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 2025年04月20日 05:07
浩浩楚漢,巍巍喻山;斯有學府,譽滿九州。享有“森林大學”美譽的華中科技大學是莘莘學子夢寐以求的學術殿堂。扎根荊楚大地,一代代華中大人心懷“國之大者”,追求卓越、矢志一流、勇攀高峰,踐行著赤心報國的無悔誓言,努力成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今天,讓我們踏足她的“星辰大海”,一起追“星”、追“馨”、追“芯”、追“新”……
——星光熠熠,照亮學子成才之路
與共和國同行,與新時代共進。華中科技大學在新中國的朝陽中誕生,在共和國的旗幟下成長,在改革開放中騰飛,在新時代邁向世界一流,被譽為“新中國高等教育發(fā)展的縮影”。在這里,匯聚了一大批名師大家,他們弘文勵教、傳道授業(yè),如春風化雨,培養(yǎng)了一批又一批精英棟梁。
9月13日,2021年“科學探索獎”出爐,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學院陳蓉教授因其在原子制造的高精度定位,一致性和高效率方面取得的成果備受關注,獲得300萬獎金,這也是華中大人連續(xù)3年獲得此項榮譽。
11月5日,華中科技大學材料學院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崔崑當選全國道德模范。96歲的他堅持以行勵人,愛心助學,行善救急。2013年以來,崔崑和夫人捐資助學超1000萬元,幫助500余名青年學者成長。疫情期間,他第一時間交納100萬元特殊黨費,個人卻始終簡樸度日,彰顯甘為人梯、獎掖后學的拳拳之心。
11月18日,2021年兩院院士增選結果公布,華中科技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院長鄔堂春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鄔堂春教授在揭示環(huán)境病因、闡明發(fā)病機制和制定預防對策等方面作出了杰出貢獻,對中國乃至世界創(chuàng)建清潔環(huán)境、促進健康長壽、共享美好生活的預防醫(yī)學實踐,具有引領示范作用。
……
這些熠熠生輝的名字,如同一顆又一顆耀眼的“明星”,照亮了華中大學子的成才之路!
20位院士,3600余人專任教師,齊聚于此,勛功燦燦;“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級教學名師,群賢畢至,桃李芬芳。
一直以來,華中科技大學積極實施“人才興?!睉?zhàn)略,師資力量雄厚,擁有一支以兩院院士、杰出青年等400余位高層次人才為中堅的師資隊伍。群星閃耀,流光溢彩,華中大是夢與夢交織的地方。兼濟天下、勵志篤學的是華中大人的身影,更是未來你的身影。在華中大,一邊“追星”,一邊向夢想努力進發(fā)!
——良辰美景,你是我的理想型
傳說身處武漢市的高校,都各自占著一座山頭,而華中大占據(jù)了武漢市中心城區(qū)的最高峰——喻家山。這里不僅有山,還有國家5A級旅游景點東湖風景區(qū)是她的后花園。多少人為了來到這里用十二載春秋拼搏,因為喻家山南麓孕育的這所1037號森林大學是萬千學子心中的“理想型”。
春風拂曉,森林大學在春光中生機勃發(fā),綠化覆蓋率達到72%的華中大,晨露朦朧、玉蘭陣陣;夏日炎炎,18萬棵樹木為校園立起天然的避暑屏障,梧桐秦秦、清影層層;秋色宜人,丹桂郁郁,銀杏依依,華中大精神根植于每一顆樹木之中,預示著春華秋實滿庭芳;冬日暖陽,香樟氤氳,松柏皎皎……
學校環(huán)境怎么樣?也就是野豬一家常來做客,狐貍小友偶爾光臨。這不,繼野豬、狐貍之后,近日又解鎖了“猴哥”角色。11月9日下午,一只猴子在學校里悠閑地散著步,引起了媒體和眾多網(wǎng)友的關注。
“森林大學”,從不缺高山流水,多的是絲竹雅韻,心隨樂而醉,晚來賞佳音。在華中大,校園藝術與自然氛圍渾然天成,藝術與人文之美魅力與共,每年80余場藝術活動精彩紛呈,時刻滋養(yǎng)著學子們的心田。
電梯入戶、一室三廳、指紋解鎖、獨立衛(wèi)浴……什么叫“入學即巔峰”?火上熱搜的“五星級”宿舍給你答案。此外,學校東西橫跨6個地鐵站,學生都是坐地鐵上下課,“地鐵校車”名副其實。
當然,華中大追“馨”遠不止于此。作為“最寵學生大學”之一,各色佳肴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人都說“學在華中大”,其實在勤奮的華中大學子心中還有一句至理名言“吃在華中大”。華中科技大學坐擁38個食堂,大廚們推陳出新的十八般武藝,滿足了數(shù)十萬師生挑剔的味蕾。
熱干面、生煎包、酸菜魚片、石鍋拌飯、可樂雞翅、糖醋里脊、燒鵝飯、香酥雞、冬瓜排骨湯……從川菜到粵菜、從早餐到夜宵、從點心到飲品,應有盡有。并且,所有學生食堂均被評為“湖北省高校標準化食堂”,讓廣大學子吃出美味、吃出健康,是華中大最堅定的承諾。
創(chuàng)意十足的“1037號樹葉冰淇淋”,高顏值高品質“限量版中秋節(jié)月餅”,讓離家的學子們,每逢佳節(jié)也能胖三斤。懵懂新生報到時許下豪言:“我一定吃遍華中大食堂”。很多畢業(yè)生最后不禁感嘆:“聽說過很多個食堂,卻依然沒在四年吃完”。如果你對追“馨”充滿向往,華中大定是不二之選。
——國之大者,瞄準“卡脖子”難題
晨光熹微時,青年園內碎語低吟,眼鏡湖畔書聲朗朗;時光正好處,東九樓內流淌成知識的海洋;智慧教室用科技點燃學習夢想;黃昏薄暮里,思想和創(chuàng)意在交鋒……生活和學習在這所溫馨大學里的華中大人,始終傳承紅色基因,心懷“國之大者”,瞄準芯片“卡脖子”難題,不斷助力國產芯片的發(fā)展。
