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啦 考試資料 > 教學設計

燃燒和滅火教學設計(合集7篇)

教培參考

教育培訓行業(yè)知識型媒體

發(fā)布時間: 2024-08-12 12:16:51

燃燒和滅火教學設計(1)

一、設計理念

根據維果斯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教學的出發(fā)點應該建立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上,本節(jié)課在教與學的方式上,嘗試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學生的思考,通過教師的合理引導,解決教學中的預設與生成的問題,在最近發(fā)展區(qū)與現有發(fā)展水平的轉化過程中,不斷創(chuàng)造更高水平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基于微課,通過“我預習 我知道”、“我質疑 我勇敢”、“我釋疑我進步”、“我探究 我明了”、“我查閱 我提升”五個環(huán)節(jié)來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從而實現“學生為主體”的“翻轉課堂”。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早已接觸到了燃燒,腦海里已經對燃燒的定義有了模糊的印象,通過微課的學習,學生不難完成對燃燒條件和滅火原理的歸納與理解。在此基礎上,學生會對燃燒和滅火的相關知識產生更深入的思考,對于學生在微課學習中產生的疑問,需要在課堂上通過實驗探究進行解疑,而在前面的課程中已涉及了大量的探究實驗,這為本節(jié)課的實驗探究打下了基礎。

三、學習內容分析

鑒于本課題內容與學生生活關系密切且難度不大的特點,本節(jié)課以翻轉課堂的模式,利用微課突破本節(jié)課的知識重點。

微課中設計的問題情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微課學習過程中都能得到啟發(fā),從而生成新的問題,這些問題是對本課題基礎知識的完善和提升。本節(jié)課設計選擇其中學生可能有疑惑的問題,在課堂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通過演示實驗,自主實驗等形式來解決學生的疑惑。

四、教學目標

1. 通過微課理解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提高對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的能力;

2. 在微課學習中對燃燒和滅火有更深層次的思考,并學會通過實驗、探究等活動釋疑解惑,培養(yǎng)科學品質。

五、重難點分析:

重點:1.通過微課的學習掌握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

2.在微課學習中生成新的問題,并通過實驗、探究等活動,學會對獲得的事實進行分析得出結論。

難點:1.在微課學習中學會思考,使思維得到提升,學會提出新的問題,并通過實驗、探究等活動進行釋疑解惑,培養(yǎng)科學品質。

六、課前準備

1.微課(時長:7分31秒)

2.學生完成導學案

3.根據學生學案進行二次備課

七、教學過程

第一環(huán)節(jié):我預習,我知道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總結微課中的知識重點:

1.燃燒的條件;

2.滅火的原理?;卮鹑紵臈l件和滅火的原理并板書。檢測學生微課學習的效果,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的能力?!咎釂枴?.什么是可燃物?

2.什么是著火點?

3.燃燒的定義。

通過回憶微課內容和翻閱課本回答問題。對課本中的基本概念進行補充和強調。第二環(huán)節(jié):我質疑,我勇敢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過渡:燃燒和滅火在我們生活中應用廣泛,比如你今天的午飯就需要燃燒放出的熱量。我們利用燃燒發(fā)出的光合熱。有燃燒就有滅火,比如熄滅酒精燈,比如熄滅燃氣灶等。燃燒和滅火離我們這么近,同學們對它有一定認識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困惑。今天就請同學們大膽聽聞,說說關于燃燒和滅火,你一直想知道但是又不知道的問題。

思考

提問培養(yǎng)學生敢于提問,大膽質疑的科學精神。第三環(huán)節(jié):我釋疑,我進步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多媒體:課前同學們觀看微視頻之后在導學案中提出的問題。

(一)著火點方面:

1、鉆木取火的原理?

2、為什么有些物體在不遇明火的情況下可以燃燒?

3、為什么在加油站不能打電話?

得出小結:物質燃燒需要溫度達到著火點。即使我們使用其他物質燃燒來點燃也是利用其他物質燃燒放出的熱量是可燃物的溫度達到著火點。

從對著火點方面問題的解答,給我們的啟示是:冬季使用取暖設備時,不能在上面覆蓋衣物,也不可使取暖電器靠近易燃物

(二)助燃物方面:

1、水不是能滅火嗎,為什么白磷在水下還能燃燒呢?

2、水中本來就有氧氣,為什么一開始白磷在水中不能燃燒,通入空氣后白磷燃燒?小結:燃燒需要可燃物與氧氣接觸。當氧氣的濃度過低時,即使有氧氣,燃燒也不能發(fā)生??諝庵醒鯕獾捏w積約占21%,一般情況下,當氧氣的濃度下降至14%-15% 以下,燃燒就停止了。

(三)滅火方面

為什么有的火一扇就滅,有的火越扇越旺?

展示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

多媒體:新西游記的片段

演示:用扇子扇滅蠟燭

引導學生對比分析,得出結論小結:當燃燒火焰比較小時,扇子煽動使空氣流動,從而帶走了熱量,使溫度降低到著火點以下。當火焰比較大時,扇子煽動帶走的熱量有限,卻補充了更多的空氣,促進燃燒。

啟示:滅火要分情況,科學滅火。

在交流的同時思考問題的答案。

思考。

觀看視頻、小組討論

回答問題通過展示學生的練習檢測情況,使明確其中部分問題的答案,對其中分歧較大對的問題再思考,激發(fā)求知欲。

通過不同場景的對比,學會分情況分析問題,而不是一概而論。問題一:燃燒一定需要氧氣,這是真的嗎?先請同學們根據自己所學,提出猜想

演示實驗:鎂條在二氧化碳中燃燒。

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現象,并得出

結論。小結:通常所說的燃燒是指可燃物與氧氣發(fā)生的發(fā)光放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廣義上,燃燒是指一種發(fā)光、放熱的劇烈的化學反應。

學生思考討論并回答。

觀察實驗現象:鎂條在二氧化碳中能繼續(xù)燃燒,得出問題的答案:燃燒不一定需要氧氣。

對燃燒的定義進行拓展,培養(yǎng)學生的大膽質疑的精神,引導學生在科學探究中尋求真理。問題二: 油鍋著火不能用水來澆滅,這是真的嗎?先請同學們根據自己所學,提出猜想

視頻:慢鏡頭展示油鍋著火后澆水的結果。

引導學生分析、討論。觀看視屏,思考

討論

回答

對于現實問題的討論和分析,體現了化學學科應用于生活的學科價值。問題三:蠟燭被吹滅是因為呼出氣體中有大量的二氧化碳,這是真的嗎?先請同學們根據自己所學,提出猜想

引導學生從相反的角度思考,如果是因為呼出氣體中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使蠟燭熄滅,那么吹大量的氧氣是不是就不會熄滅呢?

