊外,爬山、郊游或騎腳踏車,是陪伴孩子很好的起點?,F(xiàn)在的小孩缺乏運動,體能差,經常帶孩子接受大自然的洗禮,也有助于身心健全發(fā)展。

家庭顧問網的一些專家長年推動生態(tài)教育,從女兒還在胎中、呱呱落地至今五歲了。不論去山野采集蟲鳴鳥叫聲、或走訪各大海洋拍外景,她始終將女兒帶在身邊,任她在一旁玩沙或游泳。

大自然的熏陶很快展現(xiàn)在孩子的畫作和肢體表情。女兒才念幼兒園大班,身形纖瘦卻體力充沛,可以飛快爬到樹上,掛在枝頭擺蕩好幾回,身手矯健。也因為常去溪流游泳、潛入海中看海底生物,她的海洋世界畫作,想象力豐富到連老師也不可置信。

4.與孩子談心、聊天

父母忙了一天,回到家疲憊不堪,早已累得無法提起精神專心說話或聆聽,有時因缺乏耐性,火氣一來,不要說與孩子談心了,連聊天都難以有好品質。

與孩子溝通,父母要放下身段,用開放的態(tài)度、同理的心情,專心聆聽孩子心聲。甚至,父母偶爾也可以把孩子當成「大人」,跟孩子分享自己的工作煩惱、挫敗或心得。

談話的話題盡量多元,不要總是以「你功課寫了沒?」當開頭。

就像「歐瑪的泰迪熊」(?頁),德國老奶奶把曾陪伴她走過半個世紀的泰迪熊送給孫子咪咪,原本殘破的小熊,背后隱藏著無數老奶奶的生活記憶,透過有如傳家寶的玩偶,家族故事就這么說了下去。

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者子魚也曾透過一雙小鞋、一張照片,與兒子有了一場感性的對話。

有一次,子魚念小學二年級的兒子回家,說隔天要交一張「小時候」的照片。為了交作業(yè),全家人翻閱相簿找啊找,最后孩子選了一張三歲時在武陵農場的照片。

又有一次,子魚發(fā)現(xiàn)柜子里有雙小小鞋,仔細一想,原來是兒子的第一雙鞋。當晚,他邊擦拭鞋子,邊跟兒子講他剛學習走路的模樣,以及爸媽在旁邊陪著他怕他跌倒等等。完全忘記卻又充滿好奇的兒子,聽著爸爸訴說自己往事,又驚又喜。

帶孩子同行通常,父母只能利用晚上及假日,才有較多的時間與孩子相處,教育專家鄭石巖就經常鼓吹企業(yè)辦「帶小孩上班」的活動,透過現(xiàn)場,可實際了解爸爸媽媽上班的情況。

為了跟孩子有更多相處時間,小孩國小畢業(yè)前,鄭石巖經常帶著孩子到各地演講,讓孩子有機會參與他的工作。

溫馨提示:
本答案【如何與孩子互動】由作者百科密碼提供。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培訓啦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若存在侵權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管理員或作者進行刪除。
我們采用的作品包括內容和圖片部分來源于網絡用戶投稿,我們不確定投稿用戶享有完全著作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權利,請聯(lián)系我站將及時刪除。
內容侵權、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Copyright @ 2025 培訓啦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