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參考
教育培訓行業(yè)知識型媒體
發(fā)布時間: 2022-11-16 16:36:01
一、《李憑箜篌引》
李憑是當時的國府樂手,也是一個美人兒。
李賀對李憑的了解源于顧況的《李供奉彈箜篌歌》,創(chuàng)作的這首詩是在李賀真實聽到李憑的彈奏后大為贊賞,久久不能忘懷。
(制作一段繪畫視頻)想象著:九月高秋,箜篌彈奏。空山凝云,雷電不閃。是誰如此高超的琴技,感天動地,使江娥啼哭素女憂愁?原來是國府樂手李憑在彈箜篌。其聲清脆,如昆山玉碎;其聲雍和,如鳳凰鳴叫。其聲悲凄,如芙蓉泣露;其聲歡快,如香蘭嬌笑。其聲柔和,讓十二門前秋光融融;其聲至誠,使郊社享殿天神皆降。其聲急驟,如女媧煉石補天處,忽然迸裂,秋雨陡至;其聲精妙,能教神嫗彈奏箜篌,能舞老魚瘦蛟。其聲醉人,讓賞者聽而忘倦,以至夜色深沉,露濕月冷,砍桂的吳質(zhì)依著桂樹,難以成眠……
回歸到文本:
吳絲蜀桐張高秋,
吳絲蜀桐是箜篌的制作材料,張字寫出了一個莊重的氣氛,準備開始彈箜篌的起勢。因為李憑被稱為國府樂手,因此每次演奏都非常謹慎,張字無意間也提現(xiàn)了這一點。高秋奠定了全詩的基調(diào)。千萬不要小瞧了秋這一個意象。秋天是一個萬物肅殺的季節(jié),高秋則是深秋,深秋之氣象,萬物蕭瑟、寒風漸起。李憑在深秋肅殺的時節(jié)莊嚴隆重的準備開始彈奏箜篌。在這里也奠定了全詩悲歌的基調(diào)。
空山凝云頹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
一個好的樂手應該具備什么特征?當然是能讓人用最接近生活的聲音深切感知情感。在這里作者以實寫虛,用客體事物的狀態(tài)來描繪聲音??丈揭辉~將地點由彈奏現(xiàn)場轉移到空曠原野,高山流水聽到箜篌聲都凝滯不動,飄忽不定的云也仿佛側耳傾聽箜篌之聲,江娥、素女是兩個典故的運用,江娥啼竹出自張華《博物志》:“舜死,二妃淚下,染竹即斑。妃死,為湘江神,故曰湘妃竹。”素女出自《世本》:“庖犧氏作瑟五十弦。黃帝使素女鼓之,哀不自勝,于是破為二十五弦?!眱蓚€意象中,一個是個凄美壯烈的女子形象,一個是樂女形象。兩個女子形象對應的恰恰是李憑。作為神女,與自然景物相互配合補充,極力體現(xiàn)出了李憑箜篌之聲的動人心魄的魅力,自然萬物不管是人還是非人都會被箜篌之聲所吸引。
李憑中國彈箜篌。
此句運用“賦”的技法,直接鋪陳交代了人物地點,點明了李憑的彈奏之地是在京城,中國則是國之中央,開篇前四句,先寫琴、后寫聲,最后描寫人物地點,有一種感知的從外向內(nèi)推的,從外向里收的狀態(tài),將前面作者主觀感知的事物包裹其中,突出了音樂之聲,標明主次。
昆山玉碎鳳凰叫,
芙蓉泣露香蘭笑。
這是全詩精髓的地方,我們先感受一下這個音韻手法的技巧。玉,碎,風,叫,泣,露,笑。連續(xù)多個去聲放在一起,聲調(diào)上短促有力。這兩句句直接描寫樂聲,用玉碎之聲、鳳凰鳴叫之聲直接類比箜篌之音,玉碎之聲清脆短促,鳳凰用“叫”一字,也突出了聲音尖細;作者同時運用聯(lián)覺效果,玉碎之狀在觸感上是尖細銳利的,用觸感聯(lián)覺聽感的尖細,突出了箜篌之音的特色。
芙蓉一句,則極富邪魅色彩,芙蓉、香蘭仿佛成妖一般也被箜篌之音觸動,一笑一哭,同時出現(xiàn),哭中有笑笑中有哭,即表達了箜篌之音的情感豐富;同時也體現(xiàn)出了樂感上極富變換的色彩,時而低轉嗚咽催人淚下,時而歡動活潑令人亢奮;芙蓉、香蘭,在中國古典文化中是高潔、正直的象征,也是用于展現(xiàn)女子的意象,體現(xiàn)了李憑的箜篌之音不是流于世俗品味的樂聲,而是如君子一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一般高潔。種種聲樂,和他的國手身份相呼應。
