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啦 精選問答

戰(zhàn)國四公子中齊國的孟嘗君名為是哪一位

精選回答

稷下學宮戰(zhàn)國四公子中的孟嘗君,名叫田文,是田嬰的小兒子,而田嬰又是齊威王的小兒子。

齊威王非常喜歡田嬰,不僅讓其出任相國、大將軍,而且還給了薛城,作為封地。相較之下,同樣是小兒子,田嬰可沒有對田文那么好。田文的出生那天是端午節(jié),在古人的觀念里面,五月初五是一年中毒氣最盛的一天,是惡月惡日,這天出生的小孩,將來會克父母。加上,田文生母只是一個“賤妾”,邊緣人物中的邊緣,故田嬰直接告訴田文生母,把這個兒子扔掉?!皯蚍荨辈蛔愕奶镂纳?,違背了夫君的意志,背地里偷偷將田文撫養(yǎng)成人。之所以如此,很可能是因為田嬰作為齊國的將軍,常年在外帶兵打仗,根本無暇顧及家中具體事務。田文長大成人后,母親費盡心思,托田文異母兄弟從中說和,田文才得以見到父親。田嬰當然非常憤怒,嚴厲地責問了一旁的“賤妾”。齊威王田文不等母親回話,率先發(fā)問,如果父親相信古人那套說辭,那么人的命運是由上天授予的,還是門戶授予的,田嬰一時語塞。田文繼續(xù)說道,如果是上天授予的,又何必在意古人那套說辭呢?如果是門戶授予的,加高門戶就可以了。小子竟然教訓起老子,田嬰非常不爽,呵斥田文閉嘴。等到田嬰消停了,田文故意說道:兒子的兒子是孫子,孫子的孫子是玄孫,那么玄孫的孫子叫什么?田嬰答不上來。田文接著說,父親擔任相國,歷經(jīng)三代國君。但齊國領土沒有增加,但自己卻累積了萬金,門下也沒有像樣的門客。為何會這樣?因為父親家中姬妾可以踐踏綢緞,門客卻穿不上粗布。這樣一來,齊國只會在競爭中,逐步失去優(yōu)勢,而父親卻還在不斷積累財富,留給那些連稱呼都叫不做的后代。意思是說田嬰沒有大格局,只顧著自己家的一畝三分地。田嬰聽懂了,這小子有兩把刷子,慢慢改變了對田文的看法。田嬰先是讓田文主持家政,接待賓客,小試牛刀;后來因出色的“工作”能力,賢名在外,田嬰便將田文立為世子;田嬰去世后,田文繼承了爵位,是為孟嘗君。其中“嘗”取自田文最初分封的嘗邑,“孟”是家中排行的老大,在這里很可能是說田文延續(xù)了魏文侯、齊威王的做法,在戰(zhàn)國四公子中最早養(yǎng)門客。田嬰縱觀孟嘗君一生,是個私心太重的人,自然格局也大不到哪里去,恐怕早已忘記了當年和父親,那套義正辭嚴的說辭,或許這就叫做子承父“業(yè)”吧。為何這么說呢?為己養(yǎng)“士”戰(zhàn)國四公子以養(yǎng)“士”而聞名于世,靠著父親留下的豐厚資產(chǎn),孟嘗君延攬人才,門客一度達到了數(shù)千,但這些更多的是,為了一己之私。在司馬光看來,君子養(yǎng)士,是為了天下百姓的利益。但與孟嘗君有關的典故,如雞鳴狗盜,狡兔三窟,都是出于孟嘗君的私欲。雞鳴狗盜講的門客鉆狗洞、學雞叫,幫助入秦為相被扣押的孟嘗君脫險的故事。作為齊國的宗室,為何要入秦為相呢?當時執(zhí)政的齊閔王與孟嘗君,關系很微妙。一方面要借助孟嘗君的威望展開外交,一方面又忌憚孟嘗君權力過大。于是齊閔王連消帶打,派孟嘗君入秦為相,與秦國結盟。而狡兔三窟則是以孟嘗君,為秦魏兩國看重相要挾,迫使齊閔王滿足孟嘗君的要求。雞鳴狗盜沒有家國觀念心中只是裝著自己,哪能容得下國家?正如上面所說,齊閔王與孟嘗君很微妙,隨著國際國內(nèi)局勢的變法,在利用與打壓之間來回搖擺。公元前288年,孟嘗君與齊閔王徹底鬧僵,入魏國為相。作為叔叔的孟嘗君,實在咽不下這口氣,在其穿針引線下,聯(lián)合了秦、趙、魏、韓、燕五國聯(lián)軍進攻齊國,為了讓秦國同意,竟然露骨地跟秦相范雎說,如果你能勸說秦王,成功伐齊,就可以裂土封侯了。當燕國大將樂毅率領五國聯(lián)軍進攻齊國,連下70余座城池,僅剩下莒和即墨,幾乎滅國之時,孟嘗君在做什么?其在一旁袖手旁觀,坐觀祖國山河慘遭蹂躪。有國才有家啊,孟嘗君。盡管戰(zhàn)國是人才流動頻繁的時期,朝秦暮楚、朝三暮四是司空見慣的,但那是一般世人為了一口飯吃,而孟嘗君不同,是齊國宗室,也沒有伍子胥那樣天大的冤屈,就這點節(jié)操嗎?就這點覺悟嗎?能不能有點擔當?有貴族血統(tǒng)的孟嘗君田文,卻有不堪回首的童年,不知道是否在這期間內(nèi),扭曲了“三觀”,以至于僅僅為了出口惡氣而引狼入室,坐觀祖國大好河山淪陷,百姓流離失所,由此說慘遭孟嘗君是“齊奸”,應該不為過,這是其一生最大的污點。即便有多大的賢名,在此都顯得那么蒼白無力,是不能夠原諒的。孟嘗君天下國家之事,敗于小人者十一,敗于君子者十九。蓋小人之骨柔,其氣餒,其愿意易售,其營壘亦易破;唯君子之才品自不同,而業(yè)已為眾所推,其自負也??憾豢舷?。于是為深刻,為褊淺,為執(zhí)拗,不能舍己從人,以佐國家之急。這段論述的出處已很難追溯,但卻顛覆了對于君子、小人的傳統(tǒng)認識,認為小人危害更小,但君子卻自負才高,一旦掌握權力,不能“舍己從人”,堅持已見,造成了決策盲點,最終致使國家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故說“天下國家之事,敗于小人者十一,敗于君子者十九。”關于這點,作為戰(zhàn)國四公子之一的孟嘗君田文,是一個很好的注腳。

溫馨提示:
本答案【戰(zhàn)國四公子中齊國的孟嘗君名為是哪一位】由作者煲一鍋知識的粥提供。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培訓啦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若存在侵權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管理員或作者進行刪除。
我們采用的作品包括內(nèi)容和圖片部分來源于網(wǎng)絡用戶投稿,我們不確定投稿用戶享有完全著作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權利,請聯(lián)系我站將及時刪除。
內(nèi)容侵權、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Copyright @ 2025 培訓啦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