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xùn)啦 美文學(xué)習(xí)

寫泰山的詩句有哪些(描寫泰山的千古名句)

在我國浩如煙海的古典詩歌中,有著眾多贊美祖國壯麗山河的作品。無論是王維筆下的邊塞風(fēng)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還是杜牧筆下的江南春色:“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亦或是蘇軾筆下的廬山勝景:“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無不流露了詩人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望岳》,便是唐代詩人杜甫為贊美泰山所寫的一首五言古詩。正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杜甫這首詩除了贊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氣勢以及神奇秀麗的景色外,還包含了青年時期的杜甫,不怕困難、敢于攀登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為了贊美泰山高大巍峨的氣勢,杜甫在這首詩中還展現(xiàn)出了精妙奇絕的謀篇布局和藝術(shù)構(gòu)思,也就是全文無一“高”字,卻句句顯高,且能給人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另外,雖說古典詩歌中贊美泰山的作品不在少數(shù),但是要從氣骨崢嶸,體勢雄渾來說,杜甫這首詩恐怕常人難以企及。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詩的開篇兩句“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杜甫便別出心裁地說出了自己對泰山的感受,即五岳之首泰山到底怎么樣呢?走出齊魯國境,泰山的蒼翠山色依然歷歷在目。很明顯杜甫并沒有從海拔角度單純地去形容泰山之高,而是以人即便走出了齊魯國境外還能看到泰山,也就是以距離之遠來烘托泰山之高。

需要注意的是,古代齊魯兩國以泰山為界,齊國在泰山北,魯國在泰山南。所以“齊魯青未了”是杜甫對具體地理特點的描寫,它具有唯一性。因此明代莫如忠在《登東郡望岳樓》中說:“齊魯?shù)浇袂辔戳?,題詩誰繼杜陵人?”也就是認為杜甫這句形容泰山的詩,后世無人能繼。

如果說開篇兩句,是杜甫遠望中的泰山,那么接下來的“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兩句,則是杜甫近望中的泰山。它的意思是說,大自然把神奇和秀美都給了泰山,山的南北更是出現(xiàn)了一昏一曉的奇景?!案罨钑浴?,即因為泰山之高,導(dǎo)致了山的南北面,出現(xiàn)了黃昏和早晨迥然不同的景象。很顯然這兩句詩把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兩句,依然突出的是泰山之高,不過相較于前面的遠望、近望,這里則是細望。它的意思是說,山中云氣層出不窮,心胸為之蕩漾,睜大眼睛張望,投林還巢的鳥正在飛翔。除了烘托出泰山的巍峨高大外,這兩句還生動地體現(xiàn)了詩人為眼前的神奇秀麗景色而著迷的情態(tài),所以想要“決眥”,睜大眼睛看個明白。

最后“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即一定要登上泰山頂峰,去俯瞰泰山之下的群山風(fēng)采。很顯然這兩句詩再一次突出了泰山之高,并且寫出了一種俯視一切的氣概。結(jié)合杜甫寫這首詩的時候,正是他到洛陽應(yīng)進士,落第而歸后漫游途中。我們又能從這兩句詩中,看到杜甫不怕困難、敢于攀登頂峰的雄心。我想這也是杜甫能夠成為一個偉大詩人的關(guān)鍵所在。

綜觀杜甫的這首《望岳》,全文無一“高”字,卻句句顯高,更是給人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它所描繪出的泰山的高大巍峨和神奇秀麗,無疑也滿足了后世很多人對于五岳之首泰山的向往。而作為青年的杜甫,能夠具有不怕困難、敢攀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無疑也是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和尊敬的。

溫馨提示:
本文【寫泰山的詩句有哪些(描寫泰山的千古名句)】由作者教培參考提供。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培訓(xùn)啦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若存在侵權(quán)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管理員或作者進行刪除。
我們采用的作品包括內(nèi)容和圖片部分來源于網(wǎng)絡(luò)用戶投稿,我們不確定投稿用戶享有完全著作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聯(lián)系我站將及時刪除。
內(nèi)容侵權(quán)、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Copyright @ 2025 培訓(xùn)啦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