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參考
教育培訓行業(yè)知識型媒體
發(fā)布時間: 2022-11-24 13:12:01
大家好,歡迎關注《愛樂莉姐》
今天我們一起來一邊聽著古箏曲,一邊欣賞著詩詞,你愿意嗎?
一,古箏與詩詞
古箏,是我們的傳統(tǒng)樂器,因為它的音美、域廣,極具有表現(xiàn)力而被人們所喜愛。
早在戰(zhàn)國時期,就已經(jīng)流行當時的秦國,粗粗算來已經(jīng)有2500多年的歷史了。
在漫長歷史中,悠遠的箏音,早已經(jīng)化作出王維筆下的"孤舟微月對楓林,分付鳴箏與客心"了
當你彈著一級曲目《上樓》時,有沒有感覺到隨著音樂把你帶入:"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快樂心情,
而你彈著"關山月"時,在那古樸蒼遠,蕩氣回腸的樂聲中,想起古代那些保衛(wèi)祖國的邊防戰(zhàn)士,在深秋的月夜里思念著故鄉(xiāng)呢?
李白寫的那一首的"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zhàn)地,不見有人還。戌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的場景是不是在你的腦海中呢?
在李白的眼里,古箏里有 "佳人當窗弄白日,弦將手語彈鳴箏",
顧況詩歌里有 "酌我莫憂狂,老來無逸氣",在我國漫長的歷史中許許多多的文人騷客,都與這古箏有著千絲萬縷關聯(lián)。
二,古箏走向世界,詩詞流傳更廣
一個好的樂器總是源遠流長,并且能得到進一步的發(fā)揚光大。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程度的加大,古箏也開始走向了世界。
來看看我國著名的古箏演奏家袁莎,當她把在國外演奏《出水蓮》的時候,為她伴奏的是一位紐約的豎琴師,這位豎琴師的名字叫迪安娜·辛德莉。
這是她學琴幾十年來首次與中國的古箏藝術家同臺演出。
演奏結束后,她被深深的震撼了說:"這種看似簡單的古箏,竟然有這么大的表現(xiàn)力。古箏的聲音把我?guī)У搅肆硗庖粋€世界。如果還需要伴奏的話,我會一直堅持下去,我希望全程享受著這既優(yōu)雅又激蕩的箏聲"。
袁莎所彈奏的《出水蓮》,全曲旋律清麗、典雅,是一首歷史非常悠久的曲調(diào),這一曲調(diào)從兩晉至南宋時期,已有流傳,最初只是潮州一帶的詞牌。
因潮州人有遠離先人居所的歷史,所以經(jīng)常會以《出水蓮》為詞牌的曲子來表達著離人的憂傷和思鄉(xiāng)的愁緒。
有人說此曲與蓮花無關,只為抒離情。但是在整個演奏中處處體現(xiàn)出那寧靜的意境,雖然出現(xiàn)了快慢的節(jié)奏,我們依然可以從古箏的彈奏中聽出靜靜的湖面上有許多荷花,有人在采藕,這白白胖胖的藕,出污泥而不染。您還記得那首《愛蓮說》嗎?"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
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我們在古箏的練習中,還可以對許許多多的的詩詞進行欣賞,這樣可以加深對曲子的理解與演奏。比如,還有有名的唐朝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留給我們下次繼續(xù)賞析吧,您還知道哪些詩與箏的故事呢?
三,《箏心箏意》詞欣賞
今天我們先來聽一首選自明代頗有影響的的音樂家,冷謙的《琴聲十六法》的《箏心箏意》吧。
我們現(xiàn)在可以一邊聽著曲子,一邊欣賞詩詞。
詩詞為 "吾愛此箏,不奢不競;
吾愛此曲,如雪如冰;
吾愛此韻,松之風,竹之雨,澗之滴,波之濤,
銜落月于弦中,貫清風于指下
中有萬古無窮音,音如石上瀉流水,
彈雖在指,聲在意;聽不以耳,而以心
其境若深淵之不可測,若喬岳之不可望
若江河之欲無盡,若天籟之歌無聲"
這曲表達了對琴曲意韻的深愛之由,也寫出了操琴之人所向往的生活及人生——平淡質(zhì)樸,有冰雪之純粹,亦有松竹之高潔。
四,琴聲就是您自己
彈古箏的關鍵不在于手上有多少技巧,而在于您懂得用心。
"只要有真實情感的寄托,那么你手上的琴音就會化作你的心聲表達出來,就會感染觀眾。"
琴聲就是您自己,當您撫彈琴弦,彈一曲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時,您是在《春江花月夜》里美的動人;
當您再撫琴弦,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您如《滿江紅》里的英雄一樣鐵骨錚錚,美的壯闊。
好了,今天就聊到這里吧,如果您喜歡古箏,喜歡《愛箏莉姐》和您聊箏與詩詞,那就點關注吧,還想交流哪些問題可以在下方留言哦,我們一起相伴,一起成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