師生共同完成演示實驗

1、點燃蠟燭

2、用充滿氧氣的氣球對準蠟燭火焰

3、解開氣球的繩子。

結論:這是假的。吹滅蠟燭和扇滅蠟燭一樣,都是降低溫度至著火點以下。

反饋練習

下列場景的做法對嗎?

1、煤氣泄漏,開燈查看。

2、煤氣泄漏,立即開窗通風

3、室內起火,立即開窗通風

4、電器著火后,關閉電源,用棉被等不透氣的物體覆蓋在上面,及時撥打119思考、討論

觀察實驗現象

思考、討論、回答

培養(yǎng)學生從反面思考問題的方法

通過師生共同實驗的環(huán)節(jié),增加師生互動,激發(fā)學習興趣,獲得成就感。第四環(huán)節(jié):我探究,我明了[自主探究]

實驗目的:

請同學們點燃兩根小木棍,并想辦法讓其中一根燃燒的更快。

在我倒數5個數時,用桌面上所給的儀器和藥品通過不同的辦法將紙條熄滅。提供物品:

長紙條兩根、

氧氣一瓶(部分小組有)、

二氧化碳(部分組有)、

沙子、

水、

空燒杯、

剪刀、抹布小結:1、通過實驗,同學們發(fā)現,燃燒需要氧氣,而且氧氣越充足,燃燒越充分。

2、還可以通過增大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來促進燃燒。

用相機捕捉學生實驗的精彩瞬間,展示在多媒體上

小組討論

設計方案動手實驗

分組匯報實驗結果

(老師將不同組的現象拍下來,在多媒體上展示)

通過自主設計實驗、自主實驗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

在自主實驗中發(fā)現新的知識,對燃燒和滅火有了更深更高的認識。第五環(huán)節(jié):我查閱,我提升多媒體鏈接新聞:

一家三口遇火災 初中生憑消防演練知識救全家

請同學們通過網絡,報刊、書籍學習,掌握一些常見的火災的.滅火知識,以及正確的火場自救知識。

將這些知識整理成小論文,手抄報,漫畫等形式,下周將會把大家的作品在學校進行科普展覽。

課后查閱資料并對資料進行整理。改變作業(yè)的形式,提高學習的興趣。

通過自主查閱資料、整理資料,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歸納整理能力。

板書設計:

燃燒和滅火

燃燒:通常情況下,可燃物與氧氣發(fā)生的一種發(fā)光、放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

燃燒和滅火教學設計(2)

一、設計理念

根據維果斯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教學的出發(fā)點應該建立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上,本節(jié)課在教與學的方式上,嘗試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學生的思考,通過教師的合理引導,解決教學中的預設與生成的問題,在最近發(fā)展區(qū)與現有發(fā)展水平的轉化過程中,不斷創(chuàng)造更高水平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基于微課,通過“我預習 我知道”、“我質疑 我勇敢”、“我釋疑我進步”、“我探究 我明了”、“我查閱 我提升”五個環(huán)節(jié)來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從而實現“學生為主體”的“翻轉課堂”。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早已接觸到了燃燒,腦海里已經對燃燒的定義有了模糊的印象,通過微課的學習,學生不難完成對燃燒條件和滅火原理的歸納與理解。在此基礎上,學生會對燃燒和滅火的相關知識產生更深入的思考,對于學生在微課學習中產生的疑問,需要在課堂上通過實驗探究進行解疑,而在前面的課程中已涉及了大量的探究實驗,這為本節(jié)課的實驗探究打下了基礎。

三、學習內容分析

鑒于本課題內容與學生生活關系密切且難度不大的特點,本節(jié)課以翻轉課堂的模式,利用微課突破本節(jié)課的知識重點。

微課中設計的問題情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微課學習過程中都能得到啟發(fā),從而生成新的問題,這些問題是對本課題基礎知識的完善和提升。本節(jié)課設計選擇其中學生可能有疑惑的問題,在課堂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通過演示實驗,自主實驗等形式來解決學生的疑惑。

四、教學目標

1. 通過微課理解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提高對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的能力;

2. 在微課學習中對燃燒和滅火有更深層次的思考,并學會通過實驗、探究等活動釋疑解惑,培養(yǎng)科學品質。

五、重難點分析:

重點:1.通過微課的學習掌握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2.在微課學習中生成新的問題,并通過實驗、探究等活動,學會對獲得的事實進行分析得出結論。

難點:1.在微課學習中學會思考,使思維得到提升,學會提出新的問題,并通過實驗、探究等活動進行釋疑解惑,培養(yǎng)科學品質。

六、課前準備

1.微課(時長:7分31秒)

2.學生完成導學案

3.根據學生學案進行二次備課

七、教學過程

第一環(huán)節(jié):我預習,我知道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總結微課中的知識重點:

1.燃燒的條件;

2.滅火的原理?;卮鹑紵臈l件和滅火的原理并板書。檢測學生微課學習的效果,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的能力。

【提問】

1.什么是可燃物?

2.什么是著火點?

3.燃燒的定義。

通過回憶微課內容和翻閱課本回答問題。對課本中的基本概念進行補充和強調。第二環(huán)節(jié):我質疑,我勇敢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過渡:燃燒和滅火在我們生活中應用廣泛,比如你今天的午飯就需要燃燒放出的熱量。我們利用燃燒發(fā)出的光合熱。有燃燒就有滅火,比如熄滅酒精燈,比如熄滅燃氣灶等。燃燒和滅火離我們這么近,同學們對它有一定認識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困惑。今天就請同學們大膽聽聞,說說關于燃燒和滅火,你一直想知道但是又不知道的問題。

思考

提問培養(yǎng)學生敢于提問,大膽質疑的科學精神。第三環(huán)節(jié):我釋疑,我進步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多媒體:課前同學們觀看微視頻之后在導學案中提出的問題。

(一)著火點方面:

1、鉆木取火的原理?

2、為什么有些物體在不遇明火的情況下可以燃燒?

3、為什么在加油站不能打電話?

得出小結:物質燃燒需要溫度達到著火點。即使我們使用其他物質燃燒來點燃也是利用其他物質燃燒放出的熱量是可燃物的溫度達到著火點。

從對著火點方面問題的解答,給我們的啟示是:冬季使用取暖設備時,不能在上面覆蓋衣物,也不可使取暖電器靠近易燃物。

(二)助燃物方面:

1、水不是能滅火嗎,為什么白磷在水下還能燃燒呢?

2、水中本來就有氧氣,為什么一開始白磷在水中不能燃燒,通入空氣后白磷燃燒?小結:燃燒需要可燃物與氧氣接觸。當氧氣的濃度過低時,即使有氧氣,燃燒也不能發(fā)生。空氣中氧氣的體積約占21%,一般情況下,當氧氣的濃度下降至14%-15% 以下,燃燒就停止了。

(三)滅火方面

為什么有的火一扇就滅,有的火越扇越旺?

