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xùn)啦 初中學(xué)習(xí) > 散文

蘇東坡散文(精編8篇)

蘇東坡散文(1)

蘇東坡的思想底蘊深厚,構(gòu)成極為繁雜。他首先是一位儒生,熟讀儒家經(jīng)典,抱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雄心壯志。同時,蘇東坡在經(jīng)歷了“烏臺詩案”,被貶謫流放期間,為了擺脫精神的苦悶,開始尋求佛道思想,以得到精神上的解脫??梢赃@樣說,蘇東坡的`精神世界既有入世思想,也有出世思想。他的思想里儒釋道并存,互為照應(yīng),成了蘇東坡的三大精神支柱。

蘇東坡從小聰慧過人,志向不凡。在他的書房里有一副對聯(lián):“發(fā)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彼倌甑弥荆鸢耦}名。在初入文壇時,蘇東坡便得到了文壇領(lǐng)袖歐陽修的賞識和提攜。蘇東坡以文章獨步天下,名滿京城。這一時期是他的策論文章寫作的一個高峰。他在策論中給皇帝建言獻(xiàn)策,抒發(fā)政治理想,以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抱負(fù)。蘇東坡以儒家的思想貫穿文章,抒發(fā)報國之志,精妙絕倫?;实酆驮紫喽紝μK東坡的文章贊不絕口,認(rèn)為他具有宰相之才。

蘇東坡對生命具有一種空靈之感。他在和弟弟子由的詩中寫道:“人生到處知何似,應(yīng)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fù)計東西?!北磉_(dá)出一種禪意的人生境界,人生如夢,轉(zhuǎn)眼即逝。他感嘆人生在世如飛鴻,鴻飛留痕也虛妄,人生不過如此!他后來寫詞,認(rèn)為詞不是為皇帝所寫,而是抒寫自己的真實存在,是對生命的一種真實感悟。在他之前,詞是不被文人所重視的,內(nèi)容多寫離愁別恨。到了蘇東坡手里,詞才變成了與文章一樣高的地位。他在詞中也表達(dá)了同樣人生感悟。他在《浪淘沙?赤壁懷古》中寫道:“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痹凇杜R江仙》中寫道:“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在《定風(fēng)波》中寫道:“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痹谶@些詞中,蘇東坡都有一種超然世外的灑脫,流露出佛老思想,感嘆人生如夢,夢如人生。

蘇東坡和佛印禪師是老朋友,他們經(jīng)常在一起參禪悟道。蘇東坡和佛印禪師同游靈隱寺。他們來到觀音菩薩面前,佛印合掌禮拜。蘇東坡問佛?。骸拔覀兦笥^音菩薩保佑,為何觀音菩薩手上也有一掛念珠?觀音菩薩在求誰呢?”佛印禪師說:“求觀音菩薩啊!”蘇東坡不解地問:“觀音菩薩求觀音菩薩嗎?”佛印禪師笑著說:“是的,觀音菩薩比我們還清楚,求人不如求己啊!”蘇東坡恍然大悟,微微一笑。

有一次,蘇東坡和佛印禪師在林中打坐。山林空寂,竹影婆娑,佛印禪師對蘇東坡說:“觀君坐姿,很像佛祖?!碧K東坡聽了,心中歡喜。他看佛印穿著袈裟坐在地上,就戲謔地對他說:“禪師坐在地上像一堆牛屎?!狈鹩÷犃撕翢o怒意,只是淡然一笑。蘇東坡以為自己占了便宜,甚為得意。他回到家里就把這件事告訴了蘇小妹。沒想到她卻笑著對蘇東坡說:“大哥,你輸了。禪師心中有佛,故所見皆佛;大哥心中有牛屎,故所見皆牛屎?!碧K東坡聽后頓悟,慚愧萬分。

蘇東坡與佛印禪師最有名的故事是“八風(fēng)吹不動,一屁過江來”。有一次,蘇東坡自以為學(xué)禪有所領(lǐng)悟,覺得心智洞明,了無雜念了。于是,他寫了一首詩:“稽首天外天,毫光照大千。八風(fēng)吹不動,端坐紫金蓮?!碧K東坡非常得意,便差人將這首詩送給江對岸金山寺的佛印禪師。哪知道佛印禪師在詩上只寫了兩個字“放屁”,便交給來人帶回去了。蘇東坡一看,頓時非常生氣,就立刻過江,去金山寺找佛印理論。佛印禪師卻早已佇立江邊等候蘇東坡多時了。蘇東坡當(dāng)面質(zhì)問佛印:“我寫的詩,你不喜歡就算了,為何說是放屁?”佛印微微一笑說:“你還‘八風(fēng)吹不動,端坐紫金蓮?!兀≡趺础黄ā捅淮蜻^江了?”蘇東坡聽罷,恍然大悟,哈哈大笑。

蘇東坡一生仕途坎坷,政治上不得志。在人生的悲苦中,他從佛道中尋求精神解脫。他的人生充滿了禪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然物外。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世事如同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夢如人生,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

蘇東坡散文(2)

蘇東坡的思想底蘊深厚,構(gòu)成極為繁雜。他首先是一位儒生,熟讀儒家經(jīng)典,抱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雄心壯志。同時,蘇東坡在經(jīng)歷了“烏臺詩案”,被貶謫流放期間,為了擺脫精神的苦悶,開始尋求佛道思想,以得到精神上的解脫??梢赃@樣說,蘇東坡的精神世界既有入世思想,也有出世思想。他的思想里儒釋道并存,互為照應(yīng),成了蘇東坡的三大精神支柱。

