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參考
教育培訓行業(yè)知識型媒體
發(fā)布時間: 2024-08-12 14:15:13
一 、學習目標:
1、通過自讀、挑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讀準字音,讀清節(jié)奏。
2、結合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翻譯課文。
3、小組合作交流,說出夸父的形象和本文的主題。
二、學習重難點:
翻譯課文,說出夸父的形象和本文的主題。
三.學習過程及策略:
1、導入新課:
神話是我們文學天地中燦爛奪目的瑰寶。女娃造人的故事還記得嗎?你還讀過哪些神話故事?(盤古開天辟地,后羿射日,女媧補天,精衛(wèi)填海)
2、自主學習:
目標:翻譯課文
內(nèi)容:朗讀課文,疏通文意
方法:朗讀課文,結合課下注釋和工具書,自主翻譯課文,然后前后桌對譯,仍不能解決的做出標記,全班解決。
時間:7分鐘
自主檢測題:、
⑴學生對照注釋,初步理解文句,劃出疑難字詞,師生交流。
逐走:競跑,賽跑。欲得飲:想要。
飲于河:黃河。大澤:大湖。鄧林:桃林。
⑵學生口頭翻譯句子。
A、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 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
B、未至,道渴而死。
C、棄其杖,化為鄧林。
3、合作探究
⑴、夸父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卻仍未追上太陽,你認為夸父是個失敗者嗎?請說說你的理由。
⑵.你如何理解這則神話的主題?
⑶.對《夸父逐日》的結尾:棄其杖,化為鄧林。應如何理解?
展示方法:各小組派代表回答,并提出問題,加分獎勵。
4、拓展延伸
從夸父這個神話人物的身上,我們得到了什么啟示?
5、課 堂 小 結
學生回顧學習目標談收獲:
從知識上:
從做人上:
從寫法上: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1)利用課文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
(2)朗讀課文,正確掌握句中的停頓。
(3)理解掌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和中心思想。
(4)積累一些文言詞匯。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和翻譯理解課文,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理解兩篇文章的主旨以及所蘊含的人生哲理。
教學重難點:
1、朗讀背誦文言課文,積累一些文言詞匯。
2、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理解兩篇文章的主旨。
3、體會古代勞動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
教學時間:二課時
自學內(nèi)容:
1、朗讀課文,正音,斷節(jié)奏。
2、翻譯課文,畫出不理解的語句。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神話是我們文學天地中燦爛奪目的瑰寶。女娃造人的故事還記得嗎?你還讀過哪些神話故事?(盤古開天辟地,后羿射日,女娃補天,精衛(wèi)填海)
二、復習一下有關神話知識。講述神話的產(chǎn)生和特點及《山海經(jīng)》。
1、神話是在科學水平不發(fā)達的遠古時代產(chǎn)生的,那時的人們無法對許多自然現(xiàn)象做出科學的準確的解釋。但是,人類又想要探求這方面的知識,所以,只好借助于想像來解決這個問題了,而這種大膽而奇特的想像恰恰就是神話故事中的亮點。這種想像體現(xiàn)了遠古時代人們那種強烈的探求欲望。今天的社會科學技術高度發(fā)達,但仍有廣闊的未知領域等待我們?nèi)ヌ綄?,去研究,所以,這種想像力、創(chuàng)造意識,都是我們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2、《山海經(jīng)》譯,書名。18篇。作者不詳,各篇著作時代亦無定論,近代學者多認為不出一時一人之手,其中14篇是戰(zhàn)國時作品,《海內(nèi)經(jīng)》四篇則為西漢初年作品。內(nèi)容主要為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產(chǎn)、藥物、祭祀、巫醫(yī)等,保存了不少遠古的神話傳說。對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研究,均有參考價值。其中的礦物記錄,為世界最早的有關文獻。晉郭璞作注,并為《圖贊》,今圖佚而贊存;其后考證注釋者有清代畢沅《山海經(jīng)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經(jīng)箋疏》,今人袁珂《山海經(jīng)校注》等。(教師可根據(jù)需要選取要點講解)
三、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聽準字音、節(jié)奏。
2、學生齊讀2遍。(齊聲朗讀)
3、學生對照注釋,初步理解文句,劃出疑難字詞,師生交流。
逐走:競跑,賽跑。欲得飲:想要。
飲于河:黃河。大澤:大湖。鄧林:桃林。
4、學生口頭翻譯課文。(同桌交流)加深理解。
譯文:夸父與太陽競跑,一直追趕到太陽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黃河、渭水喝水。黃河、渭水的水不夠,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還沒趕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遺棄的手杖,化成桃林。
5、全文僅37個字,但故事情節(jié)波瀾曲折,這篇神話共分幾個畫面來描述夸父?
明確:逐走,入日——渴,飲于河渭——北飲大澤——道渴而死——棄杖化鄧林
四、問題探討
1、這篇短文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明確:《夸父逐日》是我國最早的神話之一。在這篇神話中,巨人夸父敢于與太陽競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為桃林。這個奇妙的神話表現(xiàn)了夸父無比的英雄氣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強烈愿望和頑強意志。夸父這一神話人物形象,具有超現(xiàn)實的想像、夸張的浪漫主義魅力。
2、你對夸父追日的行為有什么看法?你能不能寫一段夸父臨死前的內(nèi)心獨白?
明確:夸父是一個古代神話英雄,他不向自然屈服,敢于和自然斗爭,甚至為此獻身,更令人感動的是,死后,他的手杖,還要化成一片桃林,將頑強的生命延續(xù)下去。勇于探索、不怕犧牲、造福人類的可貴精神這篇神話對后世影響很大。
(對夸父這個人物,學生會有分歧,可能有學生認為夸父是不自量力,教師對此也不要斷然否定,應該保護學生爭論問題的積極性。可以從神話故事的特點方面引導學生從積極方面理解夸父的行為,從而理解夸父的宏大的志向,巨大的氣魄。)
夸父臨死前的內(nèi)心獨白:學生自寫,然后交流。
3、對《夸父逐日》的結尾:棄其杖,化為鄧林。應如何理解?
夸父口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蹦敲?,什么是“鄧林”呢?“鄧林”實有基礎,在現(xiàn)在大別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處。據(jù)清代學者畢沅考證,“鄧”“桃”音近,“鄧林”即“桃林”?!班嚵帧睘榈孛f,與“鄧林”即“桃林”之說并不矛盾。我們可以認為,“鄧林”既是地名,也是“桃林”,“鄧林”這一地名是因“鄧林”的“桃林”之義而得名的。此處,“杖”與“桃林”同為木,形象上有相通之處;夸父的口渴如焚,與提供甘甜多汁果實和成片綠陰的'桃林',在內(nèi)容上也是相合的??涓高z下的手杖化為一片桃林這一結尾,以富有詩意的高度想像力,豐富了《夸父逐日》這一神話的內(nèi)涵,豐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現(xiàn)了一種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為人類造福的精神,使整個神話更具有浪漫主義的魅力。
4、成語“夸父逐日”(“夸父追日”“逐日”)意為: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氣魄。
5、背誦課文。
【教材分析】:
《夸父逐日》是一則文言神話,被編在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探險篇中。本單元集中了古今中外的探奇故事,旨在激發(fā)學生探求的興趣,學習探險的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應注重情感的培養(yǎng)。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逐走、欲、河、道”等詞語的含義、用法,積累文言知識。
2、背誦課文,了解神話的相關知識。
能力目標:
1、會辨析文言文中的詞語省略現(xiàn)象,正確翻譯理解課文。
2、反復朗讀,提高學生自學文言文的能力。
3、深刻領悟故事蘊含的意義。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學重難點】:
1、熟理解課文大意,學習積累文言詞語;
2、深刻領悟故事蘊含的意義,多角度理解課文的內(nèi)涵;
3、體會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
【教學方法】:
本課時擬采用如下教法:
1、朗讀法?!皶x百遍,其義自見”,這是學習文言文的好方法。
2、討論探究法。新課標十分注重學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討論合作的能力,學生能在
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共同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自然導入,我來猜
1、同學們,今天上課,老師給大家?guī)韼讖埦实膱D片,大家想看嗎?邊看邊猜猜每張圖片講了哪個故事?
女媧補天、女媧造人、嫦娥奔月、后羿射日、愚公移山、精衛(wèi)填海。
二、經(jīng)典神話,我誦讀
1、聽配樂朗誦,注意生字讀音和句中停頓
2、跟讀課文
3、全班齊讀
4、同桌交流,譯讀課文,學生展示翻譯結果
學生可能提出的理解障礙及需要特別注意的問題,教師予以點撥。
(1)疑難字詞:逐走:賽跑河:黃河欲:想要大澤:大湖鄧林:桃林
(2)詞語省略現(xiàn)象:(夸父)棄其杖,化為鄧林。
5、根據(jù)譯文,背出原文。
6、全文僅37個字,但故事情節(jié)波瀾曲折,畫面栩栩如生,你認為這篇神話共分幾個畫面來描述夸父逐日?
與日逐走——飲于河、渭——北飲大澤——道渴而死——棄杖化林
三、神話精髓,我探究
1、多媒體播放動畫片《夸父逐日》,它與課本在敘述上也存在很大的差異,你更欣賞哪一種?
2、教師示例:擴寫“化為鄧林”,學生分組擴寫其他畫面。
3、對《夸父逐日》的結尾“棄其杖,化為鄧林。”應如何理解?
4、《山海經(jīng)大荒北經(jīng)》中記載:”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澳阍趺纯创涓父矣凇芭c日逐走”?
四、夸父魅力,我感受
1、多媒體展示:學生齊聲誦讀積累:
巴金《日》:“我懷念上古的夸父......卻不如轟轟烈烈的死。”
陶淵明《讀山海經(jīng)其九》
人們常以“夸父逐日”來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氣魄。
2、神話故事中還有夸父一樣的人物嗎?說說看。
神化中的“夸父“形象:《精衛(wèi)填海》中的精衛(wèi)、《女媧補天》中的女媧、《大禹治水》中的大禹、《后羿射日》中的后羿、《共工怒觸不周山》中的共工、《愚公移山》中的愚公……
3、自我反思:心中的太陽,我去奮力追逐了嗎?
五、結束語:
青春,因為創(chuàng)新而美麗;
生活,因為神話而神奇。
愿你們打開想象的翅膀,讓生活飛向遠方。
六、作業(yè)布置
1、擴寫《夸父逐日》,不少于300字。
2、預習《共工怒觸不周山》。
七、板書設計
夸父逐日
《山海經(jīng)》
與日逐走——飲于河、渭——北飲大澤——道渴而死——棄杖化林
宏大志向英勇無畏死而不已、造福人類
【教學目標】
1、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感受夸父的巨人形象,體會夸父身上所折射出的人文精神(難點)
3、樹立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培養(yǎng)堅強不息、頑強拼搏的精神(重點)
【教學方法】
小組討論法
【學習過程】
一、問題導入2分鐘
在夏夜的星空下,在冬日的暖爐旁,我們也許曾聽過爺爺奶奶講那些古老神秘而又美麗動人的故事。在那些充滿神奇想象的神話故事里,我們認識了開天辟地的盤古,偉大的人類之母女媧,七夕鵲橋相會的牛郎織女,廣寒宮里寂寞孤獨的嫦娥……今天我們還要認識另一個了不起的巨人——夸父,一起走進他的神話故事。
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預習交流(自主學習)7分鐘
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語。
打開書133頁,自己去讀讀這篇神話,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拼讀幾下,把字詞讀準把句子讀通;在讀不通的句子處做上記號,并多讀幾次。
三、互動合作(24分鐘)
再讀文本,感受巨人的形象
1、從課文中你了解到夸父是個怎樣的人?(巨人)
2、從哪些地方看出來?
于是夸父拿著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像風似的奔跑,向著太陽西斜的追去,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還沒等太陽落下去,夸父就追到了——腿長、步子大
一團又紅又亮的火球,照著他的全身,他無比歡喜舉起兩條巨大的手臂,想把這團火球抓住
手臂長、力量大
咕嘟咕嘟,霎時間兩條大河都給他喝干了,可是還沒止住口渴——肚子大
像一座大山頹然倒下來,大地和山河都因為他的倒下而發(fā)出巨響——身軀大
三、研讀課文,感悟“精神上的巨人”
就是這樣一個高大、威猛的巨人——夸父,他要去(追日),他追到了嗎?(有或沒有)課文的哪一段告訴我們這個事實。
2、出示:課文第四段
(1)自由讀
(2)指名讀
(3)這樣一個巨人,為什么沒追到太陽?
(4)默讀課文2――4段,看看是否能自己解決。
3、同桌交流
4、指名交流
歸納出示:【他實在是太渴,太累了。】
他為什么這么渴,這么累?
2、展示交流10分鐘
師范讀:而太陽唯一能做的是,把最后幾縷金色的光輝灑在夸父的臉上;而此時此刻,夸父只能躺在地上,遺憾地看著西沉的太陽,長嘆一聲,便把手杖奮力向前一拋,閉上眼睛長眠了。)
1、此時此刻你感受到了什么?
(他感到很失望、他覺得辜負了鄉(xiāng)親們的希望、他很遺憾)
2、交流:他遺憾什么?
3、老師精講點評4分鐘
是啊,夸父的這種堅強不息和頑強拼搏的精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決心和堅強不息、頑強拼搏的精神。一直激勵著我們。他不僅僅是留給我們巨人形象,他更是一個精神上的巨人。讓我們再一次帶著敬佩去讀讀這段話。
四、課堂總結3分鐘
在我國的神話故事中還有許許多多像夸父一樣為著理想執(zhí)著追求的人,像“精衛(wèi)填?!敝械木l(wèi)鳥就是其中的一位。它不畏艱難,不論海有多寬,浪有多大;它都用不懈的努力實現(xiàn)著自己的理想——填平大海。這句格言也訴說著同樣的道理。(讀)
讓我們記住這個故事,記住這句話,讓它成為我們生活的座右銘,激勵我們奮勇前行。
五、鞏固拓展(練習檢測)4分鐘
“夸父追日”這個神話故事最早出現(xiàn)在《山海經(jīng)》里,是這樣記載的:“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睂W了課文之后,你能用自己的話,來說說它的含義嗎?
