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啦 美文學習

白居易詩集大全(白居易最有名的詩詞分享)

教培參考

教育培訓行業(yè)知識型媒體

發(fā)布時間: 2022-09-26 22:24:01

人物簡介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袷遺及左贊善大夫。后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quán)貴,貶為江州司馬。又先后任杭州刺史和蘇州刺史,官至刑部尚書,晚年官至太子少傅。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享年74歲,葬于香山。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不露雕琢痕跡,有“詩魔”和“詩王”之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錢塘湖春行》

今天復習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原文如下:

孤山寺北賈亭西,

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

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

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

綠楊陰里白沙堤。

這首詩的大意:從西湖孤山寺的北面,來到賈公亭的西面。遠遠望去,湖面春水蕩漾,剛好與堤岸齊平,白云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幾處早出的黃鶯,婉轉(zhuǎn)啼鳴,爭相飛往朝陽的樹木。誰家新來的燕子,忙忙碌碌,飛來飛去,銜著春泥在筑巢。西湖的四周岸邊,生長著紛繁開放的春花,姹紫嫣紅,五彩繽紛,漸漸要迷住人的眼睛。淺淺的春草,此時還未長高,剛剛才能夠遮沒馬蹄。我最喜愛西湖東邊的美景,總是游覽不夠。尤其喜愛,那綠色楊柳樹蔭下的白沙堤。

白居易曾經(jīng)在杭州擔任刺史,也就是相當于杭州市的市長,是杭州的父母官。白居易在杭州為官,自然要去西湖游覽。在一個春天,白居易來到了西湖游玩。當時天氣很好,晴空萬里,碧波蕩漾。游人很多,白居易的心情舒暢。白居易開心地走著,不知不覺,來到了西湖東邊的白沙堤上。白居易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游覽西湖之后,就寫下了這首著名的《錢塘湖春行》,給人們留下了精美的詩篇。

白居易的這首《錢塘江春行》,是一首寫景詩,它的妙處在于即景寓情,語言通俗,清新自然,用白描的手法,將精心挑選的幾組鏡頭囊括在詩中,寫出了柔和怡然的春意,寫出了自然之美帶給人們飽滿的感受。這是一首描繪西湖美景的名篇,生動地描繪了詩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見的明媚風光,是一首唱給春日西湖美景的贊歌。美是從靈魂深處發(fā)出的。白居易的這首《錢塘湖春行》恰恰說明了這一點。其實,西湖的景色再美,也會有不盡人意之處,但在白居易的眼中,它無疑是天下最美的景致。我們往往都有逛景不如聽景的體會,聽說和看到名勝山水美不勝收,心中不由得生起向往之情,可是一旦身臨其境,面對真山真水,卻反而覺得遠沒有預(yù)期的那樣動人美麗。這是因為我們不能用一種欣賞的眼光去看待自然山水,而是帶著一種先入為主的眼光去游山玩水。正是因為白居易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的眼睛,才能在無數(shù)的西湖游客中,獨具慧眼地發(fā)現(xiàn)其動人之處,才能真正享受到大自然賜予人類的這一人間天堂,進而,他會在西湖美景中,不能自已,乃至流連忘返:“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2021年4月8號

《問劉十九》

今天復習白居易的《問劉十九》,原文如下: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這首詩的大意是:酒是新釀造的米酒,酒面上還浮著細密的泡沫,色微綠,細如蟻。用紅泥制成的小小火爐,爐火正旺。天色將晚,雪意漸濃,眼看就要下雪了。下雪天,是最適合喝酒的日子,能否光顧寒舍,共飲一杯暖酒呢?

據(jù)記載,《問劉十九》是白居易晚年隱居洛陽,“天晚欲雪,思念舊人”時所作。劉十九是白居易在江州時的老朋友,白居易曾在《劉十九同宿》詩中提到過他,說他是嵩陽處士。

白居易這首《問劉十九》是一首五言絕句。此詩描寫他自己在一個風雪飄飛的傍晚,邀請朋友前來喝酒,共敘衷腸的情景。詩中以如敘家常的語氣,樸素親切的語言,通過描寫對把酒共飲的渴望,體現(xiàn)了朋友間誠懇親密的關(guān)系。全詩意象選擇巧妙,色彩搭配合理,簡練含蓄,輕松灑脫,意脈相通,一氣貫之,寥寥二十字,沒有深遠寄托,沒有華麗辭藻,字里行間卻洋溢著熱烈歡快的色調(diào)和溫馨熾熱的情誼,表現(xiàn)了溫暖如春的詩情,具有空靈搖曳之美,余音裊裊之妙。

通覽全詩,白居易善于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詩情,用心去提煉生活中的詩意,用詩歌去反映人性中的春暉。通過質(zhì)樸而不加修飾的語言,將雪夜邀請友人飲酒這一場景,所蘊含的濃濃的生活氣息展露無遺,充滿了生活的情調(diào),寫出了日常生活中的美和真摯的友誼。詩中并沒有出現(xiàn)賞雪、歡飲、暢談這些溫馨的場面,但是讀者聯(lián)想起來卻十分自然,這就是白居易層層渲染的寫作手法,所達到的藝術(shù)境界。具有極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語淺情深,言短味長,堪稱佳作。

