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xùn)啦 美文學(xué)習(xí)

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原文(水調(diào)歌頭原文翻譯及賞析)

這首膾炙人口的中秋詞,作于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即丙辰年的中秋節(jié),為作者醉后抒情,懷念弟弟蘇轍之作。

原文

《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

丙辰中秋,歡飲達(dá)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人間!

.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賞析

蘇軾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是個很特出的人物,從政杭州刺史時,他在西湖中筑了一道堤,人稱蘇堤,百姓賴之,至今還是西湖十大景色之一。但他之所以受人喜愛,還在于他的文學(xué)成就,以及從文學(xué)作品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高風(fēng)亮節(jié)。他在山東密州任刺史時寫過《江城子·密州出獵》、《水調(diào)歌頭·中秋兼懷子由》這樣兩首詞,至今膾炙人口。在中國,幾乎每一個讀書人對這首《水調(diào)歌頭》都耳熟能詳。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月亮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原型之一,中國古代詩人對月亮的歌吟單從數(shù)量而言也是無與倫比的。然而天地間總是“風(fēng)雨如晦,雞鳴不已”,真正能使觀者感受到生命與自然相交融的那么一種和諧之美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就像美麗的夢一樣。蘇軾在另一首詞中說過:“對花逢酒不飲待何時”,而月亮不正是一朵高懸天際的巖石之花嗎?據(jù)有關(guān)典籍記載,東坡并不是一個能飲很多酒的人,但他喜歡與別人一起飲酒,尤其是看別人飲酒,別人的快樂也就是他的快樂,他心胸豁達(dá),氣質(zhì)清明,在如夢浮生里,他處在醉與醒之間,既不像屈原那樣遺世而獨立,也不跟有些文人似的和其泥而揚其塵。他是他自己,沒有比他自己更接近于他自己的了?!皢柷嗵臁?,李白登峨眉山頂說過:“恨不得挾謝眺驚人詩來,搔首問青天耳!”屈原《問天》是一部充滿幻想的作品,共有一百多問。東坡這首詞也是對青天提出了他的疑問。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今夕何年”也就是《詩經(jīng)》中所說的“今夕何夕”。劉向《說苑》中有一首“越人歌”,用越語寫成,譯成當(dāng)時通行的隸書,最后一句就是“不知今夕何夕”。不同之處在于:《詩經(jīng)》及《鄂君歌》中說的是對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感到疑惑,仿佛把自己遺忘了一樣,不知道這個夜晚是那個夜晚了。而在東坡的詞中,則是對上天的宮闕存在著疑惑。在古代,有著“天上一日,人間一年”的說法,因此,東坡以為,天上與人間必然有著不同的計算時間的方法。人間的光陰如白駒之過隙,而天上的則是緩慢的,這里暗寓一種對時間催人老這一自然現(xiàn)象的無可奈何的悲哀。

“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贝司涫巧厦婺欠N悲哀心情的很自然地轉(zhuǎn)換。因為對人世間的時間以及自已的仕途是無可奈何的,因此想“乘風(fēng)歸去”。這里用了一個“歸”字,是很有深意。李白被賀知章譽為“謫仙人”,而東坡也隱然以“謫仙人”自任。他到天上,不是附驥之尾,而是再回到他所來的地方。然而,他在想入非非中,又漸漸產(chǎn)生了新的憂慮?!案咛幉粍俸笔菗?dān)心自己再也忍受不了那種純凈的寒冷。李商隱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嬋娟”乃“美好貌”。青女素娥是耐得住寒冷的,因之能夠在月中霜里比賽誰更美好。但詩人會怎樣呢?他顯然是忍耐不了,他的天堂在人間。在這里,蘇軾賦予這首詞以非常豐富的意義。他對自己所生活的這個世界是有些厭倦的,他也渴望上升到一個更純凈的高度,然而他卻忍受不了這種寒冷。他就是這樣處在一個矛盾的情境之中。從句面的意思看,似乎是瓊樓玉宇乃耐不住高處的寒冷,而作者的真正關(guān)注的還是自己?!捌鹞枧逵?,何似在人間”一句是作者的猜度之詞,杜甫詩“斫卻月中桂,清光應(yīng)更多”,桂樹在月輪中留下陰影,斫卻此桂,清光應(yīng)該更多。據(jù)古代姮娥奔月的傳說,月中還有吳剛,坐在那里斫桂。故毛澤東有《虞美人》“吳剛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廣袖”云云。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原作“窺綺戶,后來蘇軾自改‘低綺戶’更顯精辟)照無眠?!边B用三個動詞,來描述月亮的運動。月亮升起來,轉(zhuǎn)過朱閣,慢慢降落,月光延伸進窗戶,照到床上無眠的人。“照無眠”有兩種解釋,月光照在人身上,而人還處在無眠狀態(tài)。也可能是月光照到床上,卻發(fā)現(xiàn)并無人在此睡覺。那人在何處呢?李白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這是寫人在床上卻無眠的;另一首“卻下水精廉,玲瓏望秋月”,則寫人并沒有躺在床上,卻坐在窗前默默地望著月亮。詞人在這里把月亮擬人化了。仿佛月亮也是一個與他“心有靈犀”的朋友。

