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 2025年05月18日 23:26
澳門城市大學是中國澳門地區(qū)的綜合性大學,中國澳門四所開展“本、碩、博”全層次辦學的綜合性大學之一,中國澳門提供最全面國際主流英語考試服務的基地之一,那么澳門城市大學本科申請條件有什么呢?
一、申請條件
1.重點本科班:高考成績達到一線及以上,按成績擇優(yōu)錄取。
2.普通本科班:高考成績達到兩段線(二).三合并本科線及以上,按成績擇優(yōu)錄取。
要以真實成績選擇錄取機構進行雙重保險,市場上有很多保險錄取機構,有的主要是騙錢,需要仔細考慮,可以找?guī)准覚C構進行比較。
藝術類學生錄取標準
1.文化課:高考成績必須通過第二批藝術類本科錄取分數線(普通文科).理科考生必須通過當地本科線)。
2.專業(yè)課程:通過各省市公布的藝術類藝術統(tǒng)一考試本科成績線(僅限藝術生)。大學將根據考生的文化課程進行文化課程。.綜合衡量專業(yè)課成績,擇優(yōu)錄取。
二、如何報名
學生只需登錄澳門城市大學官網,點擊招生咨詢中的網上報名,報名費為300RMB。每個學生可以填兩個志愿哦~
所需材料
·身份證
·高考成績單
·準考證
·電子照片(兩寸白色背景)
·美術科統(tǒng)考成績單(報考設計藝術學士所需)
澳門城市大學相對于澳門其他的學校學費相對高一些,內地學生每年的學費一般約為7-8 萬元港幣(專業(yè)不同所收取的學費不同)。宿舍費用為2.4萬元港幣,生活費約為4 萬元港幣,總計在澳門城市大學一年就讀學費約為15-18萬元港幣,約算于人民幣14-17萬元人民幣。
三、辦學條件
師資力量
據2022年3月澳門城市大學官網信息顯示,澳門城市大學授課教師中超80%在世界知名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更延攬了海內外著名學者作為大學特聘教授,大學管理層均擁有兩岸四地或海外地區(qū)的高等教育管理經驗,各學科帶頭人亦來自兩岸四地、美國、英國、法國、澳大利亞、葡萄牙、新加坡等國家及地區(qū),形成多元化、國際化的學術師資團隊。
院系專業(yè)
據2022年3月澳門城市大學官網信息顯示,大學設有商學院、數據科學學院、金融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創(chuàng)新設計學院、國際旅游與管理學院、教育學院、法學院、葡語國家研究院、國際培訓與測試中心9個學院;具有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授予權。
澳門城市大學于1991年開始展開國際交流,2004年開始面向內地招收全日制研究生,2012年開始面向內地招收本科生。
部分學院
商學院
澳門城市大學商學院以“全球視野,古今智慧”為辦學理念,進行學科設置、教學管理、師資甄選、力圖為學生創(chuàng)造最佳的學習研究環(huán)境。學院始終堅持穩(wěn)固的基礎、理論與實踐并重的辦學指導思想,以培養(yǎng)適應現代化、國際化發(fā)展需要的復合型高級經濟管理人才為辦學目標。學院畢業(yè)生遍布港澳、歐美以及中國內地。
學院擁有實力雄厚、結構合理、規(guī)模適中的教師隊伍,其中包括工商管理學界的知名教授、企業(yè)家、商界領袖以及政府、金融等行業(yè)的高級行政管理人員;艾蘭.胡德倫、邱曉華、Rex Mitchell、郎志正、葉仁杰、彭樹成、胡同來、顧良智、管清友、張偉華、劉松柏等在本院擔任教席。
學院與多所海內外知名大學建立了合作關系,如牛津大學、臺北科技大學、香港大學、香港嶺南大學、中山大學等;多次參與國際商學大會、世界統(tǒng)計學大會等國際性學術會議,連續(xù)舉辦華商論壇等學術活動;還與多家國際著名專業(yè)機構建立了密切的聯(lián)系,如ACCA、CPA Australia等,為同學去國外深造以及獲得國際專業(yè)資格認證創(chuàng)造了良好機會。
國際旅游與管理學院
澳門城市大學國際旅游與管理學院獲聯(lián)合國TEDQUAL認證,應澳門經濟發(fā)展方向培訓旅游專業(yè)人才。已獲澳門政府批準,開辦了多個專業(yè)方向的學士、碩士、博士學位課程。
梁文慧、馬勇、杜文才、劉大可、李昕、李力、李璽、魏衛(wèi)等知名學者在本院教授課程。
在學術方面,學院與多所海內外知名大學建立了合作關系,如佛羅里達大學、夏威夷大學、密德薩斯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在實務方面,學院與美國迪士尼、迪拜帆船酒店、威尼斯人、喜來登等機構合作建立實踐基地;在學術方面,學院教授承擔了多項重大課題和研究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并取得國際最佳論文的殊榮;學院還多次承辦亞太國際旅游學術研討會等國際學術會議,為澳門旅游國際合作交流做出正面的貢獻。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澳門城市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是一所教學與科研并重的學院。學院由著名教育家、系統(tǒng)科學與科技哲學專家、前澳門城市大學、華南師范大學校長顏澤賢教授親自領銜本學院師資隊伍,臺灣著名傳媒學者蔡念中教授擔任院長,著名心理學家申荷永教授擔任應用心理學課程主任,中國創(chuàng)造學專家李嘉曾教授擔任文化產業(yè)管理學課程主任,中國生態(tài)翻譯學領域奠基人胡庚申教授擔任英語研究中心主任。
