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參考
教育培訓行業(yè)知識型媒體
發(fā)布時間: 2024-08-12 17:19:53
一、地球自轉導致晝夜交替現(xiàn)象。由此,各地溫度發(fā)生晝夜變化,生物形成晝夜節(jié)律(又稱為“生物鐘”現(xiàn)象)。
二、使地表溫度相對均勻,不讓一部分地面長時間受陽光加熱而過熱,一部分長時間收不到光照而過于寒冷,氣候相對穩(wěn)定的條件,生命存在的前提之一。
三、自轉是地磁場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地磁場保護著地表生物免受宇宙高能粒子的輻射。沒有地磁場,被陽光直射的區(qū)域均不適合生物生存。此外,地磁場還與很多生物的生理活動有直接關系(如遷徙)
四、地轉偏向力的形成,地轉偏向力又是全球幾大風帶和洋流的形成原因之一,沒有地轉偏向力世界氣候不可想象。
自轉規(guī)律:速度、周期
地轉偏向力:
河岸侵蝕
風向偏轉:如南亞西南季風的形成
洋流流向偏轉:如秘魯寒流離岸
實驗模擬:傘
光照圖(側視、俯視、斜視、變形、局部)與晨昏線(與經線、緯線的關系)
晨昏線與某經線的交點(日出或日落)
晨昏線與經線圈重合-春秋分
除春秋分外,晨昏線與某緯線的切點(即晨線與昏線的分界點)地方時為0時或12時
日出先后順序(晨昏線的移動)
地方時與區(qū)時的換算
地方時計算
我國太陽接近正南:接近12時
春分時我國各地升旗時間
已知該地正午時的北京時間,確定該地經度
已知經度求時區(qū):
區(qū)時計算
夏令時
日界線:
今天或昨天范圍占全球的比例
計算經過多長時間進入新的一天
由某天范圍計算某經度地方時
由某地區(qū)時計算某天范圍
地球公轉示意圖
公轉方向
局部:某一節(jié)氣光照圖(注意圖中所繪的公轉方向)
畫某一天地球位置:如2001年10月4日
太陽直射點
太陽直射點經度的確定:地方時為12:00所在經線
緯度確定:正午太陽高度為90°
移動方向:某季節(jié)某日內:由東向西
黃赤交角地軸與黃道平面夾角
黃赤交角變?yōu)?°
黃赤交角變?yōu)?5°
晝夜長短的變化(隨緯度的變化,隨季節(jié)的變化)
某段時間晝夜長短的變化
某日晝夜長短隨緯度的變化
由晝夜長短確定緯度高低(注意半球)
由晝夜長短確定節(jié)氣或月份(注意半球)
由某段時間的變化確定季節(jié)或月份
晝長變化幅度大?。壕暥仍降?,幅度越小
由日出時刻確定晝長:晝長=(12-日出時刻)×2飛機上日出早
由晝長確定日出時刻:日出時刻=12-晝長/2
由夜弧確定日出時刻
由出現(xiàn)極晝極夜現(xiàn)象的最低緯度確定太陽直射點所在緯度:兩者互余
由某緯度日出時刻確定月份(季節(jié)):由日出時刻確定晝長。記住夏至、冬至南北緯20°晝長
兩個日期晝長最接近:距某節(jié)氣日數相等
觀察日食必須在白天
南北半球同緯度晝夜長短“相反”
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正午太陽高度隨緯度的變化
計算并比較不同緯度正午太陽高度大小
由某日不同緯線上正午太陽高度確定其緯度高低
已知節(jié)氣計算影長:如樓間距
由影長、桿長計算確定太陽高度角
影長最大:正午太陽高度最小
正午太陽高度方向
由影長及方位確定當地緯度
由正午太陽高度計算所在緯度
太陽能熱水器集熱板角度的調整
日出日落方位太陽視運動
太陽直射點以北的太陽方位:0:00正北,6:00正東,12:00正南,18:00正西
太陽直射點以南的太陽方位:0:00正南,6:00正東,12:00正北,18:00正西
借助手表定向:手表時針角速度30°/小時
由光照圖或其它確定某一節(jié)氣或時間,該時間段
近日點、遠日點、公轉速度快慢
日出、日落時刻(與6:00、18:00的關系)
正午太陽高度隨緯度的變化
晨昏線(圈)與極圈的關系
極晝極夜
物體影長在一年中最大或最小:如澳大利亞某地房屋朝北窗戶陽光射入室內面積接近一年中最小值
氣候:氣溫高低某地該季節(jié)降水最多、最少(注意該地氣候類型及所在半球)如季風、地中海氣候梅雨
農業(yè):油菜花盛開-春;麥翻金浪-初夏冬小麥播種-秋
植被:熱帶、溫帶草原綠或黃森林火險等級最高楓葉正紅-秋桃紅柳綠-春春暖花開寒梅綻放
