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 2025年04月21日 21:17
Q:學校的地理位置如何?氣候怎么樣?
Leon+Helen:剛開學8月底的時候波士頓很熱,BC宿舍沒有空調(diào),要自己買風扇,那段時間生活確實很受天氣影響。波士頓的話夏天跟上海比較像,靠海,空氣濕度大,很悶??傮w來說,波士頓的氣候四季鮮明,夏天不會熱到融化,冬天冷,不過有暖氣就一切都可以接受。
Q:學校到最近的機場有多遠?
三文冬:從波士頓洛根國際機場(Boston Logan International Airport)到學校大約開車25分鐘左右。
Q:校園安全嗎?
Helen:校園非常安全,平時可以在學校專心學習,不會受到什么干擾。
宿舍門前的小路 由LRQ學姐提供
Q:學校食堂怎么樣?
LRQ:兩個大食堂分別叫上城(Upper)和下城(Lower),都在主校區(qū)(Upper Campus)中,味道還可以,十幾刀左右一頓,花樣不多所以容易吃膩,按吃了多少結(jié)算,不按次數(shù)結(jié)算。優(yōu)點就是開放時間非常長且合理:早上七點到十點是早餐,十一點到兩點是午餐,四點半到八點半是晚餐,從八點半到凌晨兩點是夜宵,中間的時間也有吃的,如果因上課錯過了正點吃飯,基本不會餓著。如果住在校園里的話,飯卡充值(Meal Plan)是強制的,一學期的充值要求是2400刀左右,如果不住校的話就可以不買,大二大三大四可以選的Meal Plan就會多一些,有打折卡(Discount),還有紅利卡(Bonus)等等。
下城Lower食堂 圖片來自BC官網(wǎng)
三文冬:作為食堂算是及格了。首先說一下價格問題,BC食堂價格挺貴的,但考慮到波士頓地區(qū)整個消費都偏高,所以這點可以忍受。在質(zhì)量上,BC食堂的問題在于食品種類太少,很少會有亞洲菜系。不過,沙拉種類很多,食材出自有機農(nóng)場,相當健康,對熱愛健身和養(yǎng)生的同學還是很友好的。BC還有很多咖啡廳散布在不同的教學樓內(nèi),沒吃早飯就直接來上課的同學課間很容易就可以買到一份牛油果吐司。
Helen:食堂偶爾會弄一些主題,比如海鮮主題,意大利主題,龍蝦主題什么的
BC食堂提供的龍蝦 圖片由Helen學姐提供
Q:那出行方便嗎?附近有哪些設(shè)施?
三文冬+LRQ+Leon:交通的話,學校有免費的校車(Avenue Bus),每一天都從早上七點運行到夜間兩點,在學校周邊的社區(qū)、餐廳,及其他地鐵站都會??浚奖阈M庾夥康耐瑢W上學和回家。10到15分鐘一班,來回四十分鐘左右,有6-7個站點,沿途有一些泰餐日餐,還有奶茶功夫茶。BC附近有個T Line(類似地鐵),BC是T Line的終點站,步行十分鐘左右可以到達地鐵站,坐20-40分鐘到市中心,Uber大約十幾刀也能到中國城(Chinatown)等市中心。中國城里好吃的中餐館有“Winsor溫莎”、“龍鳳China Pearl”和“四川Gourmet House”川菜館等等。韓國城(Allston)里也有很多吃烤肉、豆腐鍋、部隊鍋的韓國餐廳。總之,交通非常方便。另外,BC附近有兩家超市,一般的菜和水果都有,走路大概都是30分鐘左右,每周末BC免費班車(Shuttle)都會有專門去超市的線路,方便周圍學生買菜。中國超市的話可能需要打車或者坐火車了,最近的要20分鐘。學校周邊還有便利店,銀行,洗衣店,五金店,UPS快遞公司等設(shè)施,非常方便。
Q:宿舍有哪幾種?要求幾年強制住校?環(huán)境如何?校外住宿如何?