六、布置作業(yè)
收集一些神話故事
七、板書設計
32夸父逐日
夸父:堅強不息,頑強拼搏
精神上的巨人教師復備欄
【設計簡述】
(1)從內(nèi)容角度:《夸父逐日》是選自《山海經(jīng)》的一則經(jīng)典神話故事,不管是從字面上理解還是從主題上把握都比較易懂。茅盾先生在《中國神話研究初探》一書中說:“原始人類的思想雖然簡單,卻喜歡去攻擊那些巨大的問題,例如天地緣何而始,人類從何而來,天地之外有何物,等等?!薄犊涓钢鹑铡纷鳛橐粍t創(chuàng)世神話,亦是如此。所以,本設計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要學生時刻意識到這是一則神話,所講故事非真實,但故事背后所體現(xiàn)的遠古先民創(chuàng)作神話的精神動力是真實的,并且是具體的。夸父是遠古先民心目中的英雄,讓他代替自己實現(xiàn)自己無法完成的夢想,但還是沒能實現(xiàn),從這方面講,是現(xiàn)實的;但結果手杖“化為鄧林”,又是浪漫的。這不僅體現(xiàn)了神話的特色,更讓我們感受到了遠古先民創(chuàng)作這則神話的文化心理和精神寄托。
(2)從文體角度:《夸父逐日》是一篇淺易的文言文,短小精悍卻意味豐富,它在歷史文化的長河中流傳至今,歷久彌香。所以要在教學中首當著眼于民族文化的浸潤傳承,重心落在“文”上。但“文”的意蘊主要體現(xiàn)在“言”中,因此,本設計從“言”著手,把握“文”的精神。
【教材分析】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在欣賞文學作品時,“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nèi)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犊涓钢鹑铡肥且粍t古老的神話經(jīng)典,雖然文言版是唯一的,但白話文版本恒河沙數(shù),不盡相同。主題思想也有了“夸父不自量力”和“夸父決心大”的分歧。為了讓學生能夠保持“素讀”狀態(tài)的理解并能從“神話”本來的意義去體悟這則神話,本設計列以下主要教學目標:
1.明確我們到底該怎樣把握《夸父逐日》的精神內(nèi)涵?
2.明確遠古先民為什么要創(chuàng)作《夸父逐日》這則神話故事?
3.明確我們今天為什么還要學《夸父逐日》?
《夸父逐日》一文被編排在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即“探險”單元中,按照單元提示要讓學生通過學習該文體會“探險”過程中成功的欣喜,失敗的悲壯。但不論怎樣都不能遏制住人類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阻擋不了人類探索世界的激情。從本單元所選文章的產(chǎn)生年代講,《夸父逐日》是最早的;從故事性質(zhì)講,也是比較特殊的,它是一則神話,一般的認識是神話是遠古先民用自己的智慧探索自然世界的精神寄托和表達,對當今人們的生活和精神有著深遠的影響,正如米蘭·昆德拉在《小說的藝術》一書中所說:“來自遙遠的年代深處的神話在遙控著我們的一舉一動?!?/p>
《夸父逐日》是一則淺顯易懂的文言文,雖簡短,但字字珠璣。也正因簡短,給了我們很多的想象空間,所以在感受夸父的英雄形象時主要是結合原文和幾段相關補充材料從各方面來想象夸父的形體,感受英雄的氣魄。也要從神話的角度體會這樣一個“失敗”的英雄的鍥而不舍、執(zhí)著不屈的探索宇宙自然的偉大精神。
基于以上考慮,本教學設計就重點以想象為把握文章的切入點,通過補充相關資料,結合學生有限的經(jīng)驗來了解文本意義,感受蘊含在這則神話故事中的先民的創(chuàng)造精神,體悟在新時代背景下學習《夸父逐日》的必要性。正如潘紀平在《語文審美教育概論》中指出:“讀者對文本的理解需要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填充’、想象,通過對文本的創(chuàng)造性鑒賞、評價,體現(xiàn)解讀過程中讀者的主觀能動性、主觀創(chuàng)造性,從而實現(xiàn)文本的價值意義。”
【學情分析】
《夸父逐日》雖然年代久遠,但在“探險”單元中是最后一篇,前面學了既“悲劇性”又“偉大”的探險家斯科特,也學了空中罹難的七名“挑戰(zhàn)者”號航天員,還學了最終成功攀登珠峰的王富洲等中國登山隊員,所以,學習《夸父逐日》一文應該已有了充分的鋪墊,并且這些鋪墊是來自各種探險情況下的,所以把握夸父身上所體現(xiàn)的英雄氣概并不難。但《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5版)和很多現(xiàn)代文版本的《夸父逐日》都解讀這則神話時說夸父逐日“也用來比喻不自量力?!彪m是消極的理解,但要引導學生理解夸父的“不自量力”是想肯定自己價值的一種表現(xiàn),而非盲目的冒險,而這一切恰來自遠古先民的創(chuàng)世文化心理。
從先民的創(chuàng)作角度理解時,可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既然夸父是遠古先民的精神化身,為什么還要讓夸父“道渴而死”,而非成功地追趕上太陽。這就要通過引入材料讓學生理解什么是“悲劇”,有何不同凡響之處。再和同為神話經(jīng)典的《精衛(wèi)填?!废啾容^,深刻地認識悲劇的藝術效果。
再者,夸父“道渴而死”后手杖竟然“化為鄧林”,這又該怎么理解?這就需要對“桃”意象和“桃”文化有一個比較全面的掌握,才能真正領悟蘊含在這則神話故事中的遠古先民的精神寄托。
【教學目標設計】
新課程標準認為,語文具有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語文教學要讓學生“關注自然,關注人類”,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要提升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按照單元編排的意圖和課文的特點,確定本文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與能力:
(1)掌握文言詞匯(“走”、“棄”等)以及一些文言詞的特殊用法(“北”“道”名詞作狀語)。
(2)學會憑借語感,閱讀簡短的文言文。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想象,把握夸父的英雄形象。
(2)結合體驗,體會先民創(chuàng)作夸父逐日這一神話故事的文化心理。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感受先民探索宇宙自然、追求美好愿望的頑強意志,鼓勵學生在新時代學習并弘揚夸父逐日的精神。
【重點難點設計】
《夸父逐日》是一篇同學們耳熟能詳?shù)纳裨捁适?,并且有的學生能一口氣講出好幾種版本,就神話故事所表現(xiàn)的夸父勇于探索的精神和頑強的意志較容易理解。但神話反映的是“先民們借助想象所表達的對自然現(xiàn)象、精神追求的原始理解”。因此,將這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分別設計為:
教學重點:通過想象及課外知識的鏈接,理解夸父的英雄形象,體會夸父逐日的精神。
教學難點:在領悟神話所體現(xiàn)的探索宇宙自然的精神的基礎上揣摩先民創(chuàng)作神話的文化心理。
【教學策略手段】
基于對以上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的考慮,本節(jié)課主要采用誦讀感知、想象感悟、研讀探究等方法。
由于神話內(nèi)容由文言文的形式呈現(xiàn),所以首先應結合注釋誦讀課文,培養(yǎng)學習文言的語感,結合原始積累,感知故事大意,以和自己所讀的白話版的內(nèi)容在心理形成對比。在對比思維中,有利于學生聯(lián)想想象、深度感悟。而研讀探究是是落實本課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的必要途徑。
【學生課前準備】
(1)通過課外書籍或網(wǎng)絡閱讀各種版本的《夸父逐日》的故事。
(2)閱讀《精衛(wèi)填?!贰队薰粕健贰镀樟_米修斯盜火》《弗西西斯》等中外神話故事。
【教學用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神話
剛從2008年走來的我們應該對這張照片不會陌生(李寧點燃鳥巢主火炬),主人公是體操王子李寧,他這里的身份是北京奧運會的主火炬手,而奧運會開幕式的總導演張藝謀還給此刻的李寧賦予了一個全新而古老的名字——夸父。讓他以“夸父逐日”的方式點燃鳥巢上空的主火炬,讓他以這種形式向全世界展示我們國家古老的文化。
大家此前聽說過“夸父逐日”這則神話嗎?哪位同學來給我們說一下。(找2生回答)
這兩位同學的回答或許就代表了我們很多同學此時對“夸父逐日”這則神話的看法和理解。我們今天要學的是《山海經(jīng)》里原汁原味的“夸父逐日”,請大家把書翻到教材189頁,讓我們一起走進《夸父逐日》。
二、感知神話
1.自由地把課文誦讀兩遍,力求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順。
(1)找一生讀。同桌評價。
(2)加句讀(dòu),鞏固理解。
過渡:看來我們同學看著書本是能夠讀下來了,那老師要考查一下我們大家,看是否都讀順了文章。我們知道古人在寫文言文時是不加標點符號的,我們今天所見的這些標點都是后人加的,現(xiàn)在,你能給這些豎排的原文加上標點嗎?
夸 父 與 日逐走入 日 渴 欲得 飲 飲 于 河 渭 河 渭 不 足 北 飲 大 澤 未 至 道 渴 而 死 棄 其 杖 化 為鄧林
(2)齊讀一遍課文。
三、探究神話
過渡:大家基本上對這個神話的內(nèi)容已經(jīng)有所了解。但我們今天學習這則神話的主要目的不是只了解大意,而是要透過文字去發(fā)現(xiàn)藏在文字背后的東西。
(1)夸父與日逐走,入日
明確:“夸父與太陽競跑,追趕到太陽落下的地方。” “追趕”往往是有目的性的,大家能否展開自己想象的翅膀,說說夸父為什么要“逐日”呢?
明確:為人類的謀福祉。太陽是熱、光明的象征,如同西方神話中的普羅米修斯一樣,為人類盜火。
“夸父逐日”畢竟是一則神話,他是遠古人類所創(chuàng)造的,我們想想,遠古人類為什么要創(chuàng)造這樣一則神話呢?
得到名聲。其實我們不可否認,得到名聲是每個人對自我價值的認定。
到底是什么,或許能從原始人類對太陽的理解中得到答案:
或者:遠古人類自己的夢想無法實現(xiàn) ,于是創(chuàng)造夸父這樣一個人去替自己完成。一個偉大的使者。能夠“逐日”一個英雄形象。
就我們就我們今天,如果到了晚上或著在你晚上正在學習時突然停電了,你的感覺是什么呢?我們可想而知,遠古人類在面對黑暗是非常無助和恐懼的,所以要尋求光明、熱量。
我們看看遠古時代的世界族人和哲學家們是怎樣看待太陽的——
火地島人、布須曼人:太陽是至上神的“眼睛”。
薩莫邪德人:太陽是善的眼睛。
柏拉圖:太陽是表現(xiàn)在可見事物中的善的影像。
俄耳甫斯:太陽是世界的智慧?!?……
這樣一來,我們發(fā)現(xiàn),先民的確是把自己對善的追求、對光明的向往,為整個人類謀福祉的想法寄托在了夸父的身上。自己無法完成,就塑造夸父這樣一個英雄式的人物達到夢想?!景鍟浚河⑿?/p>
英雄——有遠大理想、為人類某福祉的這樣一種人。
過渡:原始人類讓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上路了,結果在途中遇到什么呢?
(2)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
①翻譯:北——名詞做狀語,向北方去。狀語就是放在動詞前邊的修飾動詞的一個詞語。
②夸父一口氣飲盡了黃河和渭水中的水。黃河是我們國家的第二大河流,是世界第五大河流,而渭水是黃河最大的支流,我們可以想象夸父喝的水的多,但是,這么多的水還是不能滿足夸父的渴的程度,他想到北方的大澤繼續(xù)去找水喝。
有一個成語是“氣吞山河”,我們看文中所寫的夸父“吞河”肯定沒問題,他能吞山嗎?我們看出自唐代文學家張鷟在《朝野僉載》中的一則記載:
辰州東有三山,鼎足直上,各數(shù)千丈。古老傳曰:夸父與日競走,至此煮飯,此三山者,夸父支鼎之石也?!茝堹|《朝野僉載·卷五》
找一學生翻譯一遍。你從這則材料中能讀出什么呢?(食量大、形象高大)
那你覺得夸父是個怎樣的形象?形體高大、威猛、強壯、巨人形象……
遠古人類為什么要把夸父這樣一個人寫得這么高大呢?
明確:是遠古人類對夸父形象的一種塑造、對自己精神的一種寄托。反映了遠古人類對英雄的崇拜,對高大的崇拜。更是遠古人類浪漫情懷的體現(xiàn)。的確這都是一個浪漫的想象,所以后來都有了李白“欲上青天覽明月”的念頭。
【板書】:崇拜高大
我們來想想,夸父追趕太陽跑的時候,應該是往哪個方向跑的,(往西)結果后來呢?那么他改變方向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分別是什么呢?(能夠喝到水解渴、給自己補充足夠的能量,再繼續(xù)追逐太陽;下定決心解決問題)這體現(xiàn)了夸父什么樣的精神啊?(執(zhí)著、頑強、不懈追求、鍥而不舍……)
遠古人類在夸父身上寄托了自己的遠大抱負,并且讓他孔武高大,崇拜著這樣一個英雄,并且夸父也能夠堅持不懈、鍥而不舍。
【板書】:堅持不懈、鍥而不舍
但,夸父成功了嗎?
(3)未至,道渴而死
這個句子所有的成分齊全嗎?沒有,缺了主語“夸父”,還缺了什么呢?夸父要到的地方——“大澤”?!暗馈狈g成“在半道上”,同樣是名詞做狀語。
我們怎么看待這個結果呢?
假如我們同學們現(xiàn)在有一次機會再寫“夸父逐日”的神話,你們希望夸父在半道上渴死嗎?(遠古人類為什么要讓夸父這個形象轟然倒下呢?)