水文:河流豐水期或枯水期河流與湖泊、地下水的互補
(一)地球的自轉
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更替。
(2)產生時差,經度不同,地方時不同,時間上東早西晚。
(3)水平運動物體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轉。
判斷晨昏線的三大技法
(1)利用自轉方向判斷:順自轉方向將要進入白天的為晨線,將要進入黑夜的為昏線。
(2)利用地方時判斷:赤道上地方時為6時的點所在為晨線,為18時的點所在為昏線。
(3)利用晝夜半球位置判斷:晝半球西側為晨線,東側為昏線;夜半球則相反。
(二)地球的公轉
地球公轉的基本特征
(1)方向:自西向東,從北極上空看呈逆時針,從南極上空看呈順時針。
(2)速度:近日點(1月初)附近公轉速度快,遠日點(7月初)附近公轉速度慢。
正午太陽高度
(1)判斷正午太陽高度的兩大技巧:
①“來增去減”:太陽直射點向某地所在方向移來,則正午太陽高度增大,移去則減小。
②“遠小近大”:距離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緯線越遠,正午太陽高度越小,反之越大。
(2)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
正午太陽高度=90°-兩點緯度差。
其中,當所求地點與太陽直射點在同一半球時,該緯度差即為所求點與直射點緯度差的絕對值;不在同一半球時,該緯度差為二者緯度數之和。
日出、日落方位的判定
(1)當太陽直射赤道時(春分日、秋分日),南、北極點除外,全球各地正東日出、正西日落。
(2)當太陽直射北半球時,除極晝、極夜地區(qū)外,全球各地東北日出、西北日落;且太陽直射緯度越高,太陽升落的方位越偏北。
(3)南半球剛剛結束極夜的地點,其日出、日落方位均為正北;北半球剛剛結束極夜的地點,其日出、日落方位均為正南。
晝夜長短
(2)緯度分布規(guī)律:
太陽直射點所在半球晝長夜短,且緯度越高,晝越長;另一半球相反。
(3)計算方法:
①利用一個地區(qū)晝弧所跨的經度范圍來計算。
方法:晝長=晝弧度數/15°,同理求夜長。
②利用已知的日出和日落時間來計算。
方法:晝長=2×(12-日出時間)或晝長=2×(日落時間-12)。
(一)地球的自轉
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更替。
(2)產生時差,經度不同,地方時不同,時間上東早西晚。
(3)水平運動物體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轉。
判斷晨昏線的三大技法
(1)利用自轉方向判斷:順自轉方向將要進入白天的為晨線,將要進入黑夜的為昏線。
(2)利用地方時判斷:赤道上地方時為6時的點所在為晨線,為18時的點所在為昏線。
(3)利用晝夜半球位置判斷:晝半球西側為晨線,東側為昏線;夜半球則相反。
(二)地球的公轉
地球公轉的基本特征
(1)方向:自西向東,從北極上空看呈逆時針,從南極上空看呈順時針。
(2)速度:近日點(1月初)附近公轉速度快,遠日點(7月初)附近公轉速度慢。
正午太陽高度
(1)判斷正午太陽高度的兩大技巧:
①“來增去減”:太陽直射點向某地所在方向移來,則正午太陽高度增大,移去則減小。
②“遠小近大”:距離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緯線越遠,正午太陽高度越小,反之越大。
(2)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
正午太陽高度=90°-兩點緯度差。
其中,當所求地點與太陽直射點在同一半球時,該緯度差即為所求點與直射點緯度差的絕對值;不在同一半球時,該緯度差為二者緯度數之和。
日出、日落方位的判定
(1)當太陽直射赤道時(春分日、秋分日),南、北極點除外,全球各地正東日出、正西日落。
(2)當太陽直射北半球時,除極晝、極夜地區(qū)外,全球各地東北日出、西北日落;且太陽直射緯度越高,太陽升落的方位越偏北。
(3)南半球剛剛結束極夜的地點,其日出、日落方位均為正北;北半球剛剛結束極夜的地點,其日出、日落方位均為正南。
晝夜長短
