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xùn)啦 考試資料 > 答案

泰山閱讀答案(熱門17篇)

泰山閱讀答案(1)

登泰山記

姚鼐

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陽谷皆入汶,陰谷皆入濟。當(dāng)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最高日觀峰,在長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fēng)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穎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為磴,其級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元所謂環(huán)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嶺,復(fù)循西谷,遂至其巔。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道有天門。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經(jīng)中嶺及山巔,崖限當(dāng)?shù)勒撸澜灾^之天門也。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戊申晦,五鼓,與子穎坐日觀亭,待日出。大風(fēng)揚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云漫。稍見云中白若摴蒱數(shù)十立者,山也。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或曰,此東海也。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宮在碧霞元君祠東。是日,觀道中石刻,自唐顯慶以來,其遠古刻盡漫失。僻不當(dāng)?shù)勒?,皆不及往?/p>

山多石,少土;石蒼黑色,多平方,少圜。少雜樹,多松,生石罅,皆平頂。冰雪,無瀑水,無鳥獸音跡。至日觀數(shù)里內(nèi)無樹,而雪與人膝齊。

桐城姚鼐記。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自京師乘風(fēng)雪,歷齊河 歷:經(jīng)過

B.半山居霧若帶然 居:停留

C.崖限當(dāng)?shù)勒?當(dāng):擋住

D.其遠古刻盡漫失 漫:彌漫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A.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②余之力尚足以入

B.①古謂之天門溪水 ②蚓無爪牙之利

C.①其級七千有余 ②其孰能譏之乎

D.①越長城之限,至于泰安 ②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記。文章圍繞作者的游蹤,敘述了作者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觀日出的經(jīng)過,描寫了泰山雪后的瑰麗景色和日出時的雄渾景象。

B.文章第三段,作者按照時間順序依次寫了泰山日出時、日出后這兩個時間段的景色,展示出一幅泰山日出變化迅速的畫面。

C.本文的側(cè)面描寫很巧妙。如寫泰山的高峻,先用其級七千有余暗暗點出,再借山頂俯視時半山居霧和在日觀亭時足下皆云漫的圖景從側(cè)面加以烘托。

D.本文是姚鼐的代表作,也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之一。文章語言簡潔生動,全文只有八九百字,卻充分表現(xiàn)出雪后登山的特殊情趣。

4.將上面文言文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⑴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嶺,復(fù)循西谷,遂至其巔。(3分)

答:

⑵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4分)

答:

⑶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3分)

答:

參考答案:

1、D (磨滅。)

2、D(D均為介詞,引出動作的處所、對象等,不譯。A介詞,在;用在狀語與動詞之間,表修飾。B 代詞,代東谷;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C 代詞,代南麓山道;語氣詞,表反問,難道。)

3、B。(作者按照時間順序依次寫了泰山日出前、日出時、日出后這三個時間段的景色。)

4、

⑴我開始順著(中谷)進去,不到一半路,翻過中嶺,再順著西邊的山谷,就到了泰山的頂峰。(循解釋為順著,至解釋為到達,各1 分;句意1分。)

⑵等到已經(jīng)登山泰山,只見青山上覆蓋著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及 解釋為等到,負 解釋為背負或覆蓋,燭 解釋為照亮,各1分;句意1分。)

⑶回頭看日觀峰以西的山峰,有的照到日光,有的照不到。(回視 解釋為回頭看,或解釋為有的,各1分;句意1分。)

參考譯文:

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濟水向東流去。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濟水。處在那陽谷和陰谷南北分界處的,是古長城。最高的日觀峰,在古長城以南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十二月從京城里出發(fā),冒著風(fēng)雪啟程,經(jīng)過齊河縣、長清縣,穿過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過長城的城墻,到達泰安。這月丁未日(十二月二十八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純從南邊的山腳登山。攀行四十五里遠,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級,共有七千多級。

泰山正南面有三條山谷,中谷的水環(huán)繞泰安城,(這就是)酈道元書中所說的環(huán)水(中溪)。我開始順著(中谷)進去,不到一半路,翻過中嶺(黃峴xiàn嶺),再沿著西邊的那條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頂巔。古時候登泰山,沿著東邊的山谷進入,道路中有座天門(峰)。這東邊的山谷,古時候稱它為天門溪水,是我沒有到過的?,F(xiàn)在經(jīng)過的中嶺和山頂,擋在路上的像門檻一樣的山崖,世上人都稱它為天門。一路上大霧彌漫、冰凍溜滑,石板石階幾乎無法攀登。等到已經(jīng)登上泰山,只見青山上覆蓋著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遠望夕陽映照著泰安城,汶水、徂徠山就像是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停留在半山腰處的云霧,又像是一條舞動的飄帶似的。

戊申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時候,(我)和子穎坐(在)日觀亭里,等待日出。這時大風(fēng)揚起的積雪撲面打來.日觀亭東面從腳底往下一片云霧彌漫,依稀可見云中幾十個白色的像骰子似的東西,(那是)山。天邊云彩形成一條線(呈現(xiàn)出)奇異的顏色,一會兒又變成五顏六色。太陽升起來了,純正的紅色像朱砂一樣,下面有紅光晃動搖蕩著托著它。有人說,這(就是)東海?;厥子^望日觀峰以西的山峰,有的照到日光,有的照不到,或紅或白,顏色錯雜,好像脊背彎曲的樣子。

日觀亭西面有一座東岳大帝廟,又有一座碧霞元君(東岳大帝的女兒)廟.皇帝的行宮(出外巡行時居住的.處所)就在碧霞元君廟的東面。這一天,(還)觀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從唐朝顯慶年間以來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經(jīng)模糊或缺失了。那些偏僻不對著道路的石刻,都趕不上去看了。

山上石頭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有圓形的。雜樹很少,多是松樹,松樹都生長在石頭的縫隙里,樹頂是平的。冰天雪地,沒有瀑布,沒有飛鳥走獸的聲音和蹤跡。日觀峰附近幾里以內(nèi)沒有(什么)樹木,積雪厚得同人的膝蓋一樣平齊。

桐城姚鼐寫了這篇記。

泰山閱讀答案(2)

赤壁賦(節(jié)選)

蘇軾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fēng)?!?/p>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p>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登泰山記

姚鼐

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陽谷皆入汶,陰谷皆入濟。當(dāng)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最高日觀峰,在長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fēng)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潁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為磴,其級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元所謂環(huán)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嶺,復(fù)循西谷,遂至其巔。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道有天門。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經(jīng)中嶺及山巔崖限當(dāng)?shù)勒呤澜灾^之天門云。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戊申晦,五鼓,與子潁坐日觀亭,待日出。大風(fēng)揚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云漫。稍見云中白若摴蒱數(shù)十立者,山也。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或曰,此東海也?;匾暼沼^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宮在碧霞元君祠東。是日觀道中石刻,自唐顯慶以來,其遠古刻盡漫失。僻不當(dāng)?shù)勒?,皆不及往?/p>

山多石,少土。石蒼黑色,多平方,少圜。少雜樹,多松,生石罅,皆平頂。冰雪,無瀑水,無鳥獸音跡。至日觀數(shù)里內(nèi)無樹,而雪與人膝齊。

桐城姚鼐記。

10.下列對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蘇子愀然愀然:容色改變的樣子。

B.托遺響于悲風(fēng)遺響:余音,指簫聲。

C.越長城之限限:限制。

D.其遠古刻盡漫失漫失:模糊或缺失。

1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而雪與人膝齊

B.挾飛仙以遨游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C.惟江上之清風(fēng)泰山之陽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當(dāng)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

12.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月亮)像那樣時圓時缺,卻終究沒有消失。

B.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

是大自然恩賜的無窮無盡的寶藏。

C.陽谷皆入汶,陰谷皆入濟。

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濟水。

D.蒼山負雪,明燭天南。

青黑色的山上覆蓋著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13.根據(jù)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蘇軾夜游黃州赤壁,借“赤壁”之游抒發(fā)自己被貶謫后內(nèi)心的苦悶和對人生的思考。

B.姚鼐記述與友人登泰山的經(jīng)過,抓住典型細節(jié)描寫泰山之景,給讀者身臨其境之感。

C.《赤壁賦》作為文賦,有清真雅正之妙;《登泰山記》作為游記,有整飭典雅之美。

D.蘇軾和姚鼐將自我精神投射于自然山水之中,在“樂水”“樂山”中找尋精神慰藉。

1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經(jīng)中嶺/及山巔崖限/當(dāng)?shù)勒?世皆謂之天門云

B.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經(jīng)中嶺/及山巔崖限/當(dāng)?shù)勒呤澜灾^之/天門云

C.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經(jīng)中嶺及山巔/崖限當(dāng)?shù)勒呤?皆謂之天門云

D.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經(jīng)中嶺及山巔/崖限當(dāng)?shù)勒?世皆謂之天門云

15.姚鼐登泰山后,他的老師劉大櫆在《朱子穎詩集序》中對此事做了評價:

乙未之春,姬傳(姚鼐)以壯年自刑部高歸田里,道過泰安,與子穎同上泰山,登日觀,慨然想見隱君子之高風(fēng)。

根據(jù)選文,概括姚鼐“隱君子之高風(fēng)”的另兩個具體表現(xiàn)。

(1)登山時間:除夕佳節(jié)寄情山水,脫俗超凡。

(2)登山路線:_________。

(3)登山所見:_________。

10.C

11.C

12.D

13.C

14.D

15.登山路線:不循古人不走常路,不畏艱險。登山所見:雪霽觀日景致奇絕,灑脫坦蕩。

【分析】

10.

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C.限:界限。句意:跨過長城的界限。

故選C。

11.

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連詞,和;介詞,跟。

B.相當(dāng)于“而”,表修飾;介詞,在。

C.助詞,的。

D.代詞,……的地方;助詞,表判斷。

故選C。

12.

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A.正確的理解是:(月亮)像那樣時圓時缺,卻終究沒有增減的變化。

B.正確的理解是:這是大自然恩賜的無窮無盡的寶藏。

C.正確的理解是: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濟水。

故選D。

13.

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C.《赤壁賦》有整飭典雅之美;《登泰山記》有清真雅正之妙。

故選C。

14.