蘇東坡從小聰慧過人,志向不凡。在他的書房里有一副對聯(lián):“發(fā)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他少年得志,金榜題名。在初入文壇時,蘇東坡便得到了文壇領(lǐng)袖歐陽修的`賞識和提攜。蘇東坡以文章獨步天下,名滿京城。這一時期是他的策論文章寫作的一個高峰。他在策論中給皇帝建言獻(xiàn)策,抒發(fā)政治理想,以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抱負(fù)。蘇東坡以儒家的思想貫穿文章,抒發(fā)報國之志,精妙絕倫?;实酆驮紫喽紝μK東坡的文章贊不絕口,認(rèn)為他具有宰相之才。

蘇東坡對生命具有一種空靈之感。他在和弟弟子由的詩中寫道:“人生到處知何似,應(yīng)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fù)計東西?!北磉_(dá)出一種禪意的人生境界,人生如夢,轉(zhuǎn)眼即逝。他感嘆人生在世如飛鴻,鴻飛留痕也虛妄,人生不過如此!他后來寫詞,認(rèn)為詞不是為皇帝所寫,而是抒寫自己的真實存在,是對生命的一種真實感悟。在他之前,詞是不被文人所重視的,內(nèi)容多寫離愁別恨。到了蘇東坡手里,詞才變成了與文章一樣高的地位。他在詞中也表達(dá)了同樣人生感悟。他在《浪淘沙?赤壁懷古》中寫道:“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在《臨江仙》中寫道:“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痹凇抖L(fēng)波》中寫道:“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痹谶@些詞中,蘇東坡都有一種超然世外的灑脫,流露出佛老思想,感嘆人生如夢,夢如人生。

蘇東坡和佛印禪師是老朋友,他們經(jīng)常在一起參禪悟道。蘇東坡和佛印禪師同游靈隱寺。他們來到觀音菩薩面前,佛印合掌禮拜。蘇東坡問佛?。骸拔覀兦笥^音菩薩保佑,為何觀音菩薩手上也有一掛念珠?觀音菩薩在求誰呢?”佛印禪師說:“求觀音菩薩?。 碧K東坡不解地問:“觀音菩薩求觀音菩薩嗎?”佛印禪師笑著說:“是的,觀音菩薩比我們還清楚,求人不如求己??!”蘇東坡恍然大悟,微微一笑。

有一次,蘇東坡和佛印禪師在林中打坐。山林空寂,竹影婆娑,佛印禪師對蘇東坡說:“觀君坐姿,很像佛祖?!碧K東坡聽了,心中歡喜。他看佛印穿著袈裟坐在地上,就戲謔地對他說:“禪師坐在地上像一堆牛屎?!狈鹩÷犃撕翢o怒意,只是淡然一笑。蘇東坡以為自己占了便宜,甚為得意。他回到家里就把這件事告訴了蘇小妹。沒想到她卻笑著對蘇東坡說:“大哥,你輸了。禪師心中有佛,故所見皆佛;大哥心中有牛屎,故所見皆牛屎?!碧K東坡聽后頓悟,慚愧萬分。

蘇東坡與佛印禪師最有名的故事是“八風(fēng)吹不動,一屁過江來”。有一次,蘇東坡自以為學(xué)禪有所領(lǐng)悟,覺得心智洞明,了無雜念了。于是,他寫了一首詩:“稽首天外天,毫光照大千。八風(fēng)吹不動,端坐紫金蓮?!碧K東坡非常得意,便差人將這首詩送給江對岸金山寺的佛印禪師。哪知道佛印禪師在詩上只寫了兩個字“放屁”,便交給來人帶回去了。蘇東坡一看,頓時非常生氣,就立刻過江,去金山寺找佛印理論。佛印禪師卻早已佇立江邊等候蘇東坡多時了。蘇東坡當(dāng)面質(zhì)問佛印:“我寫的詩,你不喜歡就算了,為何說是放屁?”佛印微微一笑說:“你還‘八風(fēng)吹不動,端坐紫金蓮?!兀≡趺础黄ā捅淮蜻^江了?”蘇東坡聽罷,恍然大悟,哈哈大笑。

蘇東坡一生仕途坎坷,政治上不得志。在人生的悲苦中,他從佛道中尋求精神解脫。他的人生充滿了禪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然物外。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世事如同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夢如人生,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

蘇東坡散文(3)

“仁者樂山”。

愛山,是東坡返歸自然的天性使然。“我本山中人”(《監(jiān)試呈諸試官》),在“獨專山水樂”中,能“所至得其妙”(《懷西湖寄晁美叔同年》),遇山即安暢,“觀妙各有得”(《泛潁》)。

蘇軾,字東坡,他一生與山結(jié)下不解的情結(jié),他樂山,游山,知山,寫山,在中國的山文學(xué)中,鑄下一塊不朽的豐碑。為后人留下一筆品味不盡的文化遺產(chǎn)。

“排擠不去已三年,魚鳥依然笑我頑。人未放歸江北路,天教看盡浙西山”(《與毛令方尉游西菩提寺》),“二年走吳越,踏遍千里山。朝隨白云去,暮與棲鴉還”(《祈雪霧潴泉,出城,馬上作贈舒堯文》),東坡與山,是緊緊地綰結(jié)在了一起

那么,他從山中究竟“得”到了些什么“妙”處呢?