(2)緯度分布規(guī)律:
太陽直射點所在半球晝長夜短,且緯度越高,晝越長;另一半球相反。
(3)計算方法:
①利用一個地區(qū)晝弧所跨的經度范圍來計算。
方法:晝長=晝弧度數/15°,同理求夜長。
②利用已知的日出和日落時間來計算。
方法:晝長=2×(12-日出時間)或晝長=2×(日落時間-12)。
向北度數增大為北緯;向南度數增大為南緯;
向東度數增大為東經;向西度數增大為西經。
°W向東至160°E為東半球;
20°W向西至160°E為西半球;
經度度數小于20°,為東半球,
經度度數大于160°,為西半球;
經度度數在20°至160°之間,為相應半球。
緯線長度:L=L赤道×COSθ(θ為當地緯度)
赤道是最長的緯線,長度大約為4萬千米,
緯線長度從赤道向兩極遞減;
緯度度數相同,緯線長度相同;
緯度度數不同,緯線長度不同。
緯度相差1°,實地距離相差111千米;經度相差1°,實地距離相差111千米×COSθ(θ為當地緯度)。
同緯度飛行,先向高緯飛,后向低緯飛。(即:北半球先向北飛,南半球先向南飛)。
位于晨昏線上的兩點之間,沿晨昏線的劣弧飛行最短。
位于經線圈上的兩點,沿經線過極點飛行。
赤道上兩點一般按赤道的劣弧飛行。若兩點相差180°,則有無數種飛行方法。
地球自轉和公轉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東;即:從北極上空看呈逆時針方向,從南極上空看呈順時針方向。
地球自轉線速度:V=V赤道×COSθ(θ為當地緯度)
地球自轉線速度從赤道向兩極遞減;
緯度度數相同,線速度相同;
緯度度數不同,線速度不同。
除南北兩極點外,全球各點地球自轉角速度都相等。地球自轉角速度:W=15°/h=1°/4分鐘
太陽直射點在地球表面移動速度大約為°/天
當自轉方向與公轉方向相同時,1太陽日>1恒星日;當自轉方向與公轉方向相反時,1太陽日<1恒星日。
地球公轉速度:
近日點(1月初)最大,遠日點(7月初)最小
自近日點向遠日點移動,公轉速度逐漸變慢;
自遠日點向近日點移動,公轉速度逐漸變快。
近日點(1月初)V、W最大
遠日點(7月初)V、W最小
由近日點向遠日點移動,公轉速度V、W變小
由遠日點向近日點移動,公轉速度V、W變大
春秋分日,太陽光線與黃赤兩平面交線相平行;
兩至日時,太陽光線與黃赤兩平面交線相垂直。
黃赤交角變大,熱帶、寒帶的范圍變大;溫帶的范圍變小。黃赤交角變小,熱帶、寒帶的范圍變小;溫帶的范圍變大。
回歸線的度數=黃赤交角的度數;
回歸線的度數+極圈的度數=90°
晨昏線:
晨線與赤道的交點地方時為6點;
昏線與赤道的交點地方時為18點;
晨昏線與始終太陽直射光線向垂直;
晨昏線與經線圈相重合時,該日為春秋分日;
晨昏線與緯線圈相切,切點為12時或24時。
緯度越高,運動速度越大,地轉偏向力越大。
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全球大部分地區(qū)從東北方向日出,西北方向日落;
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全球大部分地區(qū)從東南方向日出,西南方向日落;
太陽直射點位于赤道上,全球大部分地區(qū)從正東方向日出,正西方向日落。
日出或日落方向位于與東西方向偏南(北)成θ°的夾角,表明太陽直射點位于θ°S(N)。
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晝長夜短,南半球晝短夜長,越向北晝越長;
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南半球晝長夜短,北半球晝短夜長,越向南晝越長;
~,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晝長夜短,越向北白晝越長,而且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北半球晝漸長夜?jié)u短,南半球晝漸短夜?jié)u長,北極附近出現(xiàn)極晝,極晝范圍逐漸變大,南極附近出現(xiàn)極夜,極夜范圍也逐漸變大;
6月22日,北半球各點晝最長夜最短,南半球各點晝最短夜最長;
