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參考
教育培訓行業(yè)知識型媒體
發(fā)布時間: 2022-11-03 03:30:01
李白的詩篇,向來飄逸灑脫,為人們所喜歡。相對于讀杜甫詩作的沉重,李白的豪放灑脫更招人喜歡。
李白
而且李白的詩作,雖然語言精煉清麗,但大多都是一氣呵成的經(jīng)典語言,不像杜甫的那些語言,刻意的遣詞造句。讀起來也讓人更為朗朗上口。
在今天,李白的詩人人會背,說明了其詩篇、語言的簡練雋永。
李白的經(jīng)典形象
但是,李白這首詩,幾乎句句用典,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我們就是文盲。且看:
有耳莫洗潁川水,有口莫食首陽蕨。含光混世貴無名,何用孤高比云月?吾觀自古賢達人,功成不退皆殞身。子胥既棄吳江上,屈原終投湘水濱。陸機雄才豈自保?李斯稅駕苦不早。華亭鶴唳詎可聞?上蔡蒼鷹何足道?君不見吳中張翰稱達生,秋風忽憶江東行。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后千載名?
李白·行路難·其三
這首詩的題目是《行路難(其三)》。剛開始讀這首詩,我們的內(nèi)心的崩潰的。雖然看得出詩歌的主旨依然是“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后千載名”,與李白之前的諸如“古來圣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等有很多相似處,很容易理解;雖然看得出詩中的伍子胥、屈原、李斯等人,但是“華亭鶴唳”、“上蔡蒼鷹”都是什么?“有耳莫洗潁川水,有口莫食首陽蕨”,這又是什么意思?
李白三大愛好,飲酒、耍劍、作詩
“有耳莫洗潁川水,有口莫食首陽蕨”,一句一個典故?!?strong>有耳莫洗潁川水”指的是許由洗耳。許由結志養(yǎng)性,優(yōu)游山林,聽到堯讓位給自己而感到耳朵受到了污染,因而臨水洗耳,后世用來指代那些超凡脫俗,超然于世的世外高人。
許由洗耳
“有口莫食首陽蕨”,意思是不要學伯夷和叔齊隱居收養(yǎng)采薇而食。伯夷叔齊是弟兄兩個,商代的后裔,最著名的事件就是,“不食周粟”,最終餓死首陽山。后世人經(jīng)常將其定為忠心耿耿的代表。
伯夷叔齊,不食周粟,餓死首陽山
“子胥既棄吳江上”,指的是伍子胥在功成名就之后,沒有及時功成身退,被吳王棄于吳江之上。
一夜白頭伍子胥
“屈原終投湘水濱”,屈原一生忠心耿耿,卻被小人暗算,最終抱石自沉汨羅江中
屈原投江
“陸機雄才豈自保”,寫的是陸機如此雄才大略也無法自保,“華亭鶴唳”后世幻化為一個成語,意思是感慨生平,悔入仕途。當年的陸機沒有入仕的時候,在鄉(xiāng)間華亭能經(jīng)常聞聽鶴唳之聲,悠然自得,而后入仕雖有大功,卻被誣陷,最終命喪黃泉。
陸機
“李斯稅駕苦不早”,寫的是李斯以自己悲慘的結局為苦?!?strong>上蔡蒼鷹何足道”,和上邊的“華亭鶴唳詎可聞”其實是一個意思,李斯后來遭遇酷刑的時候,是否也會想起之前沒有入仕的時候,在上蔡東門牽鷹打獵的悠閑時光?
上蔡李斯墓
“君不見吳中張翰稱達生,秋風忽憶江東行”,意思是,你不知道吳中的張翰是個曠達之人,因見秋風起而想起江東故都。這個張翰就是寫出“秋風起兮木葉飛,吳江水兮鱸正肥。三千里兮家未歸,恨難禁兮仰天悲”的詩人,因想念家鄉(xiāng)的鱸魚,辭官而歸,最終功成身退,保命成功。這也是李白最為贊賞的。
因思念家鄉(xiāng)鱸魚而辭官,明哲保身
這首詩中的這么多成語,顯現(xiàn)了李白的才氣。也實實在在的告訴我們,今天的我們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確實有點少。
李白的這首詩寫的是“退”,與他的前兩首《行路難》是有區(qū)別的。在前兩篇當中,第一篇寫出“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第二篇寫出“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第三篇寫出“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后千載名”。
李白·長風破浪會有時
此篇用典頻繁,但都是為詩歌思想主旨而用。詩人首先對許由、伯夷與叔齊的棄世提出非議,可見前兩首所說的“濟滄?!薄皻w去來”并非心甘情愿;可是,接著又對伍員、屈原、陸機、李斯之殞身政治表示不滿。
棄世既不符合他的人生理想,濟世又深感世情險惡,兩邊都不是他原意選擇的出路。正因為如此,李白的“行路難”才有別于鮑照等人,具有更深刻的悲劇性。
李白
即便李白時常飲酒,時常發(fā)牢騷,卻依然是很多人的最愛,原因就在于他的人生態(tài)度始終是積極的。這種執(zhí)著于現(xiàn)實人生的積極態(tài)度,既是李白悲劇深刻性之所在,也是李白詩歌永恒生命力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