東坡從山那里,找到了掃除人世煩惱、慰藉孤寂靈魂的遁處;又從山那里,得到了開闊胸襟、愉悅?cè)诵缘碾H遇;還從山那里,受到了增廣見識、結(jié)交名流的啟迪;更為重要的,是從山那里,獲取了激發(fā)詩情、創(chuàng)作文學(xué)的靈感。

“師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百無功。明年采藥天臺去,更欲題詩滿浙東”(《秀州報本禪院鄉(xiāng)僧文長老方丈》),從鄉(xiāng)僧那里“搜句”是越來越枯竭了;然而天臺山卻賜予了他無窮盡的詩趣。

總之,山是東坡發(fā)展個體人格境界的歸宿,是他創(chuàng)作大量優(yōu)秀作品的源泉。所以他才說:“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連?!保ā痘萆街]錢道人,烹小龍團(tuán)登絕頂望太湖》)正如黃庭堅所言,那天下清景,初不擇貴賤賢愚而與之,“然吾特疑端為我輩所設(shè)”(《冷齋夜話》引)。

《懷西湖寄晁美叔同年》云:“西湖天下景,游者無愚賢。深淺隨所得,誰能識其全。嗟我本狂直,早為世所捐。獨專山水樂,付與寧非天!三百六十寺,幽尋遂窮年。所至得其妙,心知口難傳?!逼卤究裰敝耍瑸槭浪钘?,然而大山卻包容了他,“山向吾曹分外青”(《平山堂次王居卿祠部韻》),“割愁還有劍芒山”(《白鶴峰新居欲成,夜過西鄰翟秀才》),山使他快樂,并將這種身心的快樂延伸到永遠(yuǎn)。所以“山水樂”就成了詩人安頓孤寂靈魂的快樂世界?!傲膶⒃娋茦罚粧卟緯摺保ā洞吻绊嵲偎椭苷妗罚?。

“青山偃蹇如高人,常時不肯入官府。高人自與山有素,不待招邀滿庭戶”(《越州張中舍壽樂堂》),青山高昂著頭顱,當(dāng)然不與那卑污的官府往來,但與東坡這樣的“高人”“君子”,卻原本“有素”,兩心相印的?!冻鰨{》詩說:“入峽喜巉巖,山峽愛平曠。吾心淡無慮,遇境即安暢”,平淡的心境與無欲的山境,交融在了一起。

“今朝偶上法華嶺,縱觀始覺人寰隘”(《又次前韻贈賈耘老》),我心之融入山境,與山境之融我心境,是雙向互動的一個過程,如同山之陰陽向背。

山本身是多姿多態(tài)的,“吳山故多態(tài),轉(zhuǎn)側(cè)為君容”(《法惠寺橫翠閣》),經(jīng)過東坡這樣一位大手筆的'描繪,則更顯其妖嬈多容、鮮活動人了。

山是不動的,然而詩人卻往往從動態(tài)的事物,如江水、云煙、船上、馬上寫山,便賦予山一種永遠(yuǎn)充滿生命活力的動態(tài)美。

《江上看山》云:“船上看山如走馬,倏忽過去數(shù)百群:前山槎椏忽變態(tài),后嶺雜沓如驚奔?!鄙饺绾K话悖瑒邮幤饋砹?,變態(tài)萬千了,讓人受到一種生命活力的激動。

《出潁口初見淮山,是日之壽州》:“長淮忽迷天遠(yuǎn)近,青山久與船低昂”?!独钏加?xùn)畫長江絕島圖》:“孤山久與船低昂?!薄读露呷胀亲頃褰^》之二:“水枕能令山俯仰,風(fēng)船解與月徘徊。”是船低則山昂;船昂則山低也。從運動著的船上看山,山也就隨著船動起來了。

另外,東坡寫山,不直寫,全烘托。石為云根,霧山作伴,在詩人的筆下,山被賦予了一種神秘感,朦朧美。

《書王定國所藏〈煙雨疊嶂圖〉》:“江上愁心千疊山,浮空積翠如云煙。山耶云耶遠(yuǎn)莫知,煙空云散山依然?!比栽茻熀嬉r山之神秘“莫知”。

《臘日游孤山,訪惠勤惠思二僧》:“天欲雪,云滿湖,樓臺明滅山有無?!蓖耆匝┲CT浦C:退CRr托山之明滅有無也。是朦朧帶來了神秘,又是神秘賦予了朦朧。

著名的《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yuǎn)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正是“不識真面目”才激發(fā)了人們無窮的探索興味,則又充滿了神秘的人生哲理。

蘇東坡散文(4)

蘇東坡的曠達(dá)人生散文

蘇東坡一生宦海沉浮,屢遭貶謫。這對于任何人來說無疑都是沉重的打擊,但蘇東坡是一位樂天派,曠達(dá)灑脫。他的樂觀曠達(dá)難道是天生就具有的嗎?當(dāng)然不完全是這樣的。他的樂觀曠達(dá)與他的性格有關(guān),更與他的思想轉(zhuǎn)變有關(guān)。

蘇東坡從小聰穎好學(xué),一生都勤于治學(xué)。比如他把《漢書》抄寫了四遍,可以倒背如流。蘇東坡少年成名,二十歲剛出頭就高中進(jìn)士,一路平步青云。正當(dāng)他躊躅滿志,想在政治上干一番豐功偉業(yè),災(zāi)難卻突然降臨了。他在徐州任太守,積極組織軍民抗洪搶險,治理水患,為百姓造福,受到了朝廷的嘉獎。這就讓朝中的小人嫉妒怨恨,于是他們網(wǎng)羅罪名,在蘇東坡的詩文中尋找罪證,誣陷迫害他。

