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參考
教育培訓行業(yè)知識型媒體
發(fā)布時間: 2022-07-26 01:42:26
名家畫廊 | 野地美樹子,日本插畫師。畫作多以花草植木的自然形態(tài)展現(xiàn)大自然的四季景象。
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包容。
有一次,朋友在家樓下的一家小吃店吃面。
當天正巧是節(jié)日,老板有些忙不過來,她等了很久端上來的面,都已經(jīng)坨了。
餓了很久的她,看著眼前的面,不禁怒火中燒,當她正準備開口質問時,卻忽然聽見了孩子的哭聲。
然后,她看著老板娘一路小跑著應付客人的催促,又要手忙腳亂地安撫哇哇大哭的孩子。
惻隱之下,她終究沒有再說話,只是默默地把面放在原位,付款后離開了。
她說,那一刻,她想起自己生活中的各種狼狽時刻。
方案做不好被罵時的委屈,躲在衛(wèi)生間里隱忍的哭泣,冬天為了省點暖氣錢凍得瑟瑟發(fā)抖時的無助……
于是說一句“算了”,既是對別人苦難的憐憫,也是一份推己及人的慈悲。
一位作家曾說過這么一段話:“一個人真正成熟的標志,就是發(fā)覺可以責怪的人越來越少,理由很簡單,人人都有自己的難處,而你,不一定懂他們的生活?!?/p>
覺得凡事皆可原諒,這并非是變得世故,而是經(jīng)歷世事后的成熟。
就像寒冷的街頭,有醉漢沖撞了一對父子。
孩子問爸爸他是壞人嗎,孩子爸爸想到自己不得志時,也曾這樣借酒消愁過,于是對孩子說,他不是壞人,只是心情不好。
醫(yī)院里,年輕的護士不小心打翻了藥盤,老人剛想開口指責,卻想到自家剛剛參加工作的孩子,于是默默說了一句“沒關系”。
很喜歡一句話,“世間所有的溫柔,都是因感同身受而產(chǎn)生的?!?/p>
與人相處時換位思考,便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包容。
當你對別人溫柔以待,別人也會贈你以春風。
名家畫廊 | 野地美樹子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位男孩,高中時搬了新家,隔壁的男主人是位警察。
在他上高三的時候,這位警察因公殉職,留下了10歲的兒子和他的媽媽。
以前,男孩放學回家,從不帶鑰匙,都是到了門口就大聲喊爸爸來開門。
可是當鄰居警察過世以后,爸爸卻讓他自己帶著鑰匙,不要再喊爸爸來開門了。
男孩不解,問為什么。
爸爸說:“因為你每一次喊爸爸,都會提醒隔壁那個小男孩爸爸不在了的事實,我怕他心里不好受。”
真正善良的人,心里總是裝著別人。
人活于世,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人與人之間最深度的連接,無非是試著換位,將別人放在心上。
就像之前看過的一段話:“如果你要別人對你好,就要先學會付出;你喜歡被照顧,就要先去照顧別人;當你善待別人的時候,其實也是善待你自己?!?/p>
名家畫廊 | 野地美樹子
有句話說:“常為他人撐傘,日后別人也會為你撐傘。”
因為自己經(jīng)歷過被大雨澆透的狼狽,所以不忍心看到別人被雨淋濕。
有人曾說:“我尊敬任何一個獨立的靈魂,雖然有些我并不認可,但我可以盡可能去理解?!?/p>
與人相處的智慧,是學會換到別人立場去考慮問題。
凡事體諒,將心比心,方能長久贏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