Leon:校外看具體房源和分攤,可能跟校內(nèi)持平或者略高,我現(xiàn)在沒有找室友,一室一廳的話比宿舍要高出不少,但是總的來說還是舒適很多。BC大一的宿舍基本上都比較擠,兩人三人擠在一個屋子里,還有很多3個人擠在2個人的房間里(Forced Triple),被分在那種房間里的一般會退還1/3的住宿費,但是住宿條件就不太好了。學校其實比較鼓勵學生去校外住,還有一個幫助大家找房子的系統(tǒng),也會有請租房中介到學校跟學生見面的活動,但是我個人覺得對租房幫助還是不大,留學生互幫互助的情況多一點。相對來說,附近房源感覺還是比較多的,也有校車上學放學接送,比較方便。
BC為學生提供的校外住房咨詢服務(wù) 來自BC官網(wǎng)
三文冬:BC絕大部分學生都會住在校內(nèi),不僅在宿舍的硬件上有很多種類,更有很多不同的住宿的項目(Program)。據(jù)我所知,BC沒有強制住校的規(guī)定,非常靈活。每個學生在收到錄取信的時候會被告知自己有幾年的保障性住宿(Guaranteed Housing),分為保證四年和保證三年。保證四年的學生可以靈活選擇住校內(nèi)還是校外,保證三年的學生大三一年必須在校外住,其余三年可以任意決定住在校內(nèi)還是校外。
宿舍硬件種類的話,年級越高宿舍的設(shè)施越好。
大一的宿舍分為單人間、雙人間、三人間和四人間四種,以雙人間居多。這種宿舍不是套間,宿舍里沒有衛(wèi)生間/廚房等,需要和同層的同學共享衛(wèi)生間和浴室。
大二有三種選擇:
1. 和大一一樣的基本宿舍(Traditional)
2.套間(Suite)有兩個獨立衛(wèi)生間和浴室,有一個沒有灶臺、但自帶冰箱的小廚房(Kitchenette),還有一個小客廳
3.公寓型宿舍為一套完整的帶灶臺的廚房,兩個帶浴室的衛(wèi)生間,和單獨的客廳
大三的宿舍分為套間和公寓型兩種,而大四的宿舍在此基礎(chǔ)上還有一種叫“the Mods”的特殊宿舍,是兩層獨棟小房子,第一層是客廳、廚房,第二層是臥室,活動范圍比起前面幾種都要大得多。
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大一學生的宿舍分為兩個校區(qū)。一個是主校區(qū)(與大二、大三、大四的宿舍以及教學區(qū)在一起),另一個是距主校區(qū)15分鐘校車車程的Newton校區(qū)。Newton校區(qū)也有自己的食堂和健身房。每年都有約40%的新生被隨機分到Newton校區(qū)。
除了硬件之外,BC的宿舍有自己的特殊住宿項目(Residential Program),尤其是針對大一新生,目的是幫助新同學更快地適應(yīng)大學生活。每一個住宿項目每周都會有小組聚會,進行一些相關(guān)的主題討論。例如, “健康生活項目(Healthy Living Program)”會經(jīng)常安排針對科學釋壓、合理安排時間、保持心理健康這類話題的討論,也會帶著同學一起制作大學時間計劃表等等。再比如,我大一時的宿舍屬于注重文化多樣性的“Multicultural Living Environment”,經(jīng)常會有對于如何理解多元文化(國籍、種族、LGBT等等)以及相關(guān)社會問題的討論,這對于我當時適應(yīng)美國的社會和文化是一個特別好的教育和過渡。如果不申請這類住宿項目的話,學校將隨機為同學安排住宿的校區(qū)。
學姐提到的“注重文化多樣性”的住宿項目 圖片來自BC官網(wǎng)
文化多樣性的住宿項目的學生集會 圖片來自BC官網(wǎng)
Q:都說在波士頓念書開銷非常大,一年讀下來的開銷大約是多少呢?
LRQ+三文冬:波士頓確實屬于整體開銷較大的城市,尤其是交通和飲食費用很高。一年下來大約80000美金左右,包括學費,各種開銷。但具體開銷還是取決于生活方式,如果平時去城里吃飯的次數(shù)多,那開銷肯定會比在學校食堂吃飯/自己做飯/學校附近吃飯開銷大。
Q:學校的強勢學科有哪些?
三文冬:BC的商學院(Carroll School of Management)常年在美國本科商學院的排行榜上名列前茅。因此,學校的商科專業(yè)(尤其是會計學和金融)是很強的,在北美有很強的校友網(wǎng),又是投行的目標學校,所以商學院同學的就業(yè)優(yōu)勢較大。經(jīng)濟學專業(yè)也是留學生里的熱門專業(yè)。此外,因為BC的天主教學校的背景,在文理學院里,哲學和神學都是很強勢的學科??傮w而言,BC的人文學科都較為突出。
最新的消息表明BC將要在2019年成立一所新的學院——Schiller Institute for Integrated Science and Society,以在蘋果公司擔任高級副總的校友菲爾?席勒(Phil Schiller)命名,期待到時候?qū)W校會在科學方面有新的突破。
圖書館的玻璃彩繪 圖片由Leon學長提供
Q:在BC是怎么選課的呢?必修課和選修課分別是怎么選的呢?
