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留學面試時經(jīng)常用到的詞匯和句型
留學期間常用詞匯
A.A. /A.S. ----Associate in Arts/Associate in Science degree(準文學士/準理學士):由社區(qū)院(Community College)或?qū)?圃盒#↗unior College)在學生修完兩年普通課程后授給
的學位。
Academic Adviser (導師):在學習上幫助學生并為其提供咨詢的教師。他們還在學生選課過程中給予協(xié)助。
Academic Probation (留校察看),一般簡稱為“probation”(試讀以觀后效):學生由于學業(yè)成績不佳,可受留校察看處置,如果試讀一段時間,仍然沒有起色(如,分數(shù)沒有提高),即行開除。
Academic Year(學年):正常授課期,通常為9月到第二年6月份。各學校自行規(guī)定一學年分為兩學期(semester)、三學期(trimester),還是四學期(quarter)。
Accreditation(立案):由全國都承認的鑒定機構對一個學校、教育單位和/或其中某個項目的非官方性質(zhì)的認可。一個學校和教育單位是否立案關系到學生攻讀學位期間一個學校(或單位)的學分能否得到另一個學校(或單位)的承認,也是學生獲得專業(yè)證書(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或許可證(licensure)的先決條件。
Add Card(增選課程證):一種正式印制(一般是用計算機打印)的卡片,持有此證的學生,在學期的一定期限內(nèi),可增選課程。
Advanced Placement or Advanced Standing(免修):根據(jù)學生以前的學習或經(jīng)歷(往往是學生在特設考試中的成績),允許學生免修某些獲得大學本科學位(undergraduate degree)一般必須的課程。
Advance Registration(提前選課):提前一個學期選修某些課程。
Alumna, Alumnus(校友):曾在同一座學校就學或畢業(yè)者均可稱校友,前者(alumna)為女性(復數(shù)alumnae),后者(alumnus)為男性(復數(shù)alumni)。
Assignment(課外作業(yè)):老師指定,必須在規(guī)定期限內(nèi)完成的課外作業(yè)。
Assistantship(助理金):向研究生(graduate student)提供的一種學習補助金,獲得助理金的研究生必須做某種教學或?qū)嶒炇夜ぷ鳎ㄗ鳛榻虒W助理teaching assistant)或研究工作(作為研究助理research assistant)。
Audit(旁聽):隨班聽課,不計分數(shù)或?qū)W分,收費標準和要求一般與正式選課同。
Bachelor's degree(學士學位)
B. A.----Bachelor of Arts degree(文學士):高等院在學生修完四年(個別情況下是五年)本科文學藝術或人文科學課程后授給的學位。
B.S.----Bachelor of Science degree(理學士):高等院校在學生修完四年(個別情況下是五年)本科科學、數(shù)學或工程技術課程后授給的學位。
Blue Book(藍皮作文本):藍封面的空白劃格小本,作為考試時用,大學辦的書店里均可買到。
Bulletin(大學情況介紹):參閱“College Catalog”(大學概況手冊)欄目。
Bursar參閱Treasurer(高等院校的財務主管或司庫)欄目。
Cafeteria(自助食堂):自助餐廳,由學?;蚰硞€私人承包商經(jīng)營。
Campus(校園):大學或?qū)W院所在地。
Carrel(專設桌):圖書館在書庫里為個別讀者進行研究提供的閱讀桌。
Cashier(出納員):高等院校司庫或財務主任辦事處中的工作人員,負責所有各項付費事宜。
Certificate(證明文件):以合格成績完成某個通常為一期至兩年的特定技術學習項目后所獲得的證書。
Class(班、級或?qū)茫骸癈lass”一詞可以有多種解釋。(1)“班”,根據(jù)同一課程表在同一講師或教授指導下上課的一群學生;(2)“級”,同一學年的學生,如一年級(freshman class)、二年級(sophomore class)、三年級(junior class)、四年級(senior class);(3)“屆”,某一特定年份畢業(yè)的學生,如“九七屆”(“The Class of 1997”)。
Class Card(聽課證):一種正式頒發(fā)的卡證,一般是用計算機打出,持證者得以到某課堂聽課。
