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參考
教育培訓行業(yè)知識型媒體
發(fā)布時間: 2024-08-13 11:12:57
煙波江上閱讀答案
煙波江上是查干所寫的一篇短文,以下是小編收集的相關(guān)信息,僅供大家閱讀參考!
①家鄉(xiāng)有葦湖,規(guī)??捎^,風來擺動出一片風景。我們稱其為:胡魯斯臺淖爾。胡魯斯臺,蒙古語:蘆葦。淖爾:湖泊。那時的家鄉(xiāng),生態(tài)環(huán)境可圈可 點,不僅有河水精神著,有濕地興旺著,還有星羅棋布的水泡子鑲嵌在那里。水生植物,到處游動,而且葳蕤。其中蘆葦是我最喜愛的一種禾草。一打春,它便急著 往上躥,頭尖尖的,像箭鏃。由淺黃變濃綠,似乎是一夜之間的事,有點魔幻意味。
②蘆葦入詩,自古有之。最早見于《詩經(jīng) 秦風 蒹葭》里: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即蘆葦。而蘆葦被人曲解,始于 明代大學問家解縉的一副對聯(lián): 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從此,這兩種無辜植物,便成為輕薄、空洞、無知的代名詞。這種偏 見,經(jīng)過歲月沉淀,很多東西早已真相大白,然而,習慣性的用法仍繼續(xù)延伸。
③自古至今,蘆葦渾身是寶,為人類造的福,恐怕一言兩語是說不盡的。蘆葉、蘆花、蘆莖、蘆根、蘆筍,無一不入藥。蘆莖編織的工藝品和生活制品, 是農(nóng)家之愛。它的根,我挖過,并非淺,而是把泥土抓得牢牢的。所謂 頭重腳輕根底淺 ,只是視覺上的偏差而已。解老夫子一次信口開河,竟使它蒙羞至今,令 人扼腕。
④在童年的家鄉(xiāng),蘆葦是常見植物。比較集中的,就屬胡魯斯臺淖爾這一處。春夏季節(jié),濃綠如氈,浩蕩一片。尤其那微風中的千層擺動,真是婀娜到了極致。秋冬季節(jié),家鄉(xiāng)的蘆花,色若初降的白雪,在陽光照射下,顯得仙氣十足。一旦風起,無垠的葦波,推波助瀾,浩然蕩遠。尤其令人感喟的`是,當蘆葉枯萎落盡之時,蘆桿依然挺立不倒,撐得蘆花昂揚如旗,激活四野。
⑤在蘆葦?shù)耐⑵冢w禽、昆蟲,以及蛙類,都得益于它的庇護與滋養(yǎng)。尤其在寧靜的月明之夜,此起彼伏的蛙聲,給人的感覺是溫馨的,美妙的。它使你不由聯(lián)想,嬰兒求乳時的嚶嚶之聲。
⑥窮鄉(xiāng)僻壤的貧寒人家,火炕上所鋪的席子就是用蘆葦編織成的。我的母親,就是一位編織能手,她能編織出極美的圖案。母親說,蘆葦這種野草,頗通 人性。你怎么想,它就怎么來,順手又順心。蘆葦割下來之后,立即剖開,就比較容易編織。時日一長,則需要用水泡軟。母親用它編織席子,真是得心應手,速度 也快。一張炕席,用不了兩天,便編織完成,還不誤做飯、燒水、喂豬之類家務活兒。編織完畢,需要晾干,用舊布塊擦拭干凈,便可鋪炕。新鮮蘆葦那浸人心脾的 清香,唯有夢中才可獨享。
⑦在冬日徹骨的寒風中,蘆葦還能為我們抵擋風雪,勝似暖衣或者棉被。在秋末冬初之時,將割來的蘆葦捆成一人粗的捆子,一捆緊挨一捆地埋入房子外 圍挖開的坑道里,再用紅柳條將它們綁定,暖圍子便成了。再凜冽的風雪,也吹不透它。下雪之后,將雪堆在圍子后邊,又多了一層屏障。如此,不但家里暖和,連 院子里的牛馬羊、豬狗雞,都可以暖暖地過冬了。
⑧童年的我,就把蘆葦看做是一種可親近之物,有一種發(fā)小般的親密感浸于其中。之后,在幾十年的漂泊歲月中,無論走到哪里,每當看到蘆葦,就像見到了久違的鄉(xiāng)親,心就發(fā)熱。這種感覺,使我一次又一次強烈地思念起故鄉(xiāng)和白發(fā)蒼蒼的母親來。
12.作者在文中引用《詩經(jīng) 蒹葭》與解縉的對聯(lián)分別有什么作用?(4分)
13.請簡要賞析第④段畫線句的表達特色。(6分)
14.結(jié)合全文,概括作者 把蘆葦看做是一種可親近之物 的理由。(4分)
15.文中直接寫葦花的文字不多,請?zhí)骄孔髡咭?葦花如雪 為題的意圖。(6分)
參考答案
12. 引用《蒹葭》:說明蘆葦入詩古已有之,增強文章的詩意。
引用解縉對聯(lián):引出人們對蘆葦?shù)钠?,為它無辜遭受曲解而不平和慨嘆。
評分建議:4分。每處2分。
13. 以時間為順序,層次分明;運用比喻、擬人,動靜結(jié)合等手法;將浩蕩無垠的葦湖美景,與對家鄉(xiāng)的深情交融于一體。
評分建議:6分。每層2分。
14. 蘆葦全身是寶,有很多實用價值;蘆葦滋養(yǎng)鳥類蟲蛙,呵護眾多的生命;蘆葦為人畜抵擋風雪,保暖御寒;蘆葦寄托了對故鄉(xiāng)與母親的思念。
評分建議:4分。每點1分。
15. ①葦花如雪,是童年生活的剪影,抒寫作者對質(zhì)樸純凈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懷念。
②葦花如雪,仙氣十足,表達作者對童年家鄉(xiāng)美妙風景的喜愛。
③葦花如雪,似母親的白發(fā),表達作者對母親及故鄉(xiāng)的思念。
④葦花如雪,澤被萬物,表達作者對蘆葦造福人類的奉獻精神的贊美。
⑤葦花如雪,純潔不染,暗含了作者對蘆葦雖遭曲解而不自棄的品格的推崇。
評分建議:6分。每點2分,答對3點得6分。
《江上》董穎閱讀答案
《江山》是宋代詩人董穎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董穎(生卒年不詳)字仲達,德興人。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江上》董穎閱讀答案,歡迎閱讀!