今年2月,光谷朋友圈里反復刷屏,一批身懷絕技的科學家組成了湖北“復聯(lián)”,華中科技大學領銜光谷實驗室,向“世界光谷”進軍。實驗室聚焦下一代通信網(wǎng)絡器件與芯片等四大任務,建設光電芯片微納制造及測試平臺等三大平臺,著力提升光電信息領域原始創(chuàng)新能力,突破“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瓶頸。
7月,為積極響應國家戰(zhàn)略需求,華中科技大學未來技術學院、集成電路學院同時揭牌成立。未來技術學院著眼于未來科學技術原創(chuàng),瞄準國家未來發(fā)展的國之戰(zhàn)略重器;集成電路學院瞄準集成電路“卡脖子”難題,培養(yǎng)國家急需人才,實現(xiàn)集成電路學科國際領跑。
11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了2020年審核增列的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學位授權點名單。華中科技大學集成電路學院首批申請并成為首批獲批的18個博士學位授權單位之一,同時也是華中地區(qū)唯一獲批高校。
華中科技大學把握時代脈搏,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zhàn)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學校敢于競爭、善于轉化、敢擔大任、勇攀高峰,華中大人在芯片研發(fā)上不斷突破,成績斐然。
胸懷“國之大者”,敢于擔當作為,華中大人在追“芯”的路上,煥發(fā)出了無比絢麗的光彩??萍紡妵?,不渝赤子心,華中大人一直在路上!
——名揚四海,在世界舞臺秀出風采
“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后波?!碑斀袷澜纾乱惠喛萍几锩彤a業(yè)變革突飛猛進,科技創(chuàng)新是贏得未來的關鍵。華中科技大學矢志追“新”,不斷提高原始創(chuàng)新能力,奮力書寫著創(chuàng)新事業(yè)的最美篇章。
學?,F(xiàn)已建成一大批國家重大科研平臺:建立世界上最精細鼠腦圖譜基礎數(shù)據(jù)庫的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創(chuàng)造了脈沖平頂磁場強度世界紀錄的國家脈沖強磁場科學中心,測得國際最高精度萬有引力常數(shù)G值的精密重力測量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攻關了眾多“卡脖子”技術難題的國家數(shù)字化設計與制造創(chuàng)新中心。
四顆熠熠生輝的“明珠”,展現(xiàn)著華中大“硬核”實力,令無數(shù)人神往。學校全部高水平科研平臺面向全體本科生開放,讓每一位科技追“新”的華中大學子都享有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獲得感。
今年10月21日-10月27日,國家“十三五”科技創(chuàng)新成就展在北京舉行,展覽以“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 邁向科技強國”為主題,體現(xiàn)“創(chuàng)新是引領發(fā)展的第一動力”。華中科技大學見諸報道的成果有8項,包括“華中9型新一代智能數(shù)控系統(tǒng)”“測得迄今最高精度的引力常數(shù)G值”“面向圖計算的通用計算機”“多學科系統(tǒng)分析CAE平臺”“早期COVID-19 CT影像智能診斷系統(tǒng)”“全海深海水液壓浮力自適應系統(tǒng)”“廣東華中科技大學工業(yè)技術研究院”“顯微光學切片斷層成像系統(tǒng)”。這8項科技成就,為推進科技自立自強貢獻了華中大智慧和力量。
經過近70年的發(fā)展,華中大“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這張名片也愈發(fā)閃亮。學校每年投入超三千萬元支持學生雙創(chuàng)項目,參與各類雙創(chuàng)項目的學生超過70%。今年,華中大人身影更是閃耀在世界舞臺上,拿下多個全球第一。
引領未來科技發(fā)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實現(xiàn)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華中大的不懈追求。如今,學校正在追逐未來的“星辰大?!敝?,以“敢擔大任、勇攀高峰”的氣魄,朝著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闊步前進!
關注“華中科技大學本科招生”頭條號,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素材來源:華中科技大學官微、華中科技大學官網(wǎng)、華中科技大學報考指南、華中科技大學招生辦公室官微、華中科技大學新聞網(wǎng)、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極目新聞、央視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