不希望:因為他在進行著一項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壯舉,就這樣死了,實在是太可惜了。太平常了,就好像說某人干什么事情了,結果就成功了。
希望:正因為人們給夸父寄托了這么多的厚望,又讓他孔武高大,應該來說追上太陽是萬無一失的,但就這么死了,并且是渴死的,形成了一種情感落差,形成對比,能夠引起人們的思考。
魯迅說“悲劇是把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了給人看”。
我們能不能想象一下,夸父當時倒下時的情景,用簡單的一段話來描述一下??梢钥紤]抓住人物的神情、心理以及當時周圍的環(huán)境來展開想象。
悲劇主人公遭受到的痛苦并不是由于他的罪惡,而往往是由于某種外界的不可逆轉(zhuǎn)的因素,這就能引起我們?nèi)藗兊耐楹蛻z憫,在這種同情與憐憫中,可以使我們的靈魂得到凈化和升華。也可以說,正是這個神話的悲劇性結果成就了這位曠古英雄——夸父。
人們經(jīng)常和“夸父逐日”這個神話故事一起提起的悲劇神話還有“精衛(wèi)填?!保?/p>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wèi)。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 《山海經(jīng)·北山經(jīng)》
精衛(wèi)本來的名字叫女娃,是炎帝的小女兒,在游泳的時候被淹死了,魂魄化成為一只精衛(wèi)鳥,經(jīng)常從西山上銜一些微小的土、石、木頭,要把淹死她的東海填平。
這兩個神話的結尾有什么不同呢?“精衛(wèi)填?!睕]有結果,沒準今天她還在堅持填海呢,只是我們沒有看見而已,但夸父有結果,是個明確的悲劇性的結果。
同時,這兩個故事也有明顯的共同點,是什么呢?(都想試圖經(jīng)過自己的努力,完成自己的夢想)
或許遠古人類在創(chuàng)造這些神話的時候,就已經(jīng)知道自己講無法實現(xiàn)這些夢想,但他們還是要創(chuàng)造人物替自己去實現(xiàn)。
“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論語·憲問》
“知其不可為而為之”,這本身就是一種挑戰(zhàn),試圖對自己進行的一種超越。所以說:
英雄之所以稱之為英雄,并不在于我們贊頌的語言,而在于他們始終以鍥而不舍精神對神奇而美妙的宇宙進行探索的責任感,去實踐真正的生活以至獻出生命。雖然他們在與不可戰(zhàn)勝的力量進行的搏斗中毀滅了自己,但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
到這里,應該說夸父的故事的結束了,但你想想創(chuàng)造夸父的原始人類甘心讓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就這么走嗎?于是,這個故事有了個尾聲。
(4)棄其杖,化為鄧林。
“杖”是什么意思?手杖,用來輔助人行走的。
夸父出來與追趕太陽,我們看他什么東西都沒有帶,卻帶了一支手杖,大家說說這支手杖對夸父來說重要還是不重要呢?那當他臨死時扔掉這個手杖時,你想他是否忍心呢?其實我們看看這個“棄”字大家就能見分曉了。
“棄”:丟棄、拋棄。先讓學生根據(jù)甲骨文字形猜猜是什么意思。繁體寫法為“棄”,本義是“扔掉新生嬰兒”,一個家庭到了“棄嬰”的程度,說明肯定是遇到了極大的困難,不得不扔棄,在生活的困境中無奈的選擇。但哪個母親愿意“棄”掉自己的骨肉啊!但“棄”不是把嬰兒扔到地上,而是放在簸箕里扔掉,這又說明什么呢?但有時候“棄”掉或許會被有撫養(yǎng)能力的人撿回去撫養(yǎng),所以在“棄”的同時還抱著非常大的希望,再者,嬰兒本來就是希望的化身。那么,我們也可以猜想夸父在“棄”掉他的手杖的同時,也是寄托著希望的,那這種希望是什么呢?希望別人能夠繼承自己的事業(yè),把“逐日”進行到底,也就是完成整個人類所寄予給自己的夢想。于是手杖扔出去,就變化為桃林而生長在春風中。
【板書】:寄托希望
為什么要化為“桃林”而不是“楊林”或“柳林”等等呢?
桃在古代被作為美好的象征。
我們課文里沒有講,桃林有多少,而《列子·湯問》篇里是這樣記載的:
“……棄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鄧林。鄧林彌廣數(shù)千里焉?!?/p>
在《山海經(jīng)》里光說是“化為鄧林”,沒有說有多少,而到了《列子》里,變成了有“數(shù)千里”廣,可見其多。
四、升華神話
人類從蒙昧時代,越過荒蠻時代,等到跨進文明社會的大門時,已經(jīng)緩慢地經(jīng)歷了幾百萬年的時間。在這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原始人類一直睜大好奇的眼睛,注視著周圍的大千世界,他們苦思冥想,希望能對那些由于自己缺乏知識而感到神奇莫測的大自然作出一系列滿意的回答,于是產(chǎn)生了神話。
過著群居生活的他們一群人坐在一起,仰望天空,思索宇宙自然,思索大千世界,正如近代文學家茅盾先生在《中國神話研究初探》一書中所說“原始人的思想雖然簡單,卻喜歡去攻擊那些巨大的問題,例如天地緣何而始,人類從何而來,天地之外有何物,等等?!?/p>
夸父他進行的就是一項非常巨大的任務,寧可渴死,但他還是要去完成自己逐日的夢想。那你覺得他和我們今天的人有什么不同嗎? …… ……
人生在世,不能總是低頭覓食,那樣會矮化得像動物一般。人,總要仰望點什么,向著高遠,支撐起生命和靈魂。
產(chǎn)生夸父的年代已經(jīng)永遠地過去了,但我們后來人應該做精神上的夸父,成為夸父的優(yōu)秀弟子。不光要吃甘甜的桃子,更要撿起夸父丟棄的那根手杖。夸父是“棄其杖”,我們要“拾其杖,繼續(xù)逐日”所以2008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總導演從那么多的神話故事中唯獨選了“夸父逐日”這一神話,就是要把原始人類對我們的寄托進行下去,把這種頑強的精神傳承下去。
神話像是來自遙遠故鄉(xiāng)的呼喚,它呼喚著一個民族回歸自己文化的原生點。
從課堂學生回應和后來同事的反饋來看,本堂課用李寧點燃主火炬來導入和總結全文以及對“棄”字的解讀成了本堂課的亮點。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掌握基本的文言字詞,學會翻譯課文,盡量能當堂成誦。
(2)了解《山海經(jīng)》有關知識及神話的含義。
2、能力目標:
(1)復述故事,拓展思維訓練,口語訓練。
(2)學會分析夸父形象,提高概括分析能力。
3、情感目標:
(1)認識學習夸父精神,并將其用于學習、生活之中。
(2)體會古代勞動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興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感悟人物形象,體會人物精神。
2、教學難點:學習夸父精神,體會古代勞動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養(yǎng)學生的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知道這節(jié)課學習哪篇課文嗎?
這節(jié)課我們就學習神話《夸父逐日》!請同學們打開書。哪個同學來翻譯一下題目?(生譯)
夸父追趕太陽!夸—父—逐—日?同學們有疑問沒有?請同學們就這篇神話的題目提問,每個同學至少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三個方面各提一個問題。(生提問。)還能不能跨越時空提問?(生:夸父逐日對今天和未來有怎樣的影響?夸父逐日這個中國的神話對世界文明產(chǎn)生怎樣的影響?)同學們提了很多很好的問題,如果我們能夠經(jīng)常用“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來提問,能夠跨越時空來提問,那么我們的思維品質(zhì)一定會有大的飛躍。
這篇神話選自哪一部書?請看課文注解?!渡胶=?jīng)》是一部怎樣的書?根據(jù)書名,能猜猜這本書的內(nèi)容嗎?
下面我們來學習課文,看看通過課文學習,這些問題能不能迎刃而解。
二、自學,翻譯課文:
(一)自學,翻譯課文。要求:字字落實,字從句順,補充省略的成份,并找出倒裝句。
(二)釋疑討論:
1、省略句:
(1)未至(大澤)
(2)北飲(于)大澤
(3)(其杖)化為鄧林
2、倒裝句:
(1)飲于河、渭
(2)北飲大澤
3、重點字解釋:
“棄”怎么翻譯?(生:丟棄、舍棄)
討論:“棄”能不能翻譯成“丟棄、舍棄”?為什么?(不能,因為“丟棄、舍棄”是主動的,而這時夸父的生命已耗盡,不僅沒有主動“丟棄、舍棄”的力量,而且從心里不想“丟棄、舍棄”,不想倒下去,因為夸父心中的強烈的逐日夢想還沒有實現(xiàn)。因此,“棄”是不得已,是因夸父生命竭盡而遺棄,應翻譯成“遺棄”。)
三、 誦讀,把握神話情節(jié):
1、這則神話故事只有37個字,卻有開端、發(fā)展、高潮和結局,曲折有致。全文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句是開端和發(fā)展,第二句是高潮,第三句是結局。請同學們根據(jù)標點,讀出層次:男同學讀第一句,女同學讀第二句,全班讀第三句。
2、教師進入情境,有感情地范讀,要求學生用最少的字來歸納故事的情節(jié):
“走”“入”(開端)——“渴”、“飲”(發(fā)展)——“死”(高潮)——“化”(結局)
3、用一句話概括這則神話的內(nèi)容:
夸父逐日入日,渴死,其杖化為鄧林。
4、全班齊讀:要求身臨其境,感同身受。
四、誦讀,概括夸父形象和主旨:
1、走入概括的過程——分解、分析、歸類、抽象、綜合,概括“夸父逐日”的意義:
(1)分解、歸類、抽象:
“日”歸類為“未知的事物”、“帶來光明、溫暖的事物”、“時間、生命”、“大自然”。
“逐日”歸類、抽象為“探索、征服大自然”(追求趕太陽,就是人類要探索太陽這個未知的事物;太陽你想走就走?我偏要追上你,讓你一直留在大地上,使大地不再有黑夜和寒冷,即想要控制、征服太陽;追趕太陽,即追時間、追生命,表現(xiàn)了人類想要自己控制時間和生命。這些都是探索、征服太陽的愿望,也就是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為什么要探索、征服大自然呢?可進一步歸類為“追求美好生活以及好奇心、求知欲、英雄氣概的表現(xiàn)等”。
“夸父”歸類為“古代勞動人民”,歸類為“想要造福人類、表現(xiàn)英雄氣概以及有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欲的人”。
板書:
日——未知的事物——光明、溫暖、時間、生命——大自然;
逐日——探索、征服大自然——追求美好生活以及好奇心、求知欲、英雄氣概的表現(xiàn)等。
夸父—古代勞動人民——想要造福人類、表現(xiàn)英雄氣概以及有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欲的人。
(2)綜合:“夸父追日”表現(xiàn)的是古代勞動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宏大志向和氣概。
2、進入情境想象,感同身受,逐句誦讀并逐句概括夸父的形象:
(1)讀“夸父與日逐走”要喚起探索、征服大自然的豪氣,讀出敢于挑戰(zhàn)的氣概,懷揣著對光明、溫暖的強烈渴望和追求。
概括夸父形象:具有探索自然、征服自然、造福人類的宏大志向和英雄氣概以及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欲等。
(2)讀“入日”時腦中展現(xiàn)夸父“一直不停地賽跑”,從日出到日落,讀出堅持不懈、頑強不屈和“逐日”的強烈愿望。
概括夸父形象:堅持不懈、愿望強烈。
(3)讀“渴,欲得飲”,調(diào)動起自己“渴”的感覺,看誰能把“渴”的感覺讀得最傳神。
“飲于河、渭”,讀“飲”時要讀出因渴而大口猛喝的情景,讀出豪壯。讀“河、渭”時心中要想象“黃河、渭水”的場景。
讀“河、渭不足”時,要想象夸父傾刻間喝干黃河、渭水的情形。
讀“北飲大澤”,“北”要讀出“大澤”的遠,讀出夸父口渴難耐、不得已由向西逐日而改變方向向北。要讀出“大澤”的清涼給人解渴的感覺,想象“飲”的暢快。
“道渴而死”,“道渴”要一字一頓,讀出非???、難受的感覺,“而死”要讀出悲壯和不甘。
探究:夸父與日逐走,還有其他情形可寫嗎?為什么這個神話里沒寫?
還可以寫夸父逢山過山,逢水過水,路途的艱辛和遙遠;可以描寫夸父的肖像、神態(tài)、跑的動作;還可以寫旁人對夸父的評價、勸說……
為什么不寫?因為“渴、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最能體現(xiàn)逐日的艱苦卓絕,體現(xiàn)夸父逐日的強烈愿望和頑強意志,足以表現(xiàn)夸父的巨大的力量與氣概。
概括夸父形象:逐日的強烈愿望、頑強意志和雄偉氣魄。
(4)讀“棄其杖”時想象夸父超越生命的極限,最終倒下去的情形。讀“化為鄧林”時眼前展現(xiàn)桃林翠綠、桃花灼灼、桃子甜甜,想象到后人在桃林里得到蔭蔽、享受果實。
質(zhì)疑、討論:為什么會“其杖化為鄧林”,會“死而不已”?因為夸父沒有追到太陽,心中很是不甘,因為夸父有強烈的逐日、造福人類的愿望和頑強意志。
概括夸父形象:死而不已,探索自然、征服自然、造福人類的強烈愿望和頑強意志。
夸父形象
具有探索自然、征服自然、造福人類的宏大志向和英雄氣概以及好奇心、求知欲等。
堅持不懈、愿望強烈
逐日的強烈愿望、艱苦卓絕、頑強意志和雄偉氣魄
死而不已,探索自然、征服自然、造福人類的強烈愿望和頑強意志
3、綜合、概括夸父的形象和神話主旨:
(1)上表中“夸父形象”一行去掉重復的詞語并保主舍次得出“夸父的形象”:有探索自然、征服自然、造福人類的強烈愿望和頑強意志,有巨大的力量與氣概。
人們常以“夸父逐日”或“夸父追日” 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與氣概。
(2)根據(jù)上表,綜合、概括主旨:這篇神話表現(xiàn)了夸父無比的英雄氣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強烈愿望和頑強意志。
(3)誦讀全文。
五、探究神話的特點和影響:
1、“古代人民探索、征服自然的強烈愿望和頑強意志”在本文中是怎樣表現(xiàn)出來的呢?(生:通過想象夸父逐日這個神話故事表現(xiàn)出來的。)
2、神話故事有什么特點?神話出生在人類文明的最初期,是先人們關于世界的想象。馬克思說過“任何神話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神話寄托了人類的夢想,給人以精神力量。神話有時竟是科學的預言,或幻想的科學。同學們知道哪些神話是有關人類夢想的?哪些已經(jīng)實現(xiàn)或正在實現(xiàn)?
