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參考
教育培訓行業(yè)知識型媒體
發(fā)布時間: 2022-09-22 05:18:02
前倨后 恭
倨:傲慢,怠慢。恭:恭敬。先傲慢而后恭敬。形容對人的態(tài)度前后截然不同。亦作“前倨后卑”、“前慢后恭”。
反義詞:先禮后兵、前恭后倨
出處
《史記·蘇秦列傳》:“蘇秦笑謂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
譯文:
《史記·蘇秦列傳》:“蘇秦笑著問他的嫂子:‘為什么以前對我那么傲慢現在卻這么恭敬呢?’”
故事
蘇秦是東周洛陽人,字季子,是戰(zhàn)國時期一位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
早年到齊國求學,拜鬼谷子為師,與張儀同為鬼谷子的學生。學成后,他外出到秦國游說,奏章雖然一連上了十多次,但他的建議始終沒被秦王采納。而這時他的錢已花得精光,窮困不堪,人也累得黑瘦黑瘦的,鬧得很不像個樣子。無奈,他只好滿面羞愧地向老家歸去。
但沒想到回到家以后,家人也都看不起他。妻子不給他縫衣服,嫂子不給他做飯吃,連父母也仿佛不愿意與他說話。而且,嫂子和妻子還在背地里譏笑他說:“周國人的習慣都是打理產業(yè),從事工商貿易,追求獲利為事業(yè)。如今您丟掉那些傳統行業(yè)不做,卻去做耍嘴皮子的事,窮困潦倒,不是活該嘛。
蘇秦聽了這些話,暗自慚愧、傷感。但他卻沒有灰心。他閉門不出,把自己的所有藏書又讀了一遍,感慨到:“讀書不能換來榮華富貴,讀再多的書又有什么用呢”。正準備放棄,這個時候突然找到一本叫做《周書陰符》的書,仔細研讀了一年,揣摩出合縱連橫的方法,離開了所有人都瞧不起的他的家庭,去游說各國君王。
有一回,他到趙國去游說。他對趙王說:“燕、趙、齊、楚、魏、韓六國的土地合起來,有秦國的五倍大;六國的兵卒加起來有秦國的十倍多。假如六國聯合起來,共同去攻擊秦國,秦國必定被擊破而聽從我們的擺布。否則,秦國必將把咱們各個擊敗,那咱們六個國家,一個個都得服從它,向它稱臣。夫破人之與破于人也,臣人之與臣于人也,豈可同日而言之哉(擊破別人和被別人擊破,統治別人和被別人統治,那就大不一樣,豈可同日而言呀)?”
終于,趙王同意了蘇秦的意見,表示愿意與別的國家聯合起來共同對秦。因覺得蘇秦的話有道理,趙王還送給了蘇秦100輛兵車,100雙白璧和1000束錦緞和20萬黃金,支持他到別的國家游說。就這樣,在趙王的支持下,他最后游說成功,列國聯合起來抗秦……因此,當時他成了人人皆知的顯赫人物。
一次蘇秦將要去游說楚威王,途中經過洛陽。他的父母聽說了,就趕緊整理房間,清掃道路,準備樂隊,備辦酒席,帶著家人到離城三十里以外的地方去迎接。
見面了,蘇秦的兄弟、妻子、嫂子都敬畏得不敢抬頭看他,非常恭敬趴在路邊。蘇秦笑著問:“嫂子為什么以前對我那么傲慢,現在卻對我這么恭敬呢?”他的嫂子趕緊趴跪在地上,彎曲著身子,臉貼著地面請罪說:“因為小叔您現在地位顯貴,錢財多啊?!?/p>
蘇秦長嘆一聲說道:“哎!同樣是我這個人,富貴的時候,連親戚就怕我,落魄時,親戚都嫌棄我。何況其他人呢!假使我當初在洛陽近郊有兩頃良田,不被你們挖苦,如今也做不到現在佩戴六國相印的地位了?!?/p>
當時他就散發(fā)了千金,賞賜給親戚朋友。
成語“前倨后恭”,就是指對同一個人先傲慢無禮,后來態(tài)度發(fā)生了180度的轉變,變得十分恭敬。原因通常在于一開始這個人比自己條件差,可以冷淡對待,瞧不上、譏諷挖苦。但等到對方發(fā)跡以后,發(fā)現他條件比自己條件好了,可以決定自己是否升官發(fā)財,趕緊改變態(tài)度,假裝恭敬,熱情攀附。所以這種人稱為“勢利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