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子的翻譯是:這東邊的山谷,古時候稱它為“天門溪水”,是我沒有到過的。現(xiàn)在我經(jīng)過的中嶺和山頂,擋在路上的像門檻一樣的山崖,世上人都稱它為“天門”。

“天門溪水”是一個名詞稱謂,中間不能斷開,排除AC;“當(dāng)?shù)勒摺笔恰把孪蕖钡暮笾枚ㄕZ,中間不能斷開,排除B。

故選D。

參考譯文:

(一)

我的神色也愁慘起來,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問道:“簫聲為什么這樣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烏鵲南飛’,這不是曹公孟德的詩么?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東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連綿不絕,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蒼蒼。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圍困的地方么?當(dāng)初他攻陷荊州,奪得江陵,沿長江順流東下,麾下的戰(zhàn)船首尾相連延綿千里,旗子將天空全都蔽住,面對大江斟酒,橫執(zhí)長矛吟詩,本來是當(dāng)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現(xiàn)在又在哪里呢?何況我與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漁砍柴,以魚蝦為侶,以麋鹿為友,在江上駕著這一葉小舟,舉起杯盞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廣闊的天地中,像滄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樣渺小。唉,哀嘆我們的一生只是短暫的片刻,不由羨慕長江的沒有窮盡。想要攜同仙人攜手遨游各地,與明月相擁而永存世間。知道這些終究不能實現(xiàn),只得將憾恨化為簫音,托寄在悲涼的秋風(fēng)中罷了?!?/p>

我問道:“你可也知道這水與月?時間流逝就像這水,其實并沒有真正逝去;時圓時缺的就像這月,終究沒有增減??梢?,從事物易變的一面看來,那么天地間萬事萬物時刻在變動,連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從事物不變的一面看來,萬物同我們來說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羨慕的呢?何況天地之間,萬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應(yīng)該擁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風(fēng),以及山間的明月,聽到便成了聲音,進入眼簾便繪出形色,取得這些不會有人禁止,感受這些也不會有竭盡的憂慮。這是大自然恩賜的沒有窮盡的寶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p>

客人高興地笑了,洗凈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盤子雜亂一片。大家互相枕著墊著睡在船上,不知不覺東方已經(jīng)露出白色的曙光。

(二)

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濟水向東流去。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濟水。處在那陽谷和陰谷南北分界處的,是古代春秋時期齊國所筑長城的遺址。最高的日觀峰,在古長城以南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從京城里出發(fā),冒著風(fēng)雪啟程,經(jīng)過齊河縣、長清縣,穿過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過長城的城墻,到達泰安。這月28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純從南邊的.山腳登山。攀行四十五里遠,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級,那些臺階共有七千多級。泰山正南面有三條水道,其中中谷的水環(huán)繞泰安城,這就是酈道元書中所說的環(huán)水。我起初順著中谷進去。沿著小路走了不到一半,翻過中嶺,再沿著西邊的水道走,就到了泰山的巔頂。古時候登泰山,沿著東邊的水道進入,道路中有座天門。這東邊的山谷,古時候稱它為“天門溪水”,是我沒有到過的。現(xiàn)在我經(jīng)過的中嶺和山頂,擋在路上的像門檻一樣的山崖,世上人都稱它為“天門”。一路上大霧彌漫、冰凍溜滑,石階幾乎無法攀登。等到已經(jīng)登上山頂,只見青山上覆蓋著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遠望夕陽映照著泰安城,汶水、徂徠山就像是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停留在半山腰處的云霧,又像是一條舞動的飄帶似的。

戊申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時候,我和子穎坐在日觀亭里,等待日出。這時大風(fēng)揚起的積雪撲面打來。日觀亭東面從腳底往下一片云霧彌漫,依稀可見云中幾十個白色的像骰子似的東西,那是山峰。天邊的云彩形成一條線呈現(xiàn)出奇異的顏色,一會兒又變成五顏六色的。太陽升上來了,紅的像朱砂一樣,下面有紅光晃動搖蕩著托著它。有人說,這是東海?;仡^看日觀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沒照到,或紅或白,顏色錯雜,都像彎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樣子。

日觀亭西面有一座東岳大帝廟,又有一座碧霞元君廟?;实鄢鐾庋残袝r居住的處所就在碧霞元君廟的東面。這一天,還觀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從唐朝顯慶年間以來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經(jīng)模糊或缺失了。那些偏僻不對著道路的石刻,都趕不上去看了。

山上石頭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有圓形的。雜樹很少,多是松樹,松樹都生長在石頭的縫隙里,樹頂是平的。冰天雪地,沒有瀑布,沒有飛鳥走獸的聲音和蹤跡。日觀峰附近幾里以內(nèi)沒有樹木,積雪厚得同人的膝蓋一樣平齊。

桐城姚鼐記述。

泰山閱讀答案(3)

閱讀下文,完成下面題目(8分)

登泰山記(節(jié)選)

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白京師乘風(fēng)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顆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為磴,其級七千有余。

②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元所謂環(huán)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嶺,復(fù)循西谷,遂至其巔。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道有天門。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經(jīng)中嶺及山巔,崖限當(dāng)?shù)勒撸澜晕贾扉T云。道中迷霧冰滑,磴兒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小題1:上文的作者是____(朝代)的____(人名)。(2分)

小題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3分)

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____

小題3: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3分) A.第①段寫長途跋涉用筆精簡,而作者渴望一覽泰山之情卻蘊含其中。

B.作者選擇與古人不一樣的登山路線,是為了尋找真正的天門。

C.“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儀一句,就寫出了登山途中的艱險。

D.作者運用擬人和比喻手法,生動地描繪出一幅壯麗的山頂晚景圖。

參考答案:

小題1:清 姚鼐(2分)

小題2:等到已經(jīng)登上山頂,(只見)青山上覆蓋著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3分)

小題3:B(3分)

泰山閱讀答案(4)

登泰山觀日出的閱讀答案

泰山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東方文化的縮影。小編收集整理的登泰山觀日出的閱讀答案,喜歡的不要錯過啦!

登泰山觀日出

泰山是聞名中外的游覽勝地。今年春節(jié)期間,我有幸登上泰山觀看日出。

凌晨2時半,我開始登山。起頭的路不算陡,我走得很快。一路上很寂靜,除了夜風(fēng)偶爾帶來的松濤聲之外,什么聲音也沒有。山勢越來越陡,抬頭望去,夜色中的整個泰山就像一堵高大的墻頂天而立,給人以天有多高,山有多高的感覺。

到了中天門,剛4點半,天還是黑黑的,我怕dān(擔(dān) 耽)誤看日出,不敢停留,仍繼續(xù)往前走。

到達對松亭時,天已微明。我站在亭前向下俯視,雖有濃濃的云霧籠罩著,但山勢依稀可 biàn (辯 辨),有的如馬鞍俯臥,有的如駝峰聳立。云霧不斷地擴展著,飄動著,升騰著,有的像雪白的棉絮層層疊疊地 piāo (飄 漂) 落在山峰中間,有的像長長的綢帶xuán(懸)在空中,有的撞碎在山崖上,像漲(zhǎng zhàng)潮時的海水在岸邊濺起無數(shù)朵白色的浪花。這時,我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四周竟是一片云海。

從對松亭往上,路更險峻了,我一步三喘地往上爬。猛抬頭一看,南天門正在頭頂上,山路寬一丈,像一張瀑布從峭壁上直落而下。我扶住路邊的鐵欄桿,沿著窄窄的石板qì(砌)成的`臺階,艱難地向上攀登著。

爬了幾十級臺階,我實在累得不行,就坐下來休息。這時,幾位老人拄著拐杖緩步走到我身旁。其中一位白胡須老大爺笑著對我說:小伙子,累了吧?”我被大爺?shù)木袼奈?,說了一聲不累就站起來,跟在他們后面繼續(xù)向上攀登。

登泰山觀日出閱讀問題答案

1、 在文中拼音后的括號中填寫或圈出正確的字。3%

2、 這段選文寫作順序上很有特點,是按照時間推移和地點轉(zhuǎn)換兩條主線來敘述登泰山的過程的。2%

3、 用“ ”在第二自然段中畫出一句比喻句;這句子把泰山比作高大的墻;“給人以天有多高,山有多高的感覺”請你用一個詞來形容作者的這種感覺:高聳入云。4%

4、 第四自然段畫“ ”的句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辭手法;句子用棉絮、綢帶、浪花來比云霧,你覺得作者筆下的云霧可以用詞語變幻莫測和姿態(tài)萬千來形容(一個表示變化,一個表示形態(tài)多樣)。

5、 仿造第四自然段畫線的句子寫一段話(不少于50個字)3%

略(用上排比、比喻修辭手法)

6、 畫“~~~~”的句子,把到南天門的路比作瀑布,這樣比是為了說明泰山山峰的陡峭、險峻、巍峨。2%

7、 從作者登泰山的過程中,你感受到東岳泰山有什么樣的特點?除了東岳泰山,你還知道其他幾岳分別是哪些山?3%

答:我感受到泰山的特點:泰山之高、云海之美、山路之險峻。

其他幾岳分別是: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泰山閱讀答案(5)

登泰山短文閱讀答案

歡迎讀下面這首詩,完成①~④題,本文后附登泰山短文閱讀答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登泰山

張養(yǎng)浩

① 風(fēng)云一舉到天關(guān)②,快意平生有此觀。

萬古齊州煙九點③,五更滄海日三竿。

向來井處④方知隘,今后巢居似覺寬。

笑拍紅崖⑤詠新作,滿空笙鶴⑥下高寒。

注:

①張養(yǎng)浩(1270~1329):元代散曲家。

②天關(guān):指南天門。

③“萬古”句:齊州,北魏時置,即今濟南。從濟南千佛山北望,可于蒼茫中見到九個山頭,故稱齊煙九點。

④井處:意為居住窄小。處,居住。

⑤紅崖:指山崖。

⑥笙鶴:周時王子喬好吹笙,修煉20年乘白鶴仙去。

問題:

①本詩寫登山的過程僅一句:“風(fēng)云一舉到天關(guān)”,《登泰山記》中具體描述登山情景也僅一句:“________________”。前者意在表現(xiàn)________,后者如實來寫,意在表現(xiàn)登山的________。

②“快意平生有此觀”,“此觀”主要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詩句寫出了泰山的________和日出的________。

③《登泰山記》中表現(xiàn)“五更滄海日三竿”這一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一詩一文,相映成趣,詩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文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

④“向來井處方知隘,今后巢居似覺寬?!薄娙说巧咸┥?,看到泰山的高大、日出的壯觀,悟出________________?!兜翘┥接洝分?,作者僅著意于________,卻較少有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①道中迷霧冰滑,蹬幾不可登,歡快的心情,艱辛。

②登泰山而見齊煙九點及“東?!比粘?高大,壯觀。

③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或曰,此東海也……而皆若僂,用語凝煉,音調(diào)鏗鏘,很有氣魄,雖只寥寥數(shù)語,但描繪得生動形象,令人有宛然若見之感,而且層次分明。

④應(yīng)當(dāng)胸懷廣闊,不能汲汲于個人得失,游程的記述、時令特征的描繪和景物的刻畫,個人感情的流露和議論。

泰山閱讀答案(6)

登泰山觀日出閱讀理解及答案

登泰山觀日出(片斷)