展示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

多媒體:新西游記的片段

演示:用扇子扇滅蠟燭

引導學生對比分析,得出結論小結:當燃燒火焰比較小時,扇子煽動使空氣流動,從而帶走了熱量,使溫度降低到著火點以下。當火焰比較大時,扇子煽動帶走的熱量有限,卻補充了更多的空氣,促進燃燒。

啟示:滅火要分情況,科學滅火。

在交流的同時思考問題的答案。

思考。

觀看視頻、小組討論

回答問題通過展示學生的練習檢測情況,使明確其中部分問題的答案,對其中分歧較大對的問題再思考,激發(fā)求知欲。

通過不同場景的對比,學會分情況分析問題,而不是一概而論。問題一:燃燒一定需要氧氣,這是真的嗎?先請同學們根據自己所學,提出猜想。

演示實驗:鎂條在二氧化碳中燃燒。

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現象,并得出結論。小結:通常所說的燃燒是指可燃物與氧氣發(fā)生的發(fā)光放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廣義上,燃燒是指一種發(fā)光、放熱的劇烈的化學反應。

學生思考討論并回答。

觀察實驗現象:鎂條在二氧化碳中能繼續(xù)燃燒,得出問題的答案:燃燒不一定需要氧氣。

對燃燒的定義進行拓展,培養(yǎng)學生的大膽質疑的精神,引導學生在科學探究中尋求真理。問題二: 油鍋著火不能用水來澆滅,這是真的嗎?先請同學們根據自己所學,提出猜想。

視頻:慢鏡頭展示油鍋著火后澆水的結果。

引導學生分析、討論。觀看視屏,思考

討論

回答

對于現實問題的討論和分析,體現了化學學科應用于生活的學科價值。問題三:蠟燭被吹滅是因為呼出氣體中有大量的二氧化碳,這是真的嗎?先請同學們根據自己所學,提出猜想。

引導學生從相反的角度思考,如果是因為呼出氣體中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使蠟燭熄滅,那么吹大量的氧氣是不是就不會熄滅呢?

師生共同完成演示實驗

1、點燃蠟燭

2、用充滿氧氣的氣球對準蠟燭火焰

3、解開氣球的繩子。

結論:這是假的。吹滅蠟燭和扇滅蠟燭一樣,都是降低溫度至著火點以下。

反饋練習

下列場景的做法對嗎?

1、煤氣泄漏,開燈查看。

2、煤氣泄漏,立即開窗通風

3、室內起火,立即開窗通風

4、電器著火后,關閉電源,用棉被等不透氣的物體覆蓋在上面,及時撥打119思考、討論

觀察實驗現象

思考、討論、回答

培養(yǎng)學生從反面思考問題的方法

通過師生共同實驗的環(huán)節(jié),增加師生互動,激發(fā)學習興趣,獲得成就感。第四環(huán)節(jié):我探究,我明了[自主探究]

實驗目的:

請同學們點燃兩根小木棍,并想辦法讓其中一根燃燒的更快。

在我倒數5個數時,用桌面上所給的儀器和藥品通過不同的辦法將紙條熄滅。提供物品:

長紙條兩根、

氧氣一瓶(部分小組有)、

二氧化碳(部分組有)、

沙子、

水、

空燒杯、

剪刀、抹布小結:

1、通過實驗,同學們發(fā)現,燃燒需要氧氣,而且氧氣越充足,燃燒越充分。

2、還可以通過增大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來促進燃燒。

用相機捕捉學生實驗的精彩瞬間,展示在多媒體上。

小組討論

設計方案動手實驗

分組匯報實驗結果

(老師將不同組的.現象拍下來,在多媒體上展示)

通過自主設計實驗、自主實驗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

在自主實驗中發(fā)現新的知識,對燃燒和滅火有了更深更高的認識。

第五環(huán)節(jié):我查閱,我提升多媒體鏈接新聞:

一家三口遇火災 初中生憑消防演練知識救全家

請同學們通過網絡,報刊、書籍學習,掌握一些常見的火災的滅火知識,以及正確的火場自救知識。

將這些知識整理成小論文,手抄報,漫畫等形式,下周將會把大家的作品在學校進行科普展覽。

課后查閱資料并對資料進行整理。改變作業(yè)的形式,提高學習的興趣。

通過自主查閱資料、整理資料,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歸納整理能力。

板書設計:略。

燃燒和滅火教學設計(3)

一、設計理念

根據維果斯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教學的出發(fā)點應該建立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上,本節(jié)課在教與學的方式上,嘗試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學生的思考,通過教師的合理引導,解決教學中的預設與生成的問題,在最近發(fā)展區(qū)與現有發(fā)展水平的轉化過程中,不斷創(chuàng)造更高水平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基于微課,通過“我預習 我知道”、“我質疑 我勇敢”、“我釋疑我進步”、“我探究 我明了”、“我查閱 我提升”五個環(huán)節(jié)來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從而實現“學生為主體”的“翻轉課堂”。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早已接觸到了燃燒,腦海里已經對燃燒的定義有了模糊的印象,通過微課的學習,學生不難完成對燃燒條件和滅火原理的歸納與理解。在此基礎上,學生會對燃燒和滅火的相關知識產生更深入的思考,對于學生在微課學習中產生的疑問,需要在課堂上通過實驗探究進行解疑,而在前面的課程中已涉及了大量的探究實驗,這為本節(jié)課的實驗探究打下了基礎。

三、學習內容分析

鑒于本課題內容與學生生活關系密切且難度不大的特點,本節(jié)課以翻轉課堂的模式,利用微課突破本節(jié)課的知識重點。

微課中設計的問題情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微課學習過程中都能得到啟發(fā),從而生成新的問題,這些問題是對本課題基礎知識的完善和提升。本節(jié)課設計選擇其中學生可能有疑惑的問題,在課堂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通過演示實驗,自主實驗等形式來解決學生的疑惑。

四、教學目標

1. 通過微課理解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提高對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的能力;

2. 在微課學習中對燃燒和滅火有更深層次的思考,并學會通過實驗、探究等活動釋疑解惑,培養(yǎng)科學品質。

五、重難點分析:

重點:1.通過微課的學習掌握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

2.在微課學習中生成新的問題,并通過實驗、探究等活動,學會對獲得的事實進行分析得出結論。

難點:1.在微課學習中學會思考,使思維得到提升,學會提出新的問題,并通過實驗、探究等活動進行釋疑解惑,培養(yǎng)科學品質。

六、課前準備

1.微課(時長:7分31秒)

2.學生完成導學案

3.根據學生學案進行二次備課

七、教學過程

第一環(huán)節(jié):我預習,我知道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總結微課中的知識重點:

1.燃燒的條件;

2.滅火的原理?;卮鹑紵臈l件和滅火的原理并板書。檢測學生微課學習的效果,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的能力。

【提問】1.什么是可燃物?

2.什么是著火點?