Class Rank(年級名次):表示一個學生學習成績在畢業(yè)年級(graduating class)的排列名次或比率。在由一百名學生組成的年級中排列第一的學生的年級名次為1/100,排列最后則為100/100。年級名次也可以百分比表示,如前百分之二十五(the top 25 percent)、后百分之五十(the lower 50 percent)。
College(學院):開設大學本科課程(undergraduate program)的高等院校,通常為四年制,授予畢業(yè)生文、理科學士學位(the bachelor's degree in the arts or sciences (B. A. or B. S.))。有時,此詞也泛指中等教育完成后的所有高等院校。
College Catalog(大學概況手冊):學院或大學的正式出版物,介紹本校的課程、設施(諸如實驗室、學生宿舍等)、入學條件和學生生活。
Community or Junior College(社區(qū)學院或?qū)?圃盒#洪_設兩年制課程的高等院校,授給兩年制文、理科畢業(yè)生準文學士或準理學士學位(associate degree in the arts or sciences (A. A. or A. S.))或者技術學位(technical degree)。授給學士學位的四年制高等院校通常承認在社區(qū)學院或?qū)?圃盒+@得的學分。學習兩年制課程的學生一般準備將來從事職業(yè)性質(zhì)的或技術性質(zhì)的工作。進入社區(qū)學院和??圃盒MǔR髶碛兄袑W畢業(yè)文憑或具有同等學歷。
Conditional Admission(試讀):并不符合全部入學條件而暫準接受入學的學生,在一定期限內(nèi)給以試讀的機會,直到具備錄取條件。
Consortium(大學協(xié)作):幾所距離不遠的大學和/或?qū)W院結成協(xié)作關系。學生可以擴大選課范圍,共同使用圖書館書刊資料,并共享各種教育機會。
Cooperative Education(合作教育):一種工作與學習高度結合的項目,學生在某個學年的整個學期以全部時間投入其中,以獲取本人專業(yè)領域的實踐經(jīng)驗。
Core Curriculum(核心課程、基礎課程):高等院校設置一批各種主題領域的本科課程,作為攻讀某一學位學生必修的課程,也稱“Required Courses”(必修課程)。
Course(課程):按預定計劃進行的課堂教學,在一個學期中每周安排一至五課時(也可能是五小時以上)。一項授給學位的課程總是由特定數(shù)目的必修課程(Required Courses)和選修課程(elective courses)組成,各校的規(guī)定各不相同。學校開設的課程通常都有指定的名稱和代號(如數(shù)學101),以示區(qū)分。
Course Load(課程負擔):學生一個學期登記選讀課程的總數(shù)。
Course Number(課程代號):指定給某個課程的代號,如“化學103”。
Cram:考試前最后一段時間集中精力死背硬記,為應付考試而臨時抱佛腳。
Credits(學分):高等院校用來記錄學生完成獲得學位所必修的課程(及格或更高分)的單位。各學院或大學的概況手冊中都闡述了授給各種學位所要求的學分數(shù)和學分種類,并以每門課程“學分”----或“學分課時”(“credit hours”)、“學分積點”(“credit points”)----的多少來說明各門課程的價值。
Cut(曠課):未獲準許的缺課。
Dean(院長):大學附屬的專業(yè)研究生院或?qū)W院(professional school or college of a university)的院長。系主任(Director of a department)也稱作dean。
Dean's List(優(yōu)秀生榜):系里或院里每個學期公布一份本學期獲得優(yōu)秀成績的正規(guī)本科學生名單,榜上有名者都是優(yōu)秀生。
Degree(學位):學院、大學或?qū)I(yè)研究生院(professional school)授給完成規(guī)定學習課程學生的文憑或?qū)W銜。
Department(系):學校、學院或大學中根據(jù)專業(yè)學科劃分的行政分支(如英語系、歷史系)。
Discussion Group(研討組):學生就教授的講課內(nèi)容,與教授或教學助理一起,分組進行討論。
Dissertation(博士論文):就本人原創(chuàng)的研究課題撰寫的論文,通常為授與博士學位的最后要求之一。
Doctorate (Ph. D.)(博士學位):大學對在獲得學士和/或碩士學位后修滿至少三年研究生課程,并在口、筆試和以博士論文形式提交的獨創(chuàng)性研究中表現(xiàn)出學術才能的學生頒發(fā)的最高學位。