蘇東坡在湖州任上,被御史臺的欽差抓走了。在這之前,他就得到了朝廷要抓捕他的消息。他也是凡人,也知道害怕。他不知道如何是好,就問身邊的人:“我如今已是罪人,該穿什么衣服出去迎接欽差大人?”他身邊的人對他說:“還沒到那個份上,您現(xiàn)在還是朝廷的命官,就該穿官服出去迎接御史臺的欽差。”蘇東坡被粗魯?shù)乩壠饋?,關(guān)押進(jìn)了御史臺。御史臺的院子里種了許多棵烏桕,屋頂上有許多烏鴉飛叫,所以御史臺又稱“烏臺”。這就是北宋歷史上有名的“烏臺詩案”。

蘇東坡在御史臺的高墻里關(guān)押了一百多天,九死一生。雖然宋代刑不上大夫,但是御史臺的官員欲置東坡于死地。他們?nèi)找箤弳柼K東坡,不讓他睡覺休息,處心積慮地折磨他。蘇東坡甚至寫好了絕命書,是兩首寫給弟弟子由的詩。其中有兩句詩非常有名:“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jié)來生未了因?!碧K東坡和弟弟的感情非常深厚,古今罕見。他的那首《水調(diào)歌頭》就是思念弟弟的名作。

經(jīng)過太后等人的多方營救,“烏臺詩案”終于了結(jié)了,蘇東坡被貶黃州。在黃州定慧寺的一間破舊齋房里,驚魂未定的蘇東坡孤苦伶仃,寂寞惆悵。他看著窗外的明月,月下的'枯樹,情緒低落,心情悲涼,一生從未有過的孤寂之感漫上心頭。他對人生本來就很深的感悟,具有一種仙風(fēng)道骨的境界?!叭松教幹嗡疲瑧?yīng)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fù)計東西?!北磉_(dá)出他對人生的深深感嘆?,F(xiàn)在,蘇東坡看到窗外的情景,一種失魂落魄的凄涼心境油然而生。于是,他寫了一首詞《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表面上是寫一只烏鴉,其實就是在寫他自己。此時,他也有一種惆悵孤獨之感,心境并不曠達(dá)灑脫。他在寺廟里終日不出門,也沒有朋友給他寫信。他的心情失落到了冰點。

那么,是什么讓蘇東坡變得曠達(dá)灑脫呢?他在被貶黃州期間,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蘇東坡在黃州城東開辟荒地,自己帶著家人耕種。他從一位朝廷命官才高八斗的文人士大夫,變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貧苦農(nóng)民。蘇東坡的思想在這時候開始轉(zhuǎn)變了,他仰慕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因為他耕種的地在城東的高坡上,就自號“東坡居士”。他不再渴望政治上建功立業(yè),而是努力把自己融入到當(dāng)?shù)氐陌傩罩腥?,和他們打成一片。他喜歡和當(dāng)?shù)嘏笥岩黄鸬匠峭夂染?,然后大醉深夜翻城墻回家。“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不好人。”這是蘇東坡對他的弟子說的幾句話,再合適不過地形容了這個酣暢淋漓、亦莊亦諧、豐沛敦厚、胸懷曠達(dá)的詩人了。他從不自命清高,什么人都可以與之交往,親切隨和,風(fēng)流瀟灑。所以,他的粉絲隨處可見,這也是人們對他的喜愛之處。他在《定風(fēng)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寫道:“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fēng)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帲瑲w去,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碧K東坡借眼前景,寫心中事,以曲筆直寫胸臆,言在此而意在彼,以小見大,富含哲理。全詞言簡意賅,不事藻繪,卻能夠于簡樸中見深意、尋常處生波瀾,語意雙關(guān),令人回味無窮。他回望了剛才煙雨凄迷的經(jīng)行之處,卻吐出了“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的斷句來。他在詞序中寫道:“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薄坝嗒毑挥X”表明詞人深察人世無常,所以才能做到苦樂隨緣、去留無意。也表現(xiàn)出詞人的開朗達(dá)觀,寵辱不驚。從此,蘇東坡走出了內(nèi)心的苦悶,隨遇而安,相信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兒。他在許多詞中都流露出“人生如夢,夢如人生?!钡睦锨f思想。他常常借詩詞來安慰自己。比如他夜晚在黃州的江邊聽到滾滾的濤聲,內(nèi)心翻滾澎湃,寫下了《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fù)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yīng),倚杖聽江聲。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fēng)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钡诙欤S州城里的老百姓都傳說,蘇東坡劃著小船跑了。因為他在詞中寫道:“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逼鋵崳@只是他的理想,一種心理安慰,他正躺在床上睡大覺呢!

