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啦 留學 加拿大留學

現在的美國常青藤大學為何不那么歡迎亞裔學生?

發(fā)布時間: 2025年04月20日 02:15

【2025年出國留學、雅思、托福、小語種、留學考試】專業(yè)咨詢 >>

您好!我是劉老師,請問您想了解出國留學、語言考試嗎?

點擊咨詢

現在的美國常青藤大學為何不那么歡迎亞裔學生?

如今,亞裔在報考美國名校時面臨極其嚴峻的挑戰(zhàn)。有數據證實,同等背景條件下,亞裔進一流名校SAT要比白人高140分,比西裔(西班牙語)高270分,比非裔高450分。亞裔在任何一個SAT分數段的錄取率都是最低的,在同樣分數的情況下,錄取率比白人低67%,比其他族裔則更低。不少品學兼優(yōu)的亞裔孩子遭到藤校拒絕,卻永遠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記者在加州就有一個朋友的兒子,田徑高手,不僅學習成績全A,還參與各項課外活動,是課外俱樂部的負責人,可以說,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一點找不出毛病,但他最終仍被所有他申請的藤校拒絕。類似的情況很多,讓不少亞裔孩子倍感挫折。

為了挑戰(zhàn)亞裔學生遭受的不公平潛規(guī)則,一些亞裔維權組織近年來也是屢屢出擊,四處起訴,但收效甚微。
據美聯社消息,美國教育部對普林斯頓大學涉嫌種族歧視的調查結果最近出爐,結果竟然是:沒有證據顯示普大歧視亞洲或亞裔申請學生。今年稍早,美國教育部還曾表示,經過調查,哈佛大學也沒有類似的歧視。
據美國教育部調查,普大招生審核時,族裔和國籍都納入考慮因素,但并未針對任何族群設定不同招生標準,也從未評估各班級的族裔比率。教育部說,與申請人的面談注記有時會寫上對某族裔的客觀印象,例如對亞裔學生標上“安靜”、“害羞”評語,不過,這種評語也同樣用在其他族裔申請人身上,并無特指。目前,普大申請者獲得入學許可的比率約為10%。普大負責招生的老師還表示,即使大學入學測驗SAT滿分或高中第一名畢業(yè),都不能保證獲得該校的入學許可。
這個結果毫無懸念,也再次令大部分亞裔感到沮喪,但似乎無處申訴。因為美國大學有“自主招生”的權力。其實差不多一百年前,他們也曾這么對付過猶太裔。1922年,哈佛大學新生中猶太人占到21.5%。哈佛校長A·勞倫斯·洛厄爾(A. Lawrence Lowell)就發(fā)出警告,“猶太人的入侵”將“毀滅哈佛”。他想設定一個上限:15%。當教職工反對這一提議時,他通過操縱錄取過程,達到了同樣的效果。哈佛大學的招生委員會開始利用“個性與適合與否”的含糊標準來限制猶太人入校。其他藤校也一樣,他們通過詢問家庭背景,以及 “性格”、“活力”、“勇敢”、“領導力”等模糊的資格標準,來限制猶太學生錄取人數。
多么熟悉的語境??!相似的不公正現象如今又出現在亞裔身上。為了進入頂尖學校,亞裔學生SAT(學術能力評估測試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的成績必須比白人學生高出大約140分。與此同時,亞裔學生也被刻意打造成“缺乏創(chuàng)造力或領導力”的形象。早在1988年,哈佛大學招生主任威廉·R·菲茨西蒙斯(William R. Fitzsimmons)就表示,亞裔學生在“課余標準上的表現稍差”。其實,整個亞洲群體都常被描述為缺乏特色,甚至彼此之間沒有區(qū)別。
那么,這全都只是源自于藤校的偏見與歧視嗎?我們還是來研究下猶太裔——這個與亞裔一樣特別聰明的族裔。
一百年過去了,現在哈佛猶太裔占學生總數的25%,耶魯是27%(2012年數據)??瓷先テ湔急韧瑏喴釋W生差不多,但是亞裔人口是猶太裔的三倍以上,所以,如果按人口比例來看,猶太裔學生的錄取率反倒是亞裔的三倍以上,而且越來越多的學校在提高猶太裔學生的人數。問題來了:是什么讓猶太裔學生從昔年的燙手山芋變成今日人見人愛的熱餑餑呢?
對此,名為“文化視角”的美國博客作者撰有長文分析,其主要觀點就是:美國名校在辦學過程中,也是緊緊圍繞“名利”二字。這是最核心的世俗法則,也同樣涉及名校的核心利益,是很難撼動的。