泰山是聞名中外的游覽勝地。今年春節(jié)期間,我有幸登上泰山觀看日出。

凌晨2時半,我開始登山。起頭的路不算陡,我走得很快。一路上很寂靜,除了夜風(fēng)偶爾帶來的松濤聲之外,什么聲音也沒有。山勢越來越陡,抬頭望去,夜色中的整個泰山就像一堵高大的墻頂天而立,給人以天有多高,山有多高的感覺。

到了中天門,剛4點半,天還是黑黑的,我怕dān(擔(dān) 耽)誤看日出,不敢停留,仍繼續(xù)往前走。

到達對松亭時,天已微明。我站在亭前向下俯視,雖有濃濃的云霧籠罩著,但山勢依稀可 biàn (辯 辨),有的如馬鞍俯臥,有的如駝峰聳立。云霧不斷地擴展著,飄動著,升騰著,有的像雪白的棉絮層層疊疊地 piāo (飄 漂) 落在山峰中間,有的像長長的綢帶xuán(懸)在空中,有的撞碎在山崖上,像漲(zhǎng zhàng)潮時的.海水在岸邊濺起無數(shù)朵白色的浪花。這時,我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四周竟是一片云海。

從對松亭往上,路更險峻了,我一步三喘地往上爬。猛抬頭一看,南天門正在頭頂上,山路寬一丈,像一張瀑布從峭壁上直落而下。我扶住路邊的鐵欄桿,沿著窄窄的石板qì(砌)成的臺階,艱難地向上攀登著。

爬了幾十級臺階,我實在累得不行,就坐下來休息。這時,幾位老人拄著拐杖緩步走到我身旁。其中一位白胡須老大爺笑著對我說:小伙子,累了吧?”我被大爺?shù)木袼奈瑁f了一聲不累就站起來,跟在他們后面繼續(xù)向上攀登。

1、 在文中拼音后的括號中填寫或圈出正確的字。3%

2、 這段選文寫作順序上很有特點,是按照時間推移和地點轉(zhuǎn)換兩條主線來敘述登泰山的過程的。2%

3、 用“ ”在第二自然段中畫出一句比喻句;這句子把泰山比作高大的墻;“給人以天有多高,山有多高的感覺”請你用一個詞來形容作者的這種感覺:高聳入云。4%

4、 第四自然段畫“ ”的句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辭手法;句子用棉絮、綢帶、浪花來比云霧,你覺得作者筆下的云霧可以用詞語變幻莫測和姿態(tài)萬千來形容(一個表示變化,一個表示形態(tài)多樣)。

5、 仿造第四自然段畫線的句子寫一段話(不少于50個字)3%

略(用上排比、比喻修辭手法)

6、 畫“~~~~”的句子,把到南天門的路比作瀑布,這樣比是為了說明泰山山峰的陡峭、險峻、巍峨。2%

7、 從作者登泰山的過程中,你感受到東岳泰山有什么樣的特點?除了東岳泰山,你還知道其他幾岳分別是哪些山?3%

答:我感受到泰山的特點:泰山之高、云海之美、山路之險峻。

其他幾岳分別是: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泰山閱讀答案(7)

文言文閱讀泰山之陽汶水西流的習(xí)題練習(xí)及答案

閱讀下文,完成第8-10題。(8分)

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陽谷皆入汶,陰谷皆入濟。當(dāng)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最高日觀峰,在長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fēng)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穎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為磴,其級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元所謂環(huán)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嶺,復(fù)循西谷,遂至其巔。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道有天門。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經(jīng)中嶺及山巔,崖限當(dāng)?shù)勒?,世皆謂之天門云。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8、上文作者 (人名),是 (朝代)桐城派古文家。(2分)

9、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3分)

今所經(jīng)中嶺及山巔,崖限當(dāng)?shù)勒撸澜灾^之天門云。

10、下列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_________ (3分)

A.上文加點的“其”和“之”所指代的對象一樣。

B.作者登山?jīng)]有經(jīng)過東谷,而是沿中谷直走到山頂。

C.“磴幾不可登”的'“幾”讀“ji”,意思是“石階”

D.作者艱難登山是為飽覽雪后泰山的雄渾瑰麗奇觀。

參考答案:

8. 姚鼐 清朝(2分,各1分)

9. 現(xiàn)在(我)經(jīng)過的中嶺和山頂,像門檻一樣橫在路上的山崖,人們都叫它天門。(3分)

10. D (3 分)

泰山閱讀答案(8)

泰山平陽字叔閱讀答案

鮑勛字叔業(yè),泰山平陽人也,建安十七年,太祖辟勛丞相掾。二十二年,立太子,以勛為中庶子,出為魏郡西部都尉。太子郭夫人弟為曲周縣吏,斷盜官布,法應(yīng)棄市。太子數(shù)手書為之請罪,勛不敢擅縱,具列上。勛前在東宮,守正不撓,太子固不能悅,及重此事,恚望滋甚。會郡界休兵有失期者,密敕中尉奏免勛官,久之,拜侍御史。文帝受禪,勛每陳“今之所急,唯在軍農(nóng),寬惠百姓。臺榭苑園,宜以為后?!蔽牡蹖⒊鲇潍C,勛停車上疏。文帝手毀其表而兢行獵,中道頓息,問侍臣曰:“獵之為樂,何如八音也?”侍中劉曄對曰:“獵勝于樂?!眲滓蜃啵骸皠县槻恢?,阿順陛下過戲之言。請有司議罪以清皇朝?!钡叟魃?,罷還,即出勛為右中郎將。黃初四年,尚書令陳群等并舉勛為御史中丞。帝不得已而用之,百僚嚴憚,罔不肅然。六年秋,帝欲征吳,勛面諫。帝益忿之,左遷勛為治書執(zhí)法。帝從壽春還,屯陳留郡界。太守孫邕見,出過勛。時營壘未成,但立標,邕邪行不從正道,軍營令史劉曜欲推之,勛以塹壘未成,解止不舉。大軍還洛陽,曜有罪,勛奏絀遣,而曜密表勛私解邕事。詔曰:“勛指鹿為馬,收付廷尉?!蓖⑽痉ㄗh:“正刑五歲?!比亳g:“依律罰金二斤?!钡鄞笈唬骸皠谉o活分,而汝等敢縱之!”太尉鐘鯀等并求請勛罪。帝不許,遂誅勛。勛內(nèi)行既修,廉而能施,死之日,家無余財。后二旬,文帝亦崩,莫不為勛嘆恨。

[注]標埒:標記

11.下列句子中加點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太子數(shù)手書為之請罪 書:書信

B.恚望滋甚 恚望:怨恨

C.劉曄佞諛不忠 佞諛:巧言諂媚

D.勛奏絀遣 絀:通“黜”,罷免

1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

A.①今之所急,唯在軍農(nóng) ②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B.①文帝手毀其表而兢行獵 ②后哀之而不鑒之

C.①請有司議罪以清皇朝 ②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

D.①太子數(shù)手書為之請罪 ②文帝亦崩,莫不為勛嘆恨

13.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都能表現(xiàn)鮑勛“守正不撓”的一組是( ?)

①立太子,以勛為中庶子 勛不敢擅縱,具列上

③文帝將出游獵,勛停車上疏 ④百僚嚴憚,罔不肅然

⑤勛以塹壘未成,解止不舉 ⑥勛內(nèi)行既修,廉而能施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②③④

14.下列敘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鮑勛在文帝即位前曾在東宮任職,那時文帝就不喜歡鮑勛,后來鮑勛外出任職又拒絕了文帝的請托,就更被文帝厭恨。

B.文帝要去游獵,鮑勛犯顏直諫,文帝怒而拒諫。獵罷歸來后,文帝卻又不得已提升鮑勛為右中郎將。

C.文帝抓住私解孫邕一事,要泄私憤,但廷尉、三官都不主張從重判刑,這使文帝十分憤怒。

D.文帝不顧大臣們的請求處死了鮑勛,不久,文帝也死了,人們都為忠廉好施而屈死的鮑勛嘆息和遺憾。

15.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文帝手毀其表而兢行獵。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

(2)勛無活分,而汝等敢縱之!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

(3)莫不為勛嘆恨。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

11.A(動詞,“寫書信”)

12.B(A“所”用在動詞之前,與其后面的動詞構(gòu)成名詞性短語。B“而”前者作連詞,表順承或遞進關(guān)系,后者作連詞,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C“以”作連詞,相當(dāng)于“用來”。D“為”作介詞,相當(dāng)于“替”。)

13.D(①太祖封勛官職 ⑤鮑勛私解邕事 ⑥鮑勛廉而能施)

14.B(獵罷歸來后,文帝外放鮑勛為右中郎將,黃初四年,因陳群等并舉,帝不得已而任勛為御史中丞。)

15.(1)文帝親手撕毀他的奏章,仍然專心打獵。(2)鮑勛沒有活的名分,可是你們竟敢放縱他!(3)沒有誰不為鮑勛嘆息遺憾的`。

鮑勛字叔業(yè),泰山平陽人,建安十七年,太祖征召鮑勛為丞相掾。建安二十二年,立太子時,封鮑勛為中庶子,外出擔(dān)任魏郡西部都尉。太子郭夫人的弟弟擔(dān)任曲周縣吏時,搶劫官布,按照法律應(yīng)處“棄市”之刑。太子多次親手給鮑勛寫信替郭夫人的弟弟求情,鮑勛不敢自作主張放縱罪犯,將全部罪狀呈朝廷論處。鮑勛以前在東宮任職時,堅持正義不屈不撓,太子本來就不喜歡他,等到加上這件事,怨恨更加厲害。正好鮑勛管轄區(qū)士兵休整有誤期的,太子就暗中令中尉秉奏罷免鮑勛的官職,過了很長時間,授鮑勛為侍御史。文帝即位后,鮑勛常常上奏“如今最要緊的,只是軍事農(nóng)事,寬待百姓,使百姓得到恩惠。宮殿園林,應(yīng)該把它放在后面。”文帝準備外出打獵,鮑勛使車馬停下來呈上奏章。文帝親手撕毀他的奏章,仍然專心打獵,中途休息時,文帝問身邊的大臣說:“打獵的樂趣,同欣賞音樂相比,哪一種快樂?”侍中劉曄回答說:“打獵超過音樂?!滨U勛趁機秉奏:“劉曄巧言諂媚為人不忠,這是阿諛奉承陛下的過分虛假的言論。請讓有關(guān)部門論罪以使朝廷清明太平?!蔽牡蹜嵟米兞四樕颢C結(jié)束回朝后,就外放鮑勛為右中郎將。黃初四年,尚書令陳群等大臣一同舉薦鮑勛擔(dān)任御史中丞。文帝不得已而任用他,百官既尊敬又害怕,沒有不表現(xiàn)出恭敬的樣子。黃初六年秋,文帝想征伐吳國,鮑勛當(dāng)面強諫。文帝更加恨他,貶鮑勛為治書執(zhí)法。文帝從壽春回來,駐扎在陳留郡地。太守孫邕進見文帝后,出來拜訪鮑勛。當(dāng)時軍營墻壁還沒有完成,只立了標記,孫邕繞道而不走正路,軍營令史劉曜要論處他,鮑勛因護城河和城墻沒有完成,解除了對孫邕的論處,也沒有向上級舉報。大軍回到洛陽時,劉曜犯了罪,鮑勛秉奏罷免劉曜官職,劉曜卻暗中奏表鮑勛私自解除對孫邕的論處一事。文帝下詔書說:“鮑勛指鹿為馬,逮捕起來交給廷尉治罪?!蓖⑽疽婪ǘㄗ铮骸芭凶镂迥辍!比俜瘩g說:“按照法律罰二斤黃金。”文帝非常生氣地說:“鮑勛沒有活的名分,可是你們竟敢縱容他!”太尉鐘鯀等大臣一同為鮑勛求情減罪。文帝不答應(yīng),于是殺了鮑勛。鮑勛修性養(yǎng)德,廉潔好施,死的時候,家里沒有多余的財產(chǎn)。鮑勛死后二十多天,文帝也死了,沒有誰不為鮑勛嘆息遺憾的。