3、逐日這個宏大的志向?qū)崿F(xiàn)了嗎?夸父逐日的神話對后代有怎樣的影響?對現(xiàn)代科技有怎樣的影響?(生討論。)
4、古人通過想象,運用神話來表現(xiàn)對自然的探索,表達征服自然的宏大愿望;現(xiàn)代人用科學來探索自然、征服自然,有了科學就不需要神話了嗎?現(xiàn)代人還需要神話嗎?(生討論)
六、結語:
我們要敢于實踐、敢于想象,不僅以科學精神來探索、征服自然,使人類生活越來越美好,而且還要用想象來構筑我們的夢想??涓钢鹑帐侨祟愅昶诘膲粝?,人類為了實現(xiàn)這個夢想堅持不懈地努力著,那么處在兒童少年期的我們也應該樹立遠大的理想,擁有自己的夢想,并為實現(xiàn)理想不畏艱難,努力奮斗。讓我們頑強拼搏并努力創(chuàng)造夢想、為未來創(chuàng)造神話!
七、作業(yè)設計:
寫作:《我有一個夢想》或?qū)懸黄绦〉目苹眯≌f,看誰的夢想最異想天開,看誰創(chuàng)作的科幻小說最神奇!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1)利用課文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
(2)朗讀課文,正確掌握句中的停頓。
(3)理解掌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和中心思想。
(4)積累一些文言詞匯。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和翻譯理解課文,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理解兩篇文章的主旨以及所蘊含的人生哲理。
教學重難點:
1、朗讀背誦文言課文,積累一些文言詞匯。
2、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理解兩篇文章的主旨。
3、體會古代勞動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
教學時間:二課時
自學內(nèi)容:
1、朗讀課文,正音,斷節(jié)奏。
2、翻譯課文,畫出不理解的語句。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神話是我們文學天地中燦爛奪目的瑰寶。女娃造人的故事還記得嗎?你還讀過哪些神話故事?(盤古開天辟地,后羿射日,女娃補天,精衛(wèi)填海)
二、復習一下有關神話知識。講述神話的產(chǎn)生和特點及《山海經(jīng)》。
1、神話是在科學水平不發(fā)達的遠古時代產(chǎn)生的,那時的人們無法對許多自然現(xiàn)象做出科學的準確的解釋。但是,人類又想要探求這方面的知識,所以,只好借助于想像來解決這個問題了,而這種大膽而奇特的想像恰恰就是神話故事中的亮點。這種想像體現(xiàn)了遠古時代人們那種強烈的探求欲望。今天的社會科學技術高度發(fā)達,但仍有廣闊的未知領域等待我們?nèi)ヌ綄?,去研究,所以,這種想像力、創(chuàng)造意識,都是我們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2、《山海經(jīng)》譯,書名。18篇。作者不詳,各篇著作時代亦無定論,近代學者多認為不出一時一人之手,其中14篇是戰(zhàn)國時作品,《海內(nèi)經(jīng)》四篇則為西漢初年作品。內(nèi)容主要為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產(chǎn)、藥物、祭祀、巫醫(yī)等,保存了不少遠古的神話傳說。對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研究,均有參考價值。其中的礦物記錄,為世界最早的有關文獻。晉郭璞作注,并為《圖贊》,今圖佚而贊存;其后考證注釋者有清代畢沅《山海經(jīng)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經(jīng)箋疏》,今人袁珂《山海經(jīng)校注》等。(教師可根據(jù)需要選取要點講解)
三、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聽準字音、節(jié)奏。
2、學生齊讀2遍。(齊聲朗讀)
3、學生對照注釋,初步理解文句,劃出疑難字詞,師生交流。
逐走:競跑,賽跑。欲得飲:想要。
飲于河:黃河。大澤:大湖。鄧林:桃林。
4、學生口頭翻譯課文。(同桌交流)加深理解。
譯文:夸父與太陽競跑,一直追趕到太陽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黃河、渭水喝水。黃河、渭水的水不夠,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還沒趕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遺棄的手杖,化成桃林。
5、全文僅37個字,但故事情節(jié)波瀾曲折,這篇神話共分幾個畫面來描述夸父?
明確:逐走,入日——渴,飲于河渭——北飲大澤——道渴而死——棄杖化鄧林
四、問題探討
1、這篇短文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明確:《夸父逐日》是我國最早的神話之一。在這篇神話中,巨人夸父敢于與太陽競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為桃林。這個奇妙的神話表現(xiàn)了夸父無比的英雄氣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強烈愿望和頑強意志??涓高@一神話人物形象,具有超現(xiàn)實的想像、夸張的浪漫主義魅力。
2、你對夸父追日的行為有什么看法?你能不能寫一段夸父臨死前的內(nèi)心獨白?
明確:夸父是一個古代神話英雄,他不向自然屈服,敢于和自然斗爭,甚至為此獻身,更令人感動的是,死后,他的手杖,還要化成一片桃林,將頑強的生命延續(xù)下去。勇于探索、不怕犧牲、造福人類的可貴精神這篇神話對后世影響很大。
(對夸父這個人物,學生會有分歧,可能有學生認為夸父是不自量力,教師對此也不要斷然否定,應該保護學生爭論問題的積極性??梢詮纳裨捁适碌奶攸c方面引導學生從積極方面理解夸父的行為,從而理解夸父的宏大的志向,巨大的氣魄。)
夸父臨死前的內(nèi)心獨白:學生自寫,然后交流。
3、對《夸父逐日》的結尾:棄其杖,化為鄧林。應如何理解?
夸父口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那么,什么是“鄧林”呢?“鄧林”實有基礎,在現(xiàn)在大別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處。據(jù)清代學者畢沅考證,“鄧”“桃”音近,“鄧林”即“桃林”?!班嚵帧睘榈孛f,與“鄧林”即“桃林”之說并不矛盾。我們可以認為,“鄧林”既是地名,也是“桃林”,“鄧林”這一地名是因“鄧林”的“桃林”之義而得名的。此處,“杖”與“桃林”同為木,形象上有相通之處;夸父的口渴如焚,與提供甘甜多汁果實和成片綠陰的桃林,在內(nèi)容上也是相合的??涓高z下的手杖化為一片桃林這一結尾,以富有詩意的高度想像力,豐富了《夸父逐日》這一神話的內(nèi)涵,豐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現(xiàn)了一種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為人類造福的精神,使整個神話更具有浪漫主義的魅力。
4、成語“夸父逐日”(“夸父追日”“逐日”)意為: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氣魄。
5、背誦課文。
一、教學思路:
注重引導學生從初讀、解讀、誦讀、建構四個層面自主學習,相互探究,主要圍繞“理文意、品人物、悟情理、說心語”的教學思路開展,引導學生走進文本,理解文章意蘊。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基本的文言字詞,學會翻譯課文,能當堂成誦。
2、能力目標:通過誦讀、討論等方法學會分析夸父形象和理解文章主題,提高概括分析能力。
3、情感目標:認識學習夸父精神,并將其用于學習、生活之中。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積累文言詞語,疏通文意,誦讀課文。
2、教學難點:感悟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題。
四、教學方法:
1、朗讀法
2、討論探究法
五、教學流程:
(一)視頻導入,設疑激趣:
1、設疑導入:艷陽如血,日出日落,永無止息,火辣辣的太陽爺爺夠神奇吧!可世上還有一位更神奇的男子,他日夜不停地去追趕太陽,誰有這膽量呢,他究竟是個怎樣的神人?欲知詳情,請看影片。(播放欣賞《夸父逐日》)
由疑引題:這個神奇故事叫什么?要找到這個故事,應查找哪本書呢?(簡介《山海經(jīng)》)。
2、“神話故事知多少”,你們還知道哪些這樣的神奇故事呢?(演示5個神話故事圖片,概括神話特點)。
(二)、整體感知,疏通文意
1、朗讀感知:你們知道學習文言文最有效,最高效的方法是什么?(朗讀)
①錄音范讀,讀準音節(jié)。
②學生齊讀,檢查糾正。
③個人試讀,讀出情味。
2、自主學習:學生圈點出有疑問的重點字詞,并與同桌合作解決,并試著翻譯出全文。(呵呵,誰有膽來翻譯一下?看看誰能拿下“翻譯王”稱號),先逐個明確重點字詞,后請一生翻譯全文,其他人點評。
(三)、探究品味,深化主題
1、合作探討,品人物:夸父究竟是個怎樣的神人?下面讓我們一起走近夸父,探討以下兩個問題:
①夸父“棄其杖,化為鄧林”,你能看出夸父怎樣的精神?
②你心中的夸父是個什么樣的人,你怎么看待他?
2、體驗反思,悟情理:夸父,這位傳說中的英雄雖已逝去,但他卻能賦予我們神力,激勵我們勇于探索,勇于追求,下面的三個問題,或許會勾起你人生路上的許多感慨:
①從夸父身上,你能感悟到我們中華民族先人們怎樣的精神品質(zhì)?
②從夸父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啟示?
3、心靈互動,說心語:夸父雖去,掩卷沉思,感慨良多,面對夸父,你心底里定有千言萬語和他訴說,請把你的心里話對著夸父,大聲地喊出來吧?。ㄕ堃簧蟻碚f說)。
(四)、比較積累,拓展延伸
正是有了像夸父這些先人們堅強勇敢、堅持不懈地去探索、去追求、去征服,我們今天的中華兒女,才能自豪地以神舟七號實現(xiàn)飛天夢想,以嫦娥一號圓奔月愿望。下面我們再來共賞另一則精彩神話(多媒體顯示《精衛(wèi)填?!肺谋荆?/p>
思考:
1、誰來翻譯一下這個精彩神話故事給大家聽聽?
2、以上神話故事的名字()。
3、這個神話與《夸父逐日》在內(nèi)容上都寫了()。
(五)、體驗反思,板書小結
1、誦讀回顧:夸父雖然倒下了,但他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的精神,在世人心中,卻永遠不會倒下,讓我們用誦讀的方式,心里永遠銘記他的英雄事跡。想一想,你有什么好方法,能很快背誦出課文,試試你的妙招吧!呵呵,看看誰能拿下“背書王”稱號?(請一生背誦,其他人跟著默背,總結出按文章思路記憶的背誦方法)。
2、板書小結:夸父逐日有宏大志向
3、結束贈語:青春,因為創(chuàng)新而美麗;生活,因為神話而神奇。愿你們永遠富于創(chuàng)新,熱愛神話,擁有美麗人生!
教材分析
《夸父逐日》是一篇短小的文言文神話故事,篇幅短小,內(nèi)容精練,意蘊豐富,易理解。學習本文,除朗讀背誦、積累一些文言詞匯、了解神話故事反映的內(nèi)容外,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表達能力、思維能力。本文按照了解神話—品讀神話—拓展神話激活思維的過程來學習。
教學目標
1、講說神話拓展思維訓練、口語訓練。
2、自主學習,小組討論,敢于挑戰(zhàn)書本和傳統(tǒng)思維,培養(yǎng)自主合作意識。
3、熟讀課文,培養(yǎng)語感,多角度理解課文的內(nèi)涵。
4、體會古代勞動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
5、嘗試神話創(chuàng)作,提高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神話內(nèi)涵,感受神話魅力及夸父形象,體會古代勞動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
★教學難點
講說神話,進行神話創(chuàng)作。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課件、教學設備。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互助式學習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今天,我給大家準備了一件禮物,想不想知道它是什么?(播放故事《盤古開天辟地》)
師:剛才獻給大家的禮物是一則(板書)神話故事,有沒有同學聽出它的標題是什么?(學生舉手回答)(老師對正確的回答進行表揚)
師:大家還知道哪些神話故事呢?請想一想再說一說,讓大家見識見識!(課件點播)
師:我現(xiàn)在給大家展示幾幅圖片,看有沒有同學知道它們描述了哪些神話故事。(課件展示)(學生自由回答)
這節(jié)課我們將攜手走進異彩紛呈的神話王國,現(xiàn)在讓我們踏著夸父的足跡去追逐心中的太陽吧!(板書“夸父逐日”、《山海經(jīng)》)(展示課件課題)
二、自主互助合作學習《夸父逐日》(根據(jù)導學提綱自學課文)
師:請同學們根據(jù)導學提綱,結合手中的學習資源,先自主學習課文內(nèi)容,再小組合作探究課文含義。(點擊課件導學提綱學習)
導學提綱
(一)自主學習
1、了解神話和《山海經(jīng)》
2、讀準字音,有節(jié)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小組互助合作
1、用自己的話講述課本內(nèi)容
2、探究、理解本文的含義
三、走下講臺,巡查學生自主學習情況。
(師: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你有沒有不太理解的字、詞、句和令你疑惑的地方?假如有的話,我們可以請教和求助于其他同學,充分體現(xiàn)我們團結互助的精神風貌。)
四、檢閱自學成果
(課件出示隨堂檢測問題,學生先自主班內(nèi)交流再作答)
(一、解釋下列畫線的詞語。
(1)與日逐走()
(2)入日()
(3)飲于河渭()
(4)河渭不足()
(5)北飲大澤()
(6)未至()
(7)棄其杖()
(8)化為鄧林()
(二)、
1.小組合作翻譯句子(把全文分成5個部分,再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組,挑選小組代表一一作答)。
2.學生代表翻譯全文——疏通文意
(三)、思考并回答:對于夸父臨死時棄其杖,化為鄧林(桃林)這個情節(jié),你有何感想?
(四)、你對夸父逐日這一行為,有什么看法?你心中的夸父是怎樣一個形象?
(五)、從《夸父逐日》這個古代神話中,你了解到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怎樣的思想和精神?(對文章主題的把握)
五、播放課件動畫
讓學生能在動畫故事情節(jié)的熏陶下熟記并能背誦課文內(nèi)容。
六、拓展延伸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對夸父的事跡有了了解,并對夸父的人物形象有了評價,那么,從夸父這個神話人物的身上,我們現(xiàn)在得到了什么啟示呢?(展示課件)下面請大家自由交流1分鐘,我們再請代表來說一說。(學生說完后點擊下一課件作此話題總結,可引領學生齊讀課件上的文字內(nèi)容。)
七、作業(yè)布置(點擊幻燈片)
八、結束課堂
(同學們,時間就像夸父追趕的太陽一樣——跑得真快啊!又到該向大家說“再見”的時候了。希望老師準備的這句話和這支歌能激勵著我們健康成長、快樂生活!同學們——再見?。c擊歌曲)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掌握基本的文言字詞,學會翻譯課文,并在課堂內(nèi)背誦。
2、過程與方法:通過積極完成“交流展示”、“鞏固與提升”等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有效教學。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學習夸父不畏艱險、追逐夢想的精神,并將其用于學習、生活之中。
【教學重點與難點】
1、朗讀背誦文言課文,積累一些文言詞匯。
2、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理解文章的主旨。
3、體會古代勞動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神話是我們文學天地中燦爛奪目的瑰寶。上個學期我們知道了女媧造人的神話故事,你還讀過哪些神話故事(學生口述)?