蘇東坡晚年被貶廣東蠻荒之地惠州,生活凄苦悲涼。但是由于他曠達(dá)的胸襟,灑脫的情懷,不管被貶到哪里,都能隨遇而安,自在地享受生活。他在一首詩中寫道:“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北憩F(xiàn)出他素有的樂觀曠達(dá)、隨遇而安的精神,同時也表達(dá)了他對嶺南風(fēng)土人情的熱愛。蘇東坡在另一首詞中也表達(dá)了同樣的精神?!霸噯枎X南應(yīng)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边@并不是說非要認(rèn)他鄉(xiāng)為故鄉(xiāng),而是說既來之則安之,把自己融入到當(dāng)?shù)氐娘L(fēng)土人情中去,好好地活著。

蘇東坡六十多歲從海南儋州被朝廷召回。他在經(jīng)過金山寺的時候,看到了自己的一幅畫像。蘇東坡在畫上題了一首詩:“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被蛟S,蘇東坡已經(jīng)預(yù)感到自己去日無多了。這首詩也可以說是他對自己一生的總結(jié)。表面上看有一種自我解嘲的情緒,其實他在文學(xué)史上的偉大作品幾乎都是在被貶期間創(chuàng)作的。同時,蘇東坡在地方上任職,無論擔(dān)任官職大小,他都能盡心盡力地為百姓造福,深得民心。

蘇東坡一生命運坎坷,飽受磨難,卻能用豁達(dá)灑脫的胸襟化解,隨遇而安,笑傲江湖。

蘇東坡散文(5)

蘇東坡的美食人生散文

蘇東坡不僅是一位大文豪,還是一位美食家。他自稱“老饕”,在《老饕賦》中寫道:“蓋聚物之夭美,以養(yǎng)吾之老饕。”他為后人留下的菜單可以擺一桌宴席,是一筆豐厚的文化遺產(chǎn)。

蘇東坡的夫人王弗做了一道文火燉肘子的菜,因為蘇東坡極其喜愛而得名“東坡肘子”。有一次,蘇東坡的妻子王弗在家燉肘子,因為一時疏忽,肘子焦黃粘鍋了。她連忙加進(jìn)各種配料,再細(xì)細(xì)烹煮,以掩飾焦味。不料這么一來,微黃的肘子味道出乎意料的好,頓時樂壞了蘇東坡。蘇東坡不僅自己反復(fù)炮制,并留下了記錄,還向親朋好友大力推薦。于是,“東坡肘子”也就得以流傳后世。蘇東坡善于在偶然中發(fā)現(xiàn)生活的美好?!皷|坡肘子”就是一道在偶然中發(fā)明的美味佳肴。他熱愛生活,對生活充滿了眷念。在他的眼中,世間一切都是美好的。

蘇東坡被貶黃州后,生活非常貧困,處境艱難。俗話說,黃州城里有三寶:爛磚砌墻墻不倒,稻草系豬豬不跑,細(xì)伢讀書都說好。為什么稻草系豬豬不跑呢?因為黃州的豬很肥,它跑不動?。↑S州豬肉膘肥油膩,富人不愿吃,窮人不會做。于是,蘇東坡就地取材,用他獨創(chuàng)的方法,烹飪出一道名菜“東坡肉”。他在《豬肉頌》中寫道:“凈洗鍋,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碧K東坡在貧困中依然能尋找到生活的樂趣,隨遇而安,達(dá)到精神的超脫?!吧僦?,火候足時他自美!”是烹飪“東坡肉”的要領(lǐng)。他有一種自足自樂的天性,所以才會有“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钡奶竦瓰t灑。

蘇東坡被貶黃州期間,曾經(jīng)與僧人交往頻繁。有一次,蘇東坡與一個老和尚下棋,不知不覺就下到了夜里。蘇東坡感到肚子餓了,就對老和尚說,能不能給他弄點吃的。老和尚就叫來一個小和尚,讓他去廚房看看有沒有什么吃的東西。小和尚走進(jìn)廚房只找來了半碗剩面條。蘇東坡就讓小和尚到廚房里把這半碗面條熱一下給他吃。夜已深了,灶膛里火光跳躍,小和尚竟然打起了瞌睡。蘇東坡聞到了廚房里飄來一陣焦味,就跑到廚房去看。原來小和尚睡著了,那半碗面條燒干了。小和尚惴惴不安地看著老和尚,蘇東坡卻微笑著說沒有關(guān)系。他嘗了嘗焦黃的面條,感覺酥脆可口,味道極好,很像圓圓的餅子。于是,第二天蘇東坡就教寺里的僧人制作這種食品。這種餅子做出來的樣子很像一朵盛開的蓮花,焦黃酥脆,美味可口,深受人們的喜愛。為了紀(jì)念蘇東坡,人們就把這種食品叫做“東坡餅”。

蘇東坡晚年被貶到更加偏遠(yuǎn)的蠻荒之地惠州。那時的惠州人煙稀少,經(jīng)濟(jì)落后,城里每天只能殺一只羊。官員們都去爭搶著買羊肉。蘇東坡作為一個被流放的罪官,怎么能和別人爭搶買羊肉呢?他就等別人買完了羊肉,自己去買一塊羊脊骨。蘇東坡充分發(fā)揮他天才的創(chuàng)造力。他把羊脊骨放在火上慢慢烤,然后把羊肉從骨頭里剔出來吃。他在寫給弟弟子由的信中說,他燒烤的羊脊骨有蟹肉的鮮美,可以連骨頭一起吃掉。他還笑稱這樣的吃法,恐怕等待吃骨頭的狗會不高興的。已近花甲之年的蘇東坡被貶到瘴氣彌漫的惠州,他的處境有多險惡。即便如此,他依然能夠笑對人生,隨遇而安,用自己的人生智慧活得瀟灑自在。蘇東坡把別人的茍且活成了詩和遠(yuǎn)方。

