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回答
系統(tǒng)功能語法學派的早期成員是倫敦學派弗斯(J·R·Firth)培養(yǎng)的一批年輕學者,如格萊戈里(M·Gregory)、斯賓塞(J·Spencer)、赫德遜(R·Hudson)、赫德爾斯頓(Huddleston)等。目前比較活躍的在英國有貝利(M·berry)、伯特勒(C·Butler)、福塞特(R·Fawcett)、特納(G·Turner)等;在澳大利亞有哈桑(R·Hasan)、馬丁(J·Martin)、奧圖爾(L·M·O’TOOle)、麥西遜(C·Matthiessen)等;在加拿大有格萊戈里·班森(J·D·Benson)、格里夫斯(W·S·Greaves)等;在美國有曼恩(W·C·Mann)等。
系統(tǒng)語法學家每年舉行一次系統(tǒng)理論討論會。至今在世界各地已召開了十余次年會。該學派出版內部刊物《網(wǎng)絡》(Network)交流學術信息和成員活動情況。系統(tǒng)功能語法學派內部不承認任何“純粹的”或“不純粹的”理論模式。由于韓禮德(M·A·K·Halliday)是最早從事系統(tǒng)理論研究者之一,著述最多,觀點最為全面,其理論客觀上具有公認的代表性和權威性,本節(jié)將簡要介紹韓禮德的思想體系和理論模式。
韓禮德1925年生于英格蘭約克郡利茲。青年時期在倫敦大學主修中國語言文學。1947—1949年在我國北京大學深造,導師為羅常培;1949—1950年轉入嶺南大學,導師為王力?;赜⒑笕雱虼髮W在弗斯等著名語言學家指導下攻讀博士學位,1955年完成博士論文《“元朝秘史”的語言》。1955年以來,他在英國和美國的多所大學教授語言學課程。1975年,韓禮德移居澳大利亞,創(chuàng)建了悉尼大學的語言學系,一直任教至1988年退休。他的系統(tǒng)功能語法是一種具有社會學傾向的功能語言學處理方法,是20世紀最有影響的語言學理論之一,同時也影響到和語言相關的不同領域,如語言教學、社會語言學、話語分析、文體學和機器翻譯等。
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有兩個組成部分:系統(tǒng)語法和功能語法。它們是語言學理論整體框架中緊密相連不可分割的兩個部分。系統(tǒng)語法的目標是要說明語言作為系統(tǒng)的內部底層關系,它是與意義相關聯(lián)的可供人們不斷選擇的若干子系統(tǒng)組成的系統(tǒng)網(wǎng)絡,又稱“意義潛勢”。功能語法的目標是要說明語言是社會交往的手段,其基礎是語言系統(tǒng)及其組成成分又不可避免地由它們所提供的作用和功能所決定。
5.2系統(tǒng)語法
系統(tǒng)語法首先關注各種各樣的選擇的本質和重要性。這些選擇是一個人有意或無意作出的,是要從一種語言里所能夠說出的無窮無盡的句子里說出某一個特定的句子的過程。系統(tǒng)語法的核心部分是構建句子的一整套有效選擇的圖表,并且配有對不同選擇之間的關系的詳細說明。例如,韓禮德提出,在英語的主句中,及物性系統(tǒng)提供了“外延性的”或“內涵性的”選擇;如果選擇了外延性的,又會有“描寫的”或“有效的”的選擇;如果選擇了有效的,又會出現(xiàn)更進一步的“可操作的”或“能接納的”對立。
與其他語言學家的理論有所不同,韓禮德的系統(tǒng)語法有如下六個方面的特點:(一)十分重視語言的社會學特征;(二)認為語言是“做事”的一種手段,而不是“知識”的手段。它區(qū)分了“語言行為潛勢”和“實際言語行為”;(三)比較重視對個別語言以及個別變體的描寫;(四)用“連續(xù)體”這一概念來解釋眾多語言事實(例如:不符合語法的——更加反?!闯5模ǚ险Z法)——不太反?!惶珣T常——慣常的(符合語法)——更加慣常):(五)依靠對語篇的觀察和數(shù)據(jù)來驗證自己的假設;(六)以“系統(tǒng)”為基本范疇。
韓禮德把語法分析的尺度叫做階。為了把范疇相互聯(lián)系起來,要采用三種抽象的階進行工作,這就是級(rank)、冪(exponence)和精密度(delicacy)的階。
級的階上,排列著從句子到語素的各層單位,按邏輯順序從最高單位排列到最低單位。句子的描寫只有當語素的描寫完備以后才能完備,反之亦然。冪的階是抽象程度的階梯,它把語法中的概念同實際材料聯(lián)系起來。從比較抽象的概念向具體的材料推進,就是沿著冪的階下降。