3.燃燒的定義。

通過回憶微課內容和翻閱課本回答問題。對課本中的基本概念進行補充和強調。第二環(huán)節(jié):我質疑,我勇敢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過渡:燃燒和滅火在我們生活中應用廣泛,比如你今天的午飯就需要燃燒放出的熱量。我們利用燃燒發(fā)出的光合熱。有燃燒就有滅火,比如熄滅酒精燈,比如熄滅燃氣灶等。燃燒和滅火離我們這么近,同學們對它有一定認識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困惑。今天就請同學們大膽聽聞,說說關于燃燒和滅火,你一直想知道但是又不知道的問題。

思考

提問培養(yǎng)學生敢于提問,大膽質疑的科學精神。第三環(huán)節(jié):我釋疑,我進步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多媒體:課前同學們觀看微視頻之后在導學案中提出的問題。

(一)著火點方面:

1、鉆木取火的原理?

2、為什么有些物體在不遇明火的情況下可以燃燒?

3、為什么在加油站不能打電話?

得出小結:物質燃燒需要溫度達到著火點。即使我們使用其他物質燃燒來點燃也是利用其他物質燃燒放出的熱量是可燃物的溫度達到著火點。

從對著火點方面問題的解答,給我們的啟示是:冬季使用取暖設備時,不能在上面覆蓋衣物,也不可使取暖電器靠近易燃物

(二)助燃物方面:

1、水不是能滅火嗎,為什么白磷在水下還能燃燒呢?

2、水中本來就有氧氣,為什么一開始白磷在水中不能燃燒,通入空氣后白磷燃燒?小結:燃燒需要可燃物與氧氣接觸。當氧氣的濃度過低時,即使有氧氣,燃燒也不能發(fā)生??諝庵醒鯕獾捏w積約占21%,一般情況下,當氧氣的濃度下降至14%-15% 以下,燃燒就停止了。

(三)滅火方面

為什么有的火一扇就滅,有的火越扇越旺?

展示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

多媒體:新西游記的片段

演示:用扇子扇滅蠟燭

引導學生對比分析,得出結論小結:當燃燒火焰比較小時,扇子煽動使空氣流動,從而帶走了熱量,使溫度降低到著火點以下。當火焰比較大時,扇子煽動帶走的熱量有限,卻補充了更多的空氣,促進燃燒。

啟示:滅火要分情況,科學滅火。

在交流的同時思考問題的答案。

思考。

觀看視頻、小組討論

回答問題通過展示學生的練習檢測情況,使明確其中部分問題的答案,對其中分歧較大對的問題再思考,激發(fā)求知欲。

通過不同場景的對比,學會分情況分析問題,而不是一概而論。問題一:燃燒一定需要氧氣,這是真的嗎?先請同學們根據自己所學,提出猜想

演示實驗:鎂條在二氧化碳中燃燒。

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現象,并得出

結論。小結:通常所說的燃燒是指可燃物與氧氣發(fā)生的發(fā)光放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廣義上,燃燒是指一種發(fā)光、放熱的劇烈的化學反應。

學生思考討論并回答。

觀察實驗現象:鎂條在二氧化碳中能繼續(xù)燃燒,得出問題的答案:燃燒不一定需要氧氣。

對燃燒的定義進行拓展,培養(yǎng)學生的大膽質疑的精神,引導學生在科學探究中尋求真理。問題二: 油鍋著火不能用水來澆滅,這是真的嗎?先請同學們根據自己所學,提出猜想

視頻:慢鏡頭展示油鍋著火后澆水的結果。

引導學生分析、討論。觀看視屏,思考

討論

回答

對于現實問題的討論和分析,體現了化學學科應用于生活的學科價值。問題三:蠟燭被吹滅是因為呼出氣體中有大量的二氧化碳,這是真的嗎?先請同學們根據自己所學,提出猜想

引導學生從相反的角度思考,如果是因為呼出氣體中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使蠟燭熄滅,那么吹大量的氧氣是不是就不會熄滅呢?

師生共同完成演示實驗

1、點燃蠟燭

2、用充滿氧氣的氣球對準蠟燭火焰

3、解開氣球的繩子。

結論:這是假的`。吹滅蠟燭和扇滅蠟燭一樣,都是降低溫度至著火點以下。

反饋練習

下列場景的做法對嗎?

1、煤氣泄漏,開燈查看。

2、煤氣泄漏,立即開窗通風

3、室內起火,立即開窗通風

4、電器著火后,關閉電源,用棉被等不透氣的物體覆蓋在上面,及時撥打119思考、討論

觀察實驗現象

思考、討論、回答

培養(yǎng)學生從反面思考問題的方法

通過師生共同實驗的環(huán)節(jié),增加師生互動,激發(fā)學習興趣,獲得成就感。第四環(huán)節(jié):我探究,我明了[自主探究]

實驗目的:

請同學們點燃兩根小木棍,并想辦法讓其中一根燃燒的更快。

在我倒數5個數時,用桌面上所給的儀器和藥品通過不同的辦法將紙條熄滅。提供物品:

長紙條兩根、

氧氣一瓶(部分小組有)、

二氧化碳(部分組有)、

沙子、

水、

空燒杯、

剪刀、抹布小結:

1、通過實驗,同學們發(fā)現,燃燒需要氧氣,而且氧氣越充足,燃燒越充分。

2、還可以通過增大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來促進燃燒。

用相機捕捉學生實驗的精彩瞬間,展示在多媒體上

小組討論

設計方案動手實驗

分組匯報實驗結果

(老師將不同組的現象拍下來,在多媒體上展示)

通過自主設計實驗、自主實驗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

在自主實驗中發(fā)現新的知識,對燃燒和滅火有了更深更高的認識。第五環(huán)節(jié):我查閱,我提升多媒體鏈接新聞:

一家三口遇火災 初中生憑消防演練知識救全家

請同學們通過網絡,報刊、書籍學習,掌握一些常見的火災的滅火知識,以及正確的火場自救知識。

將這些知識整理成小論文,手抄報,漫畫等形式,下周將會把大家的作品在學校進行科普展覽。

課后查閱資料并對資料進行整理。改變作業(yè)的形式,提高學習的興趣。

通過自主查閱資料、整理資料,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歸納整理能力。

板書設計:

燃燒和滅火

燃燒:通常情況下,可燃物與氧氣發(fā)生的一種發(fā)光、放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

燃燒和滅火教學設計(4)

初中化學《燃燒和滅火》的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分析1、

課標中的內容《燃燒與滅火》隸屬課標中的第五部分《化學與社會發(fā)展》中的化學與能源和資源的利用。

2、教材中的內容

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七單元課題1《燃燒和滅火》。

本課題共包含三大內容:燃燒的條件、滅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簡介。本課題共需兩課時,此設計為第一課時。