“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何事”俗本多作“何時”,一句之中有兩個“時”字,是不太妥切的,同時也與理不通。因為上面已經(jīng)把月亮當(dāng)作自己的朋友,因此要跟她談?wù)勑?,要向她表示最為親切的問候,這句的意思是:月亮啊,你這高處也能勝寒的“別有天地非人間”的造物,難道還如我們這些渺小而可悲的人類一樣有著什么遺恨嗎?不,你是完美無缺的,不應(yīng)該有遺恨的;但你又是因為什么緣故總是在人們離別的時候團圓呢?難道你就不能在人們團圓的時候團圓,離別的時候殘缺嗎?你為什么總是要跟我們不一致呢?我們?nèi)祟愲x別的悲哀難道就一點也贏不到你的憐憫嗎?

由“把酒問青天”到此處的問月,詩人的感情有了比較大的變化,他逐漸領(lǐng)悟到了什么,也可以說他聽到了天外之音?!叭擞斜瘹g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边@一句可以看成作者的領(lǐng)悟,也可以看成月亮的回答:月亮也不是完美無缺的,她也有著自己固有的悲痛,同人有“悲歡離合”一樣,她也有著“陰晴圓缺”,這世界本身就不是完美的,每一件事物都處在自己固有的缺憾之中。明白了這一點,再怨天尤人有什么意思呢?

最后“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也就是“隔千里兮共明月”的意思。這個結(jié)局是自然而然地達(dá)到的,作者最終自然會達(dá)到這一高度。但這一高度卻并不寒冷,它還是我們常人通過努力能夠達(dá)到的。蘇軾的思想境界并不如朱熹那樣的理學(xué)家高遠(yuǎn),他比較地有人情味,他的曠達(dá)是一種生活化了的心境,他在人間,在自己的生活之中。這首詞之所以廣為流傳,膾炙人口,其原因就在于此。我們并沒有把蘇軾當(dāng)成一個膜拜的偶像,我們把他看做自己的朋友,確實,在中國文人中,你找不到比他更適合做朋友的人了。

下面我們需要對這首詞作一整體的評價,這首詞在詞史上的價值可以跟蘇軾的《前赤壁賦》在散文史上的價值相比,而且這兩篇作品,有一種內(nèi)在的共性?!冻啾谫x》中說:“江上之清風(fēng),山間之明月,用之不盡,取之無竭,是造物無盡藏也。”清風(fēng)明月,“耳聞之而成聲,目遇之而成色”,我們在享受這些大自然豐富的饋贈時應(yīng)該感到幸福,應(yīng)該對自然、對生命、對生命與自然的共生感激不盡,我們不僅是自然的朋友,是清風(fēng)明月的朋友,也是自己的朋友,而且,惟有自己才是你最初與最后的朋友。基督所說的“要愛你的鄰人”,試問誰還比自己更接近自己呢?基督還說“要愛你的敵人”,試問:誰能比你自己更是你的敵人呢?你正是自己的鄰人,也是自己的敵人,人生最大的勝利就是戰(zhàn)勝自己。因此,基督所說的就是“愛自己”,一個連自己都不愛的人怎么可能去愛別人呢?

孔子說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所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蓖萍杭叭耍毫⒍⑷?,己達(dá)而達(dá)人,古代人所推崇的“安家治國平天下”,也要以修身開始。人必須先成為自己的朋友,不要自己作自己的獨裁者,不要自己作自己的暴君?!€是回到蘇軾的這首詞上吧。在這首詞中,蘇軾最終達(dá)到了某種令人神往的內(nèi)在的和諧,不僅是與自然的和諧,與生活在另一處地方的弟弟的和諧,但最重要的還是與自己的和諧,他不再想乘風(fēng)歸去,他也不再怕高處的寒冷,他站立在大地上,在他的上方,有著無限蔚藍(lán)、高遠(yuǎn)的藍(lán)天,有著仿佛黃金一樣閃耀的月亮!

雖然,蘇子此詞無論寫作手法或意境都屬上乘之篇,但畢競還有些許“酒后醉話”之蛛絲馬跡,不過這絕不影響這首千古絕唱以及蘇軾的文學(xué)造詣及個人素質(zhì)。不同凡響的《水調(diào)歌頭》,即便有點醉話也講得如此美妙和富有哲理,這就是蘇子的高妙之處。無怪乎,自蘇子詠月的《水調(diào)歌頭·中秋》問世后,九百多年來,人們?nèi)匀槐娍谝辉~“前人詠月詩詞幾可盡廢,尚無后人可與比美”。

溫馨提示:
本文【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原文(水調(diào)歌頭原文翻譯及賞析)】由作者教培參考提供。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培訓(xùn)啦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若存在侵權(quán)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管理員或作者進行刪除。
我們采用的作品包括內(nèi)容和圖片部分來源于網(wǎng)絡(luò)用戶投稿,我們不確定投稿用戶享有完全著作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聯(lián)系我站將及時刪除。
內(nèi)容侵權(quán)、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Copyright @ 2025 培訓(xùn)啦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