最后結(jié)尾問句“能飲一杯無”,輕言細語,問寒問暖,貼近心窩,溢滿真情。白居易既可能是特意準備新熟家釀來招待朋友的,也可能是偶爾借此驅(qū)趕孤居的冷寂凄涼;既可能是在風雪之夜想起了朋友的溫暖,也可能是平日里朋友之間的常來常往。想象一下,劉十九接到這首小詩之后,一定會立刻趕到白居易家中,兩位老朋友圍著紅紅的火爐,“忘形到爾汝”地對飲起新釀的酒來。也許室外真的下起雪來,但室內(nèi)卻是還是那樣溫暖、明亮。于是,生活在這一剎那間泛起了玫瑰色,發(fā)出了甜美和諧的旋律……

2021年9月22號

《池上》

今天復習白居易的《池上》,原文如下: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這首詩的大意是:池塘中,一個小孩獨自撐著一條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色的蓮花,凱旋歸來。不知道怎么掩藏蹤跡,大搖大擺地劃船回來。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輕輕蕩開,留下了一道清晰明顯的水路痕跡。

從其創(chuàng)作背景來看,據(jù)《白居易詩集校注》,這首詩作于他63歲那年,時任太子少傅分司東都洛陽。一日游于池邊,見小娃撐船而作這首詩。

白居易的這首《池上》,是一首五言絕句。專門寫一個小孩兒偷采白蓮的情景,也是自己心態(tài)的一種反映。全詩有景有色,有行動描寫,有心理刻畫,細致逼真,富有情趣,以其通俗風格,如同大白話,描繪出天真幼稚、淘氣可愛的小孩兒形象,從而將這個小景寫得可愛、可親、可信,富有韻味,令人讀后忍俊不禁、啞然失笑。

白居易不愧是敘事圣手,即使是簡單的小詩,也能夠描述得富有情致,于不經(jīng)意之處顯出,把尋常畫圖刻畫得精彩逼真,在親切語氣中營造親切氛圍,吸引人愿意自動深入其內(nèi),勾起情感之上的共鳴,詳細去體味源自生活的真諦。

每個人都會有一段難忘的童年時光,天真爛漫,活潑可愛,無憂無慮。童年是一幅色彩斑斕的畫卷,童年是一首美妙動聽的歌曲。古往今來,天然純樸的童心,一直是詩人們歌詠的永恒主題,描寫童年趣事最多的是放風箏、撲蝴蝶、捉知了、摸魚兒、放牛羊等場景,讀起來讓人們倍感親切,興味悠然,別有一番情趣在心頭。

2021年5月10號晚

《賦得古原草送別》

今天復習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原文如下: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這首詩的大意是:一望無際的原野,長滿了茂盛的青草。野草生命力頑強,年年歲歲,歲歲年年,總是枯萎了又蒼翠。即使遭遇野外大火,也無法徹底燒盡。來年春風一吹,它又生機勃發(fā)。那時,草香遠播,漫野都是芳草的馨香,野草一直長到古老的驛道上。陽光照耀下,草原明麗翠綠,碧綠連接荒城。又要送別遠方的友人,游子遠行踏上古道。望著長得茂盛的芳草,心中充滿了離情別緒。

《賦得古原草送別》是白居易16歲那年參加科舉考試時創(chuàng)作的。這首詩是應(yīng)考習作,按當時的科考規(guī)矩,凡限定的詩題,題目前必須加“賦得”二字,作法與詠物詩相似。

白居易這首《賦得古原草送別》是其成名作。此詩先是側(cè)重描寫野草生命的歷時之美,然后又側(cè)重描寫了野草的共時之美。通過對古原上野草的描繪,抒發(fā)送別友人時的依依惜別之情??梢钥闯墒且磺安蓓?,進而是生命的頌歌。全詩寫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空靈,天然渾成,章法謹嚴,自然流暢,對仗精工,是“賦得體”中的絕唱?!耙盎馃槐M,春風吹又生”二句作為一種“韌勁”而有口皆碑,傳誦千古。

縱觀全詩,融入了深切的生活感受,措語自然流暢而又工整,故字字含真情,句句有余味,不但得體,而且別具一格。據(jù)記載,白居易那年始自江南入京,拜謁名士顧況時投獻的詩文中即有此作。起初,顧況看著這年輕士子說:“米價方貴,居亦弗易?!彪m是拿居易的名字打趣,卻也有言外之意,說京城不好混飯吃。及讀至“野火燒不盡”二句,不禁大為感嘆,贊賞道:“道得個語,居亦易矣?!辈V為宣傳贊譽。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聚散離合總是緣,同學也罷,朋友也罷,相聚在一起的時間總是短暫的,真正能夠陪伴著走一程的皆為有緣人?;蛟S不經(jīng)意間的一別,就是永別,從此再也沒有了相聚甚至是見面的機會。古時候,沒有現(xiàn)在的交通和通訊工具,好友離別更是難以再相見,即使十分想念,也無法互訴衷腸。所以,送別好友,難免就會十分悲傷,而那“離離萋萋”的原野青草,恰好可以形象地表達出,這種綿綿不絕的離別之情。

