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啦 美文學習

來源于童話故事的成語有哪些(含有童話故事的成語分享)

教培參考

教育培訓行業(yè)知識型媒體

發(fā)布時間: 2022-09-08 08:32:59

今日分享成語故事:井底之蛙,出自《莊子·秋水》童話故事篇

坎井之蛙,不可與語東海之樂,拘于虛也!

成語含義:井底之蛙以己之見,誤以為世界就這么大,形容目光短淺、見識淺薄,頗有“夜郎自大”之意,表示人不要自高自大,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切不可 以為自己多么牛咖,任何事都要虛心,不能像原文中公孫龍那般“少學先王之道,長而明仁義之行,現(xiàn)已成!”,誤覺已經(jīng)到達學者之峰!

注解:公孫龍向魏牟問道,我學了這么多年古之圣賢的文章,已經(jīng)覺得熟記于心了,并且能夠參悟得非常透徹了,為什么今天遇到莊周,停了他的言談,感覺知識匱乏,不知如何回辯他,所以十分茫然,所以冒昧的向您詢問其中緣由。

魏牟哈哈一笑,說道:“坎井之內(nèi),有一只青蛙,有一天他見到井口一只海龜,便對它說,’我真是太快樂了,看我蹦蹦跳跳在這井口,累了我就趴到井壁休息。想玩耍,我就跳到井內(nèi),井水才只能漫到我的下巴,泥水只能蓋住我的腳趾,再看那些小蟲子、螃蟹、蝌蚪,沒有誰能跟我相比較!而且整個井都被我占有,這種快樂真是無法用言語比喻呀!我想請您下來一同光顧敝舍!’,說罷呱呱呱唱起了歌。海龜盛情難卻,但是井口太小,海龜不能下來,便對青蛙說,‘小蛙蛙,您只知道有這么一口井,卻不曾想到,在井的那邊,還有一片一望無際的大海,千里之遠是不是已經(jīng)很遠了?但是不足以描述海的寬廣,萬仞之高是不是已經(jīng)夠高了?但是也不能測量到海的海底。夏禹之時,水患如此嚴峻,卻不曾見到海水上漲,商湯時期,干旱如此嚴重,也未曾見到海水下降。您說大海得有多么寬廣呢?這就是我在東海之中的快樂!坎井之蛙聽了這一席話,驚惶不安,茫然不知所措?!?/p>

于是公孫龍聽完這些話,惶惶然,悄悄溜走了。

總述:坎井之蛙,不可與語東海之樂。井底之蛙,不能跟他描述大海的廣闊,因為已經(jīng)超出了它的認知范圍(夏蟲不可與語冬之寒,篤于時也;鄙者亦不可與語大道,束于教也?。┙袢粲^于海,則頓悟矣!

《莊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束于教也。今爾出于崖涘,觀于大海,乃知爾丑,爾將可與語大理矣?!?/p>

出處:戰(zhàn)國時期·莊子《莊子·秋水》 前后略

“子獨不聞夫埳井之蛙乎?謂東海之鱉曰:‘吾樂與!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則接腋持頤,蹶泥則沒足滅跗。還虷蟹與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樂,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時來入觀乎?’東海之鱉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縶矣。于是逡巡而卻,告之海曰:‘夫千里之遠,不足以舉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極其深。禹之時,十年九潦,而水弗為加益;湯之時,八年七旱,而崖不為加損。夫不為頃久推移,不以多少進退者,此亦東海之大樂也?!谑菆删苈勚m適然驚,規(guī)規(guī)然自失也?!?/p>

莊周

莊子(約公元前369年—約公元前286年),名周,戰(zhàn)國時期宋國蒙人。戰(zhàn)國中期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莊學的創(chuàng)立者,道家學派代表人物,道家祖師爺,與老子并稱“老莊”。

孔子(前551年-公元前479年)主張“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代表著儒家傳統(tǒng)思想,莊子主張“無為而治”思想精髓是“道德”而不是孔子的“臣服”。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之典范。

溫馨提示:
本文【來源于童話故事的成語有哪些(含有童話故事的成語分享)】由作者教培參考提供。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培訓啦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若存在侵權(quán)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管理員或作者進行刪除。
我們采用的作品包括內(nèi)容和圖片部分來源于網(wǎng)絡用戶投稿,我們不確定投稿用戶享有完全著作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聯(lián)系我站將及時刪除。
內(nèi)容侵權(quán)、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Copyright @ 2025 培訓啦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