Dormitories(學生宿舍):大學或?qū)W院校園內(nèi)專供學生使用的住房設施。一般的學生宿舍包括學生臥室、盥洗室、數(shù)人合用的休息室,有時還有自助餐廳。
Drop Card(休課證):正式印制的卡證,一般由計算機打出,持有此證的學生可在某個規(guī)定時間之前退出某項課程而不受處罰。
Dropout(退學生):離校且在近期內(nèi)不會有返校學習的意向的學生。
Electives(選修課):與必修課相對而言,學生在爭取學位時可“自由選擇”拿學分的課程。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ESL):供母語不是英語的人學習用的英語課程。
Evening College(夜大):正規(guī)學院的分支,主要供已參加工作的成人業(yè)余學習大學課程。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課外活動):是學生正常生活的一部分而非正規(guī)的課堂教學活動,如:業(yè)余體育活動、學生社會活動、跳舞、參加俱樂部等。
Faculty(全體教師):學校中的全體教師,有時指全體教職員工,負責制訂學校開設的課程
計劃。
Fees(雜費):除學費(tuition)外,學校對提供各項服務的收費。
Fellowship(研究生獎學金或研究基金):通常向研究生提供的獎學金或研究基金。
Final:期終考試或課程終結考試。
Financial Aid(財政資助):泛指向?qū)W生提供的各種資金、貸款、部分時間工作。
Foreign Student Adviser(外國學生咨詢顧問):與校方聯(lián)系,負責在下列方面向外國學生介紹情況并給予指導的人,這些方面為:美國政府規(guī)定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學生簽證、學校的各種規(guī)章制度、社會習俗、語言、經(jīng)濟或住房問題、旅行計劃、保險和某些法律問題。也稱作“國際學生咨詢顧問”(International Student Adviser)。
Fraternity(男大學生聯(lián)誼會):男大學生參加的社會活動組織,成員通過邀請參加,一般限于本科學生。有時同一聯(lián)誼會的成員同住一大屋,稱為fraternity (or “frat”) house。
Freshman(一年級生):高中或大學本科的一年級學生。
Grade(分數(shù)):對學生學業(yè)的評價。
Grade Point Average(平均積分點):縮寫為GPA,一種根據(jù)各科成績的平均數(shù)記錄學習成績的制度,計算時用每門課所獲分數(shù)乘學分課時(credit hours)。
Grading System(評分制度):美國的學校、學院或大學一般用字母來表示學生學習成績的優(yōu)劣:A(優(yōu))、B(良)、C(中)、D(中下)和F(不及格)。大學本科生升級通常必須獲得C或C以上的成績,研究生則必須獲得B或B以上成績。有時也使用P(通過)、S(尚可)和N(無學分)這樣評分制度。在分制中100分為最高分,70分或65分通常為最低及格線。
Graduate(畢業(yè)生、研究生):修滿高中或大學課程的學生,其中研究生也稱Post graduate。大學中的研究生課程通常指為已獲得學士學位的學生開設的課程。
Grant (贈款、補助金、學生定期津貼):給大學本科學生或研究生的補助金或津貼。
Grant-in-Aid(助學金):根據(jù)經(jīng)濟情況需要發(fā)給學生的補助金,與學業(yè)成績是否優(yōu)良無關。
Honor Fraternities (優(yōu)秀生榮譽組織):大學中學業(yè)成績優(yōu)秀或服務出色學生的榮譽組織,按希臘字母稱呼。
ID (Identification Card)(身份證):證明該證持有者是學生的卡片。該證一般由學院或大學校方在注冊登記時發(fā)給,在校園內(nèi)外(特別是校內(nèi))是證明身份的一種重要方式。
Incomplete (未完成):對課程的一種臨時評分法,給予成績雖然合格,但學期結束時未能完成該門課程學業(yè)者。該學生未完成原定的學業(yè),必須說出站得住腳的理由,并且必須在導師規(guī)定的期限內(nèi)補完,否則最終將以“F”或“不及格”評分。
Independent Study(獨立學習):學生獨立學完某特定課程或完成某研究課題,從而獲得學分。“獨立學習”一般都在指導教師監(jiān)督下進行,往往是對主修科目成績優(yōu)良學生的一種嘉獎。