2、老師為大家準備了幾幅畫面,請仔細觀察,分別講述的是怎樣的故事?(教師出示幻燈片,女媧造人、后羿射日、女媧補天、嫦娥奔月、愚公移山、精衛(wèi)填海)。
3、請學生說說關于神話的這一體裁相關知識。教師出示幻燈片加深學生的認識。
神話是在科學水平不發(fā)達的遠古時代產(chǎn)生的,那時的人們無法對許多自然現(xiàn)象做出科學的準確的解釋。但是,人類又想要探求這方面的知識,所以,只好借助于想象來解決這個問題了,而這種大膽而奇特的想象恰恰就是神話故事中的亮點。這種想象體現(xiàn)了遠古時代人們那種強烈的探求欲望。今天的社會科學技術高度發(fā)達,但仍有廣闊的未知領域等待我們?nèi)ヌ綄?,去研究,所以,這種想象力、創(chuàng)造意識,都是我們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二、學習《夸父逐日》
(一)、教師介紹《山海經(jīng)》。
《山海經(jīng)》,書名,18篇。作者不詳,各篇著作時代亦無定論,近代學者多認為不出一時一人之手,其中14篇是戰(zhàn)國時作品,《海內(nèi)經(jīng)》四篇則為西漢初年作品。內(nèi)容主要為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產(chǎn)、藥物、祭祀、巫醫(yī)等,保存了不少遠古的神話傳說。對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研究,均有參考價值。其中的礦物記錄,為世界最早的有關文獻。
(二)、整體感知
1.指名讀課文,要求起來朗讀的學生讀準字音、節(jié)奏。其他同學聽讀,發(fā)現(xiàn)錯誤及時糾正。
2.學生齊讀一遍。讀準字音、節(jié)奏。
3.自主、合作。學生對照課文下注釋,疏通文意,初步理解文句,劃出疑難字詞,然后小組討論。(注意:小組成員發(fā)揮合作精神,會的同學教不會的同學。討論不能解決的問題做上記號。討論完老師抽小組成員匯報。看哪一小組認真,仔細,看哪一小組質(zhì)疑精神最強。)(時間8分鐘)
出示幻燈片,強調(diào)翻譯方法,出示幻燈片。
對譯:對譯是按原文詞序,逐字逐句地進行翻譯。
移位:翻譯時要按現(xiàn)代漢語表達習慣移動詞語位置。
增補:增補是指古代漢語省略或表達過于簡單的地方,今譯時要作必要的增補。
刪減:只要譯文已把原文的.意思表達清楚了,個別詞語可以不譯。
4、小組討論,教師巡視,小組討論結束后,抽小組成員匯報討論結果,及時提出質(zhì)疑,教師點撥指正。
重點字詞:
飲于河、wèi(渭)北飲大zé(澤)
夸父逐日(追趕太陽)?與日逐走(競跑,賽跑)?入日(追趕到太陽落下的地方)北飲大澤(大湖,傳說其大縱橫千里,在雁門山北)欲:想要。河:黃河。鄧林:桃林。
一定注意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特殊的文言句式喲!
古今異義——河:古義—————專指黃河今義—————泛指一切河流。
走:古義————跑今義————步行。
詞類活用——北飲大澤:北:名詞作狀語,向北。
文言句式:
省略句——“棄其杖,化為鄧林”等于“(夸父)棄其杖,化為鄧林”。譯為:他遺棄的手杖,化成桃林。
狀語后置句——飲于河、等于“于河、渭飲”。譯為:就到黃河、渭水喝。
5、參考譯文:夸父與太陽競跑,一直追趕到太陽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黃河、渭水喝水。黃河、渭水的水不夠,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還沒趕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遺棄的手杖,化成桃林。
(三)、品析文本,體會夸父逐日的艱辛,感悟其精神品質(zhì)。
⑴“入日”:一直追到太陽落山的地方,說明夸父逐日路程之遙遠,夸父不辭勞苦,堅持不懈的精神。
⑵“河、渭不足,北飲大澤”:口渴難忍,飲干黃河、渭河的水仍無法解渴,足見夸父在追日途中英勇頑強的精神。
⑶“未至,道渴而死”:夸父為逐日最后焦渴而死,從中體會到夸父為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強烈愿望和頑強的意志。
⑷“棄其杖,化為鄧林”:夸父追求光明的信念永生不息,為了鼓勵追求光明的人奮勇前行,他臨死前奮力拋出手杖,化為一片桃林,希望樹上的鮮果能為追求光明的人解渴,并給予他們前進的力量,我們可以體會古代先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強烈愿望和頑強的意志。
(四)、探討人物形象和主題
1、你怎么看待夸父這一人物?
夸父是個不怕困難,勇于探索;敢于挑戰(zhàn)大自然;熱愛光明,憎惡黑暗;有理想、有抱負、有犧牲精神、甘為人類造福的英雄人物。
2、你如何理解這則神話的主題?
通過神話,表現(xiàn)夸父無比的英雄氣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自然、征服大自然的強烈愿望和頑強意志。
3、你對夸父逐日的行為有什么看法?
表面看來,夸父逐日的行為是以失敗告終,但上古時代的神話是人類用來表達征服自然愿望的一種手段,這類神話的著眼點并不在于最終的失敗,而是以此來表達那種勇于探索,不怕犧牲,造福人類的可貴精神。
4、這則神話為我們叩開了一扇藝術之門,它借助豐富的想象力,散發(fā)著燦爛的藝術魅力。不必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也不必說曲折動人的故事情節(jié),單是那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就是對我們?nèi)松詈玫膯⒌稀#畯目涓高@個神話人物的身上,我們得到了什么啟示?
樹立遠大的理想,為實現(xiàn)理想不畏艱難,不懈努力。(教師做充分的準備:夸父是一個有膽量有決心,目標遠大,氣魄非凡,意志堅強的英雄人物。通過神話,表現(xiàn)夸父無比的英雄氣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自然、征服大自然的強烈愿望和頑強意志。夸父死后,他的手杖,還要化成一片桃林,將頑強的生命延續(xù)下去,為人們提供有甘甜多汁果實和成片綠陰的“桃林”,這一結尾,以富有詩意的想像力,豐富了《夸父逐日》這一神話的內(nèi)涵,豐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現(xiàn)了一種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為人類造福的精神,使整個神話更具有浪漫主義的魅力。后來人們用夸父逐日來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氣魄。)
我擴寫的是“化為鄧林”這幅畫面。(老師可以先做個示范,拋磚引玉)
夸父十分疲憊,渴死在半路上。頃刻間,電閃雷鳴,北風呼嘯,被丟棄在路邊的拐杖騰空而起,在半空中獨自旋轉(zhuǎn)。突然,一聲霹靂,拐杖落到地底下,粉紅的桃林拔地而起,蜜蜂在桃花中采花釀蜜,蝴蝶在林間追逐嬉戲。
(五)、作業(yè):
1、背誦課文,翻譯全文。
2、課文短小,但故事情節(jié)波瀾曲折,《夸父逐日》是由“夸父逐日、飲于河渭、北飲大澤、道渴而死、化為鄧林”五組動畫構成的,任選一個,展開想象,將其擴寫。
《夸? 父? 逐? 日》教學設計
[創(chuàng)意說明]
《夸父逐日》是一篇短小的文言文神話故事,篇幅短小,內(nèi)容精練,意蘊豐富,易理解。學習本文,除朗讀背誦、積累一些文言詞匯、了解神話故事反映的內(nèi)容外,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說話能力、思維能力。本文按照了解神話—品讀神話—拓展神話激活思維的過程來學習。
[教學目標?]
1、??????????? 背誦全文,積累文言詞匯。
2、??????????? 了解神話故事的含義及夸父形象。(教學重點)
3、??????????? 拓展思維訓練、口語訓練。(教學重點)
4、??????????? 體會古代勞動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1、神話是我們文學天地中燦爛奪目的瑰寶。女娃造人的故事還記得嗎?你還讀過哪些神話故事?(盤古開天辟地,后羿射日,女娃補天,精衛(wèi)填海)
2、播放《夸父逐日》flash動畫,學生根據(jù)畫面用通俗易懂的現(xiàn)代語言復述故事。
3、講述神話的產(chǎn)生和特點及《山海經(jīng)》。
[4]?[5]
[教學設計] ?夸 ?父 ?逐 ?日
湖北宜昌夷陵區(qū)實驗初中 席代玲
[創(chuàng)意說明]
這是一篇短小的文言文神話故事,易理解,除朗讀背誦,積累一些文言詞語外,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本文按照了解神話----品讀神話-------編寫神話的過程來學習。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神話是我們文學天地中燦爛奪目的瑰寶。喜歡神話故事嗎?你讀過哪些神話故事?(盤古開天辟地,后羿射日,女媧補天,精衛(wèi)填海)
2、講述神話的產(chǎn)生和特點及《山海經(jīng)》。
二、品讀神話《夸父逐日》
(一)讀
1、師配樂朗讀
2、生自由朗讀
3、展示朗讀
4、在朗讀過程中,你有沒有不太理解的字、詞、句?請同學解答。
5、全文僅37個字,但故事情節(jié)波瀾曲折,這篇神話共分幾個畫面來描述夸父?
6、復述神話
師:朗讀是理解課文的橋梁,走過這座橋,你能用通俗易懂的現(xiàn)代語言來復述這個故事嗎?
三、分析人物形象
1、歷史發(fā)展到今天,人們對夸父逐日這一舉動褒貶不一,你心中的夸父是怎樣一個形象?
2、這則神話為我們叩開了一扇藝術之門,它借助豐富的想象力,散發(fā)著燦爛的藝術魅力。不必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也不必說曲折動人的故事情節(jié),單是那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就是對我們?nèi)松詈玫膯⒌?。讀了這則神話,你有什么感悟?
四、編寫神話
1、夸父逐日的堅持不懈,精衛(wèi)填海的矢志不移,愚公移山的鍥而不舍,讓我們深深感受到神話人物征服自然的神力。時間車輪的飛弛速度不亞于夸父逐日的大步伐,一轉(zhuǎn)眼人類已步入二十二世紀,人們一邊在宋祖英《越過越好》的歌聲中載歌載舞,一邊又為所面臨的'環(huán)境問題愁眉不展。你知道有哪些亟待解決的環(huán)境問題嗎?
2、人類心中永恒而偉大的神啊,你怎么就忍心讓女媧辛辛苦苦造出的人類生活在災難之中呢?請同學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呼喚心中的神來解救這災難重生的人類。
老師下水:愚公植樹
話說愚公移走太行王屋二山之后,精疲力竭,昏頭睡去,這一睡就睡了九九八千一百年,“神舟五號”發(fā)射衛(wèi)星的巨響驚醒了他,他揉揉眼,伸伸胳膊,啊,本該綠樹成蔭的地球怎么一眨眼就涌現(xiàn)出那么刺眼的樹墩,而且黃沙漫天,狂風怒吼,遍地荒蕪,他身感肩上任務之緊迫,一個綠化地球的計劃在他心中醞釀開來,于是,他召來了子子孫孫九九八十一人,挑水植樹,歷盡苦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球上雨后春筍般地出現(xiàn)一片片的綠蔭,愚公的舉動再次感動了樹神柏楊,他站在半空中,大手一揮,“嘩”地一聲巨響,只見地球上無數(shù)蒼翠挺拔的大樹應運而生,地球變得生氣勃勃。)
設置情境:
1、一日,大禹來到京城,只見京城黃沙滿天,大人小孩皆蒙面而行……
2、女媧來到科學博物館,聆聽了解說員關于恐龍滅絕的講解……
3、精衛(wèi)填海之后,再次光臨人間,卻見人間水資源枯竭……
五、點評創(chuàng)作
[教學設計]夸父逐日
短文兩篇: 《夸父逐日》與《兩小兒辯日》
【教學目標?】
1. 節(jié)奏分明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2. 了解我們的祖先很早就有執(zhí)著的探索精神;
3. 學習積累重點詞語。
【教學設想】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讓同學們對語文感興趣,我認為辦法之一就是不斷地換換上課的花樣(尤其是文言文),如:課本劇、朗誦比賽等。本文兩篇文章篇幅短小,內(nèi)容并不難懂,故教學時重點應放在朗讀和背誦上。但朗讀與背誦離不開字詞句的理解,于是我想到了每節(jié)課的三分鐘演講,想先讓大家整體感悟兩個故事,然后引出一場擂臺賽。
【課前準備】
1.分好兩大語文興趣小組的任務;
2.反復朗讀兩篇短文。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悟:
1.(第一大組代表)三分鐘演講(由一位同學講《夸父逐日》的故事,一位同學拿道具太陽、桃林,一位同學演夸父。)
2. 評講三分鐘演講引出第二大組自認為更勝一籌的節(jié)目《兩小兒辯日》(旁白1人,兩小兒2人,孔子1人,孔子的學生1人,老師可參與扮演孔子。)1
3. 兩小組皆不認輸,引出老師準備好的一場擂臺賽。
二.重點研讀:
1. 老師給兩大小組分任務:第一大組負責《夸父逐日》問題解答;
第二大組負責《兩小兒辯日》問題解答。
2. 老師提要求:a.各大組把本組所負責的文章讀熟、讀透,預測老師可能會提哪些問題。(字詞句讀背都要注意。)
b.分組討論:相互解答本組成員所提出的疑問(側重讀與背)。
c.其間,老師為了讓學生全員參與,可把兩大組學生的學號分別放在兩個抽簽盒中。
三.合作探究:
1.擂臺賽開始:
(1).老師先分別從兩個抽簽盒中各抽一個學號,讀本組所負責的課文,老師選出讀的最好的為擂主先答題,如答不出來,有兩次向本大組求援的機會,答對一次得一分。
(2).老師出題:.《夸父逐日》:(如第一大組為擂主,先出以下各題)
a、生字注音:逐 渭 澤
b、生詞解釋:逐走 入日 不足 大澤 鄧林
虛詞:飲于河、渭 道渴而死 棄其杖
c、翻譯句子:飲于河、渭 道渴而死 化為鄧林
d、刪去標點,讀全文(略)。
E、三分鐘內(nèi)背誦全文。
《兩小兒辯日》:(如第二大組為擂主,先出以下各題)
a、生字注音:盂 孰 汝 滄
b、生詞解釋:辯斗 去人 日中 盤盂 滄滄涼涼
虛詞:問其故 一兒以日初出遠 而日中時進也
c、翻譯句子: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及其日中如探湯 孰為汝多知乎
d、刪去標點,讀全文(略)。
E、三分鐘內(nèi)背全文。
(3)老師統(tǒng)計總分,選出下一輪(附加題)擂主。
(4)附加題: 《夸父逐日》:說說你對夸父這一神話人物的認識。
《兩小兒辯日》:由“孔子不能決也”你受到什么啟示?
