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啦 考試問答 > 考研政治

2024考研:馬原是認識的基礎

教培參考

教育培訓行業(yè)知識型媒體

發(fā)布時間: 2023-01-06 17:23:30

26/27年【考研初試、復試、報考、調劑】專業(yè)咨詢 >>

復習時間緊、基礎薄弱、狀態(tài)差、學不會、自制力差、心態(tài)易崩?線上線下多維答疑,及時解決備考難題!

立即咨詢

2020考研的時間點越來越臨近了,考生們復習的強度也越來越大了,畢竟彼此之間的距離在每天的點滴中差距越來越大的,也有一些基礎薄弱的小伙伴還是在迷茫,為了幫助到各位考生,下面小編整理了2020考研:馬原是認識的基礎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實踐的本質

實踐是人類能動地改造世界的客觀物質性活動。

2.實踐的基本結構

實踐活動是以改造客觀世界為目的、主體與客體之間通過一定的中介發(fā)生相互作用的客觀過程。

實踐的主體、客體和中介是實踐活動的三項基本要素,三者的有機統(tǒng)一構成實踐的基本結構。①實踐主體是指具有一定的主體能力、從事現(xiàn)實社會實踐的人;②實踐客體是指實踐活動所指向的對象;③實踐的中介是指各種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運用、操作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實踐的主體和客體相互作用的關系,包括實踐關系、認識關系、價值關系,其中實踐關系是最根本的關系。實踐的主體和客體與認識的主體和客體在本質上是一致的。

3.實踐的基本特征

(1)直接現(xiàn)實性:直接現(xiàn)實性是實踐高于認識的根本區(qū)別。

(2)自覺能動性:實踐是人的有意識的對象性活動。

(3)社會歷史性:實踐是處于一定社會關系中的人的活動,并受著一定歷史條件的制約,隨著一定社會歷史條件的變化而變化。

4.實踐的基本類型

(1)物質生產實踐:處理人和自然之間關系的活動,即勞動。這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

(2)社會實踐:即人們的社會交往以及組織、管理和變革社會關系的活動。

(3)科學文化實踐:它是從生產實踐中分化出來的,是專門為了認識世界而進行的探索性和準備性活動。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當代人類實踐出現(xiàn)了新的變化,呈現(xiàn)許多新的發(fā)展特點,實踐活動的范圍越來越廣泛而深入。一個突出的表現(xiàn)就是,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使得當代社會開始產生一種新的實踐形式,即虛擬實踐。虛擬實踐是實踐活動的派生形式,具有相對獨立性。

5.實踐和認識的關系

(1)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

①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實踐產生了認識的需要;實踐還為認識的形成提供了可能。(豐富信息+思維模式)認識來源于實踐并不否定人的大腦和感官在生理素質上的差異對認識的影響。但生理素質的差異不能決定人的認識能力。

認識來源于實踐并不否認學習間接經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間接經驗歸根到底也是來源于前人或他人的實踐。

②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

恩格斯說: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

首先,實踐的發(fā)展不斷地提出認識的新課題,推動著認識向前發(fā)展;

其次,實踐為認識發(fā)展提供必要條件。

③實踐是檢驗認識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④實踐是認識的目的。認識活動的目的并不在于認識活動本身,而是改造客體,指導實踐。

總之,實踐是認識的起點,也是認識的歸宿,是全部認識的基礎。

(2)認識、理論對實踐的反作用認識,特別是反映事物本質和規(guī)律性的理性認識,對實踐具有能動的反作用。

認識對實踐的能動反作用,充分體現(xiàn)在作為認識的高級形式的理論對實踐的巨大指導作用上。①理論是對事物本質和規(guī)律的認識,它可以而且應該走在實踐的前頭,指導實踐的進程;②科學理論能預見未來,端正實踐的方向;③科學理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推動人們在實踐中創(chuàng)新。列寧說:沒有的理論,就沒有的運動。

溫馨提示:
本文【2024考研:馬原是認識的基礎】由作者教培參考提供。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培訓啦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若存在侵權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管理員或作者進行刪除。
我們采用的作品包括內容和圖片部分來源于網絡用戶投稿,我們不確定投稿用戶享有完全著作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權利,請聯(lián)系我站將及時刪除。
內容侵權、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Copyright @ 2025 培訓啦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