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小能手
解答各類資格考試問題
發(fā)布時間: 2024年12月25日 21:21
文言作品中有許多詩文堪稱精品,它們大多布局嚴謹,行文簡潔,氣韻生動,文采斐然。多讀這樣的作品,會使人受益匪淺,對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十分有利。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文學鑒賞方面,學習文言文還有助于培養(yǎng)中國人特有的審美情趣。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特殊的文化心態(tài)、審美趣味。這是人們內(nèi)心深處文極其敏感
的一根弦,撥動它就能很自然地激起人們對民族、對故土的依戀。
有人說,掌握了祖國的語言就好比得到了一把打開本國文化的鑰匙。在中學教學文言文,就好像在孩子們面前打開了一扇窗戶,鋪開了一條通道,讓他們能穿越時空,去閱讀、去思考、去吸收,與歷史上的大師們直接對話,讓他們深刻認識祖先,了解歷史,從而繼承和發(fā)揚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學習文言文的關鍵在于以下幾點。
一、理解文言詞句,這是學習的前提
掌握相當數(shù)量的文言實詞,是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的基礎,這已是 歸納,學生不但掌握詞語的各種含義,而且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一舉兩得.文言虛詞的作用也不容忽視, 在〈〈孟子二章〉〉這篇課文中廣大師生的共識。首先教師在備課時最好對文中出現(xiàn)的實詞作一個分析,做到心中有數(shù),在教學時可重點地讓學生了解這些詞語的含義。在講課時還要注意一些詞語的語境,把在文出現(xiàn)兩次或兩次以上的詞語,或與前面已學過的文言文中出現(xiàn)的該詞詞義進行比較、歸納。如在《愚公移山》,“之”字在文中有不同含義,“告之(代詞代愚公移山這件事)于帝,”“跳往助之(代愚公)”;在《為學》中,“吾欲之(動詞,到)南海,何如?”? 通過比較,介詞“于”的意思有多種, “所欲有甚于(介詞,表比較,比)生者 ”, “管夷吾舉于(介詞,表處所,從)士,”,“萬鐘于(介詞,表人物,對)我何加焉”。.掌握文言虛詞對于了解句義的變化,掌握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把握文章的主題起到很大的作用, 所以我們學習文言文時,一定要對其歸納掌握。另外,還要掌握詞類活用的有關知識,如使動、意動、被動、名詞作動詞、形容詞用作動詞等,如“君將哀而生(使``````活下去)之乎”,“不恥(以`````為恥)下問”,“又安敢毒(怨恨)邪”等。這些知識是正確理解句義的關鍵,必須予以重視。此外,還要掌握一些文言句式。一是判斷句?,F(xiàn)代漢語中的判斷詞主要有“是”,還有“為”“謂”等,但古代漢語中往往不用“是”,主要通過特定句式來表達判斷的意思,如“劉備,天下梟雄”(《資治通鑒。漢紀。五十七》》,翻譯成“劉備是天下聞名的英雄豪杰”;有的句尾用語氣詞“也”表判斷,構成“`……也”句式,這類句子的主語后面,又常常用“者”表停頓,名詞謂語后面用陳述語氣詞“也”字結尾,構成“……者,……也”的判斷句式,這是古漢語判斷句的典型結構。如“陳涉者,陽城人也”,翻譯成“陳涉是陽夏人”者也不必翻譯出來。二是被動句。它表示句子的主語是是動作行為的承受者,古漢語常用被動詞有“于”、“乎”、“為見”、“被”和“為……所……”結構,還有的被動詞要根據(jù)語言環(huán)境來判斷。如“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被)人?!保ā睹献印罚?,“不為(被)酒困?!保ā墩撜Z。字罕》, “范雎為須賈所饞?!保ā础凑摵狻怠担?,“帝感其誠。”(〈〈愚公移山〉〉)。三是省略句。翻譯時,要把省略的成分補上句義才完整.如“(鄭人)至之市,而忘操之?!保ā丁脆嵢速I))四是倒裝句。倒裝的成分所表示的意義往往是句子所強調(diào)的,感情色彩強烈,學習是要留意。翻譯倒裝句時要注意調(diào)整句序。如“甚矣,汝之不惠?!闭>湫驊獮椤叭曛换萆跻印娬{(diào)成分“甚矣”是程度副詞,表現(xiàn)了智叟對愈公嘲笑、輕視和自己目光短淺、愚昧無知。還有一些特殊句式。總之,這些句式是我們學習文言文的重點,我們一定牢牢掌握,并能抓住他們的特點,理解他們的作用。