泰山閱讀答案(9)

“臧霸字宣高,泰山華人也”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臧霸字宣高,泰山華人也。父戒,為縣獄掾,據(jù)法不聽太守欲所私殺,太守大怒,令收

戒詣府,時送者百余人。霸年十八,將客數(shù)十人徑于費西山中要奪之,送者莫敢動,因與父俱亡命東海,由是以勇壯聞。黃巾起,霸從陶謙擊破之,拜騎都尉。遂收兵于徐州,與孫觀、吳敦、尹禮等并聚眾,霸為帥,屯于開陽。太祖之討呂布也,霸等將兵助布。既擒布,霸自匿。太祖募索得霸,見而悅之,使霸招吳敦、尹禮、孫觀、觀兄康等,皆詣太祖。太祖以霸為瑯邪相,敦利城、禮東莞、觀北海、康城陽太守,割青、徐二州,委之于霸。太祖之在兗州,以徐翕、毛暉為將。兗州亂,翕、暉皆叛。后兗州定,翕、暉亡命投霸。太祖語劉備,令語霸送二人首。霸謂備曰:“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為此也。霸受公生全之恩,不敢違命。然王霸之君可以義告,愿將軍為之辭?!眰湟园匝园滋妫鎳@息,謂霸曰:“此古人之事而君能行之,孤之愿也?!蹦私砸贼?、暉為郡守。時太祖方與袁紹相拒,而霸數(shù)以精兵入青州,故太祖得專事紹,不以東方為念。太祖破袁譚于南皮,霸等會賀。霸因求遣子弟及諸將父兄家屬詣鄴,太祖曰:“諸君忠孝,豈復(fù)在是!昔蕭何遣子弟人侍,而高祖不拒,耿純焚室輿櫬①以從,而光武不逆,吾將何以易之哉!”東州擾攘,霸等執(zhí)義征暴,清定海岱,功莫大焉,皆封列侯。霸為都亭侯,加威虜將軍。又與于禁討昌豨,與夏侯淵討黃巾余賊徐和等,有功,遷徐州史。沛國公武周為下邳令,霸敬異周,身詣令舍。部從事謥詷②不法,周得其罪,便收考竟,霸益以善周。從討孫權(quán),先登,再入巢湖,攻居巢,破之。張遼之討陳蘭,霸別遣至皖,討吳將韓當(dāng),使權(quán)不得救蘭。當(dāng)遣兵逆霸,霸與戰(zhàn)于逢龍,當(dāng)復(fù)遣兵邀霸于夾石,與戰(zhàn)破之,還屯舒。權(quán)遣數(shù)萬人乘船屯舒口,分兵救蘭,聞霸軍在舒,遁還。霸夜追之,比明,行百余里,邀賊前后擊之。賊窘急,不得上船,赴水者甚眾。由是賊不得救蘭,遼遂破之。霸從討孫權(quán)于濡須口,與張遼為前鋒,行遇霖雨,大軍先及,水遂長,賊船稍近,將士皆不安。遼欲去,霸止之曰:“公明于利鈍,寧肯捐吾等邪?”明日果有令。遼至,以語太祖。太祖善之,拜揚威武將軍。

注:①櫬(ch èn):棺材 ②謥詷,人名。

(《三國志·魏書》)

9、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霸為帥,屯于開陽

屯:駐扎

B、霸敬異周,身詣令舍

詣: 來到

C、周得其罪,便收考竟

考:拷打

D、當(dāng)遣兵逆霸,霸與戰(zhàn)于逢龍

逆:阻止

10、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太祖之討呂布也

俯察品類之盛

B、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為此也

臣以供養(yǎng)無主,辭不復(fù)命

C、清定海岱,功莫大焉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D、霸與戰(zhàn)于逢龍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

11、下列各組句子中,全能表現(xiàn)臧霸“勇壯”的一項是()

①將客數(shù)十人徑于費西山中要奪之

②因與父俱亡命東海

③太祖之討呂布也,霸等將兵助布

④從討孫權(quán),先登,再入巢湖,攻居巢,破之

⑤與夏侯淵討黃巾余賊徐和等

⑥行百余里,邀賊前后擊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太祖討伐呂布時,臧霸等曾帶兵往助呂布。呂布被擒后,臧霸又把他藏匿起來。

太祖點名搜索,在臧霸那里找到了呂布。

B、在兗州叛亂中,徐、毛二人背叛太祖,后亡命出逃投靠臧霸。太祖命劉備見臧霸,并命臧霸奉上二人首級。臧霸對劉備說的.一席話,使太祖改變了主意。

C、臧霸非常尊敬下邳令武周,曾到其舍作客。后來臧霸從事謥詷不遵守法度,武周就拘押拷打謥詷。霸卻沒有怪罪武周,反而更加親善。

D、張遼討陳蘭,臧霸被調(diào)到皖地,討伐吳將韓當(dāng),使孫權(quán)不得前救陳蘭。韓當(dāng)阻止臧霸于夾石,被臧霸擊敗。孫權(quán)遣數(shù)萬人分兵救陳蘭,聞知霸軍在舒城,立即撤軍。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0分)

(1)據(jù)法不聽太守欲所私殺,太守大怒,令收戒詣府。(3分)

(2)公明于利鈍,寧肯捐吾等邪?

(3分)

(3)霸受公生全之恩,不敢違命。然王霸之君可以義告,愿將軍為之辭。(4分)

參考答案

9、D(迎戰(zhàn))

10、B(因為,連詞。A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C:于之,兼詞;句末語氣詞。D在,介詞;向、對,介詞)

11、C(②寫其亡命東海③對呂布的幫助 ⑤討伐黃巾軍)

12、A(臧霸自身藏匿,太祖搜得臧霸)

13、(1)(臧戒)依據(jù)國法,不肯聽任太守私自殺人,太守因而大怒,命令拘捕臧戒并送到太守府去。注“聽”“私”“詣”譯錯一個扣1分。

(2)曹公很清楚戰(zhàn)事順利與否,怎么可能舍棄我們呢?注:“明”“利鈍”“捐”譯錯一個扣1分。

(3)我受主公(太祖)存命保全之恩,不敢違其命令。不過有意于稱王稱霸的君主應(yīng)該以義相告(不宜威迫),希望將軍替我(向主公)解釋。注:“生全”“王霸”“可以”“為之辭”中的“之”譯錯一個扣1分。

參考譯文:

臧霸,字宣高,泰山華縣(今山東費縣方城鎮(zhèn))人。父親臧戒,曾任華縣獄掾。

其間因依據(jù)國法,不肯聽任泰山太守憑私欲殺人,太守因而大怒,命令拘捕臧戒并送到太守府去,當(dāng)時監(jiān)送者約有百余人。臧霸當(dāng)時十八歲,引領(lǐng)從客幾十人在費縣西山道中半途截劫,奪救父親,監(jiān)送者都不敢動,臧霸便與父親一起奔命于東海,而臧霸亦從此以勇猛健壯聞名于世。黃巾起義時,臧霸跟從陶謙擊破賊眾,授予騎都尉官職。于是臧霸在徐州招收士兵,與孫觀、吳敦、尹禮等聚合軍眾,臧霸為統(tǒng)帥,駐扎在開陽一帶。太祖曹操討伐呂布時,臧霸等帶兵往助呂布,呂布被擒后,臧霸隱身匿藏,曹操搜索,尋得臧霸,一見之下非常喜歡他,便使臧霸招降吳敦、尹禮、孫觀、孫觀之兄孫康等,往見曹操。曹操以臧霸為瑯邪相,任用吳敦作利城太守、尹禮任東莞太守、孫觀任北海太守、孫觀的哥哥孫康任城陽太守,割青、徐二州,交給臧霸。曹操在兗州時,任命徐翕、毛暉二人為將。兗州亂起,徐、毛二人都背叛。兗州之亂平定后,徐、毛亡命出逃投靠臧霸。曹操告訴劉備,讓他告訴臧霸奉上二人首級。臧霸便對劉備說:“我能依靠自力有所建樹的原因,是因為我不會做這種事。我受主公(太祖曹操)存命保全之恩,不敢違其命令。不過有意于稱王稱霸的君主應(yīng)該以義相告(不宜威迫),希望將軍為我(向主公)解說?!眲浔惆殃鞍运愿嬖V曹操,曹操嘆息,對臧霸道:“這是古人仁德之事,你卻能夠加以奉行,這也正是我的心愿啊?!庇谑亲屝祠狻⒚珪煻硕甲隽丝な?。當(dāng)時曹操正與袁紹相對抗,而臧霸屢次帶領(lǐng)精兵進入青州,所以曹操能專心應(yīng)付袁紹,不用顧念東方之事。曹操在南皮打敗了袁譚,臧霸等前往祝賀。臧霸便求派子弟及諸將之父兄家屬前往鄴城,曹操說:“諸位忠心報國,但何必要如此來表現(xiàn)呢。昔日蕭何派遣子弟前往侍奉高祖,漢高祖沒有拒絕,耿純焚燒自己的房子、馬車、棺木追隨,而光武帝沒有辜負他的好意,現(xiàn)在我將用什么來改變前人的做法呢!”當(dāng)時東州紛亂,臧霸等執(zhí)正匡義,征伐暴虐,使黃海、渤海、泰山地區(qū)清平安定,他的功沒有誰比他大的了,于是都被封為列侯。臧霸被授予都亭侯,又同時擔(dān)任威虜將軍。臧霸又與于禁討伐昌豨,與夏侯淵征討黃巾余賊徐和等,有功勞,升遷為徐州刺史。沛國人武周擔(dān)任下邳令,臧霸尊敬武周,認為他與眾不同,常到其舍做客。后來臧霸的從事謥詷不遵守法令,武周獲得他的罪狀,就拘押拷問謥詷使其死于獄中,臧霸更因此與武周友善。臧霸跟從太祖討伐孫權(quán),先登入敵陣,再入巢湖,攻破居巢。張遼討陳蘭時,臧霸被調(diào)到皖,討伐吳將韓當(dāng),使孫權(quán)不能前往救助陳蘭。韓當(dāng)派兵迎戰(zhàn)臧霸,臧霸與韓當(dāng)在逢龍作戰(zhàn),韓當(dāng)又派兵在夾石攔阻臧霸,臧霸與韓當(dāng)作戰(zhàn)且打敗了韓當(dāng),帶軍隊回到舒城駐扎。孫權(quán)派幾萬人乘船駐扎在舒口,分兵前往營救陳蘭,聽說臧霸軍隊駐扎在舒城時,立即撤軍。臧霸引軍連夜追趕,到天明時,行軍一百多里,攔阻敵人前后夾擊。敵人窘急不堪,不能上船,跳水而逃者很多。于是吳軍不能救陳蘭,張遼便打敗了陳蘭。臧霸跟從太祖到濡須口征討孫權(quán),與張遼同為前鋒,行軍途中遇上大雨,前鋒大軍先到,江水竟然增漲,敵船逐漸靠近,將士都惶恐不安。張遼想撤離,臧霸阻止張遼說 :“曹公很清楚戰(zhàn)事順利與否,怎么可能會舍棄我們呢?”第二天,曹操果然發(fā)出撤軍令。張遼到了太祖處,把臧霸之言告訴太祖。曹操認為臧霸做得好,授予揚威將軍、假節(jié)的稱號。后孫權(quán)請求投降,太祖還師。便留臧霸與夏侯惇等駐扎在居巢。