蘇東坡雖然喜歡吃,也會自己烹飪美食,但是他所選擇的食材都是極其尋常的。有一次,蘇東坡的一位朋友送給他一條珍貴的'娃娃魚。蘇東坡卻沒有吃,而是把它放生了??梢哉f,蘇東坡是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利用簡單的食材自得其樂地烹飪美食。他從來都不追求吃得珍奇奢侈,只吃尋常食物,以求飽腹。他在平凡的食物中發(fā)現(xiàn)人間的美味,生活的樂趣。這是最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的地方?,F(xiàn)代人動不動就吃饕餮大餐,山珍海味,窮奢極欲,講排場講體面,卻食而無味,不能品嘗到生活的樂趣。

縱觀蘇東坡的一生,大部分都是在顛沛流離的貶謫中度過的。他每到一地都能很快適應(yīng)當(dāng)?shù)氐沫h(huán)境,與老百姓打成一片,為他們辦實事。在生活困窘中,他能夠因陋就簡,就地取材,發(fā)明各種美食。他曾在詩中寫道:“自笑平生為口忙”。的確,在缺衣少食的困境中,蘇東坡以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發(fā)現(xiàn)生活的樂趣,創(chuàng)造出人間的美味。他對生活充滿了熱愛和激情。作為美食家的蘇東坡,他為中華文化留下了一筆豐厚的寶貴財富,惠及子孫后代。他在美食文化中所蘊含的人文精神必將源遠(yuǎn)流長,光芒萬丈!

蘇東坡散文(6)

再讀蘇東坡之螻蟻人生散文

再讀蘇東坡之螻蟻人生

余秋雨在《蘇東坡突圍》一文中寫道,“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度……”

這份成熟就是曠達(dá),一種曠世的達(dá)觀。

九百年前,蘇東坡被貶黜到海南,過著“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的生活。初至孤島,遙視天水無際,想到自己如螻蟻之困于一葉,不禁黯然神傷,“芥浮于水,蟻附于芥,茫然不知所濟(jì)?!?/p>

然而,由于天性的曠達(dá),蘇東坡并沒有長久地沉湎于一己之悲,而是用卓越的言行,演繹了一段精彩的“螻蟻人生”。

蘇東坡總是善于將命運強(qiáng)加其身的坎坷升華。到海南不幾日,心中的抑郁便通過詩文等方式得到了化解。一次小酌后,他獨自走在回家的路上,其時明月在天,清風(fēng)吹面,椰子樹搖曳著婆娑的身影,別有一番風(fēng)情。借著一絲酒意,這位大文豪快然而論,“豈知俯仰之間,有方軌八達(dá)之路乎?念此可以一笑?!?/p>

那是怎樣的一種空靈蘊籍,怎樣的一種豁然開朗啊!煩惱本水月鏡花,只是庸者自縛、愚者自迷,大千世界的苦難不過起于方寸間的紛擾。其實,不該從外界找尋出路,出路存乎一心,只要打開心眼,俯仰之間即有康莊大道。

而要通往康莊大道,首先就要去除“分別心”這層障礙。佛家如是說,作為東坡居士自不待言。

實際上,早在多年前被貶黜到密州之時,蘇東坡曾經(jīng)在《超然臺記》中探討過“大小之別”——“物非有大小,自其內(nèi)而觀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的確如此!生死都由因緣聚合而成,形相的'區(qū)別都?xì)w虛幻,螻蟻雖小,但整個世界其實亦大不過一只螻蟻。蘇東坡晚年在海南的生活,愈加深刻地印證了其當(dāng)年的思考。

當(dāng)時的海南還是未經(jīng)開發(fā)的蠻夷之地,氣候濕熱,多自然災(zāi)害,不適宜人居。年過半百的蘇東坡,宦海沉浮至此,不僅沒有怨天尤人,反倒是食芋飲水、著書立說,好不快活!正如他自己所言,“凡物皆有可觀,茍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瑋麗者也。哺糟啜蘺,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飽。推此類也,吾安往而不樂?”

這便是放下分別心后處處為家的快樂。

蘇東坡在與朋友的信中還寫道,“困厄之中,何所不有?置之不足道,聊作一笑而已?!被字?,本可以安享天倫之樂,而他卻漂泊至此?!安灰晕锵?、不以己悲”,顛沛流離不介懷,風(fēng)餐露宿不介懷,大有一番“天民”的曠達(dá)。

百歲光陰一夢蝶。蘇東坡同你我一樣,都是塵世間的一只螻蟻,而他與眾不同的,只是于短暫的一生中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注腳——曠達(dá)。

無論以后的歷史給了他怎樣的褒譽與贊嘆,蘇東坡同樣只是一只塵世間的螻蟻,但他是一只快樂而逍遙的螻蟻,將人間的禍福榮辱一并醞釀成一道美麗的虹霓,安靜地掛在歷史的肩頭。

俯仰之間,即有方軌八達(dá)之路。原來路不在外面,而在心中。若心中有路,宇宙萬物何處不是燦爛的風(fēng)景。

天地不縛人。一只螻蟻可以在草叢中逍遙自在,于窮途末路同樣可以。如果蘇東坡是一只窮途末路的螻蟻,他一定會快樂地偃仰嘯歌、文思泉涌。哪怕枯死于斯,說不定還會留下一篇洋洋灑灑的墓志銘,引得其它螻蟻紛紛前來祭奠。

這就是曠世的達(dá)觀吧!