十二門前融冷光,
二十三絲動紫皇。
此句對仗工整,十二門指的就是長安城,李憑的箜篌之聲沖破了長安城,也將長安城包裹其中。冷光將觸覺與視覺結合,但實際上寫的是聽覺,再次連用聯(lián)覺的手法突出了箜篌之音的特色;紫皇一指天帝,也可指皇帝,這里不僅僅寫出了樂聲觸動了高高在上的帝皇,同時也為下文一系列是神話世界做好鋪墊,由此句開始,詩歌進入撲朔迷離的玄幻意境。
女媧煉石補天處,
石破天驚逗秋雨。
銀瓶乍破水漿迸《琵琶行》
夢入神山教神嫗,
神山,一作“坤山”。干寶《搜神記》云:“晉永嘉中,兗州有神嫗,號成夫人,好音,能彈箜篌。聞歌弦輒起舞?!眽羧胝撸泽眢蠹烤?,如曾夢入山教神嫗耳。乾為男,坤為女,意者言神嫗,故曰坤山。又是一女子意象。
老魚跳波瘦蛟舞。
《列子》:“匏巴鼓琴,而鳥舞魚躍?!?/p>
吳質(zhì)不眠倚桂樹,
吳質(zhì),字季重,曹子建客也。劉義慶《箜篌賦》云“器荷重于吳君”,豈質(zhì)耶?
露腳斜飛濕寒兔。
古詞:“玉兔煴香柳如夢。”寒兔本為月。
詩人在這里用了這么多的女性意象、神話意象以及典故,目的在于表達李憑手中之樂的動人高超。李憑的技巧,可以讓正在補天的女媧聽的入神,天破之處,傾倒下傾盆大雨,“逗”一字,將樂聲與秋雨聯(lián)系在一起,樂聲不僅大氣,卻也有一絲樂趣,引來秋雨,秋雨散落人間,;好音樂、善彈箜篌的神嫗也甘拜下風,“老”和“瘦”則極力描寫了魚和蛟龍的頹廢之感,李憑的箜篌之音竟能舞動了即將耗竭的魚龍,上達月宮吳剛之耳,也令其徹夜不眠,此句與蘇軾“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樂聲極富感染之力;最后一句,則將詩歌玄幻色彩推到極致,原本下滴的露水居然在樂聲的觸動之下斜飛月宮,如同天地倒轉一般,極富夸張和想象力的將箜篌之音推向玄幻境地。
二、中國古代詩歌女媧等相關意象
在李賀的這首《李憑箜篌引》中,運用了非常多的女子意象。這些意象是我們在詩歌閱讀中經(jīng)常會遇到的。
1、月
在這首詩中似乎么有用到月的形象,但月的形象是大部分女子意象的開始。陰陽是中國哲學的出發(fā)點,也由陰陽引發(fā)男女基本特征的性符號。月亮作為代表女性的象征,始于人類早期的生殖崇拜。
2、寒兔
在我們今天分析的這首詩歌中,寒兔出現(xiàn)在最尾端。為什么寒兔依然是女子的代表?也和兔子的生理特點由一定關系,兔子交配后的孕期和女子每月姨媽一樣,都和月亮盈虧的周期正好一致。因此寒兔也象征者女性,也象征著古老的仙人對女性的生殖崇拜。
3、女媧
女媧補天是先人對女性的崇拜,女媧諧音女娃,這也是女性形象的原型,代表著孕育萬物,有著超凡的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造平凡生物的特點。但女媧最后成為了伏羲的妻子,也代表著女性王國的沒落,和父系文明的建立。嫦娥奔月也是如此。
那么這些女性形象有什么意義?
其實在中國傳統(tǒng)詩歌中,“女性”意象的原型既有對母系社會崇尚生命整體和諧的溫馨往事記錄,也有對女權陷落彷徨的凄楚回憶。在詩歌的表達中,體現(xiàn)出來的是人們對于故鄉(xiāng)、追求寧江和諧的月亮文化精神的追求。在這首是各種,李賀采用的女子形象不僅僅是對詩歌中李憑身份的呼應,更是將李憑的箜篌之聲拔高了一個境界。我們將這些女性形象串聯(lián)起來,就會發(fā)現(xiàn),這里詩人感受到的是箜篌之聲給他帶來的境界,不僅僅是感動了生靈,也讓作者短暫的忘記了現(xiàn)實生活,沉靜在箜篌之聲中的美好愿景之中,一個女系社會才擁有的溫馨和諧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