二、教學對象分析

學生學習本課之前已經有了一定的化學知識積累,對燃燒的現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對學習特別是實驗探究有較濃厚的興趣。本課的重點是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學生可以通過探究、分析總結得出。

三、教學設計思想

1、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fā),讓學生從生產、生活實際中發(fā)現和提出問題,通過實驗探究得到結論。

2、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親自完成燃燒條件的探究、滅火的方法等實驗。以培

養(yǎng)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使學生在實驗中發(fā)展學習的興趣,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在“做科學”的探究實踐中逐步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①認識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②了解易燃物和易燃

物的安全知識。

2、過程與方法:通過活動與探究,學習對獲得的事實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①燃燒可造福人類,又會給人類帶來災害的事實,學會用辨證的觀點看問題;②通過認識燃燒條件和滅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規(guī)律,認識規(guī)律,掌握規(guī)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進展,避開災害,造福人類;③通過安全知識的學習,增強安全意識。

五、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方法。

2、教學難點:

(1)燃燒條件與滅火原理的應用

(2)探究方案的設計與實施

六、教學過程

教學

內容

教學環(huán)節(jié)

活動時間

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

燃燒的定義及特征

引入新課

2.5min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使學生回顧燃燒的“功”和“過”,并由此進一步體會“科學是把雙刃劍”,只有掌握其規(guī)律,才能趨利避害,也激發(fā)起學生探究燃燒本質與燃燒條件的興趣。

【創(chuàng)設情景】通過PPT課件展示7幅與火有關的圖片。

【教師引導】火是人類文明的搖籃。火給我們帶來了美好的生活,使用不當也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的損失和災難。了解火,用好火顯得特別重要。這就是我們要研究的課題《燃燒與滅火》

【觀看】

【思考并回答】略

教學

內容

教學環(huán)節(jié)

活動時間

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

燃燒的定義及特征

復習回顧交流

4min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讓學生自己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與已有的知識體系對燃燒進行從感性到理性的再認識。

【布置任務】同學們找到了哪些燃燒事例?請與大家交流。

【提問】根據以上事例,同學們能否歸納和描述什么是燃燒?

【提問】燃燒具有什么特征?

【交流匯報】略

【思考并回答】略

【思考并回答】略

燃燒的條件

實驗探究總結交流

12min

【提問】燃燒究竟需要怎樣的條件呢?請根據自己對燃燒的了解,做出一些猜想。

【布置任務】同學們根據以上猜想通過自己10分鐘的探究活動尋找物質燃燒的條件。并將結論填寫在學案上。

【點評】學生探究報告

【介紹】著火點

【小結】燃燒的條件

【思考并回答】略

【提出假設、設計方案、實驗驗證并得出結論】

【交流匯報與討論】

【傾聽】

【思考并回答】略

【傾聽】

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自己用探究學習的方式去研究物質燃燒所需要的條件。

課堂練習

2min

【布置任務】請同學們根據燃燒的條件示意圖完成課堂練習。

【教師引導】

【思考并回答】略

【傾聽】

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根據物質燃燒所需要的條件解決實際問題。

實驗《水火相容》

4min

【演示實驗】白磷在水中的燃燒。

【分析小結】

【觀看并思考】略

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讓學生在碰撞中激發(fā)思維的火花。

課堂練習

3min

【布置任務】請同學們認真讀圖完成課堂練習。

【思考并回答】略

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讓學生利用所學的新知解決實際問題。

滅火的原理與方法

回顧交流

5min

【演示實驗】多次點燃一支蠟燭,請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熄滅。

【同學代表上講臺演示其余同學觀察并思考】略

讓學生自己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與已有的知識體系對滅火的原理進行從感性到理性的再認識

3min

【創(chuàng)設情景】通過PPT課件展示4幅與滅火有關的圖片。

【分析】

【觀看并思考】略

【思考并回答】略

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與感性認識,總結滅火的一般原理與基本方法。

分析小結練習

2min

【布置任務】請同學們認真讀圖完成課堂練習

【思考并回答】略

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讓學生利用所學的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

內容

教學環(huán)節(jié)

活動時間

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

回顧總結

回顧總結

3min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通過師生共同回顧與總結,明確燃燒的條件與滅火的原理及方法。

【小結】

1.燃燒的條件

2.滅火的原理與方法

【回顧總結】

播放錄像

4min

【創(chuàng)設情景】播放錄像:《不同材料引起的火災和自救》

【觀看并思考】略

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使學生學會基本的防火、滅火及火災現場的自救方法。教導學生珍愛生命,回饋社會,報效祖國。

結束語

0.5min

師生一起莊重承諾:珍愛生命、防止火災、學會自救、遠離傷害

七、學習評價設計

本課題對學生學習的評價從兩方面入手,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并重。在注重對科學知識的掌握和理解程度評價的同時,也要重視學生在活動中對科學探究過程與方法的體驗和學習態(tài)度、情感及價值觀的發(fā)展進行評價,強化評價的診斷和發(fā)展功能?;顒釉u價與學習結果評價各占50分。

(1)學生活動評價(分值50%)

“燃燒的條件”探究式教學活動學生表現評價表

班級姓名學號

評價項目

質 性 評 價

量化評價(等級分)

具體評價內容

填寫具體事實

滿分

自評

互評

師評

1

提出問題

物質需要具備什么條件才會燃燒?

6

2

做出假設

1、

物質可燃;

2、

與氧氣或空氣接觸

3、

溫度達到著火點

6

3

設計實驗方案

能否自行設計合理的

實驗方案

10

4

實驗操作

能否小組分工合作完成實驗、操作是否規(guī)范、有效

10

5

分析并得出結論

分析推斷燃燒需要的三個條件

6

6

表達和交流

是否具有與他人合作、表達與交流的能力

6

7

反思、提出新問題

物質在其他氣體中能燃燒嗎?

6

等級

50

評語(教師填寫)

(說明:1、等級分的評價標準:單項表現 優(yōu)——6或10分,良——5或8分,中——3或6分,需努力——2或5分,特優(yōu)——加2分; 2、等級評定標準:7項總分50以上為特優(yōu)、45—50為優(yōu)、40—45為良、30—40為中、30以下需努力)

自評(×40%)

小組互評(×30%)

教師評價(×30%)

總 評

(2)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分值50%)

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采用筆試測驗的方式進行。本課題設計了10分鐘測試題(課內完成),要求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根據結果給學生打分。兩次評價的總分即為學生該課題的總成績。(附《燃燒與滅火》的10分鐘測試卷)

《燃燒與滅火》10分鐘測試題

班級姓名學號

1.

酒精燈火焰上加熱鐵絲,鐵絲不能燃燒。如將在酒精燈火焰上灼熱后的鐵絲,立即插到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卻能燃燒,其可能的原因是

2.加油站必須貼的標志是。

3.

木材起火可以用水撲滅,油起火卻不能用水撲滅。為什么?

4.