花開花落予人以悠遠(yuǎn)的神思,清風(fēng)明月給人以甘美的慰籍。宇宙人生的謎底早已藏在了大自然中,草芥為之言,螻蟻為之言。

待得云消雨霽,彩徹區(qū)明之日,文人騷客俯仰天地,寄興賦詠;市井小人謠曲自彈,酣睡陋巷。清風(fēng)不擇人,明月不擇人?!吧缃孀蛹{須彌,心似微塵藏大千?!比松粝N蟻,又有何不快?

蘇東坡散文(7)

蘇東坡的禪意人生的散文

蘇東坡的思想底蘊深厚,構(gòu)成極為繁雜。他首先是一位儒生,熟讀儒家經(jīng)典,抱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雄心壯志。同時,蘇東坡在經(jīng)歷了“烏臺詩案”,被貶謫流放期間,為了擺脫精神的苦悶,開始尋求佛道思想,以得到精神上的解脫??梢赃@樣說,蘇東坡的精神世界既有入世思想,也有出世思想。他的思想里儒釋道并存,互為照應(yīng),成了蘇東坡的三大精神支柱。

蘇東坡從小聰慧過人,志向不凡。在他的書房里有一副對聯(lián):“發(fā)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彼倌甑弥?,金榜題名。在初入文壇時,蘇東坡便得到了文壇領(lǐng)袖歐陽修的賞識和提攜。蘇東坡以文章獨步天下,名滿京城。這一時期是他的策論文章寫作的'一個高峰。他在策論中給皇帝建言獻(xiàn)策,抒發(fā)政治理想,以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抱負(fù)。蘇東坡以儒家的思想貫穿文章,抒發(fā)報國之志,精妙絕倫?;实酆驮紫喽紝μK東坡的文章贊不絕口,認(rèn)為他具有宰相之才。

蘇東坡對生命具有一種空靈之感。他在和弟弟子由的詩中寫道:“人生到處知何似,應(yīng)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fù)計東西?!北磉_(dá)出一種禪意的人生境界,人生如夢,轉(zhuǎn)眼即逝。他感嘆人生在世如飛鴻,鴻飛留痕也虛妄,人生不過如此!他后來寫詞,認(rèn)為詞不是為皇帝所寫,而是抒寫自己的真實存在,是對生命的一種真實感悟。在他之前,詞是不被文人所重視的,內(nèi)容多寫離愁別恨。到了蘇東坡手里,詞才變成了與文章一樣高的地位。他在詞中也表達(dá)了同樣人生感悟。他在《浪淘沙?赤壁懷古》中寫道:“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在《臨江仙》中寫道:“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在《定風(fēng)波》中寫道:“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在這些詞中,蘇東坡都有一種超然世外的灑脫,流露出佛老思想,感嘆人生如夢,夢如人生。

蘇東坡和佛印禪師是老朋友,他們經(jīng)常在一起參禪悟道。蘇東坡和佛印禪師同游靈隱寺。他們來到觀音菩薩面前,佛印合掌禮拜。蘇東坡問佛印:“我們求觀音菩薩保佑,為何觀音菩薩手上也有一掛念珠?觀音菩薩在求誰呢?”佛印禪師說:“求觀音菩薩??!”蘇東坡不解地問:“觀音菩薩求觀音菩薩嗎?”佛印禪師笑著說:“是的,觀音菩薩比我們還清楚,求人不如求己??!”蘇東坡恍然大悟,微微一笑。

有一次,蘇東坡和佛印禪師在林中打坐。山林空寂,竹影婆娑,佛印禪師對蘇東坡說:“觀君坐姿,很像佛祖?!碧K東坡聽了,心中歡喜。他看佛印穿著袈裟坐在地上,就戲謔地對他說:“禪師坐在地上像一堆牛屎?!狈鹩÷犃撕翢o怒意,只是淡然一笑。蘇東坡以為自己占了便宜,甚為得意。他回到家里就把這件事告訴了蘇小妹。沒想到她卻笑著對蘇東坡說:“大哥,你輸了。禪師心中有佛,故所見皆佛;大哥心中有牛屎,故所見皆牛屎。”蘇東坡聽后頓悟,慚愧萬分。

蘇東坡與佛印禪師最有名的故事是“八風(fēng)吹不動,一屁過江來”。有一次,蘇東坡自以為學(xué)禪有所領(lǐng)悟,覺得心智洞明,了無雜念了。于是,他寫了一首詩:“稽首天外天,毫光照大千。八風(fēng)吹不動,端坐紫金蓮。”蘇東坡非常得意,便差人將這首詩送給江對岸金山寺的佛印禪師。哪知道佛印禪師在詩上只寫了兩個字“放屁”,便交給來人帶回去了。蘇東坡一看,頓時非常生氣,就立刻過江,去金山寺找佛印理論。佛印禪師卻早已佇立江邊等候蘇東坡多時了。蘇東坡當(dāng)面質(zhì)問佛?。骸拔覍懙脑?,你不喜歡就算了,為何說是放屁?”佛印微微一笑說:“你還‘八風(fēng)吹不動,端坐紫金蓮。’呢!怎么‘一屁’就被打過江了?”蘇東坡聽罷,恍然大悟,哈哈大笑。

蘇東坡一生仕途坎坷,政治上不得志。在人生的悲苦中,他從佛道中尋求精神解脫。他的人生充滿了禪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然物外。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世事如同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夢如人生,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

蘇東坡散文(8)