精密度階則反映結構和類別的精密程度。精密度是一個漸進的“連續(xù)體”(cline),它的范圍,一頭是結構和類別兩大范疇中的基本程度,另一頭是理論上這樣的一個點,過了這個點就得不出新的語法關系。
韓禮德認為,對一個語言項目進行分類時,應該按照精密度的階,由一般逐步趨向特殊,對每一個選擇點上的可選項給以近似值。例如,句子可區(qū)分為陳述句和祈使句。如果是陳述句,又可進一步細分為肯定句和疑問句。如果是疑問句,又可再進一步細分為一般疑問句和特殊疑問句。精密度的概念也可以實用于語義層。例如在及物性系統(tǒng)中,過程可細分為物質過程、思維過程、關系過程和言語過程,而思維過程又可進一步細分為感覺過程、反應過程和認知過程。
系統(tǒng)語法把言語行為看成一個數(shù)量龐大的、彼此有關的可選擇項目中同時地進行選擇的過程,如果表示這種選擇過程的系統(tǒng)網(wǎng)絡編制的詳盡、而又準確,就可以用形式化的手段對語言進行細致入微的描述,從而使這種系統(tǒng)語法在語言自動處理中得到實際的應用。
5.3功能語法
韓禮德的系統(tǒng)語法包含有功能的內容,在其《功能語法概論》(1985/1994)背后,又蘊藏著系統(tǒng)理論。韓禮德把弗斯關于“情景上下文”的理論落實到具體的語言結構中,認為語境變量可以分為“話語范圍”(field of discourse)、“話語方式”(mode of discourse)和“話語基調”(tenor of discourse)三種?!罢Z境是話語在其中行使功能的整個事件,以及說話人或寫作者的目的。因此,它包括話語的主題。方式是事件中話語的功能,因此,它包括語言采用的渠道(臨時的或有準備的說或寫),以及語言的風格或者修辭手段(敘述、說教、勸導、應酬等等)?;{指交際中的角色類型,即話語的參與者之間的一套永久性的或暫時性的相應的社會關系。范圍、方式和基調一起組成了一段話語的語言情景?!边@些變量分別決定他提出的概念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語篇功能(textual function)和人際功能(interpersonal function)這三大純理功能(metafunction)。而這三大純理功能又分別支配語義系統(tǒng)中的及物性系統(tǒng)、主位/信息系統(tǒng)和語氣/情態(tài)系統(tǒng)。
概念功能又可再分為經(jīng)驗功能(experiential function)和邏輯功能(logical function)。經(jīng)驗功能與說話的內容發(fā)生關系,它是說話人對外部環(huán)境的反映的再現(xiàn),是說話人關于各種現(xiàn)象的外部世界和自我意識的內部世界的經(jīng)驗。邏輯功能則僅僅是間接地從經(jīng)驗中取得的抽象的邏輯關系的表達。
語篇功能使說話人所說的話在語言環(huán)境中起作用,它反映語言使用中前后連貫的需要。例如,如何造一個句子使其與前面的句子發(fā)生關系,如何選擇話題來講話,如何區(qū)別話語中的新信息和聽話人已經(jīng)知道的信息,等等。它是一種給予效力的功能,沒有它,概念功能和人際功能都不可能付諸實現(xiàn)。
人際功能是一種角色關系,它既涉及說話人在語境中所充當?shù)慕巧?,也涉及說話人給其他參與者所分派的角色。例如,在提問時,說話人自己充當了提問者,即要求信息的人的角色;同時,他也就分派聽話人充當了答話者,即提供信息的人的角色。不同的說話人,因與聽話人的關系不同,在對同一聽話人說話時,會采取不同的口氣;而同一說話人對不同的聽話人說話時,也會采用不同的口氣。
韓禮德認為,概念功能、語篇功能和人際功能是三位一體的,不存在主次問題。當語言情景的特征反映到語言結構中時,話語范圍趨向于決定概念意義的選擇,話語方式趨向于決定話語意義的選擇,話語基調則趨向于決定交際意義的選擇。
這樣,韓禮德便把語言的情景落實到語言本身的語義上來,具體地說明了情景與語言本身的關系究竟是什么。
溫馨提示:
本答案【功能主義語言學的主要觀點是什么】由作者小白留學提供。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培訓啦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若存在侵權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管理員或作者進行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