三文冬:是年級高的同學先選課。正常情況下,BC的同學每學期都會上4-5門課,不包括討論課(Discussion)、實習課(Practicum),最高可以上到7節(jié)課。必修課和選修課在選課操作上沒有很大的區(qū)別,不過有些必修課是限定只向本專業(yè)同學開放的(例如大部分商學院的課,以及文理學院的政治學專業(yè)課等等),還有一些級別較高的專業(yè)課需要部門同意(Departmental Permission),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先向教授提出上課的申請,不過大部分情況下申請都會通過。
LRQ:UIS是學校以個專門選課的系統(tǒng),如果用自己的賬號(Portal)登陸,可以查到這學期有什么課。我就讀于文理學院(Robert J. Morrissey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120學分畢業(yè),每門課三到四學分,差不多一學期五節(jié)課,15個學分,有的課程帶1分的實驗課(Lab),所以可能會超過15分,但是只要不修超過五節(jié)課,就不算超負荷(Overload),大一上學期強制規(guī)定不可以超負荷,大一下學期的話,如果要Overload需要GPA達到3.6以上。MCAS(文理學院)的話是大部分學分必須在MCAS里修,少部分學分可以在其他學院修課。
冬天的圖書館外景 圖片來自BC官網(wǎng)
Q:平時課業(yè)壓力大嗎?有水課嗎?
Helen:我現(xiàn)在選擇的專業(yè)課都是比較基礎(chǔ)的課程,壓力還沒體現(xiàn)出來。我現(xiàn)在的學業(yè)壓力主要來自于核心課程。BC的核心課程是出了名的要求多,我記得總共是要修15門核心課程,而且包含各種學科,每天差不多最早一兩點睡。
Leon+LRQ:學業(yè)壓力非常看選的課和學院,像文科類的專業(yè)工作量就非常大,商科就還好。我們另外還參加了EMS急救課程(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所以基本上每天讀好幾十頁到上百頁閱讀材料。閑不閑完全取決于自己。
*EMS急救課程
圖片來自BC官網(wǎng)
Matt:水課是有的,但就看個人追求了,如果不喜歡,學起來反而很累。正常課的話,GPA還是蠻難拿的,A不好拿,教授的要求也多。大一商科的課業(yè)壓力并不大,因為不需要泡在實驗室里,所以時間比較自由。但是商科不同于自然科學,商科更重要的是課外去拓展自己的交友圈,這些也非常費時間精力。大一就可以投一些簡歷,積累一些面試的經(jīng)驗,為自己將來大三大四找實習打基礎(chǔ),比如四大投行會給大一大二的學生提供一些實習類項目,分為團體實習和學徒兩種,學生可以選擇自己的領(lǐng)域,比如會計,咨詢等等。
Q:談一談你覺得很有意思的課程吧?