~,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晝長夜短,越向北白晝越長,而且太陽直射點向南移動,南半球晝漸長夜?jié)u短,北半球晝漸短夜?jié)u長,北極附近出現(xiàn)極晝,而且極晝范圍逐漸變小,南極附近出現(xiàn)極夜,極夜范圍也逐漸變小;
~,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晝短夜長,越向北白晝越短,而且太陽直射點向南移動,南半球晝漸長夜?jié)u短,北半球晝漸短夜?jié)u長,北極附近出現(xiàn)極夜,極夜范圍逐漸變大,南極附近出現(xiàn)極晝,極晝范圍也逐漸變大;
12月22日,北半球各點晝最短夜最長,南半球各點晝最長夜最短;
~次年,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晝短夜長,越向北白晝越短,而且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北半球晝漸長夜?jié)u短,南半球晝漸短夜?jié)u長,北極附近出現(xiàn)極夜,極夜范圍逐漸變小,南極附近出現(xiàn)極晝,極晝范圍也逐漸變小;
赤道全年晝夜等長;春秋分日全球各點晝夜等長。
日出時間+日落時刻=24小時
晝長=24-2×日出時間;夜長=2×日出時間
日出時間=12-晝長/2=夜長/2;
日落時間=12+晝長/2=24-夜長/
南半球某地的晝長=北半球同緯度的夜長
南半球某地的夜長=北半球同緯度的晝長;
全球各點全年晝長(夜長)時間都相等。
正午太陽高度計算公式:H=90°-△θ(△θ為兩地之間的緯度差,即太陽直射點與所求某地)
正午太陽高度從太陽直射點所在緯度向兩側遞減;
太陽高度從太陽直射點向四周遞減;太陽高度>0為白天;太陽高度<0為黑夜;太陽高度=0為晨昏線。
太陽高度相同的各地與太陽直射點的距離相等;
太陽直射h°N時,(90°-h°)N內出現(xiàn)極晝,其正午太陽高度為2h;(90°-h°)S內出現(xiàn)極夜,北極點的太陽高度全天相等為h°。
6月22日,正午太陽高度達全年最大值的地區(qū)為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地區(qū);正午太陽高度達全年最小值的地區(qū)為赤道及其以南地區(qū)。
12月22日,正午太陽高度達全年最大值的地區(qū)為南回歸線及其以南地區(qū);正午太陽高度達全年最小值的地區(qū)為赤道及其以北地區(qū)。
北回歸線至北極圈之間,正午時刻太陽位于當地正南天空;
南回歸線至南極圈之間,正午時刻太陽位于當地正北天空。
正午的判定:
太陽高度為全天最大時;
地方時為12時;
日影為一天中最短時;
把晝半球對稱等分的經線地方時為正午。
時的判定:
把夜半球對稱等分的經線地方時為0時;
自西向東,由舊一天進入到新一天的經線為新一天的0時。
一般年份,能被4整除的年份為閏年,否則不是閏年;
逢百年時,能被400整除的年份為閏年,否則不是閏年。
圖上距離
實地距離
比例尺:比例尺=;
大小:由于比例尺是一個分式,其大小必須根據整個分式判斷,即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縮放:新圖比例尺變?yōu)樵瓐D的n倍,新比例尺=原比例尺×n;圖幅面積=原圖面積×n2。
表示內容:圖幅相同,表示實地范圍越小,要表示的內容越詳細,選用的比例尺越大;反之,選用的比例尺越小。
三種表示方法:直線式;文字式;數字式。
方向:
在有經緯網的地圖上,要根據經緯線定方向;
距離北極點近,則在北;距離北極點遠,則在南;
A地位于B地東(西)大于180°,則方向相反。
即實際A地位于B地的西(東)方。
在無經緯網而有指向標的地圖上,根據指向標定方向;
甲圖剖面圖
在既無經緯網又無指向標的地圖上,一般判圖原則是:面向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等高線和地形剖面圖的繪制:
同一條等高線上各點高度相同。(同線等值)
中心高,等高線向低處凸出為山脊;
中心低,等高線向高處凸出為山谷。
河流流向與等高線凸出方向相反;
所有等高線都是閉合的。
等高線可以重合但不能相交。
陡崖處有n條等高線相交,等高距為d,則陡崖高度:(n-1)d
四周高,中心低的等高線表示谷地或盆地;
