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 2025年04月22日 16:00
趙一曼(1905年10月-1936年8月),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稱李姐。四川省宜賓縣白花鎮(zhèn)人。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讀于莫斯科中山大學,畢業(yè)于黃埔軍校六期。趙一曼1935年擔任東北抗日聯(lián)軍第三軍二團政委,在與日寇的斗爭中于1936年8月被捕就義。
英雄事跡——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趙一曼被中國共產(chǎn)黨派到東北地區(qū)領(lǐng)導革命斗爭。1934年擔任中共珠河中心縣委委員兼鐵道北區(qū)委書記,組織抗日自衛(wèi)隊,與日軍展開游擊戰(zhàn)爭。1935年擔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3軍第1師第2團政委,11月,與日偽軍作戰(zhàn)時不幸因腿部受傷被捕。
日軍為了從趙一曼口中獲取到有價值的情報,找了一名軍醫(yī)對其腿傷進行了簡單治療后,連夜對其進行了嚴酷的審訊。面對兇惡的日軍,將生死置之度外的趙一曼忍著傷痛怒斥日軍侵略中國以來的各種的罪行。
兇殘的日軍見趙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馬鞭很戳其腿部傷口。身負重傷的趙一曼表現(xiàn)出了一個共產(chǎn)黨員堅強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決心,痛的幾次昏了過去,仍堅定地說:“我的目的,我的主義,我的信念,就是反滿抗日?!睕]說出一字有關(guān)抗聯(lián)的情況。
1935年12月13日,因趙一曼腿部傷勢嚴重,生命垂危,日軍為得到重要口供,將她送到哈爾濱市立醫(yī)院進行監(jiān)視治療。趙一曼在住院期間,利用各種機會向看守她的警察董憲勛與女護士韓勇義進行反日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兩人深受感動,決定幫助趙一曼逃離日軍魔掌。
1936年6月28日,董憲勛與韓勇義將趙一曼背出醫(yī)院送上了事先雇來的小汽車,經(jīng)過輾轉(zhuǎn)后,趙一曼到了阿城縣境內(nèi)的金家窩棚董憲勛的叔叔家中。6月30日,趙一曼在準備奔往抗日游擊區(qū)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軍趕上,再次落入日軍的魔掌。
趙一曼被帶回哈爾濱后,兇殘的日本軍警對她進行了老虎凳、辣椒水等更加嚴酷的刑訊,但她始終堅貞不屈。日軍知道從趙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報,決定把她送回的珠河縣處死“示眾”。
8月2日,趙一曼被押上去珠河的火車,她知道日軍要將她槍斃了,此時,她想起了遠在四川的兒子,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紙筆,給兒子寫了一封催人淚下的遺書:“母親對于你沒有能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斗爭,今天已經(jīng)到了犧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寧兒啊!趕快成人,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在你長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趙一曼將對民族的大愛展現(xiàn)淋漓,將自己偉大的母愛藏在心底。1928年,趙一曼做了全天下女生都想做的一件事,那就回為人母。趙一曼成為了一個母親,但是趙一曼要在民族和兒子之間做出一個選擇,為了民族存亡,趙一曼只能奮不顧身的投入事業(yè)中,但是作為一個母親,母愛永遠沒有消亡或減少,這就是趙一曼,一個民族英雄,一個頂天立地的女英雄。
擴展資料
趙一曼(1905年10月-1936年8月),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稱李姐。四川省宜賓縣白花鎮(zhèn)人。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讀于莫斯科中山大學,畢業(yè)于黃埔軍校六期。趙一曼1935年擔任東北抗日聯(lián)軍第三軍二團政委,在與日寇的斗爭中于1936年8月被捕就義。趙一曼留有詩篇《濱江述懷》,其故里宜賓有“趙一曼紀念館”,相關(guān)電影有《趙一曼》《我的母親趙一曼》等。2010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1905年10月27日趙一曼出生在四川省宜賓縣北部白楊嘴村一個封建地主家庭。父親李鴻緒,曾花錢捐了個“監(jiān)生”的功名,后自學中醫(yī),為鄉(xiāng)里看病。母親蘭明福,操持家務,共生六女三男,一曼排行為七。1913年8歲,趙一曼入“私塾”學習,成績良好。1918年13歲,父親逝去,由大哥李席儒和大嫂周幫翰管家。
1924年大姐夫鄭佑之(中共首屆四川省委委員)介紹她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
1926年2月28日考入宜賓女子中學(現(xiàn)宜賓第二中學)。讀書時,被選為女中學生會常委兼交際股股長、宜賓婦聯(lián)常委會主席。同年,宜賓特別支部成立時,她即由團員轉(zhuǎn)為共產(chǎn)黨員,同時擔任宜賓婦聯(lián)和學聯(lián)黨團書記。
聶榮臻評價趙一曼:“趙一曼同志早在二十年代就參加了我黨領(lǐng)導的轟轟烈烈的干革命斗爭,并為民族解放獻出最寶貴的生命!表現(xiàn)了中華女兒的英雄氣慨和共產(chǎn)黨員的高貴品質(zhì)。她的偉大的英雄形象和光輝業(yè)績永遠激勵著中華兒女堅毅不拔開拓前進,為全人類的解放奮斗不息!抗日民族英雄趙一曼烈士永垂不朽!”