企鵝愛講冷笑話:Perspective和PULSE。這兩個都是BC比較特殊的課程,是為期一年的項目,能夠直接涵蓋掉必修課中關(guān)于哲學和神學的要求。Perspective更加注重閱讀,一般從學術(shù)方面來看哲學和神學。PULSE除了哲學神學課上的內(nèi)容,還包括志愿者服務(wù)這類的活動,占總成績的三分之一,所以能從實踐的角度理解。通過做志愿者服務(wù),了解美國社會情況,再反思課上學到的哲學和神學知識,進一步反思美國當今社會的一些現(xiàn)象。志愿者要求是每周要做8-10小時。因為這個需要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比較大,所以這一門課可以算成是兩門課,是有6個學分的,但其實它自帶志愿活動的這個部分是很多同學想要去上這門課的原因。BC有一個組織叫做4BOSTON,這個組織每年都是需要寫兩篇論文,三輪面試才能進入。所以在BC做志愿其實是一個需要競爭的活動。
LRQ:我的化學榮譽課程的教授Shih-Yuan Liu,講課很有激情和清晰;文學與寫作的老師,來自新加坡的Yin Yuan老師,他的風格是比較有核心,主持寫作研討會的時候都會有一個主題,課前的閱讀材料內(nèi)容非常吸引人,非常善于讓學生融入課堂的老師,反饋特別仔細,一邊給鼓勵,一邊給建議。
三文冬:有意思的課程就太多啦!我最喜歡的是大一暑假時在羅馬上的一節(jié)藝術(shù)史課,叫“文藝復(fù)興時期和巴洛克時期的藝術(shù)(Art and Patronage in Renaissance and Baroque Rome)”。這節(jié)課為時一個月,是通過BC的國際項目辦公室選的課,會像常規(guī)課程一樣計入學分和GPA。當時在羅馬,每天跟著意大利的藝術(shù)史教授游覽于各個教堂、美術(shù)館之間,可以親眼看到那些以往只能在教科書上看到的偉大作品。這種浸入式的體驗是我一生都難忘的經(jīng)歷。
除了專業(yè)課以外,我這學期還上了一節(jié)宗教學課,叫“宗教探索(Religious Quest)”。在BC,每個學生(不論專業(yè))都必修兩節(jié)神學課。但是BC除了提供學習圣經(jīng)這種比較傳統(tǒng)的宗教課以外,還提供比較宗教學,可以比較基督教與一門完全不同文化里的宗教,例如伊斯蘭教,道教,或者佛教。我上的這節(jié)課前半部分就是比較基督教和道教,后半部分是比較基督教和佛教。在上這門課以前,我從來沒有想過圣經(jīng)舊約竟然還可以和道德經(jīng)產(chǎn)生任何聯(lián)系,而在這種對于不同宗教文化的比較閱讀中,我收獲了對自己所學專業(yè)藝術(shù)史也頗有啟發(fā)的新見解,真的受益匪淺。感覺比較宗教學是即使學校不通過核心課程(Core Curriculum)來強制要求也值得一學的課程,但如果學校不強制,我恐怕看見“神學”二字就望而卻步了。
老師帶著學生參觀畫展 圖片來自BC官網(wǎng)
Q:教授好接觸嗎,可以講講你找教授的經(jīng)歷嗎?
三文冬:教授非常容易接觸。每個教授都有固定的開放時間(Office Hours),就算開放時間和其他時間安排沖突,發(fā)封郵件另約時間也是很容易就能找到教授的。由于我上的BC的藝術(shù)史部門本身不大,在我們上專業(yè)課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會通過課堂接觸到大部分教授。上個學期我選了一節(jié)專業(yè)課叫絲綢之路(Art of the Silk Road),只有十人左右,卻是兩個研究不同領(lǐng)域的教授同時在課堂上授課,師生比例很合適。加上上課討論非常多,因此同學很快就能和教授互相認識。同時,這節(jié)課還要求每個學生在確定自己的研究題目(Research Topic)之前必須和兩個教授分別見面和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我們也可以與教授得到充分的交流。
學生們在上課 圖片來自BC官網(wǎng)
Q:研究(Research)機會多嗎?
三文冬:據(jù)我所知,在BC科研機會基本分為兩種。一種是跟著教授一起做研究,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研究助手(Research Assistant),這種機會一般依據(jù)專業(yè)情況而定。通常情況下,理科的教授(尤其是有實驗室的教授)和社科的教授招收的研究助手更多,有時一個教授可以帶3-5個學生。而純文科的教授一般來講就是出書寫論文,所以招收的學生本身會少很多。另一種研究機會是自己提出并主導(dǎo)研究的,然后選擇教授來當導(dǎo)師。這種研究一般是大三或大四的時候去做的,有些專業(yè)算作榮譽論文(Honor Thesis),有些因為沒有論文項目(Thesis Program)則算作自主學習(Independent Study)。
Q:有沒有出國游學或交流的機會?
三文冬:在BC,40%的學生都會出國交流。大家通常選擇的項目是學期制交流(Semester Abroad),但除此之外也有學年制(Academic Year Abroad)和暑期制(Summer Abroad)。我之前提到的在羅馬上的藝術(shù)史課程就屬于暑期制。大家能去往的國家范圍也很廣,歐洲、亞洲、非洲的國家都有BC的合作機構(gòu)(Partner Institution)。就算BC所提供的選擇里沒有滿意的,同學也可以自己選擇想去的目標學校并作為另外的項目(External Program)向BC申請,所以是相當靈活的。
Q:容易融入嗎?新生見面會(Orientation)會做些什么促進國際學生融入呢?