四周低,中心高的等高線表示山頂。
時區(qū)中央經線=15°×n(n為時區(qū)數)
時區(qū)的范圍=15°×n±°
自西向東,每跨越1個時區(qū),時間增加1小時;
自東向西,每跨越1個時區(qū),時間減少1小時。
自西向東跨越國際日期變更線,時間不變,日期減少1天;自東向西跨越國際日期變更線,時間不變,日期增加1天。
自西向東,日期增加1天,為新一天的0時線;
自西向東,日期減少1天,為180°經線(日界限)。
熱水器和地面之間的夾角=△θ(△θ為兩地之間的緯度差,即太陽直射點與所求某地)
自東向西航行,船員所經歷的一天大于1太陽日;
自西向東航行,船員所經歷的一天小于1太陽日。
每小時向西飛行n經度,則所感覺1天時間=360/(15-n)小時;每小時向東飛行n經度,則所感覺的一天時間=360/(15+n)小時。(n<15°)
經線相同,地方時相同;
緯線相同,正午太陽高度相同;晝長、夜長相等;自轉速度相同。
從某地出發(fā)到達另一地,無論是否經歷日界限:到達時間=出發(fā)時間+途中時間±時區(qū)差(東+西-)
晝夜現(xiàn)象:地球是個不發(fā)光也不透明的球體;
晝夜交替現(xiàn)象:地球自轉;
晝夜長短變化:地球公轉。
地球的運動知識點總結
在平時的學習中,大家都背過不少知識點,肯定對知識點非常熟悉吧!知識點是指某個模塊知識的重點、核心內容、關鍵部分。相信很多人都在為知識點發(fā)愁,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地球的運動知識點總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天體的類別: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衛(wèi)星、星際空間的氣體、塵埃等。
2、天體系統(tǒng)的層次:總星系——銀河系(銀河外星系)——太陽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類:類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遠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遠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晝夜更替。
(2)無大氣,故月球表面晝夜的溫差大,隕石坑多,無聲音、無風
(3)月球表面有山脈、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穩(wěn)定的光照條件、安全的`宇宙環(huán)境、適宜的大氣和溫度、液態(tài)水。
6、太陽外部結構及其相應的太陽活動: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陽風)。
7、太陽活動——黑子(標志)、耀斑(最激烈),太陽黑子的變化周期11年。
8、太陽活動的影響:黑子——影響氣候,耀斑——電離層——無線電通訊,帶電粒子流——磁場——磁暴。
9、太陽輻射的影響:①維持地表溫度,促進地球上水、大氣、生物活動和變化的主要動力。
②太陽能是我們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轉方向:自西向東,北極上空俯視呈逆時針方向、南極上空俯視呈順時針方向
速度:①線速度(由赤道向兩極遞減至0)②角速度(除兩極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②太陽日(24時,晝夜更替周)
意義:①晝夜更替②不同經度不同的地方時③水準運動物體的偏移(北右南左)
11、晨昏線:沿自轉方向,黑夜向白天過渡為晨線,白天向黑夜過渡為昏線(晨昏線上太陽高度角為0度)。
12、晨昏線與經線:晨昏線與經線重合——春秋分;晨昏線與經線交角最大——夏至、冬至
13、時間計算:所求時間=已知時間±區(qū)時差+途中時間
14、時區(qū)=經度/15°(若不整除,則四舍五入)區(qū)時差=時區(qū)差
15、世界時:以本初子午線(0°)時間為標準時,也稱為格林尼治時間,也是零時區(qū)的區(qū)時。
