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參考
教育培訓(xùn)行業(yè)知識型媒體
發(fā)布時間: 2022-09-06 09:54:01
曾聽過這樣一段話:
人生二十而知有生的利益;二十五而知有明之處必有暗;至于三十的今日,更知明多之處暗亦多,歡濃之時愁亦重。
人生很多時候,就是一個接受與放下的過程。
日升日落,月圓月缺,黑暗光明,歡樂愁苦,總是聯(lián)翩登場。
接受生命中會有的缺憾和黑暗,放下對圓滿的苛求,才會活得更加自在。
詩姐人物志
他是最會寫詩的段子手, 還是行走的成語發(fā)明家, 他叫蘇軾! 胸有成竹、水落石出、不合時宜 都出自他的詩文。他常喜歡拿朋友開玩笑, “河?xùn)|獅吼”,據(jù)說,就來自他打趣好友陳季常的故事。看完視頻,你會想要個蘇軾這樣的朋友嗎?#蘇軾#成語#康輝#陳季常#張柏芝#古天樂#河?xùn)|獅吼#文化典故#名人#朋友#愛情#生活日常#兩性對話@詩享書局 @直男文學(xué)課
視頻號
在這一點上,蘇軾總能用他的詩詞,給我們以無限撫慰與啟示。
清夜無塵,月色如銀。酒斟時、須滿十分。
浮名浮利,虛苦勞神。
嘆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
雖抱文章,開口誰親。且陶陶、樂盡天真。
幾時歸去,作個閑人。
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云。
——《行香子·述懷》
這是一個明月皎皎的夜晚,蘇軾一人把酒對月,將心中的愁苦盡數(shù)吐出,也把內(nèi)心深處對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現(xiàn)給我們看。
“清夜無塵,月色如銀”,這是蘇軾筆下的明月,清冷、皎潔。
蘇軾也同李白一般,對明月有種別樣的情懷。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边@是人生通達(dá)的智慧。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边@是徹骨纏綿的思念。
“惆悵孤帆連夜發(fā),送行淡月微云?!边@是送別友人的不舍。
他總能在這輪亙古的明月里,書寫關(guān)于生命的種種情境。
“酒斟時、須滿十分”,月明人靜,蘇軾一人,美酒盈樽。他望著長空,空曠神秘,不由陷入深沉的思索。
他在思索些什么呢?
“浮名浮利,虛苦勞神。嘆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
詩人說,你看呀,這人世間,熙熙攘攘皆為利來,熙熙攘攘皆為利往。
可是這些名呀利呀,其實都如浮云一般,變幻莫測,你根本沒法牢牢抓住,只是白白地耗費(fèi)了心神。
人的一生,只不過像一匹快馬馳過縫隙,像擊打石頭迸出的一閃即滅的火花,像是一場短暫的夢,一瞬即逝。
在這里,蘇軾一連用了三個譬喻,都來自古代典籍。
“隙中駒”,來自《莊子·知北游》云:“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p>
“石中火”,來自古樂府詩“鑿石見火能幾時”和白居易《對酒》中的“石火光中寄此身”。
“夢中身”,來自《莊子·齊物論》“方其夢也,不知其夢也,夢之中又占其夢焉,覺而后知其夢也;且有大覺而后知此其大夢也,而愚者自以為覺”。
而這三個譬喻,都闡明的是一個思想——“人生如夢”。
這也是蘇軾的詞作里反復(fù)被表達(dá)的一個主題,如:“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一些讀者也許會問了,“人生如夢”,這不是很消極的一種思想嗎?蘇軾那么豁達(dá)樂觀的人,怎么會寫出這樣的詩詞?
詩詞君想說的是:盲目的樂觀,同一味的悲觀一樣,都是不可取的。
真正的樂觀,從來都不回避人生消極的一面。
很喜歡《了不起的蓋茨比》的作者菲茲杰拉德的一句話:“但凡是個敏感的成人,生來就有資格郁郁寡歡?!?/strong>
活在這個社會上,我們似乎是無法懷有些許悲觀的思想的。
因為大家都說,那不好,那是不對的??墒敲鎸@多愁多恨的人生,面對共有的死亡的結(jié)局,郁郁寡歡不是最最尋常的嗎?
樂觀當(dāng)然好,可是活著本身,是無法僅用樂觀便能全然抵擋的。偶爾的悲觀,讓我們能用更加真摯莊嚴(yán)的態(tài)度,去面對生命,讓我們愿意去思考一些人生更內(nèi)在的東西。
“以悲觀為大前提,生命是可以樂觀面對的?!?/strong>
如果說“人生如夢”是對人生虛無一面的接受,那么下闕的“且陶陶、樂盡天真”,就是在接受之后的放下、自我解脫。
“雖抱文章,開口誰親”,是蘇軾對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雖有滿腹才學(xué),卻不被重用。
于是有了接下來的一句,“且陶陶、樂盡天真”:姑且借現(xiàn)實中的歡樂,來忘掉人生的種種煩惱吧。
“幾時歸去,作個閑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云?!?/strong>
詞作的結(jié)尾,蘇軾寫下了自己最憧憬的生活理想。
究竟何時,能夠真正地歸隱田園,不再為國事操勞,不再為仕途費(fèi)心。
到那時,我就做一個閑人,有琴可彈,有酒可飲,有山水可去賞玩,聽著溪水潺潺,看著白云悠悠,就很知足了。
這些無比詩意的畫面,其實并不在別處,就在蘇軾的心底。
他是心中自有桃花源的人,哪怕孤立浪頭之上,雨打風(fēng)吹,他自有他的解脫之法、自在之姿。
蘇軾一生的境遇都很坎坷,他也經(jīng)常會有心情苦悶的時候,會在詞作中宣泄自己的抑郁不平??墒窃~作的整體基調(diào),卻永遠(yuǎn)是開朗明快的。
有痛苦,有困擾,有不平,卻從不沉溺,不自甘墮落,總是積極地尋求自我解脫之法,這才是蘇軾樂觀的真相。
直男文學(xué)課
在下蘇軾,有話直說。#蘇東坡#歷史#詩詞#漫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