發(fā)生下列情況時,你會采用什么方法滅火?

①家用電器線路短路而發(fā)生火災。

②炒菜鍋中食油起火。

③在實驗室不慎碰翻酒精燈,酒精在桌面上起火。

5.談談你將如何為你居住地區(qū)的防火、防爆做些有益的工作。

八、本教學設計的特點

1.燃燒現象司空見慣,在教學時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fā)創(chuàng)設情景使學生回顧燃燒的“功”和“過”,并由此進一步體會“科學是把雙刃劍”,只有掌握其規(guī)律,才能趨利避害,也激發(fā)起學生探究燃燒本質與燃燒條件的興趣。

2.提供實驗器材讓學生自己用探究學習的方式去研究物質燃燒所需要的條件。使學生在知識的形成、聯系、應用過程中養(yǎng)成科學的態(tài)度,獲得科學的'方法。

3.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并播放教學錄像,使學生學會基本的防火、滅火及火災現場的自救方法。教導學生珍愛生命,回饋社會,報效祖國。

4.提供一些網上課堂的網址,培養(yǎng)學生利用網絡學習有用知識的習慣。

九、教學反思

通過實施本節(jié)課教學與聆聽點評指導,受益非淺。

燃燒是學生非常熟悉的一種化學現象,在日常生活中多有涉及。這是一個好事,因為學習自己熟悉的東西總是比較容易的。但是固有的知識經驗有時也會影響我們應該達到的學習效果,先入為主的思想會使學生喪失學習興趣,怎樣揚長避短,既能利用已有的經驗,又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求學欲望,這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技術難題。

探究式教學是化學課的主題?;瘜W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通過實驗實現探究目的,做好實驗是基本要求,用好實驗是關鍵。利用實驗,層層深入。

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一套探究燃燒條件的實驗方案,提供了一系列實驗器材供學生選擇,自主合作完成探究實驗。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完成這一學習任務。

本節(jié)教材著眼于生活中的化學。而教學中要活學活用教材使知識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還要避免流于延伸范圍加深難度的誤區(qū)。要落實課程標準使學生扎實掌握基礎知識點又能靈活運用它們,這就對問題的情境設計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設計問題時,要順應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求知求實。

課堂教學教程中,有實物展臺、課件等可用手段,利用它們是為了提高教與學的效率,要避免流于形式擺花架子;不用過于追求教學模式與環(huán)節(jié),要力爭學生會了的不講。這點初中老師不容易做到,要引起重視。

本次課前,我以課本的實驗為藍本演示向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氣的實驗,感覺操作較困難,白磷在熱水中融化且游動,用雙氧水和二氧化錳作用制氧氣不好控制氧氣的流量。鑒于此,我作了如下改進,事先收集好一集氣瓶氧氣,實驗時將集氣瓶倒扣在熱水中的白磷上,可看到白磷在水中劇烈燃燒產生濃厚的白煙,且有水柱上升,操作簡單,效果明顯并且環(huán)保。改進實驗既增強了實驗的直觀性和可操作性,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環(huán)保意識。

另外,要想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應盡可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課堂上自己要更投入更活躍,學生才可能更活躍更投入,才能使他們在一個充滿樂趣的時間和空間里獲取更多的知識和營養(yǎng)。

調動學生思維積極性、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能力、增強其學習意識,將是好為人師的永恒追求。

附:第七單元

課題1燃燒與滅火學案

[提出問題]

火是人類文明的搖籃,是燃燒的一種現象。你在以前的學習和生活中,一定知道很多燃燒的事例。請把你知道的事例與同學們交流、討論,如鎂條的燃燒、,等。

燃燒是可燃物與發(fā)生的一種、的劇烈的氧化反應。

[實驗探究]

一、燃燒的條件

問題

物質需要具備什么條件才會燃燒?

假設1、物質可燃;2、;3、。

實驗步驟

1、

用鑷子分別夾取一根小木條和一塊小石子,在酒精燈上點燃。

2、

觀察常溫下存放的蠟燭會燃燒嗎?點燃后呢?

3、

分別點燃兩支蠟燭,將其中一支蠟燭用燒杯罩住。

分析實驗

請將未完成的實驗報告填寫完整

探究問題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1、燃燒與物質有關嗎?

可燃物才能燃燒

2、燃燒與溫度有關嗎?

常溫下蠟燭不燃燒

點燃后的蠟燭燃燒

3、

燒杯內的蠟燭熄滅了

燒杯外的蠟燭繼續(xù)燃燒

結論

物質燃燒需要三個缺一不可的條件:

(1)可燃物;(2)達到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也叫著火點);(3)氧氣(或空氣)

你所知道的滅火的方法有:、、

二、滅火的原理

(1)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跟其他物品隔離;

(2)

隔絕氧氣(或空氣);

(3)

使溫度降低到著火點以下。

[牢記下列安全警示標志]

燃燒和滅火教學設計(5)

燃燒及滅火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認識燃燒的條件和滅火原理。

2、會運用燃燒的知識和滅火的原理解決實際問題。

3、會正確使用常見滅火工具。

導入新課:

在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許多物質可以在空氣或氧氣中燃燒,我們知道,燃燒是一種現象,這種現象的發(fā)生需要條件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關于燃燒的條件這個問題。

自學指導一:{閱讀教材124頁至125頁相關內容,時間3分鐘}

交流和討論下列問題:

1、什么叫做燃燒?它屬于哪一種氧化反應?

2、燃燒一般需要哪些條件?

3、實驗7—4(1)通過什么事實,說明可燃物燃燒要與氧氣接觸?

實驗7—5的目的是什么?

(2)通過什么事實說明可燃物燃燒溫度需要達到其著火點?可燃物的著火點人為能否改變?

(演示實驗圖7—4和實驗7—5)

在學生交流討論的基礎上教師歸納總結如下:

(1)可燃物與氧氣發(fā)生的一種發(fā)光、放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叫做燃燒。? ? 燃燒屬于劇烈氧化反應。

(2)a、 可燃物 ? b、氧氣 ?c、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3)熱水中的白磷未燃,而金屬片上的白磷發(fā)生了燃燒。

進一步證明,可燃物燃燒要與氧氣接觸。

金屬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紅磷沒有。?不能。

【開闊視野】

某同學用以下方法探究燃燒的條件,請你幫他分析,填寫空格。該同學做了下面三個實驗:

1:分別用一燃著的酒精燈去點燃一根小木條和一根玻璃棒。

2:點燃兩支相同的小蠟燭,然后用一大燒杯把其中一支蠟燭罩上。

3:分別用一燃著的酒精燈去點燃一片小木片和一小煤塊。

(1)實驗1中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2中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實驗3中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據以上實驗,總結出燃燒的條件為【按實驗順序回答】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問并歸納:

(1)小木條燃燒,玻璃棒不燃燒。

(2)玻璃杯中蠟燭逐漸熄滅,而杯外的蠟燭繼續(xù)正常燃燒。

(3)小木條很快燃燒,而煤塊短時間內不能燃燒。

<1>有可燃物。

<3>可燃物的溫度達到著火點。

達標練習:

1、某同學在紙疊的小船中加入適量的水,用酒精燈直接加熱,紙船安然無恙。紙船未燃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劃燃火柴,若將其直立,使火焰在上,火柴有不易繼續(xù)燃燒,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畢業(yè)聯歡會上,一個同學表演了一個小魔術,將一根銅絲繞成的線圈,罩在蠟燭火焰上,觀察到火焰立即熄滅。再將銅線圈加熱后罩在蠟燭火焰上,卻觀察到蠟燭火焰正常燃燒。請你分析產生上述現象的原因?