16、日期分割:零點經線往東至日界線(180°)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線為“昨天”。
17、日界線:自西向東越過日界線(不完全經過180°經線)日期減一天,自東向西越過日期加一天。
18、衛(wèi)星發(fā)射基地的區(qū)位選擇:
自然因素(①氣象條件需要天氣晴朗②地球自轉的初速度:取決於緯度和地勢③地形平坦開闊);
人文因素(地廣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國防安全需要)。
①太原:技術力量強;②酒泉:大陸性氣候,晴天多;③西昌緯度低,發(fā)射初速度大;④海南文昌:緯度低,發(fā)射初速度大;海運便利。
19、公轉速度:1月初——近日點—速度快,7月初——遠日點—速度慢;
意義:①晝夜長短的變化②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③四季的更替④五帶的形成
20、公轉與自轉形成了黃赤交角(23°26′):
①黃赤交角存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四季
黃赤交角存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地中海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的形成
②五帶的劃分界線:南北回歸線之間為熱帶、回歸線極圈之間為溫帶、極圈極點之間為寒帶
③若黃赤夾角變大,熱帶和寒帶變大,溫帶變?。蝗酎S赤夾角變小,熱帶和寒帶變小,溫帶變大
若黃赤交角為零,太陽永遠直射赤道,全球晝夜平分,地中海氣候、熱帶草原氣候消失。
21、正午太陽高度變化規(guī)律:①由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
②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90°—△(直射點與所求點的緯度間隔)
③夏至日北回歸線以北地區(qū)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歸線以南地區(qū)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④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區(qū)——有兩次直射機會——兩次最大值
⑤緯度越高,正午太陽高度角越小,樓房間距越大。
22、晝夜長短的時間分布:
①太陽直射點在哪個半球,哪個半球晝長夜短,北半球夏季,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晝長夜短。
②太陽直射點向哪個半球移動,這個半球的晝就漸長,北半球6月22日晝最長,12月22日最短。
③南北回歸線之間晝長最大值與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現(xiàn),如??谑小?/p>
23、晝夜長短的緯度分布:
北半球夏半年,晝長夜短,越向北白晝越長(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北京>上海>廣州
北半球冬半年,晝短夜長,越向南白晝越長(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廣州>上海
24、晝長=日落時間—日出時間;晝長=24小時—夜長
日出時間=12:00—晝長/2(或0:00+夜長/2);赤道上的點的日出時間是6:00
日落時間=12:00+晝長/2(或24:00—夜長/2);赤道上的點的日落時間是18:00
25、地球是個不發(fā)光、不透明球體——晝夜現(xiàn)象出現(xiàn)
地球自轉的球體——晝夜更替(自轉速度周期影響晝夜溫差變化)
地球傾斜的公轉的球體——直射點的移動、正午太陽高度、晝夜長短的變化—四季五帶
【微語】那些放肆熬過的夜晚,終究要用一個個起不來床的早上來償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