2021年10月22號

《長相思·汴水流》

今天復習白居易的《長相思·汴水流》,原文如下: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頭。吳山點點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這首詞的大意是:汴水流也流,向著東南方一直流。匯入泗水,接著朝東南方一直流。最后流到江蘇揚州南面的瓜州渡口,進而流入長江,向更遠的地方流去。遠遠望去,江南的群山,此起彼伏,重重疊疊,凝聚著無限哀愁。

思念悠長,就像那東流水永無止歇。怨恨深遠,就像那一眼望不到邊的崇山峻嶺。思無窮,恨亦無窮,哪兒才是盡頭,良人呀,除非你歸來才會罷休。一輪皓月當空照,讓我倆緊緊偎傍,倚樓望月。

白居易這首《長相思》,有其特定的相思對象,就是他最寵愛的侍妾樊素。樊素善歌《楊柳枝》,故又名柳枝。隨著白居易年事已高,為了不耽誤樊素的青春,多次提出放歸樊素,無奈二人日久生情,難舍難分。后白居易得了痛風病,身體每況愈下,不得不痛下決心放歸樊素。但余情未了,在《別柳枝》絕句中說:“兩枝楊柳小樓中,裊裊多年伴醉翁。明日放歸歸去后,世間應(yīng)不要春風?!笨梢妼τ诜氐碾x去十分傷感。這首《長相思》詞也表達了相同的情感。

白居易這首《長相思·汴水流》是一首典型的閨怨詞作。這是中唐時期比較正規(guī)成熟的詞作,先是以景抒情,以景融情;然后直抒胸臆,寫女子久盼丈夫不歸的怨恨。從而十分形象生動地描繪了一位深閨女子倚樓懷人的豐富的情感世界。全詞以“恨”寫“愛”,用淺易流暢的語言、和諧的音律,表現(xiàn)人物的相思之痛、離別之苦;特別是那一派流瀉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憂傷的氣氛,增強了藝術(shù)感染力,顯示出這首小詞言簡意富、詞淺味深的特點。

整體來看,這首詞是抒發(fā)“閨怨”的名篇,構(gòu)思比較新穎奇巧。它寫一個閨中少婦,月夜倚樓眺望,思念久別未歸的丈夫,心中充滿無限深情。流水蜿蜒,低徊纏綿,群山綿延,情思悠長,愁山恨水,借景抒情,寓有情于無情之中,少婦的心也隨著流水而追隨丈夫的行蹤飄然遠去?!八加朴?,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句意拙直,不假藻飾,然而深刻有味,情真意真?!霸旅魅艘袠恰?,采用畫龍點睛之筆,最后才點出主人公的身份,想水想山,含思含恨,都是人于明月下、倚樓時的心事,人仍未歸,恨亦難休。

2021年10月28號

《對酒》

今天復習白居易的《對酒》,詩詞原文如下:

蝸牛角上爭何事?

石火光中寄此身。

隨貧隨富且歡樂,

不開口笑是癡人。

這首七言絕句,寥寥數(shù)語,道盡人生對待貧與富的辯證觀念,也表現(xiàn)出詩人樂天達觀的人生理念。

下面逐句進行賞析:

“蝸牛角上爭何事?”:從空間概念來說,人生在世,如同身在蝸牛角上,空間狹窄,本就如履薄冰,還有什么好爭的呢?

“石火光中寄此身”:從時間概念上來說,人生短暫,就像石頭相撞時發(fā)出的火光,在浩瀚的時光隧道里,不過是轉(zhuǎn)瞬即逝罷了。

“隨貧隨富且歡樂”:人這一輩子,有可能貧窮,有可能富貴。但無論富貴與貧賤,都應(yīng)該從容面對,知足常樂。

“不開口笑是癡人”:那些醉心于名利和富貴,卻忘了追求富貴本身也是為了開口笑的人,肯定是想不開的癡迷之人。

縱觀全詩,詩人一以貫之的創(chuàng)作風格,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一如既往的明如白話,朗朗上口。這句“隨貧隨富且歡樂,不開口笑是癡人”,更是千古名句。這是白居易自己的人生哲學,同時也是對后人的殷殷勸諫,值得我們深思和借鑒。

溫馨提示:
本文【白居易詩集大全(白居易最有名的詩詞分享)】由作者教培參考提供。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培訓啦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若存在侵權(quán)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管理員或作者進行刪除。
我們采用的作品包括內(nèi)容和圖片部分來源于網(wǎng)絡(luò)用戶投稿,我們不確定投稿用戶享有完全著作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聯(lián)系我站將及時刪除。
內(nèi)容侵權(quán)、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Copyright @ 2025 培訓啦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