泰山閱讀答案(10)

泰山之陽汶水西流閱讀附答案

閱讀下文,完成第8-10題。

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陽谷皆入汶,陰谷皆入濟。當(dāng)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最高日觀峰,在長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fēng)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穎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為磴,其級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元所謂環(huán)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嶺,復(fù)循西谷,遂至其巔。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道有天門。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經(jīng)中嶺及山巔,崖限當(dāng)?shù)勒?,世皆謂之天門云。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8、上文作者 (人名),是 (朝代)桐城派古文家。

9、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今所經(jīng)中嶺及山巔,崖限當(dāng)?shù)勒?,世皆謂之天門云。

10、下列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_________

A.上文加點的“其”和“之”所指代的.對象一樣。

B.作者登山?jīng)]有經(jīng)過東谷,而是沿中谷直走到山頂。

C.“磴幾不可登”的“幾”讀“ji”,意思是“石階”

D.作者艱難登山是為飽覽雪后泰山的雄渾瑰麗奇觀。

參考答案:

8. 姚鼐 清朝

9. 現(xiàn)在(我)經(jīng)過的中嶺和山頂,像門檻一樣橫在路上的山崖,人們都叫它天門。

10. D

泰山閱讀答案(11)

胡母班字季友泰山人也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胡母班,字季友,泰山人也。曾至泰山之側(cè),忽于樹間逢一絳衣騶(穿紅衣服的騎士),呼班云:“泰山府君(招收魂魄的神)召?!卑囿@楞,逡巡未答。復(fù)有一騶出呼之,遂隨行。數(shù)十步,騶請班暫瞑,少頃,便見宮室,威儀甚嚴。班乃入閣拜謁,主為設(shè)食,語班曰:“欲見君,無他,欲附書與女婿耳?!卑鄦枺骸芭珊卧??”曰:“女為河伯婦?!卑嘣唬骸拜m當(dāng)奉書,不知緣何得達?”答曰:“今適河中流,便扣舟呼青衣,當(dāng)自有取書者。”班乃辭出。昔騶復(fù)令閉目,有頃,忽如故道。

遂西行,如神言而呼青衣。須臾,果有一女仆出,取書而沒。少頃復(fù)出。云:“河伯欲暫見君?!辨疽嗾堫?。遂拜謁河伯。河伯乃大設(shè)酒食,詞旨殷勤。臨去,謂班曰:“感君遠為致書,無物相奉?!庇谑敲笥遥骸叭∥崆嘟z履來!”以貽班。班出,瞑然,忽得還舟。

遂于長安經(jīng)年而還。至泰山側(cè),不敢潛過。遂扣樹,自稱姓名:“從長安還,欲啟消息?!表汈В趄|出,引班如向法而進。因致書焉。府君請曰:“當(dāng)別再報?!卑嗾Z訖,如廁,忽見其父著械徒作,此輩數(shù)百人。班進拜流涕,問:“大人何因及此?”父云:“吾死不幸,見遣三年,今已二年矣,困苦不可處。知汝今為明府所識,可為吾陳之。乞免此役。便欲得社公(土地神)耳。”班乃依教,叩頭陳乞。府君曰:“生死異路,不可相近,身無所惜?!卑嗫嗾垼皆S之。于是辭出,還家。

歲余,兒死亡略盡。班惶懼,復(fù)詣泰山,扣樹求見。昔騶遂迎之而見。班乃自說:“昔辭曠拙,及還家,兒死亡至盡。今恐禍故未已,輒來啟白,幸蒙哀救?!备哉拼笮υ唬骸拔粽Z君:‘死生異路,不可相近’故也?!奔措吠庹侔喔?。須臾至,庭中問之:“昔求還里社,當(dāng)為門戶作福,而孫息死亡至盡,何也?”答云:“久別鄉(xiāng)里,自欣得還,又遇酒食充足,實念諸孫,召之?!庇谑谴8柑槠?。班遂還。后有兒皆無恙。

(選自干寶《搜神記》)

9、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河伯乃大設(shè)酒食,詞旨殷勤。

殷勤:熱情

B.昔騶出,引班如向法而進

引:拉

C.如廁,忽見其父著械徒

如:到、往

D.吾死不幸,見遣三年

見:被

10、下列各組語句全都屬于胡母班神奇經(jīng)歷的一組是()

①遂拜謁河伯

②于長安經(jīng)年而還

③ 如廁,忽見其父著械徒作

④見遣三年,今已二年矣

⑤歲余,兒死亡略盡

⑥于是代之

A. ①③⑤

B. ①②⑥

C. ②④⑤

D. ③④⑥

11、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胡母班一開始幫助泰山府君,雖然有懼怕的因素,但主要在于他愿意幫忙。

B、胡母班苦苦請求,泰山府君答應(yīng)了他的請求,但此時他就已經(jīng)知道了胡母班兒子要死去的結(jié)局。

C、胡母班和泰山府君三次見面都很懼怕,原因都一樣。

D、答應(yīng)父親的要求,并且兒子死去后,胡母班并沒有責(zé)備父親,顯現(xiàn)了他敬重父親的品質(zhì)。

12、請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9分)

(1)今適河中流,便扣舟呼青衣,當(dāng)自有取書者。(3分)

(2)感君遠為致書,無物相奉。(3分)

(3)府君拊掌大笑曰:“昔語君:‘死生異路,不可相近’故也?!保?分)

參考答案

9、B (改為“帶著,領(lǐng)著”)

10、A( ②屬于正常逗留,不屬于神奇經(jīng)歷。④⑥屬于父親的經(jīng)歷)

11、C(和泰山府君三次見面的原因不一樣)

12、(1)您到黃河的中央,就敲打著船呼喚奴婢,自當(dāng)會有取信的人出來。(“適”1分,“扣”1分,句意1分。)

(2)感激您老遠給我送來信,我也沒有什么東西奉送給您。(“致”1分,“相”1分,句意1分。)

(3)府君拍手大笑說:“這就是我過去對你所說的‘活人和死人屬于不同的世界,不可以互相接近’的緣故啊?!保ā稗哉啤?分,“故”1分,句意1分。)

參考譯文

胡母班,字季友,是泰山郡人。有一次他走過泰山的旁邊,忽然在樹林里碰上一個穿紅衣的騎士,招呼胡母班說:“泰山府君(召收魂魄的神)召見你?!焙赴囿@呆了,正在猶豫不決還沒回答的時候,又有一個騎士出來,呼喚他。于是胡母班就跟著他們走了幾十步,騎士就請胡母班暫時閉上眼睛。一會兒,他看見宮殿房屋,儀仗非常威嚴。胡母班就進府拜見了泰山府君,泰山府君讓人給他端上飯菜,對胡母班說:“我想見您,沒有別的事情,只是想請您捎封信給我女婿罷了?!焙赴鄦枺骸澳畠涸谀睦??”泰山府君說:“我女兒是河伯的妻子。”胡母班說:“我立即就拿信送去,不知道沿著什么路走才能到她那里?”泰山府君回答說:“您一到黃河的中央,就敲打著船呼喚奴婢,自會有取信的人出來?!焙赴嗑透孓o了出來,剛才那騎士又讓他閉上眼睛,一會兒,他忽然又來到了原來的路上。

胡母班就向西去了,象泰山府君所說的那樣呼喚奴婢。一會兒,果然有一個婢女出來,拿了信就又潛到水中去了。過了一會兒,這婢女又冒出水面,說:“河伯想立即見您。”這婢女也請他閉上眼睛。不一會兒,胡母班便拜見了河伯。河伯則大擺酒宴,說話也十分熱情。臨走時,他對胡母班說:“感激您老遠給我送來信,我也沒有什么東西奉送給您?!庇谑蔷兔钌磉叺氖虖模骸鞍盐业那嘟z鞋拿來?!庇谑蔷桶堰@鞋子贈送給了胡母班。胡母班出來時,也閉上眼睛,忽然又回到了船上。

胡母班于是在長安過了一年就回家去了。他走到泰山旁邊,不敢偷偷地經(jīng)過,就敲著樹干,自報姓名:“我胡母班從長安回來,想報告一下消息?!币粫海瑥那暗哪球T士出來,帶著胡母班按照過去的方法進了泰山。于是胡母班就向泰山府君報告了送信的經(jīng)過。泰山府君請求說:“我會在其他方面再報答您。”胡母班說罷,上廁所去。忽然看見他父親帶著刑具在干犯人所服的勞役,這種人有幾百個。胡母班上前拜見父親,流著淚問:“大人為什么落到這個地步?”他父親說:“我死了后很不幸,被懲罰三年,現(xiàn)在已經(jīng)二年了,苦得不能再呆下去了。知道您現(xiàn)在被府君所賞識,你可以給我向他訴說一下,求他免除這勞役,我只是想當(dāng)一個土地神罷了。”胡母班就依照父親教給他的話,向府君磕頭求情。府君說:“活人和死人屬于不同的世界,不可以互相接近。我自己倒沒有什么吝惜的?!焙赴嗫嗫喟螅糯饝?yīng)了他的請求。于是胡母班告辭出來,回家去了。