二、滅火的原理和方法

自覺指導(閱讀教材125頁至126頁相關內容),交流和討論下列問題:

若使正在燃燒的可燃物停止燃燒,可采取哪些措施?

在學生交流和討論基礎上,教師總結歸納出如下結論。

滅火的原理

1、撤除可燃物。

2、隔絕氧氣。

3、降低可燃物的溫度至著火點以

滅火的`方法

1、隔離法:如森林或草原燃燒,常開辟隔離帶。

2、窒息法:在燃著的可燃物上覆蓋其它物質。

3、降溫法:使用大量的冷卻劑。(常用的冷卻劑是水)

達標練習

下列滅火方法中利用了什么滅火原理?

(1)用燈帽蓋滅酒精燈。

(2)柴草著火用水澆滅。

(3)“釜底抽薪”。

三、常見滅火器及工作原理:

實踐活動:(閱讀教材127頁表格內容,或到相關消防部門了解相關知識)交流和討論下列問題:

1、了解常見滅火器種類及結構特征。

(1)燃著的酒精燈為什么可用燈帽蓋滅?

(2)炒菜時,有時鍋里的油燃燒起來,這是怎么回事?怎樣把鍋里的油火撲滅?為什么用這種方法能滅火?往鍋里倒水行不行?為什么?

(3)如果廚房里的煤氣著火了,首先應該做什么?為什么?

(4)如果電線或電器著火了,首先應該做什么?為什么?往電線或電器上噴水行不行?為什么?

2、了解常見滅火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范圍。

達標練習:

(1)燃著的酒精燈為什么可用燈帽蓋滅?

(2)炒菜時,有時鍋里的油燃燒起來,這是怎么回事?怎樣把鍋里的油火撲滅?為什么用這種方法能滅火?往鍋里倒水行不行?為什么?

(3)如果廚房里的煤氣著火了,首先應該做什么?為什么?

(4)如果電線或電器著火了,首先應該做什么?為什么?往電線或電器上噴水行不行?為什么?

燃燒和滅火教學設計(6)

《燃燒和滅火》教學設計

一、設計理念

根據維果斯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教學的出發(fā)點應該建立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上,本節(jié)課在教與學的方式上,嘗試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學生的思考,通過教師的合理引導,解決教學中的預設與生成的問題,在最近發(fā)展區(qū)與現有發(fā)展水平的轉化過程中,不斷創(chuàng)造更高水平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基于微課,通過“我預習 我知道”、“我質疑 我勇敢”、“我釋疑我進步”、“我探究 我明了”、“我查閱 我提升”五個環(huán)節(jié)來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從而實現“學生為主體”的“翻轉課堂”。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早已接觸到了燃燒,腦海里已經對燃燒的定義有了模糊的印象,通過微課的學習,學生不難完成對燃燒條件和滅火原理的歸納與理解。在此基礎上,學生會對燃燒和滅火的相關知識產生更深入的思考,對于學生在微課學習中產生的疑問,需要在課堂上通過實驗探究進行解疑,而在前面的課程中已涉及了大量的探究實驗,這為本節(jié)課的實驗探究打下了基礎。

三、學習內容分析

鑒于本課題內容與學生生活關系密切且難度不大的特點,本節(jié)課以翻轉課堂的模式,利用微課突破本節(jié)課的知識重點。

微課中設計的問題情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微課學習過程中都能得到啟發(fā),從而生成新的問題,這些問題是對本課題基礎知識的完善和提升。本節(jié)課設計選擇其中學生可能有疑惑的問題,在課堂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通過演示實驗,自主實驗等形式來解決學生的疑惑。

四、教學目標

1. 通過微課理解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提高對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的能力;

2. 在微課學習中對燃燒和滅火有更深層次的思考,并學會通過實驗、探究等活動釋疑解惑,培養(yǎng)科學品質。

五、重難點分析:

重點:1.通過微課的學習掌握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

2.在微課學習中生成新的問題,并通過實驗、探究等活動,學會對獲得的事實進行分析得出結論。

難點:1.在微課學習中學會思考,使思維得到提升,學會提出新的問題,并通過實驗、探究等活動進行釋疑解惑,培養(yǎng)科學品質。

六、課前準備

1.微課(時長:7分31秒)

2.學生完成導學案

3.根據學生學案進行二次備課

七、教學過程

第一環(huán)節(jié):我預習,我知道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總結微課中的知識重點:

1.燃燒的條件;

2.滅火的`原理?;卮鹑紵臈l件和滅火的原理并板書。檢測學生微課學習的效果,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的能力。【提問】1.什么是可燃物?

2.什么是著火點?

3.燃燒的定義。

通過回憶微課內容和翻閱課本回答問題。對課本中的基本概念進行補充和強調。第二環(huán)節(jié):我質疑,我勇敢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過渡:燃燒和滅火在我們生活中應用廣泛,比如你今天的午飯就需要燃燒放出的熱量。我們利用燃燒發(fā)出的光合熱。有燃燒就有滅火,比如熄滅酒精燈,比如熄滅燃氣灶等。燃燒和滅火離我們這么近,同學們對它有一定認識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困惑。今天就請同學們大膽聽聞,說說關于燃燒和滅火,你一直想知道但是又不知道的問題。

思考

提問培養(yǎng)學生敢于提問,大膽質疑的科學精神。第三環(huán)節(jié):我釋疑,我進步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多媒體:課前同學們觀看微視頻之后在導學案中提出的問題。

(一)著火點方面:

1、鉆木取火的原理?

2、為什么有些物體在不遇明火的情況下可以燃燒?

3、為什么在加油站不能打電話?

得出小結:物質燃燒需要溫度達到著火點。即使我們使用其他物質燃燒來點燃也是利用其他物質燃燒放出的熱量是可燃物的溫度達到著火點。

從對著火點方面問題的解答,給我們的啟示是:冬季使用取暖設備時,不能在上面覆蓋衣物,也不可使取暖電器靠近易燃物

(二)助燃物方面:

1、水不是能滅火嗎,為什么白磷在水下還能燃燒呢?

