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識雜談
百科知識大全,人生百味雜談。
發(fā)布時間: 2025年05月25日 14:56
午時。午時即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上午11時正至下午 1 時正)。而正午十二時又有平午、平晝、亭午等別稱。為舊式計時法。
詳細(xì)解釋有兩種:
1、古代計時法將一天一夜分為十二時辰,上午十一點(diǎn)到下午一點(diǎn)為午時。亦泛指中午前后。唐白居易 《晝寢》詩:“不作午時眠,日長安可度?”《兒女英雄傳》第三一回:“這一個可著了我一藥箭,只要到午時,他這條命,可就交代了。”
2、半夜。宋王禹偁 《中秋月》詩:“何處見清輝,登樓正午時?!?/p>
擴(kuò)展資料:
”午時“的前后三個時辰的古稱:
1、巳時(sì shí),指上午9時至中午11時。如《淮南子 天文訓(xùn)》云:“日至于衡陽,是謂隅中?!惫仕葧r又稱隅中。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刻稱為隅中。(上午9時至中午11時)。蛇在這時候隱蔽在草叢中;
2、未時,13時至15時。此時太陽蹉跌而下,開始偏西,故又謂之日側(cè)、日映。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午后時間,正是人們小息納涼休閑時刻。因?yàn)檫@個時間段也是人一天中,最為舒適的時間;
3、申時,下午3時正至下午5時正,別稱哺時、日哺。如杜甫《徐步》詩有“荒庭日欲哺”之句。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下午3時正至下午5時正)。猴子喜歡在這時候啼叫。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午時 (時辰)微信掃碼關(guān)注公眾號
獲取更多考試熱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