Interdisciplinary Major(跨學科主修課):綜合學習兩種或多種學科(discipline)或系(academic department)的學習項目。例如“拉丁美洲研究”就必須綜合學習歷史系、文學系和政治系的課程。
Junior(三年級生):高中、學院或大學的三年級學生。
Leave of Absence(準假):準許學習成績優(yōu)良的學生請假一段時間,然后繼續(xù)學業(yè)。
Lecture(講課):學院和大學課程的普通教授法。教授在由二十名到幾百名學生組成的課堂上講課,輔之以由助教指導的定期小組討論。
Liberal Arts(或“Liberal Arts and Sciences”,或“Arts and Sciences”)(文理科):泛指人文學科(語言、文學、哲學、藝術)、社會科學(經(jīng)濟學、社會學、人類學、歷史學、政治學)和自然科學(數(shù)學、物理、化學)各學科。
Loan(貸款):給學生預支一定數(shù)額的款項,以便他們能夠完成學業(yè),要求學生離校后以現(xiàn)金或勞務逐步償還。
Lower Division(低年級):大學本科一、二年級。
Major(主修科目):學生集中攻讀的科目或?qū)I(yè)領域。大學本科生通常在頭兩年學習文理科普通課程,然后再選擇一門主修科目。
Master's Degree(碩士學位):高等院校向在獲得學士學位后修滿至少一年課程并達到一定學術要求的學生頒發(fā)的學位。
Matriculate(錄?。河纱髮W或?qū)W院正式招收入學。
Mid-term(期中考試):學期中間舉行的考試。
Minor(副修科目):學生學習時集中攻讀程度僅次于主修科目的學科或?qū)I(yè)領域。
Multiple-choice Exam(多項選擇測驗):一種形式的試題,每個問題后面均附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答案,學生必須從中選擇一個正確答案。
Non-matriculated student(不拿學位的學生):大學或?qū)W院的學生,入學時即明確不拿學位,又稱“non-degree”student。
Nonresident(非本地居民):在擁有公立大學或?qū)W院的州或城市不符合本地居民條件的學生。公立大學或?qū)W院對本地居民和非本地居民所收的學費以及所采取的錄取辦法可能有所不同。外國學生通常歸類為非本地居民,以后也幾乎沒有可能改為本地居民身份以減少學費。多數(shù)公立學校不允許持學生護照的外國學生歸類為本地居民學生。
Open-book Exam(開卷考試):允許學生參考教科書的考試。
Oral Exam(口試):教授口頭提出問題、學生口頭回答問題的考試,換句話說,用口頭而不是書面答題。
Pass/Fail grading System:只記“通過”satisfactory (“pass”)或者“不通過”unsatisfactory (“fail”),不記成績等級的評分法。
Placement Test(安置考試):測驗學生某一學科的學術能力,以便安排學生上該學科適當課程。有時可根據(jù)這種考試的成績給予學生學分。
“Prelims”(預試):“Preliminary Test”的縮寫。由一個教授委員會主持的口試,考生必須通過這一考試才有資格攻讀博士學位?!邦A試”主要是評估考生對他攻讀博士學位的學科領域具備何種知識水平。
Prerequisites(先修科目):學生在學習更高一級課程之前必須修完的項目或課程。
Probation(試讀):參閱“Academic Probation”(留校察看)欄目。
Professor Emeritus(榮譽教授):有時授予退休教師的一種學銜(academic title)。
Professional School(專一研究生院):專門攻讀工商管理、醫(yī)科、牙科、法律之類專業(yè)的研究生院。
Quarter(一學年四學期制的學期):為時十至十二周。
Quiz(測驗):書面或口頭小型測驗,不像考試那樣正式。
Recommendation, Letter of (也稱“Personal Recommendation”,“Personal Endorsement”
或“Personal Reference”(推薦信):由了解申請人品質(zhì)、學習水平、工作水平的教授或雇主撰寫的評價申請人資格的信。
Registrar(教務主任):保存學生學業(yè)記錄(academic records)的學校行政負責人。
Registration(注冊選課):選擇本學期要上的課程。
Required Courses(必修課程):學生為獲得特定學位所必須學習并取得合格成績的課程。
Research Paper(研究論文):書面報告,闡述研究成果和獨創(chuàng)見解。
Residence Hall(學生宿舍):與“Dormitories”同義。