蘇東坡的禪意人生優(yōu)美散文

蘇東坡的思想底蘊深厚,構(gòu)成極為繁雜。他首先是一位儒生,熟讀儒家經(jīng)典,抱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雄心壯志。同時,蘇東坡在經(jīng)歷了“烏臺詩案”,被貶謫流放期間,為了擺脫精神的苦悶,開始尋求佛道思想,以得到精神上的解脫??梢赃@樣說,蘇東坡的精神世界既有入世思想,也有出世思想。他的思想里儒釋道并存,互為照應(yīng),成了蘇東坡的三大精神支柱。

蘇東坡從小聰慧過人,志向不凡。在他的書房里有一副對聯(lián):“發(fā)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彼倌甑弥?,金榜題名。在初入文壇時,蘇東坡便得到了文壇領(lǐng)袖歐陽修的賞識和提攜。蘇東坡以文章獨步天下,名滿京城。這一時期是他的策論文章寫作的`一個高峰。他在策論中給皇帝建言獻(xiàn)策,抒發(fā)政治理想,以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抱負(fù)。蘇東坡以儒家的思想貫穿文章,抒發(fā)報國之志,精妙絕倫?;实酆驮紫喽紝μK東坡的文章贊不絕口,認(rèn)為他具有宰相之才。

蘇東坡對生命具有一種空靈之感。他在和弟弟子由的詩中寫道:“人生到處知何似,應(yīng)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fù)計東西?!北磉_(dá)出一種禪意的人生境界,人生如夢,轉(zhuǎn)眼即逝。他感嘆人生在世如飛鴻,鴻飛留痕也虛妄,人生不過如此!他后來寫詞,認(rèn)為詞不是為皇帝所寫,而是抒寫自己的真實存在,是對生命的一種真實感悟。在他之前,詞是不被文人所重視的,內(nèi)容多寫離愁別恨。到了蘇東坡手里,詞才變成了與文章一樣高的地位。他在詞中也表達(dá)了同樣人生感悟。他在《浪淘沙?赤壁懷古》中寫道:“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痹凇杜R江仙》中寫道:“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在《定風(fēng)波》中寫道:“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痹谶@些詞中,蘇東坡都有一種超然世外的灑脫,流露出佛老思想,感嘆人生如夢,夢如人生。

蘇東坡和佛印禪師是老朋友,他們經(jīng)常在一起參禪悟道。蘇東坡和佛印禪師同游靈隱寺。他們來到觀音菩薩面前,佛印合掌禮拜。蘇東坡問佛?。骸拔覀兦笥^音菩薩保佑,為何觀音菩薩手上也有一掛念珠?觀音菩薩在求誰呢?”佛印禪師說:“求觀音菩薩??!”蘇東坡不解地問:“觀音菩薩求觀音菩薩嗎?”佛印禪師笑著說:“是的,觀音菩薩比我們還清楚,求人不如求己啊!”蘇東坡恍然大悟,微微一笑。

有一次,蘇東坡和佛印禪師在林中打坐。山林空寂,竹影婆娑,佛印禪師對蘇東坡說:“觀君坐姿,很像佛祖?!碧K東坡聽了,心中歡喜。他看佛印穿著袈裟坐在地上,就戲謔地對他說:“禪師坐在地上像一堆牛屎?!狈鹩÷犃撕翢o怒意,只是淡然一笑。蘇東坡以為自己占了便宜,甚為得意。他回到家里就把這件事告訴了蘇小妹。沒想到她卻笑著對蘇東坡說:“大哥,你輸了。禪師心中有佛,故所見皆佛;大哥心中有牛屎,故所見皆牛屎。”蘇東坡聽后頓悟,慚愧萬分。

蘇東坡與佛印禪師最有名的故事是“八風(fēng)吹不動,一屁過江來”。有一次,蘇東坡自以為學(xué)禪有所領(lǐng)悟,覺得心智洞明,了無雜念了。于是,他寫了一首詩:“稽首天外天,毫光照大千。八風(fēng)吹不動,端坐紫金蓮。”蘇東坡非常得意,便差人將這首詩送給江對岸金山寺的佛印禪師。哪知道佛印禪師在詩上只寫了兩個字“放屁”,便交給來人帶回去了。蘇東坡一看,頓時非常生氣,就立刻過江,去金山寺找佛印理論。佛印禪師卻早已佇立江邊等候蘇東坡多時了。蘇東坡當(dāng)面質(zhì)問佛?。骸拔覍懙脑?,你不喜歡就算了,為何說是放屁?”佛印微微一笑說:“你還‘八風(fēng)吹不動,端坐紫金蓮?!?!怎么‘一屁’就被打過江了?”蘇東坡聽罷,恍然大悟,哈哈大笑。

蘇東坡一生仕途坎坷,政治上不得志。在人生的悲苦中,他從佛道中尋求精神解脫。他的人生充滿了禪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然物外。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世事如同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夢如人生,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

溫馨提示:
本文【蘇東坡散文(精編8篇)】由作者教培參考提供。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培訓(xùn)啦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若存在侵權(quán)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管理員或作者進(jìn)行刪除。
我們采用的作品包括內(nèi)容和圖片部分來源于網(wǎng)絡(luò)用戶投稿,我們不確定投稿用戶享有完全著作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hù)條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聯(lián)系我站將及時刪除。
內(nèi)容侵權(quán)、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Copyright @ 2025 培訓(xùn)啦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quán)所有. 湘ICP備2022011548號 美國留學(xué) 留求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