三文冬:BC在新生入學的時候會設(shè)計一系列的過渡活動(Transition Program),而且會通過各種方式給新生配備導(dǎo)師(Mentor),來幫助適應(yīng)學校和新的生活方式。除此之外,BC還會為每一個國際生專門配備一個國際學生導(dǎo)師(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istant),在新生見面會的時候和大家見面,此后在學習及生活上有問題的時候可以聯(lián)系自己的IA,他們也會相應(yīng)提供幫助。
BC停車場 圖片由LRQ學姐提供
Q:推薦幾個有意思的社團吧~
Helen:BC的社團特別多,我們學校有10幾個無伴奏合唱(Acappella)社和10幾個舞團(Uprising、Hip-hop等等),很有趣但是都需要試鏡(Audition),比較難進。我自己這學期加入的社團里面推薦”First Year Service Program”,這個是一個比較新的社區(qū)服務(wù)相關(guān)的社團,不需要遞交申請材料,只針對大一新生,跟很多校外的服務(wù)點合作。是一個很好的跟校外的人交流接觸的機會。像我加入的工作點是一個在市中心給女性免費提供早飯和午飯的食堂,遇到了很多平時在各個領(lǐng)域工作的志愿者。
Matt:BC有比如會計協(xié)會(Accounting Academy)和金融協(xié)會(Finance Academy),會定期有相關(guān)領(lǐng)域的教授給學生講課,每周會發(fā)郵件給學生介紹本周會來BC的公司信息,比如四大投行,或者是各大公司的信息咨詢會,或者是招聘會。市場協(xié)會(Marketing Academy)也很有意思,會帶學生去到大公司進行參觀,比如谷歌紐約,奢侈品品牌公司Saks Fifth Avenue,公司會安排BC的校友與管理層和學生進行討論會(Panel),向?qū)W生介紹自己工作的日常和經(jīng)驗。另一個項目就是“Shea”Entrepreneur Center,“Shea”會經(jīng)常辦一些實踐活動,一學期大約有六次,學校會包車送學生去到波士頓市中心的醫(yī)療保健,科技類或者創(chuàng)業(yè)公司進行參觀,通過這個活動,可以了解到現(xiàn)在的求職環(huán)境和商科就業(yè)前景,方便我們在大一的時候就為自己接下來幾年的課業(yè)安排和求職做規(guī)劃。
BC體育館中的冰球比賽 圖片由Helen學姐提供
Q:校園內(nèi)休閑的設(shè)施豐富嗎?
LRQ:除了一些必要的健身房,咖啡廳,游泳館等基本設(shè)施,值得一提的是,BC的圖書館超級好看,非常仙氣,一進去就有想學習的沖動。
哥特式設(shè)計的BC Library圖片由Leon學長提供
Q:有什么讓人印象很深的活動或者傳統(tǒng)是BC獨有的?
三文冬:BC有著歷史悠久的天主教傳統(tǒng)(Jesuit Tradition),秉承著“為他人的男人與女人(Men and Women for Others)”的理念,是一個很看重社會服務(wù)的學校。整個學校最有特色的活動應(yīng)該就是志愿服務(wù)類的了。
每周末組織大家去城里做志愿服務(wù)的社團,也有春假時去阿帕拉契亞(Appalachia)地區(qū)做服務(wù)的旅行。在BC期間我參加了學校歷史最悠久的社會服務(wù)社團之一4Boston(諧音For Boston),每個周六的早晨都會花四個小時在波士頓城里的一所教堂里為需要幫助的人做飯。在這個過程中,我認識了社團里的其他學生,更認識了很多已經(jīng)畢業(yè)卻仍然保持著志愿習慣的校友,還有很多社會上的其他愛心人士。甚至還有包含志愿服務(wù)計入學分GPA的PULSE課程(具體見前文),比如我有同學每個禮拜用八小時在波士頓城里的慈善學校義務(wù)教授英語。
阿帕拉契亞服務(wù)小組的合影 圖片來自BC官網(wǎng)
Q:打工機會多嗎?