Scholarship(大學本科生獎學金):通常向大學本科生提供的一種獎學金形式的經(jīng)濟資助,可以是免修學費和/或?qū)W雜費。
Semester(一學年兩學期的學期):為時十五至十六周,通常相當于半學年。
Seminar(研討課):專供大學本科四年級生和研究生學習的一種小組教學形式,把獨立研究與教授指導下的課堂討論結合起來。
Senior(四年級生):高中、學院或大學的四年級學生。
Sign-up Sheet(報名單):登記參加某項活動的一種非正式辦法。對某項活動感興趣的人可在一張專用名單上簽名(“sign up”)表示參加。
Social Security Number (SSN)(社會保險號碼):美國政府為個人編的號碼,用于在其工資中扣除老年、遺眷和殘疾保險費,同時也用于有關的稅款事宜。任何有固定工作的人或有銀行帳戶的人都必須有這樣一個號碼。許多學校把社會保險號碼作為鑒定學生身份的號碼。
Sophomore(二年級生):高中、學院或大學的二年級生。
Sorority(女大學生聯(lián)誼會):女大學生參加的社會活動組織,成員一般限于本科學生。有時同一聯(lián)誼會的成員同住一屋。
Take-home Exam(課外考試):學生可把試題拿回家或宿舍完成的書面考試。
Test(考試):也即Examination。任何衡量學生學習進展情況的程序。
Thesis(論文):學士學位或碩士學位候選人撰寫的、包含某一特定課題研究成果的書面文章。
Transcript(成績單):記載學生所學課程名稱、學分數(shù)和每門課程最后分數(shù)的經(jīng)證明的學業(yè)清單。正式的成績單還寫明授與學位的日期。
Trimester(一學年三學期制的學期):為時十六周,每學年可分為時間大致相等的三個學期。
True-false Exam(是非題考試):一種形式的試題,答案寫在考卷上,學生只需標明“對”或“錯”即可。
Tuition(學費):學校對教學和培訓的收費(不包括書費)。
Undergraduate(大學本科生):高中畢業(yè)后進入學院或大學尚未獲得學位的人。
Unit(學分):與“Credit”同。
University(大學):通常由一所或一所以上四年制、頒發(fā)學士學位的學院(undergraduate college),一所頒發(fā)碩士和博士學位的文理科研究生院(graduate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 和一些專業(yè)研究生院(graduate professional school)組成的高等學府。
Upper Division(高年級):大學本科三、四年級。
Withdrawal(休學):休課或離開學校。
Zip code(郵區(qū)編碼):郵寄地址中表明收信人在美國哪個郵區(qū)的系列數(shù)字(或是五個、或是九個)。
出國求學面試一般要準備哪些問題?
1、面試時間 通常安排在材料遞交之后
通常準備比較早的學生會在遞交了所有申請材料后,接受學校面試。但也有很多時候,為了難得的與學校招生老師直接交流的面試機會,學生會最先進行面試,而后再遞交申請材料及考試成績。這個時候,學生在跟學校面試前,必須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比如個人情況的介紹、家庭背景介紹、學習情況、個人愛好等。另外,對要面試的學校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了解后,準備幾個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問招生老師。切忌在完全不了解學校具體情況時就跟風參加面試,問出一些學校在網(wǎng)站上寫得很清楚的問題。
2、面試方式 面對面的直接交流是首選
面對面的直接交流是首選,學生更容易進入面試的狀態(tài),也更容易專注于跟老師的交流。同時,學生的個性也會通過回答問題的神態(tài)等方面被招生老師所了解。所以建議英語溝通能力強的學生,盡量抓住與目標學校的招生老師直接面試的機會。如果有些學校本年度沒有來中國大陸地區(qū)面試計劃,也不妨在條件允許的時候,在學校申請截止之日前安排一次學校訪問,為自己創(chuàng)造更直接的面試機會。電話或Skype面試是通過通訊設備與學校聯(lián)絡的方式。近兩年,越來越多的學校會對大部分申請者要求使用Skype面試,在能夠更生動的彼此溝通了解的同時避免替身面試的情況出現(xiàn),目前是最普及的面試方式。所有申請者都應該事先準備好Skype賬號、電腦、攝像頭或者開通電話的國際長途功能,以確保隨時能跟學校無障礙溝通。
3、面試著裝 要求干凈整潔