(5)師生共同評出這次擂臺賽的冠軍,給予鼓勵。
(6)全體同學齊聲朗讀兩文。
四、課內(nèi)延伸。
聯(lián)系實際啟發(fā)學生學習古人執(zhí)著探索的精神和謙虛誠實的品德。
1)、《夸父逐日》這篇神話表現(xiàn)了夸父無比的英雄氣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強烈愿望和頑強意志??陕?lián)系同學們平時的學習情況,鼓勵大家要像夸父那樣在學習上做到堅持不懈、敢于探索。
2)、〈〈兩小兒辯日〉〉這篇短文說明人們懂得的東西總是有限的,知識是無窮盡的`,即使是博學多聞的孔子也會有所不知,所以要謙虛誠實,做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可聯(lián)系同學們平時的學習情況,告誡大家學習中不能不懂裝懂,要謙虛好問,才能有所收獲。
五、布置作業(yè)?。
(1)〈〈讀〈夸父逐日〉有感〉〉或〈〈讀〈兩小兒辯日〉有感〉〉
要求:A 字數(shù)300字左右。
B 要聯(lián)系實際。
(2)兩大興趣小組在練習本上完成剛才對方的賽題。
專家點評:
這一教學設計滲透著“新課標”關于閱讀教學的新理念。它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可操作性強。它關注學生的發(fā)展,力圖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既注重合作是學習,又注重發(fā)展學生的審美個性;既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既強調(diào)了文言文閱讀教學中的“言”,即積累文字法、詞法等知識,構建其知識結構,又不淡化文言文閱讀教學中的“文”,即從文本中獲取審美體驗。
《夸父逐日》與《兩小兒辯日》教學設計
《夸父逐日》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文言文神話故事,選自《山海經(jīng)*海外北經(jīng)》。講的是巨人夸父追趕太陽,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作桃林的故事。這篇古代神話表現(xiàn)了夸父胸懷大志、英勇頑強的精神,反映了古代先民探索自然的強烈愿望和頑強的意志。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讓學生初步接觸文言文,培養(yǎng)學生初步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和興趣;了解這個神話故事的內(nèi)容,感悟古代先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強烈欲望和頑強的意志,體會故事蘊含的意義;引導學生體會神話故事的特點。
設計理念:
這是一篇文言文神話故事,要讓學生體會文言文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初步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和興趣。教學時要結合以前學習文言文的方法,讓學生自主交流學習文言文的方法,然后再放手讓學生自學,討論疑難問題,弄懂詞句的意思。注意朗讀的指導,并能講述和背誦課文。鼓勵學生多元的理解人物和評價人物,體會這個故事的特點。
教學目標:
1、知道學生朗讀并背誦課文。
2、指導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逐步培養(yǎng)學生閱讀文言文。
3、引導學生體會古代勞動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和意志,體會神話故事的特點。
4、幫助學生會認“渭、鄧”兩個字。
教學重點:
教會學生結合注釋,或查閱閱讀工具書理解一些文言文字詞的意思,進而讀懂課文的內(nèi)容。
教學難點:
引導理解這個故事所揭示的意義。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準備:
讓學生了解《山海經(jīng)》,閱讀《山海經(jīng)》相關的故事。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知道學生朗讀并背誦課文。
2、指導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逐步培養(yǎng)學生閱讀文言文。
3、引導學生體會古代勞動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和意志,體會神話故事的特點。
4、幫助學生會認“渭、鄧”兩個字。
教學重點:
教會學生結合注釋,或查閱閱讀工具書理解一些文言文字詞的意思,進而讀懂課文的內(nèi)容。
教學難點:
引導理解這個故事所揭示的意義
一、情境導入
1、讓學生說一說《山海經(jīng)》是怎樣的一部書,讀過哪些神話故事?
2、讓學生說說《夸父逐日》的故事。
3、播放動畫片《夸父逐日》。
4、讓學生談談體會。
5、揭示課題。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一篇出自《山海經(jīng)》的神話故事——《夸父逐日》(板書課題)。
3、讀課題,并理解。
(夸父:神話傳說中善于奔跑的巨人。逐日:追趕,賽跑。)
二、通讀課文
1、教師范讀。
2、學生自由朗讀。
3、指名學生朗讀。
三、理解課文
1、讓學生回顧以前學習文言文的過程和方法。
2、教師總結,出示自學提示。
(1)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字詞的意思,進而理解句子的意思。
(2)在逐句讀懂課文的基礎上,了解這個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
(3)在充分理解課文內(nèi)容后,討論:夸父逐日表現(xiàn)了夸父怎樣的精神?這篇神話寄托了古人怎樣的愿望?
3、學生自主學習,小組交流。
4、讀議交流。
(1)弄懂詞句的意思。
參考:
逐走——追趕,賽跑。
入日——太陽落山的地方。
欲——想要。
飲——渴。
河、渭——黃河與渭水。
大澤——大湖
至末——道途中。
棄——遺棄。
鄧林——桃林。
(夸父口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那么,什么是“鄧林”呢?“鄧林”實有基礎,在現(xiàn)在大別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處。據(jù)清代學者畢沅考證,“鄧”“桃”音近,“鄧林”即“桃林”?!班嚵帧睘榈孛f,與“鄧林”即“桃林”之說并不矛盾。我們可以認為,“鄧林”既是地名,也是“桃林”,“鄧林”這一地名是因“鄧林”的“桃林”之義而得名的。此處,“杖”與“桃林”同為木,形象上有相通之處;夸父的口渴如焚,與提供甘甜多汁果實和成片綠陰的桃林,在內(nèi)容上也是相合的。夸父遺下的手杖化為一片桃林這一結尾,以富有詩意的高度想像力,豐富了《夸父逐日》這一神話的內(nèi)涵,豐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現(xiàn)了一種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為人類造福的精神,使整個神話更具有浪漫主義的魅力。)
(2)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夸父追趕太陽,一直追趕到太陽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黃河、渭水喝水。黃河、渭水的水不夠他喝,又去北方的太湖喝水。還沒趕到太湖,半路上就渴死了,他遺棄的手杖,化作了桃林。)
(3)討論:
你怎樣看待夸父這個人物?夸父逐日表現(xiàn)了夸父怎樣的精神?這篇神話寄托了古人怎樣的愿望?
【對夸父這個人物,學生會有分歧,可能有學生認為夸父是不自量力,教師對此也不要斷然否定,應該保護學生爭論問題的積極性??梢詮纳裨捁适碌奶攸c方面引導學生從積極方面理解夸父的行為,從而理解夸父的宏大的志向,巨大的氣魄。
夸父是一個古代神話英雄,他不向自然屈服,敢于和自然斗爭,甚至為此獻身,更令人感動的是,死后,他的手杖,還要化成一片桃林,將頑強的生命延續(xù)下去。勇于探索、不怕犧牲、造福人類的可貴精神?!?/p>
(4)成語“夸父逐日”(“夸父追日”“逐日”)意為: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氣魄。
四、體會這個神話故事的特點
(從夸父其人以及他追趕太陽,可以感受到古人想象力豐富;從文中夸父“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棄其仗,化為鄧林”等細節(jié)中體會這個故事想象奇特,塑造了一個無比頑強的巨人形象。)
五、背誦課文
六、布置作業(yè)
閱讀《語文同步讀本》中的《杞人憂天》和《神農(nóng)嘗藥》的故事。
八年級語文《夸父逐日》優(yōu)秀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了解有關神話和山海經(jīng)的知識,熟讀并背誦課文。
2、掌握并積累“逐”“走”“河”“道”“鄧林”等文言詞語。
3、感受夸父的英雄氣概,學習古代勞動人民探索自然的精神。
重點:
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誦讀。
難點:
多角度理解夸父這一形象
資料鏈接
神話是原始人對于自然現(xiàn)象的解釋,它反映了古代人們對世界起源、自然現(xiàn)象及社會生活的原始理解,是一種幻想性很強的、不自覺的藝術創(chuàng)作。神話的起源是在原始社會,幼稚的原始人類看見大自然的變幻無常,如雷鳴、大火、暴風、驟雨、日月運行、云霞聚散等等,驚奇而無法解釋,便以為它們都是“神”或者是有“神”在那里支配著。于是敘述諸神的活動以及他們彼此的矛盾斗爭的故事,我們就叫它做神話。
神話雖是出于幻想,但和現(xiàn)實有著一定的聯(lián)系。神話所反映出來的現(xiàn)實,是在人們的頭腦中經(jīng)過加工、改造過的現(xiàn)實,因而神話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
夸父:中國古代神話人物,是我國古代神話中一個善于奔跑的人?!渡胶=?jīng)·海外北經(jīng)》還記載著一個“博父國”,經(jīng)前人考證,“夸父”即“博父”,其國中的人都是巨人。所以茅盾在《中國神話研究ABC》中認為夸父不僅是人名,也是一個部族的名稱。
基礎達標:
1、《山海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描述山川、物產(chǎn)、風俗、民情的'大型_______著作,又是我國古代第一部___________的大匯編。全書共十八篇,分為《 ?》和《 ?》兩個部分。
2、劃分句子停頓。
夸父與日逐走 ?飲于河渭 北飲大澤
3、正確解釋下列黑體字詞在句中的意思。
逐日( ? ?)逐走( ?)入日( ? ?)飲于河( ? )
飲于河( ) 大澤( ? )未至( ? )道渴而死( ? ?)
化為鄧林( ? )
4、對照注釋,初步理解文句,有疑難小組內(nèi)努力解決,遺留問題填寫到反饋卡上。
5、用自己的語言創(chuàng)造性地復述“夸父逐日”這則神話故事,比比看誰講得更生動,感人。
設問導讀
6、本文是一則神話,故事性較強,文章字數(shù)不多,但故事中的人物、情節(jié)卻展現(xiàn)得波瀾曲折,如果《夸父逐日》是一組動畫,大家認為有哪幾個畫面組成?
7、從《夸父逐日》這個故事片中,你看到了夸父哪些優(yōu)秀品質(zhì)?
8、你認為夸父逐日以至于喪了命,這樣做值得嗎?請簡述理由。
9、對于夸父臨死時“棄其杖,化為鄧林”這個情節(jié),你有何感想?
10、從夸父這個神話人物的身上,我們得到了什么啟示?
拓展延伸:
11、課文內(nèi)容巧對聯(lián)。(二選一)
A 上聯(lián):女媧補天可歌可泣
下聯(lián):____________________
B上聯(liá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聯(lián):造福人間女媧補天胸懷寬
12、情境作文(二選一)
①大禹治理水患之后,鼾然入夢,這一覺足足睡了九九八千一百年,“神舟五號”衛(wèi)星的發(fā)射驚醒了他,揉眼一看,北京城黃沙滿天,人們皆蒙面而行……
②女媧造人有功,被封為管理人類最高的神。有一天,她又下凡體察民情,只見人們竊竊私語:恐龍、揚子鱷等珍稀動物都滅絕了……
鞏固練習:
一、翻譯下列句子。
(1)未至,道渴而死。? ?(2)棄其杖,化為鄧林。
二、夸父逐日的行為是否“不自量力”?說說你對夸父的認識。
三、這則故事反映了古代人民怎樣的思想感情?
四、出自本文的成語是什么?說說這個成語的意思。
五、選詞填空。
執(zhí)著的故事不老:愚公移山、夸父逐日、_____________(守株待兔 精衛(wèi)填海);執(zhí)著的人物不朽:聞雞起舞的祖逖、______________(臥薪嘗膽 懸梁刺股)的勾踐、面壁靜修的達摩。
執(zhí)著是__________(堅持不懈 直言不諱),是____________(艱苦卓絕 鍥而不舍),是一支永不休止的進行曲。
課文夸父逐日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1)利用課文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
(2)朗讀課文,正確掌握句中的停頓。
(3)理解掌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和中心思想。
(4)積累一些文言詞匯。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和翻譯理解課文,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理解兩篇文章的主旨以及所蘊含的人生哲理。
教學重難點:
1、朗讀背誦文言課文,積累一些文言詞匯。
2、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理解兩篇文章的主旨。
3、體會古代勞動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
教學時間:二課時
自學內(nèi)容:
1、朗讀課文,正音,斷節(jié)奏。
2、翻譯課文,畫出不理解的語句。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神話是我們文學天地中燦爛奪目的瑰寶。女娃造人的故事還記得嗎?你還讀過哪些神話故事?(盤古開天辟地,后羿射日,女娃補天,精衛(wèi)填海)
二、復習一下有關神話知識。講述神話的產(chǎn)生和特點及《山海經(jīng)》。
1、神話是在科學水平不發(fā)達的遠古時代產(chǎn)生的,那時的人們無法對許多自然現(xiàn)象做出科學的準確的'解釋。但是,人類又想要探求這方面的知識,所以,只好借助于想像來解決這個問題了,而這種大膽而奇特的想像恰恰就是神話故事中的亮點。這種想像體現(xiàn)了遠古時代人們那種強烈的探求欲望。今天的社會科學技術高度發(fā)達,但仍有廣闊的未知領域等待我們?nèi)ヌ綄?,去研究,所以,這種想像力、創(chuàng)造意識,都是我們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2、《山海經(jīng)》譯,書名。18篇。作者不詳,各篇著作時代亦無定論,近代學者多認為不出一時一人之手,其中14篇是戰(zhàn)國時作品,《海內(nèi)經(jīng)》四篇則為西漢初年作品。內(nèi)容主要為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產(chǎn)、藥物、祭祀、巫醫(yī)等,保存了不少遠古的神話傳說。對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研究,均有參考價值。其中的礦物記錄,為世界最早的有關文獻。晉郭璞作注,并為《圖贊》,今圖佚而贊存;其后考證注釋者有清代畢沅《山海經(jīng)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經(jīng)箋疏》,今人袁珂《山海經(jīng)校注》等。(教師可根據(jù)需要選取要點講解)
三、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聽準字音、節(jié)奏。
2、學生齊讀2遍。(齊聲朗讀)
3、學生對照注釋,初步理解文句,劃出疑難字詞,師生交流。
逐走:競跑,賽跑。欲得飲:想要。
飲于河:黃河。大澤:大湖。鄧林:桃林。
4、學生口頭翻譯課文。(同桌交流)加深理解。
譯文:夸父與太陽競跑,一直追趕到太陽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黃河、渭水喝水。黃河、渭水的水不夠,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還沒趕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遺棄的手杖,化成桃林。
5、全文僅37個字,但故事情節(jié)波瀾曲折,這篇神話共分幾個畫面來描述夸父?