2、水中本來就有氧氣,為什么一開始白磷在水中不能燃燒,通入空氣后白磷燃燒?小結:燃燒需要可燃物與氧氣接觸。當氧氣的濃度過低時,即使有氧氣,燃燒也不能發(fā)生。空氣中氧氣的體積約占21%,一般情況下,當氧氣的濃度下降至14%-15% 以下,燃燒就停止了。

(三)滅火方面

為什么有的火一扇就滅,有的火越扇越旺?

展示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

多媒體:新西游記的片段

演示:用扇子扇滅蠟燭

引導學生對比分析,得出結論小結:當燃燒火焰比較小時,扇子煽動使空氣流動,從而帶走了熱量,使溫度降低到著火點以下。當火焰比較大時,扇子煽動帶走的熱量有限,卻補充了更多的空氣,促進燃燒。

啟示:滅火要分情況,科學滅火。

在交流的同時思考問題的答案。

思考。

觀看視頻、小組討論

回答問題通過展示學生的練習檢測情況,使明確其中部分問題的答案,對其中分歧較大對的問題再思考,激發(fā)求知欲。

通過不同場景的對比,學會分情況分析問題,而不是一概而論。問題一:燃燒一定需要氧氣,這是真的嗎?先請同學們根據自己所學,提出猜想

演示實驗:鎂條在二氧化碳中燃燒。

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現象,并得出

結論。小結:通常所說的燃燒是指可燃物與氧氣發(fā)生的發(fā)光放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廣義上,燃燒是指一種發(fā)光、放熱的劇烈的化學反應。

學生思考討論并回答。

觀察實驗現象:鎂條在二氧化碳中能繼續(xù)燃燒,得出問題的答案:燃燒不一定需要氧氣。

對燃燒的定義進行拓展,培養(yǎng)學生的大膽質疑的精神,引導學生在科學探究中尋求真理。問題二: 油鍋著火不能用水來澆滅,這是真的嗎?先請同學們根據自己所學,提出猜想

視頻:慢鏡頭展示油鍋著火后澆水的結果。

引導學生分析、討論。觀看視屏,思考

討論

回答

對于現實問題的討論和分析,體現了化學學科應用于生活的學科價值。問題三:蠟燭被吹滅是因為呼出氣體中有大量的二氧化碳,這是真的嗎?先請同學們根據自己所學,提出猜想

引導學生從相反的角度思考,如果是因為呼出氣體中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使蠟燭熄滅,那么吹大量的氧氣是不是就不會熄滅呢?

師生共同完成演示實驗

1、點燃蠟燭

2、用充滿氧氣的氣球對準蠟燭火焰

3、解開氣球的繩子。

結論:這是假的。吹滅蠟燭和扇滅蠟燭一樣,都是降低溫度至著火點以下。

反饋練習

下列場景的做法對嗎?

1、煤氣泄漏,開燈查看。

2、煤氣泄漏,立即開窗通風

3、室內起火,立即開窗通風

4、電器著火后,關閉電源,用棉被等不透氣的物體覆蓋在上面,及時撥打119思考、討論

觀察實驗現象

思考、討論、回答

培養(yǎng)學生從反面思考問題的方法

通過師生共同實驗的環(huán)節(jié),增加師生互動,激發(fā)學習興趣,獲得成就感。第四環(huán)節(jié):我探究,我明了[自主探究]

實驗目的:

請同學們點燃兩根小木棍,并想辦法讓其中一根燃燒的更快。

在我倒數5個數時,用桌面上所給的儀器和藥品通過不同的辦法將紙條熄滅。提供物品:

長紙條兩根、

氧氣一瓶(部分小組有)、

二氧化碳(部分組有)、

沙子、

水、

空燒杯、

剪刀、抹布小結:1、通過實驗,同學們發(fā)現,燃燒需要氧氣,而且氧氣越充足,燃燒越充分。

2、還可以通過增大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來促進燃燒。

用相機捕捉學生實驗的精彩瞬間,展示在多媒體上

小組討論

設計方案動手實驗

分組匯報實驗結果

(老師將不同組的現象拍下來,在多媒體上展示)

通過自主設計實驗、自主實驗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

在自主實驗中發(fā)現新的知識,對燃燒和滅火有了更深更高的認識。第五環(huán)節(jié):我查閱,我提升多媒體鏈接新聞:

一家三口遇火災 初中生憑消防演練知識救全家

請同學們通過網絡,報刊、書籍學習,掌握一些常見的火災的滅火知識,以及正確的火場自救知識。

將這些知識整理成小論文,手抄報,漫畫等形式,下周將會把大家的作品在學校進行科普展覽。

課后查閱資料并對資料進行整理。改變作業(yè)的形式,提高學習的興趣。

通過自主查閱資料、整理資料,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歸納整理能力。

板書設計:

燃燒和滅火

燃燒:通常情況下,可燃物與氧氣發(fā)生的一種發(fā)光、放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

燃燒和滅火教學設計(7)

《燃燒與滅火》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燃燒與滅火》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

2.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識,培養(yǎng)自護自救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研究燃燒的條件、探究滅火的方法,學習對獲得的事實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

2.能用化學知識解釋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燒現象和滅火的方法與原理。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燃燒既可造福人類,又可能給人類帶來災害的事實,學會用辨證的觀點看待問題。

2.通過認識燃燒條件和滅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的變化均有規(guī)律,認識規(guī)律、掌握規(guī)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發(fā)展,避開災害,造福人類。

3.通過安全知識的學習,增強安全意識,學會自我保護。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燃燒條件和滅火的原理 。

難點:燃燒條件。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應用、演示實驗、探究活動、啟發(fā)式提問。

四.教學過程

1、回憶學過的燃燒事例和燃燒現象,根據以上事例,歸納燃燒定義和特征。

2、播放視頻,探究燃燒的條件。

小結:燃燒,必須同時具備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

(2)要與氧氣接觸。

(3)可燃物要達到燃燒時所需的最低溫度——著火點。

同時補充:實驗的改進。

3、滅火的原理和方法。

引導學生歸納總結滅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

(2)隔絕氧氣。(或空氣)

(3)使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

三者任滿足其一。

播放視頻,分析蠟燭熄滅的原因。

4、應用

5、談一談,遇到火災自救的措施

6、理解簡易滅火器的原理,了解幾種常用滅火器

7、小結

8、課堂練習

9、課外任務:調查與研究。

【微語】無論前方等待的是什么,只要心懷信念,我們都有能力去戰(zhàn)勝一切。

溫馨提示:
本文【燃燒和滅火教學設計(合集7篇)】由作者教培參考提供。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培訓啦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若存在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管理員或作者進行刪除。
我們采用的作品包括內容和圖片部分來源于網絡用戶投稿,我們不確定投稿用戶享有完全著作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權利,請聯系我站將及時刪除。
內容侵權、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Copyright @ 2025 培訓啦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