名在利先。對于名校來說,最希望的當然是自己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在各個領域里出類拔萃,成為行業(yè)翹楚與領袖人物。畢業(yè)生里社會杰出人士越多,對名校的反哺也越大,名校才能藉此源源不斷地吸引全世界最優(yōu)秀的人才和學生。在這方面,猶太裔的表現非常醒目。以諾貝爾獎為例,其獲獎者共有889人,猶太裔共有114人獲獎(其中包括愛因斯坦),是華人的16倍之多。在美華裔只有7人獲獎,占總人數的0.79%。除去學術界,哈佛耶魯等藤校還貢獻了不少美國總統、副總統及其他重要的政商界人士。比較著名的猶太裔政治家就有哈佛畢業(yè)的原紐約市市長Michael Bloomberg,曾竟選副總統的參議員Joe Lieberman則畢業(yè)于耶魯,等等;其他社會名流還包括:Facebook的Zuckerberg、哈佛畢業(yè)的著名演員Natalie Portman 以及高盛證券總裁Lloyd Blankfein 等一大批活躍在華爾街的猶太裔投資家們。
反觀亞裔,尤其是華裔,在美國相對缺少影響廣泛的杰出人士。屈指可數的就是駱家輝、趙小蘭、朱棣文和莫天成,而他們的社會影響力也似乎無法和前述人士相比。真正具有廣泛影響力的華裔是曾在NBA打球的姚明和掀起“林旋風”的林書豪。林書豪讓全世界都知道哈佛也可以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NBA球員,這才是哈佛真正想要的人才和真正渴望的校友。然而,這樣的藤校亞裔畢業(yè)生,尤其是華裔似乎還太少。
名校當然還需要雄厚的資金來保證延聘名師,保證自己在教學和學術領域的領先地位。以哈佛為例,目前它的學費收入超過2億5千萬美元,而其捐贈基金(Endowment Funds)則已超過300億美元,這筆資金每年的投資回報是學費收入的五到十倍。也就是說,學費并非哈佛的主要是收入來源,捐贈基金才起決定性作用。據www.chronicle.com 網站所公布的數據,從1967年到2015年,藤校加上麻省理工學院(MIT)和斯坦福大學(Stanford)所收到的五千萬美元(50 million)以上的捐款總額超過了一百億美元。其中,白人捐款比例為63%,猶太裔為29%,而亞裔的比例則為6.8%;捐款總人次為79人次,其中白人占54%,猶太裔占33%,在美亞裔則只占近1.3%。這和亞裔學生目前占藤校學生總數20%的比例實在是不相稱。因此,再增大亞裔招生比例,進而壓縮擠占白人和猶太裔學生名額,對于藤校來講,顯然是一樁極不上算的事。這一點很多人也都是心照不宣。
看清了這兩點,我們就會意識到,如果亞裔學生只是停留在呼吁維權上,恐怕短時期內是不會有結果的。我們似乎更應該反思,我們在培養(yǎng)孩子方面究竟出現了什么問題?就像我們老祖宗一直在問的:讀圣賢書,所為何事?——為什么很多學生把進大學當成結束而不是開始? 為什么我們只想通過各種集訓,用機經去刷取SSAT的高分(連在美國的亞裔學生都會趁暑假回國內去補課)?為什么不少藤校的招生官員都會認為,中國學生并不單純,但大多思想貧乏,缺少觀點與立場?(盡管這些孩子的履歷非常漂亮,不僅學業(yè)好,也參加各種社團活動。)為什么精致利己主義者越來越多,真正關心社會、心懷天下的年輕人卻越來越少?
再進一步說,或許要改變的還有整個“只談利弊不問是非,只愛戲虐娛樂不愛嚴肅理性”的文化氛圍。

溫馨提示:
本文【現在的美國常青藤大學為何不那么歡迎亞裔學生?】由作者教培參考提供。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培訓啦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若存在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管理員或作者進行刪除。
我們采用的作品包括內容和圖片部分來源于網絡用戶投稿,我們不確定投稿用戶享有完全著作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權利,請聯系我站將及時刪除。
內容侵權、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Copyright @ 2025 培訓啦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