明確:逐走,入日渴,飲于河渭北飲大澤道渴而死棄杖化鄧林
四、問題探討
1、這篇短文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明確:《夸父逐日》是我國最早的神話之一。在這篇神話中,巨人夸父敢于與太陽競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為桃林。這個奇妙的神話表現(xiàn)了夸父無比的英雄氣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強烈愿望和頑強意志??涓高@一神話人物形象,具有超現(xiàn)實的想像、夸張的浪漫主義魅力。
2、你對夸父追日的行為有什么看法?你能不能寫一段夸父臨死前的內(nèi)心獨白?
明確:夸父是一個古代神話英雄,他不向自然屈服,敢于和自然斗爭,甚至為此獻身,更令人感動的是,死后,他的手杖,還要化成一片桃林,將頑強的生命延續(xù)下去。勇于探索、不怕犧牲、造福人類的可貴精神這篇神話對后世影響很大。
(對夸父這個人物,學生會有分歧,可能有學生認為夸父是不自量力,教師對此也不要斷然否定,應該保護學生爭論問題的積極性。可以從神話故事的特點方面引導學生從積極方面理解夸父的行為,從而理解夸父的宏大的志向,巨大的氣魄。)
夸父臨死前的內(nèi)心獨白:學生自寫,然后交流。
3、對《夸父逐日》的結尾:棄其杖,化為鄧林。應如何理解?
夸父口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那么,什么是鄧林呢?鄧林實有基礎,在現(xiàn)在大別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處。據(jù)清代學者畢沅考證,鄧桃音近,鄧林即桃林。鄧林為地名之說,與鄧林即桃林之說并不矛盾。我們可以認為,鄧林既是地名,也是桃林,鄧林這一地名是因鄧林的桃林之義而得名的。此處,杖與桃林同為木,形象上有相通之處;夸父的口渴如焚,與提供甘甜多汁果實和成片綠陰的'桃林',在內(nèi)容上也是相合的??涓高z下的手杖化為一片桃林這一結尾,以富有詩意的高度想像力,豐富了《夸父逐日》這一神話的內(nèi)涵,豐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現(xiàn)了一種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為人類造福的精神,使整個神話更具有浪漫主義的魅力。
4、成語夸父逐日(夸父追日逐日)意為: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氣魄。
5、背誦課文。
夸父逐日教學設計范文
[創(chuàng)意說明]
《夸父逐日》是一篇短小的文言文神話故事,篇幅短小,內(nèi)容精練,意蘊豐富,易理解。學習本文,除朗讀背誦、積累一些文言詞匯、了解神話故事反映的內(nèi)容外,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說話能力、思維能力。本文按照了解神話品讀神話拓展神話激活思維的過程來學習。
[教學目標]
1、背誦全文,積累文言詞匯。
2、了解神話故事的含義及夸父形象。(教學重點)
3、拓展思維訓練、口語訓練。(教學重點)
4、體會古代勞動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神話是我們文學天地中燦爛奪目的瑰寶。女娃造人的故事還記得嗎?你還讀過哪些神話故事?(盤古開天辟地,后羿射日,女娃補天,精衛(wèi)填海)
2、播放《夸父逐日》flash動畫,學生根據(jù)畫面用通俗易懂的現(xiàn)代語言復述故事。
3、講述神話的產(chǎn)生和特點及《山海經(jīng)》。
二、整體感悟(品讀神話)
1、師配樂朗讀。
2、生自由朗讀,勾畫生字和不理解的詞語,師生共同解決。
逐走:競跑,賽跑。欲得飲:想要。
飲于河:黃河。大澤:大湖。鄧林:桃林。
3、展示朗讀,學生個體和集體朗讀結合,激發(fā)興趣。學生當眾朗讀,師生一起評點(可以從字音、語氣、語調(diào)等幾個方面進行評價)。
4、全文僅37個字,但故事情節(jié)波瀾曲折,這篇神話共分幾個畫面來描述夸父?
明確:逐走,入日渴,飲于河渭北飲大澤道渴而死棄杖化鄧林
三、問題探討
1、這篇短文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明確:《夸父逐日》是我國最早的神話之一。在這篇神話中,巨人夸父敢于與太陽競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為桃林。這個奇妙的神話表現(xiàn)了夸父無比的英雄氣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強烈愿望和頑強意志。
2、你對夸父追日的行為有什么看法?你能不能寫一段夸父臨死前的內(nèi)心獨白?
明確:夸父是一個古代神話英雄,他不向自然屈服,敢于和自然斗爭,甚至為此獻身,更令人感動的是,死后,他的手杖,還要化成一片桃林,將頑強的生命延續(xù)下去。勇于探索、不怕犧牲、造福人類的可貴精神
(對夸父這個人物,學生會有分歧,可能有學生認為夸父是不自量力,教師對此也不要斷然否定,應該保護學生爭論問題的積極性??梢詮纳裨捁适碌奶攸c方面引導學生從積極方面理解夸父的行為,從而理解夸父的宏大的志向,巨大的氣魄。)
夸父臨死前的內(nèi)心獨白:學生自寫,然后交流。
3、對《夸父逐日》的結尾:棄其杖,化為鄧林。應如何理解?
夸父口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那么,什么是鄧林呢?鄧林實有基礎,在現(xiàn)在大別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處。據(jù)清代學者畢沅考證,鄧桃音近,鄧林即桃林。鄧林為地名之說,與鄧林即桃林之說并不矛盾。我們可以認為,鄧林既是地名,也是桃林,鄧林這一地名是因鄧林的桃林之義而得名的。此處,杖與桃林同為木,形象上有相通之處;夸父的.口渴如焚,與提供甘甜多汁果實和成片綠陰的桃林,在內(nèi)容上也是相合的。夸父遺下的手杖化為一片桃林這一結尾,以富有詩意的高度想像力,豐富了《夸父逐日》這一神話的內(nèi)涵,豐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現(xiàn)了一種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為人類造福的精神,使整個神話更具有浪漫主義的魅力。
4、成語夸父逐日(夸父追日逐日)意為: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氣魄。
5、背誦課文。
四、拓展訓練激活思維
1、朗讀余光中的詩。
夸父
為什么要苦苦去挽救黃昏呢?
那只是落日的背影。
也不必吸盡大洋與長河。
那只是落日的倒影。
與其窮追蒼茫的暮景。
埋沒在紫藹的余燼。
何不回身揮杖。
迎面奔向新綻的旭陽,去探千瓣之光的蕊心?
壯士的前途不在昨夜,在明晨。
西奔是徒勞,奔回東方吧。
既然是追不上了,就撞上!
2、學生四人小組討論,談談讀后感受。
明確:余光中的詩引領我們換一個角度思考:所謂追不上,也并不表示gameover,面對人生的困境與僵局,不是一味的勇往直前,浪擲生命于錯誤的目標上,而是冷靜理性地思索確認方向追逐希望,一切都將有峰回路轉(zhuǎn)的突破。
轉(zhuǎn)換思維的視角,便柳暗花明。這就是逆向思維。
3、拓展思維訓練。
例:《愚公移山》是個寓言故事,傳統(tǒng)看法往往從愚公移山的目的、精神的角度正面肯定愚公為修建一條通往山外的通衢大道、改善生存環(huán)境造,福子孫后代的良好動機和勇于面對困難不怕困難的大無畏英雄氣概和鍥而不舍的精神。
逆向思維:與其搬山,不如搬家;移山貽誤子孫;愚公移山,精神可嘉,方法不當;我們做事情僅僅具有滿腔熱情和鍥而不舍的精神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有科學的方法,三者結合,才能把事情辦好。
創(chuàng)設情景:
(1)精衛(wèi)填海:以自己弱小的力量要填平大海,寫出他敢于向大自然挑戰(zhàn)、持之以恒的精神。
我們還可以這樣思考
(2)蝸牛:守舊、爬行主義、慢慢騰騰、四平八穩(wěn)等。
我們還可以這樣思考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選代表展示討論情況。
五、點評各組討論結果。
六、布置作業(yè)
1、朗讀背誦課文。
2、閱讀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練習。
烈日下,沙漠中,兩個疲憊的旅行者取出唯一的水壺搖了搖。一個旅行者說:唉呀,太糟糕了,我們只剩半壺水了。而另一個旅行者卻高興地說:
(1)另一旅行者會說些什么呢?
(1)兩個旅行者的話分別說明了什么?
參考答案:
1、哎呀,太好了,我們還剩半壺水呢!
2、第一個旅行者面對半壺水看到的是更遙遠的路,憑這半壺水恐怕難以走出茫茫的沙漠,充滿憂慮和悲觀。第二個旅行者面對半壺水看到的則是希望,堅信有這半壺水足以幫助他們克服困難,走出沙漠,充滿樂觀和自信。
夸父逐日教學設計模版
[創(chuàng)意說明]
《夸父逐日》是一篇短小的文言文神話故事,篇幅短小,內(nèi)容精練,意蘊豐富,易理解。學習本文,除朗讀背誦、積累一些文言詞匯、了解神話故事反映的內(nèi)容外,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說話能力、思維能力。本文按照了解神話品讀神話拓展神話激活思維的過程來學習。
[教學目標]
1、背誦全文,積累文言詞匯。
2、了解神話故事的含義及夸父形象。(教學重點)
3、拓展思維訓練、口語訓練。(教學重點)
4、體會古代勞動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神話是我們文學天地中燦爛奪目的瑰寶。女娃造人的故事還記得嗎?你還讀過哪些神話故事?(盤古開天辟地,后羿射日,女娃補天,精衛(wèi)填海)
2、播放《夸父逐日》flash動畫,學生根據(jù)畫面用通俗易懂的現(xiàn)代語言復述故事。
3、講述神話的產(chǎn)生和特點及《山海經(jīng)》。
二、整體感悟(品讀神話)
1、師配樂朗讀。
2、生自由朗讀,勾畫生字和不理解的詞語,師生共同解決。
逐走:競跑,賽跑。欲得飲:想要。
飲于河:黃河。大澤:大湖。鄧林:桃林。
3、展示朗讀,學生個體和集體朗讀結合,激發(fā)興趣。學生當眾朗讀,師生一起評點(可以從字音、語氣、語調(diào)等幾個方面進行評價)。
4、全文僅37個字,但故事情節(jié)波瀾曲折,這篇神話共分幾個畫面來描述夸父?
明確:逐走,入日渴,飲于河渭北飲大澤道渴而死棄杖化鄧林
三、問題探討
1、這篇短文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明確:《夸父逐日》是我國最早的神話之一。在這篇神話中,巨人夸父敢于與太陽競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為桃林。這個奇妙的神話表現(xiàn)了夸父無比的英雄氣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強烈愿望和頑強意志。
2、你對夸父追日的行為有什么看法?你能不能寫一段夸父臨死前的內(nèi)心獨白?
明確:夸父是一個古代神話英雄,他不向自然屈服,敢于和自然斗爭,甚至為此獻身,更令人感動的是,死后,他的手杖,還要化成一片桃林,將頑強的生命延續(xù)下去。勇于探索、不怕犧牲、造福人類的可貴精神
(對夸父這個人物,學生會有分歧,可能有學生認為夸父是不自量力,教師對此也不要斷然否定,應該保護學生爭論問題的積極性??梢詮纳裨捁适碌奶攸c方面引導學生從積極方面理解夸父的行為,從而理解夸父的宏大的志向,巨大的氣魄。)
夸父臨死前的內(nèi)心獨白:學生自寫,然后交流。
3、對《夸父逐日》的結尾:棄其杖,化為鄧林。應如何理解?
夸父口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那么,什么是鄧林呢?鄧林實有基礎,在現(xiàn)在大別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處。據(jù)清代學者畢沅考證,鄧桃音近,鄧林即桃林。鄧林為地名之說,與鄧林即桃林之說并不矛盾。我們可以認為,鄧林既是地名,也是桃林,鄧林這一地名是因鄧林的桃林之義而得名的。此處,杖與桃林同為木,形象上有相通之處;夸父的口渴如焚,與提供甘甜多汁果實和成片綠陰的桃林,在內(nèi)容上也是相合的??涓高z下的手杖化為一片桃林這一結尾,以富有詩意的高度想像力,豐富了《夸父逐日》這一神話的內(nèi)涵,豐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現(xiàn)了一種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為人類造福的精神,使整個神話更具有浪漫主義的魅力。
4、成語夸父逐日(夸父追日逐日)意為: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氣魄。
5、背誦課文。
四、拓展訓練激活思維
1、朗讀余光中的詩。
夸父
為什么要苦苦去挽救黃昏呢?
那只是落日的背影。
也不必吸盡大洋與長河。
那只是落日的倒影。
與其窮追蒼茫的暮景。
埋沒在紫藹的余燼。
何不回身揮杖。
迎面奔向新綻的旭陽,去探千瓣之光的蕊心?
壯士的前途不在昨夜,在明晨。
西奔是徒勞,奔回東方吧。
既然是追不上了,就撞上!
2、學生四人小組討論,談談讀后感受。
明確:余光中的詩引領我們換一個角度思考:所謂追不上,也并不表示gameover,面對人生的困境與僵局,不是一味的勇往直前,浪擲生命于錯誤的目標上,而是冷靜理性地思索確認方向追逐希望,一切都將有峰回路轉(zhuǎn)的突破。
轉(zhuǎn)換思維的視角,便柳暗花明。這就是逆向思維。
3、拓展思維訓練。
例:《愚公移山》是個寓言故事,傳統(tǒng)看法往往從愚公移山的目的、精神的角度正面肯定愚公為修建一條通往山外的通衢大道、改善生存環(huán)境造,福子孫后代的良好動機和勇于面對困難不怕困難的大無畏英雄氣概和鍥而不舍的精神。
逆向思維:與其搬山,不如搬家;移山貽誤子孫;愚公移山,精神可嘉,方法不當;我們做事情僅僅具有滿腔熱情和鍥而不舍的精神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有科學的方法,三者結合,才能把事情辦好。
創(chuàng)設情景:
(1)精衛(wèi)填海:以自己弱小的力量要填平大海,寫出他敢于向大自然挑戰(zhàn)、持之以恒的精神。
我們還可以這樣思考
(2)蝸牛:守舊、爬行主義、慢慢騰騰、四平八穩(wěn)等。
我們還可以這樣思考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選代表展示討論情況。
五、點評各組討論結果。
六、布置作業(yè)
1、朗讀背誦課文。
2、閱讀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練習。
烈日下,沙漠中,兩個疲憊的旅行者取出唯一的水壺搖了搖。一個旅行者說:唉呀,太糟糕了,我們只剩半壺水了。而另一個旅行者卻高興地說:
(1)另一旅行者會說些什么呢?