掌握一定的文言詞句,是學習文言文的基礎。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勤歸納,多記誦,結合語境正確理解含義,學會遷移運用,提高學生的文言文能力。
二、正確而流暢地朗讀和悅耳動聽地吟誦藝術相結合,是學習文言文的根本途徑。
1、朗讀,是把原本訴諸視覺的書面語言轉化為聽覺的有聲言語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是讀者與文本之間以聲音為媒介進行的情感、思想的交流,閱讀主體通過聲音激活文字符號的內(nèi)涵。葉圣陶先生在總結傳統(tǒng)語文教學時,曾強調(diào)過朗讀的作用,他認為,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重視學生朗讀,他說,“今時教古文自亦宜熟讀”,“讀得爛熟,不知不覺之中,就懂得了它的條理”。實際上,古代人早就認識到了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古人說:“熟讀百遍,其義自見”蘇軾在教育子侄讀書時說,:“舊書不厭百回讀,深思熟子自知”,指出了讀的重要性。古人所說讀就是朗讀。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朗讀,使學生在克服了文字障礙后,把握朗讀節(jié)奏,體會文言文的音樂美感悟文章的思想美。總之,朗讀可以使學生掌握文言文的基礎知識,還可以使學生汲取精神營養(yǎng),從而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由此可見,朗讀是學習文言文的根本途徑,學習文言文必須重視朗讀。
那么,應該怎樣正確朗讀呢?我認為,就是要求學生讀準,讀順,讀出情來。
讀準。就是要求學生把字讀正確,這是最起碼的要求。特別是文中出現(xiàn)的生僻字、通假字、古音字等,要求學生通過查工具書,明確讀音,練習朗讀,直到讀的順口為止,只有這樣,才能把句子讀的流暢。讀順就是要求學生讀的流暢,做到這一點,要求學生把握句讀,注重輕重頓挫、高低起伏,使學生在體會文言文音樂美的同時,因聲入情,體會文章的意境美,進而讀出個人的感悟。
朗讀是學生閱讀最常用的方法,它是建立在現(xiàn)代白話文基礎之上的、以普通話為標準音的閱讀方式。它汲取了古代誦讀藝術的營養(yǎng),但不是古人讀文言文的方法,也就是說,朗讀文言文就是要求學生現(xiàn)代人讀現(xiàn)代白話文的方法去讀文言文,這樣,我們解讀文言文所領會到的情感、思想和古代寫作者寓于其中情感、思想會出現(xiàn)一些偏差,因此,用古代的吟誦藝術來閱讀文言文有可能會取得更佳效果。那么,什么是吟誦藝術呢?怎樣運用吟誦藝術閱讀文言文呢?下面,我就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1、吟誦藝術的內(nèi)涵。什么是吟誦藝術呢?陳少松先生認為,吟,就是拉長聲音像唱歌似地讀;誦,就是用抑揚頓挫地聲調(diào)有節(jié)奏地讀;二者結合起來,就是吟誦藝術的含義:泛指用抑揚頓挫的聲調(diào)、有節(jié)奏地誦讀。吟誦藝術,是傳統(tǒng)的讀詩詞文的方法,是一種獨特的、行之有效的、為歷代文人學士所普遍采用鑒賞手段,是我國一份寶貴而有生命的文化遺產(chǎn)。
古典文學作品久為傳誦,主要是因為用優(yōu)美的語言創(chuàng)造了一個情景交融、引人入勝的美好意境,學會了吟誦可以使我們因聲入境,充分領略作品的意境美,充發(fā)粉感受古典文學作品的情味,這是因為吟誦都依一定的腔調(diào)進行,一種特殊韻味,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學習文言文,運用吟誦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葉圣陶和朱自清先生合著的《精讀指導舉隅.》一書中,葉先生在“前言”中又一次強調(diào)吟誦對學習文言文的重要性:
因誦的時候,對研究所得的不僅理智的了解,而且親切地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nèi)容與法理轉化為讀者自己的東西了,這是最可貴的境界。學習語文學科必須達到這種境界,才會終身受用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