學生的著裝代表著對于學校面試的重視程度。面試的服裝可以不需要強求完全成人化的裝束,但是干凈整潔是最基本的要求。另外,牛仔褲、hip-pop風格的服裝最好不要出現(xiàn)在面試的場合中。在美國很多寄宿中學,從7年級開始,學生就會被要求在非休息時間和運動時間穿襯衫、西裝、西褲,打領帶這類的學生正裝出現(xiàn)在校園里。
在與招生老師面試的時候,眼神的交流是最不容忽視的。這可以幫助你傳達對學校的喜愛、對老師的尊敬、對某些課程或活動的熱情等。漂浮不定的眼神通常會給招生老師不尊重、不自信等的負面感覺。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面對面交流還是通過其他設備進行面試,學生都要克制自己的小動作,比如撓頭、咬嘴唇等。
留學美國常見面試問題有哪些
美國留學申請面試題1: Tell me about yourself.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其實要回答的內(nèi)容比問題本身要難的多。如何用簡單的幾句話回答面試官這個問題而得到面試官的認可就非常重要了。在回答問題的時候確實很難避免提到我很友好,我是個好學生,我是一個有責任心的人;我們需要告訴面試官我自己很優(yōu)秀,我很勤奮,但是要注意在回答的時候要讓面試官認為你真的和其他學生不同。這個面試機會對學生來講是非常重要的,你可以在回答問題的時候表現(xiàn)出你的不同,你的熱情,你務必要告訴面試官你是怎樣的一個人。千萬不要花太多時間告訴面試官我們都能想象的到得答案(比如我很勤奮,我很有責任心),而是要告訴面試官你的熱情,你的愛好,為什么你的朋友喜歡你,為什么你會開心,為什么你會生氣;你也可以告訴面試官你是否有過深夜打著手電筒看書的經(jīng)歷,你是否曾經(jīng)嘗試過鉆木取火,并成功過。你要介紹的是真正的你,要很真誠并且很認真的回答問題,要讓面試官感到你是在描繪一個五彩斑斕的你,而不是在畫簡單的素描。通過你的經(jīng)歷、故事來告訴面試官你是一個怎樣的人。
美國留學申請面試題2:Why are you interested in our college?
這個問題也是很常見的,基本上每個學校都會問到,為什么你會選擇我們學校,為什么對我們學校感興趣。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具體,要讓面試官看到你實實在在花了很多時間了解學校。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回答我希望以后能掙很多錢,我希望畢業(yè)以后能得到一份好的工作或者我的老師給我推薦的,而是要把重心放在你對學術上的興趣,你對學校的興趣,對于不同學校的對比,你更希望選擇這所學校的原因是什么,你對這所學校的歷史,文化以及特色是非常了解的,你可以提到你所感興趣的專業(yè),也可以重點提及所涉及到得一些實踐學習,榮譽課程等等。
美國留學申請面試題3:What can I tell you about our college?
在面試的過程中,面試官也會給學生提問的機會。必須要提問題,所提的問題一定要是要經(jīng)過思考以后的,是要有針對性并且具體的問題。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提以下的問題:比如申請截止日期是什么時候?你們學校一共提供多少專業(yè)?這些信息在學校網(wǎng)站上都是可以查詢到得,所提問題千萬不要是學校網(wǎng)站已經(jīng)有的。你可以提的問題是關于以下方面的:你們學校的畢業(yè)生認為在學校四年學習中最有意義的事情是什么?我了解到你們學校有一門跨學科研究的專業(yè),是否可以告訴我一些更詳細的情況?
美國留學申請面試題4:Who in your life has most influenced you?
這個問題無論是在面試還是在文書寫作中都是會遇到的。也有一些類似的問題,比如你的偶像是誰?你最喜歡的歷史或者小說人物是誰?如果你沒有認真思考的話,這是一個非常難的問題。你需要介紹一個你所崇拜的真實的人,或者是歷史人物,或者是小說里面的主人公,重點是要告訴面試官你為什么崇拜他/她。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你不可以說你崇拜你自己,這樣會顯得你很自私,并且獨斷獨行,而美國大學希望他們的學生是有團隊精神的;我們也不建議你說崇拜歷史上一些在政治上有卓越成就的人,比如甘地,比如林肯,因為我們不認為這些人會對你的日常學習生活,課外活動以及你的人際關系有非常深刻的影響。我們更建議你所選擇的人可以是你的家庭成員之一,你的老師,你的朋友,你的教練或者是和你一起參加社區(qū)活動的成員。
美國留學申請面試題5:Why do you want to major in XX?