(1)兩個旅行者的話分別說明了什么?
參考答案:
1、哎呀,太好了,我們還剩半壺水呢!
2、第一個旅行者面對半壺水看到的是更遙遠的路,憑這半壺水恐怕難以走出茫茫的沙漠,充滿憂慮和悲觀。第二個旅行者面對半壺水看到的則是希望,堅信有這半壺水足以幫助他們克服困難,走出沙漠,充滿樂觀和自信。
《夸父逐日》教學設計模板
【創(chuàng)意說明】
《夸父逐日》是一篇短小的文言文神話故事,篇幅短小,內(nèi)容精練,意蘊豐富,易理解。學習本文,除朗讀背誦、積累一些文言詞匯、了解神話故事反映的內(nèi)容外,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說話能力、思維能力。本文按照了解神話—品讀神話—拓展神話激活思維的過程來學習。
[教學目標]
1、 背誦全文,積累文言詞匯。
2、 了解神話故事的含義及夸父形象。(教學重點)
3、 拓展思維訓練、口語訓練。(教學重點)
4、 體會古代勞動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1、神話是我們文學天地中燦爛奪目的瑰寶。女娃造人的故事還記得嗎?你還讀過哪些神話故事?(盤古開天辟地,后羿射日,女娃補天,精衛(wèi)填海)
2、播放《夸父逐日》flash動畫,學生根據(jù)畫面用通俗易懂的現(xiàn)代語言復述故事。
3、講述神話的產(chǎn)生和特點及《山海經(jīng)》。
二、整體感悟(品讀神話)
1、師配樂朗讀。
2、生自由朗讀,勾畫生字和不理解的詞語,師生共同解決。
逐走:競跑,賽跑。欲得飲:想要。
飲于河:黃河。大澤:大湖。鄧林:桃林。
3、展示朗讀,學生個體和集體朗讀結合,激發(fā)興趣。學生當眾朗讀,師生一起評點(可以從字音、語氣、語調(diào)等幾個方面進行評價)。
4、全文僅37個字,但故事情節(jié)波瀾曲折,這篇神話共分幾個畫面來描述夸父?
明確:逐走,入日——渴,飲于河渭——北飲大澤——道渴而死——棄杖化鄧林
三、問題探討
1、這篇短文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明確:《夸父逐日》是我國最早的神話之一。在這篇神話中,巨人夸父敢于與太陽競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為桃林。這個奇妙的神話表現(xiàn)了夸父無比的英雄氣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強烈愿望和頑強意志。
2、你對夸父追日的行為有什么看法?你能不能寫一段夸父臨死前的內(nèi)心獨白?
明確:夸父是一個古代神話英雄,他不向自然屈服,敢于和自然斗爭,甚至為此獻身,更令人感動的是,死后,他的手杖,還要化成一片桃林,將頑強的'生命延續(xù)下去。勇于探索、不怕犧牲、造福人類的可貴精神
(對夸父這個人物,學生會有分歧,可能有學生認為夸父是不自量力,教師對此也不要斷然否定,應該保護學生爭論問題的積極性??梢詮纳裨捁适碌奶攸c方面引導學生從積極方面理解夸父的行為,從而理解夸父的宏大的志向,巨大的氣魄。)
夸父臨死前的內(nèi)心獨白:學生自寫,然后交流。
3、對《夸父逐日》的結尾:棄其杖,化為鄧林。應如何理解?
夸父口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蹦敲?,什么是“鄧林”呢?“鄧林”實有基礎,在現(xiàn)在大別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處。據(jù)清代學者畢沅考證,“鄧”“桃”音近,“鄧林”即“桃林” ?!班嚵帧睘榈孛f,與“鄧林”即“桃林”之說并不矛盾。我們可以認為,“鄧林”既是地名,也是“桃林” ,“鄧林”這一地名是因“鄧林”的“桃林”之義而得名的。此處,“杖”與“桃林”同為木,形象上有相通之處;夸父的口渴如焚,與提供甘甜多汁果實和成片綠陰的桃林,在內(nèi)容上也是相合的。夸父遺下的手杖化為一片桃林這一結尾,以富有詩意的高度想像力,豐富了《夸父逐日》這一神話的內(nèi)涵,豐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現(xiàn)了一種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為人類造福的精神,使整個神話更具有浪漫主義的魅力。
4、成語“夸父逐日”( “夸父追日” “逐日”)意為: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氣魄。
5、背誦課文。
四、拓展訓練激活思維
1、朗讀余光中的詩。
夸 父
為什么要苦苦去挽救黃昏呢?
那只是落日的背影。
也不必吸盡大洋與長河。
那只是落日的倒影。
與其窮追蒼茫的暮景。
埋沒在紫藹的余燼。
——何不回身揮杖。
迎面奔向新綻的旭陽,去探千瓣之光的蕊心?
壯士的前途不在昨夜,在明晨。
西奔是徒勞,奔回東方吧。
既然是追不上了,就撞上!
2、學生四人小組討論,談談讀后感受。
明確:余光中的詩引領我們換一個角度思考:所謂“追不上”,也并不表示 gameover,面對人生的困境與僵局,不是一味的勇往直前,浪擲生命于錯誤的目標上,而是冷靜理性地思索確認方向追逐希望,一切都將有峰回路轉(zhuǎn)的突破。
轉(zhuǎn)換思維的視角,便柳暗花明。這就是逆向思維。
3拓展思維訓練。
例:《愚公移山》是個寓言故事,傳統(tǒng)看法往往從愚公移山的目的、精神的角度正面肯定愚公為修建一條通往山外的通衢大道、改善生存環(huán)境造,福子孫后代的良好動機和勇于面對困難不怕困難的大無畏英雄氣概和鍥而不舍的精神。
逆向思維:與其搬山,不如搬家;移山貽誤子孫; “愚公移山,精神可嘉,方法不當” ;我們做事情僅僅具有滿腔熱情和鍥而不舍的精神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有科學的方法,三者結合,才能把事情辦好。
創(chuàng)設情景:
(1)精衛(wèi)填海:以自己弱小的力量要填平大海,寫出他敢于向大自然挑戰(zhàn)、持之以恒的精神。
我們還可以這樣思考……
(2)蝸牛:守舊、爬行主義、慢慢騰騰、四平八穩(wěn)等。
我們還可以這樣思考……
……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選代表展示討論情況。
五、點評各組討論結果。
初中文言文《夸父逐日》教學設計
在平時的學習中,大家都經(jīng)常接觸到文言文吧?其實,文言文是相對現(xiàn)今新文化運動之后白話文而講的,古代并無文言文這一說法。相信還是有很多人看不懂文言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中文言文《夸父逐日》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創(chuàng)意說明]
《夸父逐日》是一篇短小的文言文神話故事,篇幅短小,內(nèi)容精練,意蘊豐富,易理解。學習本文,除朗讀背誦、積累一些文言詞匯、了解神話故事反映的內(nèi)容外,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說話能力、思維能力。本文按照了解神話—品讀神話—拓展神話激活思維的過程來學習。
[教學目標]
1、背誦全文,積累文言詞匯。
2、了解神話故事的含義及夸父形象。(教學重點)
3、拓展思維訓練、口語訓練。(教學重點)
4、體會古代勞動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神話是我們文學天地中燦爛奪目的瑰寶。女娃造人的故事還記得嗎?你還讀過哪些神話故事?(盤古開天辟地,后羿射日,女娃補天,精衛(wèi)填海)
2、播放《夸父逐日》flash動畫,學生根據(jù)畫面用通俗易懂的現(xiàn)代語言復述故事。
3、講述神話的產(chǎn)生和特點及《山海經(jīng)》。
二、整體感悟(品讀神話)
1、師配樂朗讀。
2、生自由朗讀,勾畫生字和不理解的詞語,師生共同解決。
逐走:競跑,賽跑。欲得飲:想要。
飲于河:黃河。大澤:大湖。鄧林:桃林。
3、展示朗讀,學生個體和集體朗讀結合,激發(fā)興趣。學生當眾朗讀,師生一起評點(可以從字音、語氣、語調(diào)等幾個方面進行評價)。
4、全文僅37個字,但故事情節(jié)波瀾曲折,這篇神話共分幾個畫面來描述夸父?
明確:逐走,入日——渴,飲于河渭——北飲大澤——道渴而死——棄杖化鄧林
三、問題探討
1、這篇短文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明確:《夸父逐日》是我國最早的神話之一。在這篇神話中,巨人夸父敢于與太陽競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為桃林。這個奇妙的神話表現(xiàn)了夸父無比的英雄氣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強烈愿望和頑強意志。
2、你對夸父追日的行為有什么看法?你能不能寫一段夸父臨死前的內(nèi)心獨白?
明確:夸父是一個古代神話英雄,他不向自然屈服,敢于和自然斗爭,甚至為此獻身,更令人感動的是,死后,他的手杖,還要化成一片桃林,將頑強的生命延續(xù)下去。勇于探索、不怕犧牲、造福人類的可貴精神
(對夸父這個人物,學生會有分歧,可能有學生認為夸父是不自量力,教師對此也不要斷然否定,應該保護學生爭論問題的積極性。可以從神話故事的特點方面引導學生從積極方面理解夸父的行為,從而理解夸父的宏大的志向,巨大的氣魄。)
夸父臨死前的內(nèi)心獨白:學生自寫,然后交流。
3、對《夸父逐日》的結尾:棄其杖,化為鄧林。應如何理解?
夸父口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那么,什么是“鄧林”呢?“鄧林”實有基礎,在現(xiàn)在大別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處。據(jù)清代學者畢沅考證,“鄧”“桃”音近,“鄧林”即“桃林” ?!班嚵帧睘榈孛f,與“鄧林”即“桃林”之說并不矛盾。我們可以認為,“鄧林”既是地名,也是“桃林”,“鄧林”這一地名是因“鄧林”的“桃林”之義而得名的。此處,“杖”與“桃林”同為木,形象上有相通之處;夸父的口渴如焚,與提供甘甜多汁果實和成片綠陰的'桃林',在內(nèi)容上也是相合的`。夸父遺下的手杖化為一片桃林這一結尾,以富有詩意的高度想像力,豐富了《夸父逐日》這一神話的內(nèi)涵,豐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現(xiàn)了一種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為人類造福的精神,使整個神話更具有浪漫主義的魅力。
4、成語“夸父逐日”(“夸父追日” “逐日”)意為: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氣魄。
5、背誦課文。
四、拓展訓練激活思維
1、朗讀余光中的詩。
夸父
為什么要苦苦去挽救黃昏呢?
那只是落日的背影。
也不必吸盡大洋與長河。
那只是落日的倒影。
與其窮追蒼茫的暮景。
埋沒在紫藹的余燼。
——何不回身揮杖。
迎面奔向新綻的旭陽,去探千瓣之光的蕊心?
壯士的前途不在昨夜,在明晨。
西奔是徒勞,奔回東方吧。
既然是追不上了,就撞上!
2、學生四人小組討論,談談讀后感受。
明確:余光中的詩引領我們換一個角度思考:所謂“追不上”,也并不表示gameover,面對人生的困境與僵局,不是一味的勇往直前,浪擲生命于錯誤的目標上,而是冷靜理性地思索確認方向追逐希望,一切都將有峰回路轉(zhuǎn)的突破。
轉(zhuǎn)換思維的視角,便柳暗花明。這就是逆向思維。
3、拓展思維訓練。
例:《愚公移山》是個寓言故事,傳統(tǒng)看法往往從愚公移山的目的、精神的角度正面肯定愚公為修建一條通往山外的通衢大道、改善生存環(huán)境造,福子孫后代的良好動機和勇于面對困難不怕困難的大無畏英雄氣概和鍥而不舍的精神。
逆向思維:與其搬山,不如搬家;移山貽誤子孫;“愚公移山,精神可嘉,方法不當”;我們做事情僅僅具有滿腔熱情和鍥而不舍的精神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有科學的方法,三者結合,才能把事情辦好。
創(chuàng)設情景:
(1)精衛(wèi)填海:以自己弱小的力量要填平大海,寫出他敢于向大自然挑戰(zhàn)、持之以恒的精神。
我們還可以這樣思考……
(2)蝸牛:守舊、爬行主義、慢慢騰騰、四平八穩(wěn)等。
我們還可以這樣思考……
……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選代表展示討論情況。
五、點評各組討論結果。
六、布置作業(yè)
1、朗讀背誦課文。
2、閱讀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練習。
烈日下,沙漠中,兩個疲憊的旅行者取出唯一的水壺搖了搖。一個旅行者說:“唉呀,太糟糕了,我們只剩半壺水了?!倍硪粋€旅行者卻高興地說:“ ?!?/p>
(1)另一旅行者會說些什么呢?
(1)兩個旅行者的話分別說明了什么?
參考答案:
1、“哎呀,太好了,我們還剩半壺水呢!”
2、第一個旅行者面對半壺水看到的是更遙遠的路,憑這半壺水恐怕難以走出茫茫的沙漠,充滿憂慮和悲觀。第二個旅行者面對半壺水看到的則是希望,堅信有這半壺水足以幫助他們克服困難,走出沙漠,充滿樂觀和自信。
[教學評議]
這一教學設計滲透著“新課標”關于課改的新理念。它目標明確,重點突出。以朗讀引導字詞積累和閱讀理解,力圖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合作學習和發(fā)展學生的審美個性;拓展神話激活思維練習跳出了文言文只注重字詞積累的小圈子,開闊了學生思路,引導學生全方位看待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微語】長得那么美那么帥氣,自己卻不知道,這就是氣質(zhì);那么有錢那么有才華,別人卻不知道,這就是修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