約翰·霍金斯、溫元凱、金元浦、范周、蔣述卓、歐陽友權、李鳳亮、楊韶剛、劉建新、江淳、譚世寶、范紅霞、吳靜吉、葉仁杰、鄭子杰、胡庚申、李明華、楊劍龍、Blowers、Kugler 、John Beebe、E.F.Martin、王忠、肖代柏、謝慧鈴、王才康、朱彩方、禹建湘、尹立等海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在院內享有教席。
學院定期舉辦高水平的學術活動,舉辦心理分析與中國文化國際論壇、澳門國際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高峰論壇、澳門旅游產品設計論壇、澳門影視發(fā)展論壇、澳門心理分析國際論壇等國際高水平學術論壇;先后與哥倫比亞大學、京都大學、早稻田大學、中國文化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清華大學、中國傳媒大學、澳門大學、中南大學等高校開展文化交流活動,并邀請知名專家來校舉辦講座,樋口和彥、Viviane Thibaudier、張夫也等國際知名專家學者;學院還承擔多項澳門基金會課題;組織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文化產業(yè)管理專業(yè)研究生社會調查成果已在《澳門月刊》等期刊陸續(xù)發(fā)表。
法學院
澳門城市大學法學院是一所以研習與實踐澳門法律體系為基本授業(yè)目標,并具有領銜擔任鮮明澳門特色的學院。
學院由著名學者Dr. Jorge Barcelar Gouveia擔任院長,并邀請了一批在本澳法律理論與實踐理論領域具有權威性及具多年教學經驗的專家學者;學院的開拓與發(fā)展, 由關冠雄先生擔任顧問,協(xié)助領導推動本澳法律界不同資深及著名的專家及團隊組成,除資深的行政官及法律專家外,也有司法官及大學教員。
學院之本科課程設計,立足于研習與實踐澳門法律體系,輔以中葡雙語法律之鞏固為特色,并且結合澳門社會經濟發(fā)展現狀設立短期或長期受認證之教學課程;學院之碩士課程體系,則面向于開拓國際化視野,但又不脫離本地之現實。優(yōu)良的師資、明確的定位(民商、本地法律及拉丁法律研究),嚴格的教學內容,長短結合之培育體系將助力學院學生在各方面獲得發(fā)展。
創(chuàng)新設計學院
澳門城市大學創(chuàng)新設計學院是應澳門及國家發(fā)展規(guī)劃的需求而設計、建立,致力于打造圍繞城市管理的教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學術體系和交流平臺,積極推動城市研究和培養(yǎng)城市管理人才。學院未來的研究教學和服務主要側重3方面,包括:城市的管理和經濟產業(yè)發(fā)展、城市服務、都市更新及智慧城市。
學院邀請多位著名專家、學者蒞臨參加城市治理研究暨澳門開埠480周年紀念研討會。澳城大校董會副主席吳在權先生、顏澤賢教授,校董曾志龍先生,校長張曙光教授為創(chuàng)新設計學院揭牌;澳門基金會研究所副所長楊道匡教授,澳門科學技術發(fā)展基金行政委員會委員鄭冠偉先生,澳門城市規(guī)劃委員會利安豪委員,廣東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副廳長蔡瀛等參加了揭牌儀式;此次研討會,分別以澳門開埠480周年紀念與澳門城市進程、城市治理與前沿比較研究、澳門城市治理研究三個議題展開。廣東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蔡瀛副廳長,澳門理工學院一國兩制研究中心楊允中教授,清華大學全球變化研究院暨地球系統(tǒng)科學研究中心白玉琪副教授,江南大學設計學院建筑與環(huán)境設計系吳堯教授,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國際關系系主任鄭華教授,江南大學設計學院朱蓉教授,澳門基金會研究所副所長楊道匡教授,澳門經濟建設協(xié)進會王凌冰副理事長,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助理所長宋雅楠副教授,澳門大學澳門研究中心學術總監(jiān)林廣志博士,澳門城市大學經濟研究所所長邱曉華教授、澳門城市大學澳門社會經濟發(fā)展研究中心執(zhí)行主任李嘉曾教授等學者先后發(fā)言。
教育學院
澳門城市大學教育學院以確保澳門發(fā)展研究所高水平辦學的延續(xù)開辦教育學博士和碩士學位課程。已發(fā)展成為有碩士、博士研究生約150人和雄厚師資陣容的學院。
學院廣邀海峽兩岸教育界大師為教授,如:黃富順、胡夢鯨、吳連賞、王政彥、杜文才、吳明烈、柳賢、陳麗、張鐵道、張偉遠、程建鋼、石偉平、顧小清、梁文慧和李昕教授等,呈現巨擘輝映、名師匯集的盛況,確保教育學院教學高質量的同時,確立了教育學院在澳門教育界至鄰近地區(qū)的學術優(yōu)勢地位;在研究生的培養(yǎng)方面,教育學院亦經常舉辦海峽兩岸間的學術文化交流訪問活動,亦積極規(guī)劃國際及海峽兩岸學術研討會及研究生論壇,同時亦承辦研究生論壇與協(xié)辦中國院長高級研修班等系列活動。
眾多著名學者齊聚一堂,分享討論教育新知,以提升研究生的學術質量及國際視野,為高等教育人才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