首先我們要明確在申請美國大學的時候,學生是可以不用明確要學什么專業(yè)的,這也不會影響到你的面試,因為如果你對好幾個專業(yè)感興趣這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你在申請的時候明確了所學的專業(yè)的話,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一定解釋清楚為什么。一定不要說我希望學這個專業(yè)是因為想以后掙很多錢(這個在之前的問題中也提到過)。如果你確實之前沒有思考要學什么專業(yè),那么在回答的問題的時候一定要誠實,你可以直接告訴面試官我不知道我要學什么專業(y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回答到這里就完了,你還需要延伸這個問題,告訴面試官,雖然我不知道我要學什么專業(yè),但是我喜歡和人打交道的工作。我希望大學將會學習到得課程涉及到社會學,心理學,政治學等。也就是盡管你沒有確定專業(yè),但是你可以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延伸到自己的對于學習的興趣,你要讓面試官知道對于這個問題你是有認真思考過的。如果你在申請的時候已經(jīng)確定了要學的專業(yè),那么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就必須更有針對性和更具體。
出國留學申校面試中應該注意些什么
面試前
面試之前,其實注意的事情很多,不過很多同學可能不會很重視。不過小編這里告訴大家,面試之前的準備可是能在很多大程度上影響面試結果哦~下面就跟大家介紹一下面試之前該注意什么!
1. 準備面試資料
面試之前,最重要的當然就是根據(jù)面試類型,去準備可能的面試題目,進而根據(jù)這些題目準備面試答案。雖然說這些題目不一定能在最終的面試之中出現(xiàn),但是至少讓你對面試流程進行了一個有邏輯的梳理過程,并且就該次面試的內(nèi)容進行了思考,這樣在真正的面試中也會心里有底!
那么面試中到底會被問到什么問題呢?無論是申校還是求職,小編想這幾個人生的終極問題肯定會是必考題,那就是——你是誰?你從哪里來?你要到哪里去?
這幾個人生終極問題放到申校面試中,那就是介紹你的個人信息、介紹你的專業(yè)背景、介紹你未來的職業(yè)規(guī)劃。放到求職面試中,那就是自我介紹、專業(yè)經(jīng)驗背景介紹、職業(yè)規(guī)劃暢想。
在面試之前做好相應的問題預設及準備,除了能幫助你在面試中更加成竹在胸之外,還能讓你真正去思考,這所學?;蛘哌@份工作之于你到底是什么樣的存在,你對自己未來的計劃到底是什么。
2.調(diào)查學?;蛘咔舐殭C構信息
無論是申校還是求職,熟知學?;蛘咔舐殭C構信息都是你的必要準備,面試官會希望你能夠?qū)υ搶I(yè)或者職位有充分的了解,以此來判斷你是否真的符合他們的要求。
3. 準備面試著裝
面試著裝是面試時你給面試官的第一印象,而大家也都知道第一印象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別人你的判斷。所以面試時,大家可以準備比較正式又合適的衣服。這個“合適”是說既要適合自己的身材也是要適合自己的身份。不推薦大家臨時買一身新衣服就奔赴了戰(zhàn)場,因為對于很多人來說,新衣服會帶來不適的感覺;當然也不建議穿明顯陳舊的衣服,因為會顯得不太重視。除了服飾外,大家還要注意發(fā)型和妝容哦,千萬不要顯得油膩啦!
