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啦 美文學習

八月十五的詩詞佳句(描寫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的詩句)

教培參考

教育培訓行業(yè)知識型媒體

發(fā)布時間: 2022-08-31 11:24:01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xiāng)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白居易這首詩寫于公元818年,在此之前他因為上書要求嚴查行刺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又因平時多做諷喻詩,為權貴所不容,被排擠出京,貶為江州司馬。

來到江州的第二年,也就是816年,他在潯陽江頭送客時,偶遇了同樣從京城流落到此地的琵琶女,一時感慨萬千,寫下了千古絕唱《琵琶行》。

一句“同是天涯淪落人”,將他遭遇貶謫,去國懷鄉(xiāng)的悲痛寫到了極致。

而這份悲痛并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淡化,反而更加深重。

兩年后的中秋夜,他望著天上的那輪明月,萬千思緒涌上心頭,便有了這首《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道盡故鄉(xiāng)難回,親友難見的無奈與愁苦。

先來看詩歌前兩聯,運用了對比的手法,抒發(fā)了今非昔比的感慨。

詩歌首聯中提到的“曲江”是長安的一大文化盛景,一直以來便是皇家禁苑所在之處,秦朝時有“宜春苑”,隋朝時為“芙蓉園”。

到了唐朝,尤其是唐玄宗時期,又興建了紫云樓、彩霞亭、臨水亭等,規(guī)模之大空前絕后。

當時唐朝很多宴會,例如“進士宴”便是設在曲江畔,許多文人雅士也都喜歡在此宴飲。

白居易曾高中進士,當過左拾遺,在此參加過皇家宴會,也曾與在此友人把臂同游。

對他來說,“曲江”不僅是長安的一處景點,更承載著他美好的回憶。

而頷聯中的“湓浦”,就是指白居易此時的所居之處,他在《琵琶行》中曾言“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地勢之荒僻,環(huán)境之惡劣,可見一斑。

同樣是中秋節(jié),同樣是明月夜,昔年是在繁花滿樹,仕女如云的曲江畔,如今卻是荒僻的湓浦水邊,如此巨大的反差,詩人的心情可想而知。

今昔對比,令他黯然神傷,所以他才會發(fā)出“西北望鄉(xiāng)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的感慨。

這兩句對仗工整,感情強烈,歷來被視為“思鄉(xiāng)”名句。

最值得玩味的是“望”和“見”這兩個字,表面上,這兩字都有“看”的意思,但意義卻大不相同。

“望”一般用于遠景,望卻不一定看得到;而“見”是目之所及。

詩人在湓亭佇立遠望,看得見天邊的圓月,卻望不到遠方的故鄉(xiāng),無形中又加深了他心中的痛苦。

看似簡簡單單的兩字,卻不可替換,這便是詩人的高明之處。

最后尾聯“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又是對比,將詩人的愁情推向了高潮。

昨夜的西風,吹了一整夜,卻無人理會;而今夜的圓月又和往年一樣,言外之意,便是他的憂郁苦悶,他的思鄉(xiāng)之情,依然如往年,深沉刻骨。

自古以來,“明月”便是最易勾起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何況當時白居易遭遇貶謫,又趕上八月十五,撫今追昔,思鄉(xiāng)之情倍增。

一句“西北望鄉(xiāng)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引起了多少天涯游子的共鳴。

月華年年如是,惟愿千里共團圓。

溫馨提示:
本文【八月十五的詩詞佳句(描寫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的詩句)】由作者教培參考提供。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培訓啦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若存在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管理員或作者進行刪除。
我們采用的作品包括內容和圖片部分來源于網絡用戶投稿,我們不確定投稿用戶享有完全著作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權利,請聯系我站將及時刪除。
內容侵權、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Copyright @ 2025 培訓啦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