過了一年多,胡母班的'兒子幾乎死光了。胡母班很恐懼,又來到泰山,敲樹求見。過去的騎士就迎接他去見府君。胡母班就自己先說道:“我過去說話粗疏,等到我回家后,我的兒子都快死光了,現(xiàn)在恐怕禍事還沒完,所以馬上來稟告給您,希望得到您的憐憫和拯救?!备氖执笮φf:“這就是我過去對你所說的‘活人和死人屬于不同的世界,不可以互相接近’的緣故啊。”就傳令外邊召見胡母班的父親。一會兒,胡母班的父親來到廳堂上,府君就問他:“過去你請求回到家鄉(xiāng)當(dāng)個土地神,本當(dāng)為家族造福,可是你的孫兒快死光了,這是為什么呢?”胡母班的父親回答說:“我離開家鄉(xiāng)很久了,十分高興能回家,又碰上吃的喝的十分豐盛,實在想念孫兒們,所以就召見了他們?!庇谑歉愠窊Q了胡母班的父親。他父親痛哭流涕地出去了。胡母班就回家去了,后來又有了兒子,都平安無事。

泰山閱讀答案(12)

曹植《泰山梁甫行》古詩閱讀答案及賞析

泰山梁甫行

曹植

八方各異氣,千里殊風(fēng)雨。

劇哉邊海民,寄身于草墅。

妻子象禽獸,行止依林阻。

柴門何蕭條,狐兔翔我宇。

1.“柴門何蕭條,狐兔翔我宇”這兩句是什么意思?在詩歌中有什么作用?(4分)

2.本詩主要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情感?(4分)

參考答案

1.柴門簡陋凄清,在海風(fēng)中搖蕩,狐貍、兔子在屋檐下飛來竄去。這些環(huán)境描寫襯托出邊海人們生活環(huán)境的荒蠻以及邊海人們的恐懼與凄楚。

2.本詩主要運用了白描的手法,全方位描寫了邊海人們的貧困生活,反映了邊海農(nóng)村的殘破荒涼景象,表達了作者對下層人民的深切同情。

作者: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東陽武,是曹操與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后謚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

賞析:

曹植自曹丕篡漢后,在自己生存的艱難不幸中,逐漸體會到下層人民的痛苦。他在《泰山梁甫行》中,以白描的手法,反映了邊海農(nóng)村的殘破荒涼景象,表現(xiàn)了對下層人民的深切同情。

“八方各異氣,千里殊風(fēng)雨。”是說天下的自然環(huán)境不一樣,所遭受的風(fēng)雨災(zāi)害也不一樣。言外之意是說,海邊氣候潮濕,風(fēng)雨狂暴,海嘯龍卷風(fēng)也時有發(fā)生,是不適合人生存的地方。這兩句突出邊海人民生存環(huán)境的惡劣?!皠≡者吅C?,寄身於草野。”痛苦啊,海邊的人民,他們生活在荒野草叢林木中,多么荒涼,多么凄慘。這本是野獸出入的.地方,可他們卻長期的與野獸同居。所以“妻子象禽獸,行止依林阻?!边@是對妻子以及孩子的整體形象描寫,從中我們不但看到海民衣不蔽體蓬頭垢面的野人一樣的粗俗艱苦的生活方式,也可以想見他們與世隔絕的愚鈍頹廢形象。他們依靠自然環(huán)境的險阻,和野獸爭奪相間生存,他們不但經(jīng)受生活的艱難困苦,而且還有隨時被野獸吃掉的生存憂懼?!安耖T何蕭條,狐兔翔我宇?!辈耖T簡陋凄清,在海風(fēng)中嗦嗦?lián)u蕩,狐貍兔子好象從天上飛來一樣從屋檐下飛來竄去。這里通過狐貍、兔子的側(cè)面描寫,反襯出邊海人們生活環(huán)境的荒蠻以及邊海人們的恐懼與凄楚。

本文以白描的手法,言簡意賅地全方位展現(xiàn)了邊海人們的痛苦生活。

泰山閱讀答案(13)

孫泰山陽人閱讀答案及翻譯

孫泰,山陽人,少師皇甫穎,操守頗有古賢之風(fēng)。泰妻即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為托,曰:“其長損一目,汝可娶其女弟?!币套?,泰娶其姊?;蛟懼?,泰曰:“其人有廢疾,非泰不可適。”眾皆伏泰之義。嘗于都市遇鐵燈臺,市之,而命洗刷,卻銀也,泰亟往還之。中和中,將家于義興,置一別墅,用緡錢二百千。即半授之矣,泰游吳興郡,約回日當(dāng)詣所止。居兩月,泰回,停舟徒步,復(fù)以余資授之,俾其人他徙。于時,睹一老嫗,長慟數(shù)聲,泰驚悸,召詰之。嫗曰:“老婦嘗逮事翁姑于此,子孫不肖,為他人所有,故悲耳!”泰憮然久之,因紿曰:“吾適得京書,已別除官,固不可駐此也,所居且命爾子掌之?!毖杂櫍饩S而逝,不復(fù)返矣。(選自王定?!短妻怨?jié)操》)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

A. 市之,而命洗刷 買五人之脰而函之,卒與尸合

B. 泰憮然久之 頃之,煙炎張?zhí)?/p>

C. 所居且命爾子掌之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

D. 將家于義興 乃設(shè)九賓禮于廷

答案:C

解析:C項中的“且 ”,前為副詞,“暫且”;后為連詞,“尚且”。A項中的“而”均為連詞,表順承關(guān)系。B項中“之”均為音節(jié)助詞,可不譯。D項中“于”均為介詞,引出動作、行為的.處所,“在”。

【參考譯文】

孫泰是山陽人,年輕時師從皇甫穎,志行品德很有古代賢人的風(fēng)范。孫泰娶的妻子是他姨母的女兒。之前,姨母年紀大了,把兩個女兒托付給孫泰,說:“姐妹倆中,姐姐一只眼睛有毛病,你可以娶妹妹?!币棠溉ナ篮螅瑢O泰娶了姨母的長女。有人不解,問起這件事,孫泰說:“她眼睛有毛病,除了嫁給我就嫁不出去了?!北娙硕寂宸O泰的義氣。孫泰曾經(jīng)在都市遇見一座鐵燈臺,把它買了下來,叫人洗刷,原來是銀制品。孫泰趕忙去還給賣主。唐僖宗中和年間,孫泰計劃在義興安家,買了一座別墅,得用兩百貫錢。付了一半錢后,孫泰就前往吳興郡游覽,約定回來后就到新買的別墅去。過了兩個月,孫泰回來,停船步行,又把其余的購房款交給房主,讓他搬遷到別處。在這個時候,孫泰看到一個老婦人痛哭了好幾聲。孫泰聽了心里驚悸,就把她叫過來問話。老婦人說:“我曾經(jīng)在這里侍奉過公婆,子孫不成材,別墅成了別人的了,所以我才傷心?!睂O泰悵然失意了很久,就哄她說:“我剛好收到中央政府的公文,已經(jīng)給我另外任命了官職,不能住在這里了,這個地方先讓你的兒子掌管吧?!闭f完,孫泰就解開船繩坐船離去,不再回來了。

孫泰,山陽人,少師(拜……為師)皇甫穎,操守(品德)頗有古賢(古代賢人)之風(fēng)。泰妻即姨妹(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為托,曰:“其長(大的)損一目,汝可取女弟?!币套?,泰取其姊?;蛟懼?,泰曰:“其人有廢疾,非泰不可適(嫁)?!北娊苑┲x。嘗于都市(國都的市場)遇鐵燈臺,市之,而命洗刷,卻銀也,泰亟往還之。

1.解釋下列畫線的詞。

A.汝可取女弟( )

B.姨卒( )

C.非泰不可適()

D.泰亟往還之( )

2.翻譯:其人有廢疾,非泰不可適。

3.請概括文中關(guān)于孫泰的兩件事。

4.孫泰身上具有什么優(yōu)秀品質(zhì)?

參考答案

1.A.“取”同“娶” B.死C.嫁人D.急切

2.這人有殘疾的毛病,不是孫泰不能嫁出去。

3.講了孫泰娶妻、還銀燈臺兩件事。

4.孫泰具有仗義、善良、誠實的優(yōu)秀品德。

泰山閱讀答案(14)

泰山的石頭閱讀題及答案

泰山的石頭

黃水成

①游泰山這樣的千古名山,僅靠一雙眼睛是不夠的。

②我從中天門開始登山,一路拾級而上。隆冬時的泰山,漫山白雪連片,腳下積雪成冰。泰山上許多古樹的葉子都落光了,枝椏冷峻地童指天空,滿山喬木墼然無言,少了一些郁郁蔥蔥,泰山于蕭瑟中更見風(fēng)骨。一縷晨陽從山頭上斜照下來,照在這登山的盤道上,這黃褐色的石階,這黛青色的石壁,還有這灰白、灰黑、灰綠的山石,凜凜然,一山的石頭都在這蕭瑟中露出了本色,千百年來風(fēng)雨盤剝,千萬年來傲然兀立,成了齊魯大地最堅挺的脊梁。只要輕輕一聞,一股歷史煙塵味就撲面而來。

③不由得抬起頭來,仔細打量這一山的石頭。它既不溫潤如玉,也無艷麗的色澤,它粗糲得近乎一棵老松的表皮,加上黑灰色,泰山的石頭古樸得近乎一個古人。然而,只要細細辨認,從這若隱若現(xiàn)的粗糙紋理中就不難看出,泰山的石頭,渾厚、沉穩(wěn)、凝重,它天生有堅硬、大氣、磅礴的氣質(zhì)。這每一道紋理都富含地質(zhì)的信息,它是大地母親留下來再也無法改變的特有胎記。它的年輪,質(zhì)地,色澤這些娘胎里帶來的印記,都專屬于泰山,泰山是這一山石頭的姓氏。然而,成就泰山石頭的厚重并不是它天然的質(zhì)地,看這一片接連一片的石刻,一路上令人應(yīng)接不暇,才明白,這一山石頭都會說話。

④即使你踏遍千山歸來,也不得不承認,泰山石刻數(shù)量之巨達到讓人驚嘆的地步,它幾乎涵括了歷朝書法發(fā)展的脈絡(luò)。如把泰山石刻編冊成書,它足以編制一部厚厚的文化史書。山的石刻,成其千古恐怕還不是書家揮毫潑墨的瞬間,它背后一定還有一雙雙巧手,才能活生生地把這些書法烙在泰山的石頭上,才能毫厘不差,纖毫畢現(xiàn)地把寫在絹帛寫在宣紙上的字,刻到質(zhì)地如此堅硬的石頭上,這等于一次重新書寫,石匠用鏨子在石頭上重新書寫,他們在石頭上復(fù)活了藝術(shù),用石頭的形式記載了歷史一個個瞬詞,泰山的石頭一下有了文化的人格。走近這里的每一片石刻,你就能感受到歷史的古人似乎在排著隊等你和他有一場對話,石頭是他們的千年憑證,讀著這里的石頭就是在讀一個漢朝人,讀一個唐朝人,讀一個個古人,他們把秦漢魏晉唐宋元明清的那些話留到今天對你說。