4.帶上材料
個人簡歷是必須的,方便在面試的時候展示給面試官看。如果學校或者機構還要求其他資料,當然也是必須要帶的了!此外,如果有相關的個人作品,大家也都可以捎上啦~
面試時
面試時的注意事項就更加復雜啦,這個只跟大家分享一些最基本的。
1.注意儀態(tài)
一個人的儀態(tài)會反映這個人的性格和態(tài)度。同樣資歷的面試者,在整個過程中一直收腹挺腰姿態(tài)端方的肯定要比彎腰捶背惴惴不安的面試者更受青睞,神采飛揚的肯定比滿臉喪氣的面試者要更讓人心生愉悅。
2.注意語氣
面試時要把握自己的語音和語調(diào),平穩(wěn)的聲線更能凸顯你沉穩(wěn)的性格,以及你對專業(yè)知識的把握程度。當然對于一些面試官來說,熱情飽滿的聲線也會讓他們見識到你的朝氣和對行業(yè)的熱愛。
3.不要機械地背誦
面試者一般都會提前做些準備,尤其是對于申校的同學來說,很多問題都會提前準備答案。但是切忌透露出明顯的背誦痕跡,比如想不起來下一句話就多次重復說過的內(nèi)容。最好的應對方法就是多多熟悉你的稿子,做到爛熟于心,這樣就不怕被發(fā)現(xiàn)背稿子啦~
4.表現(xiàn)出對學?;蛘邫C構充分的了解
這一點在前文已經(jīng)說過了,還是想要提醒大家,一定要表現(xiàn)出“自己很熱愛這個專業(yè)/工作以至于做了大量調(diào)查”的感覺。
面試后
很多朋友可能會認為,面試完了就可以完全放下心來什么也不做了!或者是抱著一種聽天由命的心態(tài),認為到面試就結束了!小編今天告訴大家,面試之后你還需要做什么。
1.總結面試
任何時候,總結都能夠幫你進一步發(fā)掘自己的不足,進而提升自己。面試后,大家可以根絕面試時自己的表現(xiàn)以及面試官的反映來判斷自己哪里做得很好、哪里做得不足、哪里比上一次好了,并總結出原因,以待下次改正。
2.郵件對方
一些同學可能覺得,面試時自己表現(xiàn)得很不好,應該是沒希望了。小編今天告訴大家,你還有補救的機會。打擊可以嘗試在面試后24小時之內(nèi)給面試官發(fā)送郵件或者直接遞上小卡片,表示出自己對于面試官的感謝和對于這次面試的心得,“順便”簡單表現(xiàn)一下自己對于這個專業(yè)/職位的適合,并再次留下聯(lián)系方式。這樣,面試官會對于你有一個更加清晰的印象,對你的好感說不定也會提升哦~這樣,就算你面試時表現(xiàn)得很差,說不定也會進入waiting
list或者進入企業(yè)的人才信息庫,對你也是大有助益哦!
英國留學面試技巧有哪些?面試需要注意哪幾點呢?
英國出國留學面試方法有哪些方面?
一般來說,申請辦理主要包含三個方式:訪校面試、SKYPE視頻面試及其電話面試。
1、訪校面試
訪校面試的優(yōu)點是完全可以瀏覽學校,來了解學校的現(xiàn)象、而且與在校的學生們溝通交流。學生們乃至獲得學校之邀,在學校酒店住宿一天。這類面試能讓學生們對自己所訪學校有一個非常直觀地掌握。
2、Skype視頻面試
Skype視頻面試是留學人員遇到過的最常見的面試了。畢竟在中國,不可以到學校的招生辦公室面對面溝通開展面試。學校會讓留學人員開展Skype視頻面試,面試時可以相互看對方,和實際零距離后的面試的畫面十分相似。視頻面試的優(yōu)勢是可以異地溝通交流,可以節(jié)約時間成本費與金錢成本費。
3、電話面試
電話面試與前兩者面試方法相比,這類面試并不是很可用,如果沒有面對面溝通溝通交流,缺乏親密感。通常是在視頻面試效果不佳時,學??梢圆扇‰娫捗嬖囬_展臨時性的挽救。面試時,能夠攜帶整套申報材料復印件、榮譽證書、語言證書等,適時地展示一下自己的長處與特性。
英國出國留學申請面試中需要注意的事項
在面試時要自身核心方位,千萬不要被面試官牽著鼻子走,自己對于面試要有個清晰的思路,了解該如何應對面試官的一些問題,在面試官詢問你的時候也能做到跟他資詢一些有關學校技術專業(yè)這幾個方面配套設施信息內(nèi)容,要記住面試是雙等方面的,讓學校了解自己與此同時你也得更加了解學校。
面試的時候最好著正裝,特別是一些視頻面試的同學們,視頻面試時,不能穿的很家居家具,招生官可能會覺得你對本次面試不夠重視,給人帶來不好的印象。
英國出國留學常見問題面試環(huán)節(jié)中想讓招生官體會到你對本專業(yè)學習的興趣及計劃,對學的專業(yè)有一定的了解,且有大概學習計劃。面試時,要集中精力清楚的了解招生官問的每一個難題,隨后有組織回應,盡可能展示出自身所擁有的特性,讓招生官對自己的記憶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