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參考
教育培訓行業(yè)知識型媒體
發(fā)布時間: 2022-08-25 06:54:01
中國是詩歌的國度,詩經漢賦、唐詩宋詞成為我們心中不可抹除的文化記憶。元宵節(jié)是傳統(tǒng)節(jié)日,當然也有大量的詩詞來描寫元宵節(jié)。我是貓貓,關注小編,一起來欣賞描寫端午節(jié)的4首詩詞,真情實感在詩中,值得細細咀嚼。
第1首,《端午》:節(jié)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靶Τ彰烀欤荒芟吹弥背荚?。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僧文秀。這首詩語言如白話,味道卻雋永,令人回味無窮。前兩句說的是端午節(jié)為屈原而設,乃是詩歌情緒的“起興”。
而后兩句則是將詩人的真情實感表達得淋漓盡致。詩人直接發(fā)問:“湘江千百年流淌,卻依舊無法洗刷屈原的冤屈,你這湘江也太沒用,太可笑了吧?”其實詩人并不是真的發(fā)笑,而是借著這個問題來表達自己對屈原的敬意。
屈原的冤屈這么多年都洗刷不清,足見冤屈之深,也可見屈原的影響力之大。而人們千百年一直紀念屈原,足見屈原人格魅力的偉大。萬古之后,楚江未必還在,但屈原的名字卻依然留在人們心中。
第2首,《端午日》:少年佳節(jié)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鬢絲日日添頭白,榴錦年年照眼明。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殷堯藩。這首詩抒發(fā)了年老的詩人在端午節(jié)的感慨,真情實感流露,令人很有共鳴。少年人過節(jié)有太多歡樂,掛艾草、飲蒲酒、劃龍舟……而老了的時候卻別有一番滋味,百感交集在心頭??粗惶焯彀装l(fā)增多,看著石榴花年年紅艷,真是不由得感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p>
詩人懶得遵循懸掛艾草和驅邪符的習俗,只祈望天下太平。這大概是老年人獨有的思維吧。而詩歌的最后,詩人的思緒更是穿越了千年,想起了歷史上眾多往事。古往今來,人都難免一死,而能夠在歷史上留名的又有幾人呢?像屈原這樣能夠年年被人懷念的人又有多少呢?余情未了,令人回味無窮。
第3首,《江城子?重午書懷》:年年端午又今朝,鬢蕭蕭,思搖搖。應是南風,湘浦正波濤。千古獨醒魂在否,無處問,有誰招。何人簾幕倚蘭皋,看飛橈,奪高標。饒把笙歌,供笑醉陶陶。孤坐小窗香一篆,弦綠綺,鼓離騷。
這首詞的作者是宋代詞人陳著。開篇點出端午節(jié),于是順理成章牽出了屈原。畢竟端午是為了紀念屈原的,所以陳著的思緒也想到了千年前的楚大夫身上。
陳著想起屈原跳湘江而死,不由想到此刻的湘江應該是波浪洶涌。陳著想起屈原和漁夫的一番對談,想起了屈原的“舉世皆醉我獨醒”,不由想到此刻不知道有誰為屈原招魂。
而詞的下片則是描寫了賽龍舟和笙宴會的熱鬧場面。然后陳著順理成章描寫了自己的孤寂,這是用身旁的熱鬧來烘托自身的孤寂,使得“思搖搖”三個字更有落腳點。
至于最后的彈琴奏離騷,則是陳著在千年后的對屈原的一點致敬,也表達了他自身孤芳自賞,不肯與時俗合流的情懷。整首詞語言典雅優(yōu)美,令人回味無窮。
第4首,《水調歌頭?端午》:漱齒汲寒井,理發(fā)趁涼風。先生畏暑晨起,笑語聽兒童。說道今年重午,節(jié)物隨宜稍具,還與去年同。已喜酒尊冽,更覺粽盤豐。
這首詞的作者是元代人王旭。這首詞寫得很有生活樂趣,開篇將洗牙齒和理發(fā)都是生活感十足的場景,令人不由泛起共鳴。詞的下片,點出今年端午的樂趣與往年相同,有酒有粽子,真是十分歡樂。這種快樂感通過文字傳承了千年,讓現代人讀起來也能感受到作者當時的真情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