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參考
教育培訓(xùn)行業(yè)知識型媒體
發(fā)布時間: 2022-09-27 11:24:01
九牛一毛
【原文】
仆(1)之先人非有剖符(2)丹書(3)之功,文史星歷(4)近乎卜祝(5)之間,固主上所戲弄,倡優(yōu)(6)畜之,流俗之所輕也。假令仆伏法(7)受誅(8),若九牛亡(9)一毛,與螻(10)何異?而世又不與能死節(jié)者比,特以為智窮罪極,不能自免,卒(11)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樹立使然。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12),用之所趨異(13)也。
(《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
【注解】
(1)仆:自謙之詞。
(2)剖符:剖分信符。漢代封功臣時,把當(dāng)作信物的符節(jié)一分為二,君臣各執(zhí)一半,各自保存。
(3)丹書:即丹書鐵券,漢初分封時規(guī)定,只要獲頒剖符丹書的功臣,世代子孫享有免受國法制裁的憑證。
(4)文史星歷:太史令負(fù)責(zé)的職務(wù),即編載史書和執(zhí)掌天象歷法。
(5)卜祝:職掌卜事、祭祀時贊禮饗神的人。
(6)倡優(yōu):即古代藝人,社會地位較低。
(7)伏法:因犯罪受到制裁,被處死刑。
(8)受誅:被殺。
(9)亡:失去、少掉。
(10)螻:螞蟻。,音乙,同“蟻”。
(11)卒:最后。
(12)死有重于泰山,輕于鴻毛:死亡可像泰山般的重要不凡,也可像鴻毛一樣的微不足道。
(13)用之所趨異:指死亡的意義不同。
【故事闡述】
我的祖先沒有剖符丹書的功勞,只是掌管文史星歷,地位接近于卜官、巫祝之類,原是皇上所戲耍并當(dāng)成倡優(yōu)來豢養(yǎng)的人,被世俗的人所輕視的。
假如我被法令制裁而處死了,那就像九頭牛身上少掉一根毛,和螞蟻又有什么差別?世人也不會將我的死和能夠壯烈殉節(jié)的人相比,只會認(rèn)為我是才智窮盡、罪大惡極,自己不能免除死刑,最后走向死路??!
為什么會這樣呢?這是我向來從事的官職低微,造成人們這樣認(rèn)為。人固然都會有一死,可是有人死的像泰山一樣的重要不凡,有人卻像鴻毛一樣的微不足道,這是因為他們死亡的意義不同。
這是《報任安書》中的一段,記載在《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是漢代著名史學(xué)家司馬遷回復(fù)朋友任安的一封信。天漢二年,漢武帝命自己寵妃李夫人之兄李廣利將軍率兵征討匈奴,并派李陵隨從李廣利出兵作戰(zhàn)。
后來,李陵途中遭遇單于,而李陵只帶領(lǐng)步卒五千人,被匈奴八萬騎兵所圍攻,因得不到后援,最后彈盡糧絕,被俘投降。武帝知道后非常生氣,就誅殺李陵全家。
司馬遷認(rèn)為李陵孝順母親、謙讓有禮、對朋友講信義,有國士的風(fēng)度。所以,司馬遷挺身而出為李陵辯護(hù),但不被漢武帝接受,司馬遷因此遭到囚禁,最后被處以殘酷的“宮刑”。
司馬遷在信中向任安陳述自己受到宮刑后,身心受辱,本想一死了之,而后來決定忍辱不死,全是為了完成《史記》這部著作。
“九牛一毛”這句成語,就是從原文中“九牛之一毛”演變而來,用來比喻多數(shù)中的一小部分,對整體影響不大。
【討論】
(1)李陵為什么向匈奴投降?漢朝廷誰挺身替李陵辯護(hù)?
(2)在古代受到宮刑,被認(rèn)為是奇恥大辱,司馬遷為了完成《史記》這本偉大的著作而忍辱不死,這會使你對生命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嗎?請把自己的想法跟大家分享。
【造句練習(xí)】
例:這些錢對富豪來說,只不過是九牛一毛,但對三餐不濟(jì)的人來說,卻是一大筆財富。
例:你就是把整間圖書館的書全看完,所得到的也不過是全人類知識的九牛一毛而已。
【相似成語】
微不足道;九牛一毫;滄海一粟;微乎其微;太倉梯米;太倉一粟
【課后時間】
請在百、一、千、三、萬、二、八、六、十中,選出正確的數(shù)字填入下面空格內(nèi)∶
◎殺( )儆( )。
◎( )方( )計。
◎( )變( )化。
◎( )發(fā)( )中。
◎( )篇( )律。
參考答案∶
◎殺(一)儆(百)。
◎(千)方(百)計。
◎(千)變(萬)化。
◎(百)發(fā)(百 )中。
◎(千)篇(一 )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