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參考
教育培訓(xùn)行業(yè)知識型媒體
發(fā)布時間: 2022-07-24 17:10:16
不知為什么,人一旦到了中年,感覺時間就過得特別快,還沒從春天的燦爛中回過神來,時節(jié)就已經(jīng)來到了夏天的第三個節(jié)氣:芒種。
春爭日,夏爭時。農(nóng)諺說,芒種不種,再種無用。這是一個爭分奪秒的季節(jié),錯過了,再去努力也是徒勞了。
《康熙庭訓(xùn)格言》曰:人與凡事能順理之自然,則于身有益。
原來,天地萬物都是遵循時序發(fā)展變化的,凡事都有其自然規(guī)律,農(nóng)事如此,人事亦如此。
莫強求,只有順其自然,才會活得自在從容,現(xiàn)在就分享三首順其自然的古詩詞,和正在閱讀此文的您共享。
01
人皆養(yǎng)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愿孩兒愚且魯,無災(zāi)無難到公卿?!?蘇軾《洗兒詩》
賞析:蘇軾的聰明可不是一般人可以比肩的,他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lǐng)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軾在詩、詞、書、畫、散文等領(lǐng)域都有很高的藝術(shù)成就,而且詞開豪放一派,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一生著述頗豐,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等作品傳世。
可是,就是這樣一位卓越的人物,他的仕途卻是坎坷異常,甚至可以用顛沛流離來形容,這一輩子幾乎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貶謫中度過的,最后還是病死在被召回的旅途中。
這個宋仁宗嘉佑二年的進士,到宋神宗時,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就開始了他屢遭貶謫的旅途,又因烏臺詩案險些丟了性命,而后一貶再貶,黃州惠州瓊州,哪里蠻荒哪里去。
烏臺詩案后,蘇軾被貶謫黃州,在這期間,朝云為蘇軾生下一個男孩,這首《洗兒詩》就是蘇軾寫給這個孩子的,平生際遇堪傷,此時他的這個心愿可絕對不是無病呻吟,而實在是有感而發(fā)啊。
“望聰明”是做父母的心里話,“被聰明誤”也是自己的實情,“愚且魯”不過是一件外套,“大智若愚”才是內(nèi)核。
說到底,“公卿”還是要做的,只是希望孩兒“無災(zāi)無難”順其自然平平安安地過一生,不要像自己這樣一路顛沛流離身心俱疲。
看賈玲導(dǎo)演的電影《李煥英》,劇中的媽媽說:“我未來的女兒啊,我就讓她健康快樂就行了?!边@句話打動了很多人,也說出了許多媽媽的心聲。
《莊子 列御寇》曰:巧者勞而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虛而遨游者也。
凡事不必強求,每個人都是這世上的獨一無二,聰明有聰明的好處,愚笨有愚笨的快樂,什么都比上父母期望的健康快樂,順其自然自由自在的過生活,則每天都是好日子。
02
窮達(dá)皆由命,何勞發(fā)嘆聲。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
冬去冰須泮,春來草自生。
請君觀此理,天道甚分明?!宕?馮道《天道》
賞析:馮道是五代時期著名的宰相,一生歷經(jīng)了五代十國十代君王,被世人稱為十朝元老。
在中國歷史上,馮道一直就是一個頗受爭議的人物,歐陽修、司馬光等斥責(zé)其為“奸臣之尤”,蘇軾、王安石等贊其“佛位中人”。
是非功過,只是世人評說而已,事實是這個出身平民之家的宰相,從小就品行醇厚,聰慧好學(xué),除了事奉雙親外,最大的嗜好就是讀書,還寫得一手好文章。
馮道走上仕途之后,更是以清廉、勤勉、豁達(dá)著稱,不管服務(wù)于哪個帝王,都是盡職盡責(zé),同時也深得百姓的愛戴。
世事洞明皆學(xué)問。經(jīng)歷了那么多,自然也就把事實看得透徹明白,所以,在詩中,他奉勸世人,不要一味地去想將來怎么樣,腳踏實地的做好當(dāng)下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因為,你只有把現(xiàn)在做好了,才有自己想要的將來,就像春天來了冰雪消融花草開放一樣,順其自然,該來的自然會來,你要是能悟透這個道理,那就世間萬事萬物就都能看得透徹明白了。
03
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云。
不須計較苦勞心,萬事原來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況逢一朵花新。
片時歡笑且相親,明日陰晴未定?!?朱敦儒《西江月 世事短如春夢》
賞析:朱敦儒仕途最大的污點應(yīng)該就是晚年時被秦檜籠絡(luò)出任鴻臚少卿,但是,瑕不掩玉,這并不妨礙這個有著經(jīng)世之才的御賜進士所取得的文學(xué)貢獻(xiàn),他是世人眼中的“詞俊”,并與陳與義并稱為“洛中八駿”。
他的這首小詞從感嘆人生短暫起筆,初讀看似有些頹廢消極,人生暮年,回首平生,那少年的壯志,中年的襟抱,轉(zhuǎn)眼都成了為遙遠(yuǎn)的過去,一切都成了時光里的回憶。
可是,在接著讀下來,又峰回路轉(zhuǎn),令人眼前一亮,原來人的一生雖然有充滿未知的變數(shù)難以把握,但仍舊還有自己能夠把控的東西存在。
你看,有美酒,就可以開懷暢飲,既可以小酌自娛,還可以邀友對飲,目睹一朵清新可愛的小花綻放,也同樣可以激發(fā)美感,令自己身心愉悅。
幸遇三杯酒好,況逢一朵花新。從傷感到清麗,雖然著墨不多,但是詞人那自得其樂的形態(tài)卻躍然紙上似呼之欲出,讓人感覺活潑有趣,原來,順其自然地過日子,是如此的有趣。
小時候,常常在芒種節(jié)前幾日,跟在媽媽的身后點下一粒粒蕓豆的種子,亦或給剛栽下的紅薯小苗培土。
清晨的陽光清新明亮,不涼亦不燥,溫度剛剛好,一切都是生機勃勃的樣子。
多年后,依舊清晰地記得媽媽常掛在嘴邊的那句話,芒種不可強種。
我不是一個真正的農(nóng)人,對媽媽說的農(nóng)諺似懂非懂,待我真正明白的時候時光已經(jīng)過去了好多年。
人總是這樣,總是要經(jīng)歷百轉(zhuǎn)和千回,歷盡許多人世的滄桑,才會恍然大悟,原來,一些原本淺顯的道理,卻要走過那么多的彎路才會真正徹悟。
村上春樹說:世界上根本沒有正確的選擇,我們所能做的是努力讓當(dāng)初的選擇正確。
原來,順其自然,就是最好的活法,就像古詩詞給予我們的啟示那樣,始于希望收獲美好,只愿你的每一份付出都不被辜負(f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