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花談教育
傳遞教育理念,分享教育知識
發(fā)布時間: 2024-07-20 17:22:12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知識點,初二物理測量平均速度知識點。備戰(zhàn)初二期末物理考試,首先要熟知掌握物理各章節(jié)的知識點,然后在此基礎上熟練運用物理公式解決考試題目。培訓啦網初中家教班老師幫助初二生整理了初二物理知識點總結,梳理已經學過的知識,讓你輕松應對考試。
?
1、平均速度的定義及計算
公式:v=s/t
其中s為一段路程,t為通過這段路程所用時間。
探究平均速度的實驗,注意兩點:
實驗中斜面應保持較小的坡度,這是為了便于測量時間;
實驗中金屬片的作用是使小車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準確測量小車移動的距離。
2、進行實驗(實驗知識點及注意事項)
注意事項:
①小車的前端對齊起始線,靜止釋放
②計時開始與小車釋放應該是同時的發(fā)生碰撞時馬上停表。必須專人操作。正式實驗前應該練習幾次, 熟練之后會使測量的數(shù)據(jù)更準確。
③讓小車走得慢一點,路程適當長一點, 則測量的誤差可以小一點。
④小車從斜面滑下時,一定要做直線運動, 否則測量的路程比實際路程要小,影響實驗結果。
實驗步驟:
①調整斜面裝置,保持較小的合適的傾角。
②將金屬片卡放在底端,小車放在頂端。標好起點,測出小車將要通過的路程s1,計入表格。
③釋放小車同時用停表計時, 到小車撞擊金屬片時停止計時,得到時間t1,記入表格。
④將小車重新放到頂點,重復測量兩次,記入表格。
⑤將金屬片移到斜面中部,再測量三次路程s2和時間t2,記入表格。
⑥由測出的數(shù)據(jù),依據(jù)公式 算出各個速度,求出平均值,得到結果。
⑦整理回收器材。
3、實驗結論
①小車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來越大,說明小車沿斜面下滑運動越來越快。
②小車在不同的路段,平均速度不同,下半段更快,因此全程速度大于上半段速度,但不是二倍關系(v2
③如何得出小車在整段路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
根據(jù)平均速度的公式可算出小車后半段的平均速度。
④小車在任意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都小于最末端速度。
⑤各小組的測量值不同:不是誤差。其原因是:一是斜面傾角不同,快慢不一;二是路程不一致,故得到的速度互不相同。
⑥減小誤差的方法:
A、安裝置時,斜面傾角要小一點,但不能過小, 過小 則小車不動,稍大就會使小車過快,計時不準。起止點距離適當大一點好。
B、測同一組數(shù)據(jù)時保證起止點相同。
C、測時間時釋放小車與開始計時要盡量同步。
D、對刻度尺和停表讀數(shù)要規(guī)范準確。
意見反饋贊6分享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