三文冬:打工機會非常多。我從大二開始就在學校保持著打工的狀態(tài)。大二時我在學校的職業(yè)中心(Career Center)有一份學生職業(yè)顧問的職務(wù),工作內(nèi)容就是在辦公室?guī)椭瑢W們制作和修改簡歷、求職信、模擬練習面試,定期在學校里的招聘會上打雜,給公司來的招聘代表和迷路的同學們指路。我從這份工作里學到了任何課上、社團活動里都得不到的成長。大三這一年,我找到了一份美術(shù)館助理的工作,它給了我探索自己藝術(shù)史專業(yè)相關(guān)領(lǐng)域的機會,同時也接觸到了學校里一群和我有著相同愛好的有趣的“同事”。關(guān)于校內(nèi)帶薪的打工,BC的規(guī)定是國際學生最早必須從大一第二學期才能開始。同時,每周在校內(nèi)打工的時間不能超過20小時。除了這兩項規(guī)定外,我認為校內(nèi)打工對學生(尤其是國際生)是相當友好的。我認識的大部分同學都會或多或少有打工的經(jīng)歷。
申請信息 圖片來自BC官網(wǎng)
Q:轉(zhuǎn)學申請的開放度高嗎?
三文冬:轉(zhuǎn)校生還是挺多的,但轉(zhuǎn)學申請開放度還是要看不同學院而定?;旧现饕霓D(zhuǎn)學生還是轉(zhuǎn)入文理學院和教育學院。商學院和護理學院較難轉(zhuǎn)入,尤其是商學院,極難轉(zhuǎn)入。
Leon:轉(zhuǎn)學的流程跟之前普通申請流程差不多,只不過交材料的截止日期(Deadline)在3月到4月。一般只有大一或大二能轉(zhuǎn)學,之后就不行了。GPA一般達到3.6以上。
Q:寒暑假有哪些實習項目?
LRQ:有一個叫Eaglelink會和BC聯(lián)合,在上面發(fā)布所有BC實習的機會,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在上面找感興趣的申請。
Q:學校職業(yè)指導(dǎo)(Career Service)怎么樣?會組織一些活動嗎?
三文冬:BC的商學院比較強勢,因此整個學校的求職氛圍是比較濃厚的。學校也提供很多職業(yè)指導(dǎo)的資源:
招聘會(Career Fair):學校在秋季和春季會有兩場大的招聘會,每次大概都會有150+公司來學校,此外還有不同專業(yè)的小型招聘會,例如科學、科技、工程和數(shù)學專業(yè)(STEM Majors)的招聘會等等。
社交活動(Networking Events):會有在不同產(chǎn)業(yè)中的校友回訪,為在校生提供和與校友建立關(guān)系網(wǎng)(Networking)的機會。一般也是分不同主題,例如AHANA職業(yè)夜(AHANA Networking Night)、藝術(shù)職業(yè)夜(Career Night for the Arts)等等。
模擬面試(Experts in Residence):會有各種不同公司的人力資源部門的經(jīng)理來職業(yè)指導(dǎo)部門幫助學生模擬面試。
職業(yè)研討會(Career Workshops):會對發(fā)現(xiàn)職業(yè)興趣、如何規(guī)避簡歷中的常見問題、如何跨專業(yè)申請工作等等展開討論。
近兩年學校的職業(yè)指導(dǎo)部門還和文理學院一起組織了一個為大二同學設(shè)計的為期三天的社交活動(Networking Event)——Endeavor,會請文理學院各種不同專業(yè)的校友回到學校,解答同學們關(guān)于文理學院如何找工作的問題。
Q:當初為什么選擇來到Boston College就讀?
LRQ+Leon:BC的博雅教育(Liberal Art Education)比較吸引我。BC的學術(shù)水平比較高,而且BC是真的好看,有一個完整的校園,比較有歸屬感。并且在波士頓近郊,理想的地理位置??傮w來說,我還是非常喜歡Boston College的氛圍的。
Q:那么BC有那些不足呢?
Leon:還是覺得跟我個人偏好并不是很一致,我個人更希望跨學科學習多一些,這方面的內(nèi)容BC還是很少。
三文冬:BC最顯著的不足在于多樣性(Diversity)不夠,不僅是人口構(gòu)成上的(BC是一所很“白”的學校,而且BC的國際生比例很少),更在學科設(shè)計上。BC開設(shè)的專業(yè)相較于更大的學校而言較少,一些比較熱門的專業(yè),例如營養(yǎng)學、建筑學、人類學都沒開設(shè),且沒有工程學院。因此,在選校時還是要先仔細閱讀學校官方網(wǎng)站上的專業(yè)、輔修介紹,考慮目前BC開設(shè)的專業(yè)符合不符合自己的規(guī)劃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