⑤我久久地坐在盤道的臺階上,這幾千級臺階鋪陳出來的一條通天道,走過秦皇漢武,走過大唐帝王,也走過康熙乾隆,歷史刻下這一張張鮮活的臉譜,他們是時代的地標,天之下的都是他們一個人的。但在君王心中,天土一定有比他更大的權(quán)力——另一個君王,于是,他們選定一個黃道吉日,不遠萬里,浩浩蕩蕩地來到這座山上搞一個隆重的與天對話儀式——封禪!一代帝國的君王也要在泰山的石頭留下幾句對天說的話,讓千秋萬代的子民都能看到他的豐功偉績。然而,君心莫測,帝王的心思又豈能那么好猜,他裝在心底遠比要說出來的內(nèi)容豐富得多,絕非是刻在石頭上的那簡單的紀錄。

⑥我貼在粗糲的臺階仔細聆聽,回蕩在歷史深處是那滿山的號子聲,是千千的勞工采石鋪路的聲音。然而,在這滿山的石刻中,我獨獨找不到一塊記載他們開山鋪路的片言只字。這時候我忽聽見鏨子親吻巖石的聲音,千錘萬鑿后把帝王抬到可以與天對話的天階上。他們是腳下的石階,是最牢固的鋪路石。是他們,鋪墊了一個帝國的高度。

(摘編白2010年12月1日《福建日報》,有刪改)

1.下列對作品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開篇說游泰山“僅靠一雙眼睛是不夠的”,引導(dǎo)讀者與這座千古名山做精神上的`交流,體會其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

B.第③段起承接上文,側(cè)重描寫泰山石頭的地質(zhì)特征,段末點出泰山石頭的厚重更源于石刻的人文底蘊,領(lǐng)起下文。

C.第④段寫泰山上數(shù)量眾多的歷朝歷代的石刻,可以溝通今人與古人的對話,表達了作者撫今追昔、懷古傷今的思想。

D.第⑤段說作為“時代的地標”的帝王,還要不遠萬里來泰山用隆重的封禪儀式與天對話,作者以此表現(xiàn)帝王的渺小。

E.文章以泰山的石頭作為貫穿全文的線索,由山石寫到石刻和石匠,再到古代的帝王,由物及人,脈絡(luò)清晰,層次清楚。

2.文章第②段中劃線處的景物描寫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4分)

3.請根據(jù)文本,探析“是他們,鋪墊了一個帝國的高度”這句話的涵義。

【答案】

1.C D答對一項給3分,答對兩項給5分。

2.①本段景物描寫描摹出隆冬時節(jié)草木“默然無言”、冷寂蕭瑟的泰山景致,烘托出一種雄渾、凝重的環(huán)境氛圍;②為下文表現(xiàn)泰山的風(fēng)骨、泰山勞工的氣質(zhì),及寫泰山石刻“都會說話”等內(nèi)容作鋪墊。(一點2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說法,言之成理亦可。)

3.(6分)【示例】①萬千勞工以沉穩(wěn)、堅毅的品格在泰山上開山鋪路,鑿石刻字,為帝王銘刻了豐功偉績。②萬千勞工開山刻石為泰山創(chuàng)造了璀璨的文化,在石頭上記載了一個個歷史瞬間,賦予這座千古名山以文化的人格。③作者認為,是泰山勞工的勞動創(chuàng)造把帝王抬到可以與天對話的天階上,由此表達了對泰山勞工的肯定和敬意。(一點2分,意思對即可。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泰山閱讀答案(15)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的閱讀答案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元所謂環(huán)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嶺,復(fù)循西谷,遂至其巔。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道有天門。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經(jīng)中嶺及山巔,崖限當(dāng)?shù)勒?,世皆謂之天門云。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8、節(jié)選語段的作者是清朝 ? ?派古文家 ? ? ? ?(姓名)。(2分)

9、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語。(4分)

(1)崖限當(dāng)?shù)勒撸??)(2)半山居霧若帶然( ? ?)

10、下列對劃線句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 )(3分)

A描繪了泰山頂上時而日照時而迷霧的奇特氣象。

B、“半山居霧若帶然”一句從側(cè)面表現(xiàn)了泰山之高。

C、“蒼山負雪,明燭天南”表現(xiàn)了積雪的厚實白亮。

D、表達作者歷盡艱險領(lǐng)略到美景后的興奮暢快之情。

8. (2分)桐城(1分)姚鼐(1分)

9. (4分)(1)占著,擋著(2分)(2)停留(2分)

10. (3 分)A

泰山閱讀答案(16)

甲明皇封禪泰山文言文閱讀題答案及原文翻譯

(甲)

明皇封禪泰山,張說為封禪使。說女婿鄭鎰,本九品官,舊例封禪后,自三公以下皆遷轉(zhuǎn)一級,惟鄭鎰因說驟遷五品,兼賜緋服。因大脯次,玄宗見鎰官位騰躍,怪而問之,鎰無詞以對。黃幡綽曰:“此乃泰山之力也?!?/p>

(段成式《酉陽雜俎》節(jié)選)

(乙)

同治四年,福成參督師侯相曾公幕府事于徐州。明年移駐濟寧以巡閱河防紆道泰安觀形勢遂登泰山余與李榕申甫皆從四月既望乘山轎出郡北門三里入山盤曲上,將四十里,經(jīng)名跡尤著者十?dāng)?shù),皆縱覽徘徊始去。越南天門,折而東行。又北上為岱頂,即天柱峰也。山之大勢,桐城姚姬傳先生嘗記之。凡今登山,皆姚先生所循道也,僻不當(dāng)?shù)勒呔悴煌?/p>

方余未至南天門時,級道陡聳,巍矗天半。俯視則一線危磴,窈深莫測,目眩神駭,趑趄卻顧。屏息釋慮,鼓勇復(fù)前。俄登天門,道忽坦夷,異境頓辟,睹所未見,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乃趨岱頂,極目四眺。諸峰起伏環(huán)列,相背相依,若拱若蹲。汶水東來,蜿蜒似帶。遙睇穹碧,渺若無外。俯視云煙,瞬息變滅。是夕宿碧霞宮。四更后,趨岱頂東之日觀峰,候日出。風(fēng)雨驟至,寒甚,良久雨止。極東紅光一縷,橫亙凝云之下。俄而璀璨耀目,日輪晃漾,若自地面涌出。體不甚圓,色正赤,可逼視。其上明霞五色,如數(shù)百匹錦。顧視女墻,日景甚微,忽又不見。侯相以陰雨竟夕,未觀日出,笑曰:“君等識之,天下事未閱歷者,不可以臆測;稍艱難者,不可以中阻也?!?/p>

(薛福成《登泰山記》節(jié)選)

(丙)

戊申晦,五鼓,與子穎坐日觀亭,待日出。大風(fēng)揚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云漫。稍見云中白若摴蒱數(shù)十立者,山也。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蛟唬藮|海也?;匾暼沼^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

(姚鼐《登泰山記》)

[注釋]大脯:皇帝詔賜大臣聚飲。曾公:曾國藩。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明年移駐濟寧/以巡閱河防紆道/泰安觀形勢/遂登泰山/余與李榕申甫皆從/四月既望/乘山轎/出郡北門三里入山

B.明年移駐濟寧/以巡閱河防/紆道泰安/觀形勢/遂登泰山/余與李榕申甫皆從/四月既望/乘山轎出/郡北門三里入山

C.明年移駐濟寧/以巡閱河防紆道/泰安觀形勢/遂登泰山/余與李榕申甫皆從/四月既望/乘山轎出/郡北門三里入山

D.明年移駐濟寧/以巡閱河防/紆道泰安/觀形勢/遂登泰山/余與李榕申甫皆從/四月既望/乘山轎/出郡北門三里入山

11.下列對材料中的詞語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泰山,又名岱宗、東岳等。源于“泰山之力”的典故,后人轉(zhuǎn)稱妻父為“泰山”“岳父”,稱妻母為“泰水”“岳母”。

B.同治四年,是帝王年號紀年。與姚鼐《登泰山記》中提到的“戊申晦”干支紀年一樣,都是古人記錄時間的方法。

C.四更,在十二時辰的丑時,即凌晨一時至三時,也叫“四鼓”。古代一夜分為五更,每更一個時辰,以打更擊鼓報時。

D.女墻,城墻上面呈凹凸形的短墻,是古代傳統(tǒng)的防御建筑。劉禹錫就有“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的詩句。

1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泰山”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泰山文化博大精深。從古至今泰山就是帝王將相文人墨客祭拜游歷的名山,其中也寄予了他們的家國情思和人生感懷。

B.泰山景色險峻秀麗。薛福成筆下的泰山,山勢險峻,道路崎嶇,諸峰環(huán)抱,形態(tài)各異,博大壯美,如詩如畫,令人沉醉。

C.泰山日出氣象萬千。薛、姚撰文從登山循道到觀日寫景如出一轍,都寫了泰山日出前中后,變幻莫測異彩紛呈的景象。

D.泰山給人創(chuàng)作靈感。觀泰山景抒人文情,薛福成文末自語含意深刻,給人以啟迪;姚鼐的描寫形象生動,使讀者如臨其境。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舊例封禪后,自三公以下皆遷轉(zhuǎn)一級,惟鄭鎰因說驟遷五品,兼賜緋服。(4分)

(2)俄登天門,道忽坦夷,異境頓辟,睹所未見,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4分)

14.(乙)(丙)二文都描敘泰山之巔觀日出,從中你悟出哪些道理?(3分)

答案:

10.D(明年移駐濟寧,以巡閱河防,紆道泰安,觀形勢,遂登泰山。余與李榕申甫皆從。四月既望,乘山轎,出郡北門三里入山。)

11.B(姚鼐《登泰山記》中的'“戊申晦”是干支紀日)

12.D(薛文最后是引用曾國藩的話,不是自語)

13.(1)按照過去的慣例,封禪結(jié)束了,爵位在三公以下的都升遷了一級,只有鄭鎰憑借張說的關(guān)系一下子升到了五品官,并且賜給了紅色官服。

(2)不久就登上了天門,道路忽然變得平坦了,一種不同的景象頓時展開,我見到了從未見過的景象,才慶幸自己先前沒有立即停下來。

14.登高則望遠;在生活的山峰上登得越高,眼前景色就越壯闊。無限風(fēng)光在險峰;世之奇?zhèn)ス骞?,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有付出才有收獲。美來自艱辛的付出。(1點1分,答上兩點即得3分。言之成理即可)