董必武為趙一曼賦詩:“革命潮聲雜鼓鼙,宜賓兒女動深閨。焉能照舊營生活?奮起從軍弁易笄。北伐旗開勝未終,叛徒?jīng)Q策反工農(nóng)。招來日寇山東阻,民族危機迫再逢。北去南來黨命御,不因負病卸仔肩。工農(nóng)解放須參與,抗日矛頭應在先??官廖磩倬钩煞?,不屈嚴刑罵寇仇。自是中華好兒女,珠河血跡史千秋?!?/p>
陳毅評價趙一曼道:“生為人民干部,死為革命英雄。臨敵大節(jié)不辱,永記人民心中?!?/p>
趙一曼被哈爾濱人民尊稱為“白山黑水”民族魂,哈爾濱市委黨史研究室則稱其為“萬民永憶女先鋒?!?/p>
參考資料:趙一曼 (中華民族抗日英雄)-百度百科
1、胡宗南(1896年5月12日-1962年2月14日),原名胡琴齋,浙江省寧波府鎮(zhèn)??h(今浙江省寧波市鎮(zhèn)海區(qū))人,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1924年,前往浙江湖州參加別動隊,與王亞樵結(jié)拜為金蘭兄弟。別動隊解散后,得在上海做毛竹生意的同學章云家長資助,到廣東投考黃埔軍校。
2、王耀武(1904年—1968年),字佐民,漢族,山東泰安人??谷崭锩?、抗日名將,中國國民黨高級將領(lǐng)。1924年冬,黃埔軍校在廣州招生,便前往廣州投考。1924年11月,正式被錄取為黃埔軍校第三期學員。
3、湯恩伯(1900年9月—1954年6月29日),字克勤,浙江武義人。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黃埔系骨干將領(lǐng)。1928年,任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步兵第一大隊上校大隊長。
4、賀衷寒(1900-1972),湖南岳陽人,畢業(yè)于黃埔軍校第一期,與蔣先云、陳賡并稱黃埔三杰,曾籌組孫文主義學會并擔任黃埔同學會書記長,后任軍事委員會政治訓練處中將處長,長期主掌國民政府情報系統(tǒng),被稱為復興社四大臺柱之一。
5、陳賡(1903年2月27日-1961年3月16日),原名陳庶康,1903年2月27日生于湖南湘鄉(xiāng)。出身將門,其祖父為湘軍將領(lǐng)。1924年2月前往廣州進陸軍講武學校。1924年5月考入黃埔軍官學校第1期。
黃埔軍校是我國現(xiàn)代史上第一所培養(yǎng)革命軍隊干部的軍事學校,也是我國近代最著名的一所軍事學校,為抗如戰(zhàn)爭的最終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現(xiàn)如今,黃埔軍校舊址也成為了愛國教育基地,每年仍有許多游客來此感悟歷史,追憶那段歲月。在黃埔軍校培養(yǎng)的一眾學員中,有這樣一位特殊的學員,他的名字叫劉詠堯。他是黃埔軍校一期最小的學員,十五歲就進入該校學習,年僅三十六歲便成為了中將。可以說是非常傳奇的一生了。以下是對劉詠堯的具體介紹。
01、出生背景劉詠堯是湖南人,出生于湖南省醴陵縣姚家壩鄉(xiāng),也就是現(xiàn)在我們所稱株洲縣。1922年,年僅十三歲的他從湖南省立岳云中學畢業(yè)后于同年八月考入位于北京的朝陽大學。明年春天,劉詠堯又從北京輾轉(zhuǎn)廣州,進入廣州大本營學生連。冬天的時候又來到陸軍講武學校。等到進入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第六隊接受訓練時已是1924年的八月,但這時他也只有十五歲,也因此成為了同期年齡最小的學員。
劉詠堯從黃埔軍校畢業(yè)后,戰(zhàn)功顯赫,仕途也因此相對順利。1925年自黃埔軍校畢業(yè)后便因為參加戰(zhàn)斗時多次負傷堅持戰(zhàn)斗而被升為營長。1927年九月在莫斯科中山大學進修回國后又擔任了陸軍中校營長,十月份便上升為了校團長。此后還有過多次人事調(diào)動,但均為提拔性任職,在此便不做過多贅述。
除了在軍事政治方面的成就,在文學造詣方面,劉詠堯也有著一定地位。盡管他是一名軍人,但卻素來有著“儒將”之稱。他的一生中曾出版過許多著作,如《政治學概論》、《人生哲學論》等,均對后世影響深遠。
以上便是對劉詠堯這位傳奇人物的具體介紹啦~
黃埔一期:招470人,轉(zhuǎn)來178人,畢業(yè)645人。
黃埔二期:招450人,畢業(yè)449人。
黃埔三期:招1200余人,戰(zhàn)斗損失一部,俘獲滇桂下級?軍官一部編入,畢業(yè)1233人。
黃埔四期:畢業(yè)2654人。直至蔣介石清共。
但此后,黃埔軍校并沒有停辦,只是因為蔣介石清共的原因,大陸方面沒有再介紹罷了。
1927年后,黃埔軍校相繼改名為國民革命軍黃埔軍官學校,中央軍事政治學校,中央陸軍軍官學校。
1947年,黃埔軍校逐漸在臺辦學,成為鳳山陸軍軍官學校。全稱為“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
至今仍為臺灣地區(qū)訓練軍官的高級院校之一。你所說的第17期,黃埔軍校已經(jīng)移往臺很久了除非你有渠道,要不然通過網(wǎng)絡是查不到的
根據(jù)具體問題類型,進行步驟拆解/原因原理分析/內(nèi)容拓展等。
具體步驟如下:/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