附:文言文參考譯文

(甲)唐明皇在泰山舉行封禪大典,張說任封禪使。張說的女婿鄭鎰,本來是九品官,按照過去的慣例,封禪結(jié)束了,爵位在三公以下的都升遷了一級,只有鄭鎰憑借張說的關(guān)系一下子升到了五品官,并且賜給了紅色官服。因為舉行盛大宴會按品位排列座次,所以唐玄宗發(fā)現(xiàn)鄭鎰的官位飛躍上升,感到奇怪,就問他原因,鄭鎰沒有詞兒來回答。優(yōu)人黃幡綽說:“這全靠泰山的力量啊?!?/p>

(乙)同治四年,我在徐州督師侯相曾國藩的幕府中做事。第二年,他到山東濟寧駐守,因為巡視河防,繞道泰安,觀察地勢,于是登上泰山。我和李榕等人都跟從。四月十六日,我們乘著山轎,從郡城的北門出去,走了三里,便進入了山中。沿著盤曲的山路登山,走了將近四十里地,經(jīng)過十來個十分著名的地方,都盡情觀賞,流連良久才離開。越過南天門,轉(zhuǎn)過來向東走。又向北攀登,就是泰山頂了,也就是天柱峰。泰山恢弘的氣勢,桐城的姚鼐先生曾經(jīng)記述過。今天登山所經(jīng)的道路都是姚鼐先生所走過的道路,那些偏僻的不在主道旁的景點沒有去。

當(dāng)我沒有到南天門時,看到石階路陡峭高聳,聳入半空中。向下看,險峻的石階成為一線,幽深莫測,眼花目眩,心神驚駭,進退兩難,屏住氣息,拋棄雜念,又鼓起勇氣向前行進。不久就登上了天門,道路忽然變得平坦了,一種不同的景象頓時展開,我見到了從未見過的景象,才慶幸自己先前沒有立即停下來。等達到泰山山頂,極目四望。諸峰起伏環(huán)列四周,相互依靠,有的像拱,有的像蹲。汶水從東方流來,蜿蜒曲折好似一條帶子。遠遠地注視深遠青碧的天空,縹緲得好像沒有邊際。俯視云煙,瞬息變化。這天晚上我們住在碧霞宮。四更后到泰山頂峰東側(cè)的日觀峰,等候日出。風(fēng)雨驟然而至,很冷,過了很長時間雨才停下來。極目東望,看到一縷紅光橫跨在濃云之下。不久,璀璨耀目,如輪的太陽由云端露出,搖曳不定,像從地面涌出來一樣。太陽的形狀并不很圓,顏色正紅,可以直接用眼睛觀看。在它的上面有明亮的五色彩霞,好像數(shù)百匹絲錦?;仡^看短墻上,日影隱約,一會兒又不見了。侯相曾國藩因整夜下雨,未能看日出,笑著(對大家)說:“你們各位記住(這個道理),沒有經(jīng)歷過的事情,不可以主觀猜測;稍稍艱難的事,不能夠中途停止啊。”

(丙)戊申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時候,我和子穎坐在日觀亭里,等待日出。這時大風(fēng)揚起的積雪撲面打來。日觀亭東面從腳底往下一片云霧彌漫,依稀可見云中幾十個白色的像骰子似的東西,那是山峰。天邊的云彩形成一條線呈現(xiàn)出奇異的顏色,一會兒又變成五顏六色的。太陽升上來了,紅的像朱砂一樣,下面有紅光晃動搖蕩著托著它。有人說,這是東海?;仡^看日觀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沒照到,或紅或白,顏色錯雜,都像彎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樣子。

泰山閱讀答案(17)

《三峽》《湖心亭看雪》《登泰山記》閱讀練習(xí)及答案

二、古詩文閱讀。(31分)

(一)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8-11題。(17分)

【甲】三峽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袝r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p>

【乙】湖心亭看雪張岱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p>

【丙】登泰山記(節(jié)選)姚鼐

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陽谷皆入汶,陰谷皆入濟。當(dāng)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最高日觀峰,在長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fēng)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潁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為磴,其級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元所謂環(huán)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嶺,復(fù)循西谷,遂至其巔。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道有天門。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經(jīng)中嶺及山巔崖限當(dāng)?shù)勒?,世皆謂之天門云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及既上去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戊中晦,五鼓,與子穎坐日觀亭,待日出。大風(fēng)揚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云漫。稍見云中白若數(shù)十立者,山也。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或曰,此東海也?;匾暼沼^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畢皓駁色,而皆若僂。

8.下列對文中劃波浪線部分的斷句,完全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世皆謂之天門/云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

B.世皆謂之天門/云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

C.世皆謂之天門云/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

D.世皆謂之天門云/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

9.對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疾:快

B.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絕:消失

C.泰山之陽,水西流 西:向西

D.越長城之限,至于泰安 限:限制

10.下列對三篇選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3分)

A.甲文是一篇著名的山水散文,結(jié)構(gòu)嚴謹,作者用凝練生動的筆墨描寫了長江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特點。

B.乙文通過追憶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經(jīng)歷,運用敘述描寫等手法,寫出了雪后西湖清新雅致的特點。

C.丙文敘述了作者和友人一起冬日登泰山觀日出的經(jīng)過,生動地描繪了泰山瑰麗的景色和日出時的壯美景象。

D.三篇文章都通過寫景抒發(fā)了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之情,不同的是甲乙兩文流露出了作者仕途不順的惆悵之感。

1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劃橫線的句子。(8分)

(1)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4分)

(2)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4分)

【分析】【參考譯文】

【甲】在三峽七百里之間,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完全沒有中斷的地方。懸崖峭壁重巒疊嶂,遮擋了天空和太陽。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見太陽;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見月亮。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時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斷,無法通行。有時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這時只要早晨從白帝城出發(fā),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騎乘奔馳的快馬,駕著風(fēng),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時候,就可以看見白色的急流,碧綠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松柏,山峰間懸泉瀑布飛流沖蕩。水清,樹榮,山峻,草盛,確實趣味無窮。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就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常常有猿猴在高處拉長聲音鳴叫,聲音持續(xù)不斷,顯得非常凄慘悲涼,在空蕩的山谷里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zhuǎn),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峽中漁民的歌謠唱道:“巴東三峽之中巫峽最長,猿猴鳴叫幾聲凄涼得令人眼淚打濕衣裳?!?/p>

【乙】崇禎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邊。大雪接連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無,連飛鳥的聲音都消失了。這天初更時分,我撐著一葉小舟,裹著細毛皮衣,圍著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彌漫,天與云與山與水,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到了湖心亭上,看見有兩人鋪好氈子,相對而坐,一個童子正把酒爐里的酒燒得滾沸。他們看見我,非常高興地說:“想不到在湖中還會有您這樣有閑情逸致的人!”于是拉著我一同飲酒。我盡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們道別。問他們的姓氏,得知他們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時候,船夫喃喃地說:“不要說相公您癡,還有像相公您一樣癡的人啊!”

【丙】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它的北面,濟水向東流。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濟水。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長城。最高處的日觀峰,在古長城南面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從京城冒著風(fēng)雪啟程,經(jīng)過齊河、長清兩縣,穿過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越過長城的城墻,到了泰安。這月丁未日,我同知府朱孝純字子潁的從南面的山腳上山。四十五里長的路上,都是石頭砌的臺階,有七千多級。泰山正南面有三個山谷。(其中)中谷的水環(huán)繞泰安城,這就是酈道元書中所說的環(huán)水。我起初沿著中間的山谷進山,走了一小半段,越過中嶺,又沿著西面的山谷走,就到了山頂。古時候登泰山,是沿著東面的山谷進去,路上有個天門。這東邊的山谷,古時候稱它為“天門溪水”,我沒有到過那里?,F(xiàn)在(我)經(jīng)過的中嶺和山頂,有山崖像門檻一樣橫在路上的,人們都叫它天門。一路上大霧彌漫、冰凍溜滑,石階幾乎無法攀登。等到已經(jīng)登上山頂,只見青山上覆蓋著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遠望夕陽映照著泰安城,汶水、徂徠山就像是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停留在半山腰處的云霧,又像是一條舞動的飄帶似的。

戊申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時候,我和子潁坐在日觀亭里,等待日出。這時大風(fēng)揚起的積雪撲面打來。日觀亭東面從腳底往下一片云霧彌漫,依稀可見云中幾十個白色的像骰子似的東西,那是山峰。天邊的云彩形成一條線(呈現(xiàn)出)奇異的顏色,一會兒又變成五顏六色的。太陽升上來了,紅的像朱砂一樣,下面有紅光晃動搖蕩著托著它。有人說,這是東海?;仡^看日觀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沒照到,或紅或白,顏色錯雜,都像彎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樣子。

【解答】(1)本題考查學(xué)生的斷句能力。解答此類問題,首先要明確句意,然后結(jié)合句意分析。句意為:人們都叫它天門。一路上大霧彌漫、冰凍溜滑,石階幾乎無法攀登。等到已經(jīng)登上山頂,只見青山上覆蓋著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故斷為:世皆謂之天門云/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

故選:C。

(2)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礎(chǔ)上解釋詞語,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

ABC.正確;

D.有誤,句意:越過長城的城墻,到了泰安。限:界限,邊界。

故選:D。

(3)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

ABC.正確;

D.有誤,甲文沒有流露出了作者仕途不順的惆悵之感。

故選:D。

(4)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句子翻譯能力。翻譯的要求是做到“信、達、雅”,翻譯的方法是“增、刪、調(diào)、換、補、移”,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

①重點詞:屬,連接。引,延長。絕,消失。句意:常常有猿猴在高處拉長聲音鳴叫,聲音持續(xù)不斷,顯得非常凄慘悲涼,在空蕩的山谷里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zhuǎn),很久才消失。

②重點詞:或,有的。皆,都。若,好像。句意:回頭看日觀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沒照到,或紅或白,顏色錯雜,都像彎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樣子。

答案:

(1)C

(2)D

(3)D

(4)①常常有猿猴在高處拉長聲音鳴叫,聲音持續(xù)不斷,顯得非常凄慘悲涼,在空蕩的山谷里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zhuǎn),很久才消失。

②回頭看日觀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沒照到,或紅或白,顏色錯雜,都像彎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樣子。

【點評】“之”的用法:

①旁人皆為之感愴(之:代詞)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

③與民同游觀之樂(之:的)

④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補充音節(jié))

⑥孔子云:“何陋之有?”(之:賓語前置的標志)

⑦馬之千里者(之:定語后置的標志)

【微語】讓我們感激那些曾讓我們痛苦的人和事,因為他們塑造了今天的我們。

溫馨提示:
本文【泰山閱讀答案(熱門17篇)】由作者教培參考提供。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培訓(xùn)啦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若存在侵權(quán)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管理員或作者進行刪除。
我們采用的作品包括內(nèi)容和圖片部分來源于網(wǎng)絡(luò)用戶投稿,我們不確定投稿用戶享有完全著作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聯(lián)系我站將及時刪除。
內(nèi)容侵權(quán)、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Copyright @ 2025 培訓(xùn)啦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