江 上
董穎①
萬頃滄江萬頃秋,鏡天飛雪一雙鷗。
摩挲②數(shù)尺沙邊柳,待汝成陰系釣舟③。
【注】①董穎:北宋詩人,一生為生計常年奔走異鄉(xiāng)。②摩挲:用手撫摸。③釣舟:指行舟。
8.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2分)
答:
9.任選一個角度(如構(gòu)思、寫法、語言等),對該詩進行賞析。(2分)
答:
8.答案:表達了羈旅孤客的離情別緒或?qū)αb旅漂泊的愁緒?;螂x別的依戀之情。或?qū)Y(jié)束羈旅漂泊的期盼。評分:答出其中一種得2分,共2分。意思對即可。其它答案符合題意即可。
9.答案示例:構(gòu)思一:新潁別致,古代詩人筆下“柳”總與“別”相關(guān),此詩卻把“柳”與“不別”搭在一起,字面上不訴說怨思離情,讀者卻能心領神會,可謂不落窠臼,巧妙之至。構(gòu)思二:思路嚴謹??傮w由遠望寫到近觀,由所見到所思。具體看,由江水到天空,由雙鷗飛翔到反顧自身處境,進而引發(fā)與柳樹的對話。脈絡貫通,水到粱成。
寫法一:運用襯托,以雙鷗相伴相隨襯托詩人的孤寂;以江天景致的空曠襯托柳樹釣舟的渺小,進而創(chuàng)造出開闊明朗的意境。寫法二:動靜結(jié)合。如一二句分別寫靜景動景,既表現(xiàn)出境界的開闊,又表現(xiàn)出畫面的生機活力。寫法三:虛實相生。如第三四句將“摩挲沙邊柳”與想象柳樹“成陰系釣舟”相結(jié)合,虛實相生,耐人尋味。評分:答對一種得2分,共2分。意思對即可,其中“寫法一”,答出一點得1分,答出兩點得2分。其它答案符合題意即可。
語言一:用同“萬頃”“一雙”數(shù)量上的'對比,寫出秋景的遼闊澄明,也使形象鮮明突出?;蛴谩跋怠庇?,不僅抒寫出了惜別的心情,而且切合柳枝修長的特點,造語堪稱天然而含蓄,新潁而貼切,語言二:運用修辭。用“摩挲”“汝”將柳樹擬人化,既賦予柳樹以人情,又別具匠心,傳達出詩人的心聲?;颉扮R天飛雪”運用比喻,將天空的明澈與鷗鳥的姿態(tài)色彩生動表現(xiàn)出來。評分:答對一種得2分,共2分。其它答案取例典型,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注:
董穎,生卒年不詳,字仲達,宋代德興人。根據(jù)洪邁“夷堅乙志”卷十六的記載,他是個窮愁潦倒的詩人,跟韓駒、徐俯等齊名。在中國戲曲發(fā)展史上,董穎還值得注意,因為他留下來十首敘述西施事跡的“道宮薄媚”詞,銜接連貫,成為一套,是詞正在蛻變?yōu)榍臉O少數(shù)例子之一。
滄江,因江水呈青色蒼色故稱“滄江”。
【賞析】
作者是個窮愁潦倒的詩人,因此他的一生很可能為生計所迫而常年奔走異鄉(xiāng)。
全詩由江上景寫到心中情,雖然傳遞了詩人一縷輕愁,但景象開闊,格調(diào)明快,并不陷于頹喪,表現(xiàn)出詩人闊大開朗的精神氣質(zhì)。
“鏡天飛雪一雙鷗”一句使用了比喻和反襯的修辭方法,形象地寫出了晴空無云,澄清明凈,如一面鏡子;同時“飛雪”形象地寫出了白鷗飛舞忽高忽低的情態(tài);“雙鷗”進入詩人的視野,反襯了詩人內(nèi)心的孤寂?!按瓿申幭滇炛邸保瑒t使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寫出了詩人對柳樹長大的期盼和等待。詩人一生為生計所迫而常年奔走異鄉(xiāng),也許明天又要登舟出發(fā),因而詩人期待枝條成蔭時,系住我垂釣的扁舟,這不僅抒寫出了自己惜別的心情,又表達了對安定生活的向往。
江上早秋①閱讀及答案
江上早秋①
(明)袁凱
靡靡菰蒲已滿陂,菱花菱葉共參差。
即從景物看身世,卻怪飄零枉歲時。
得食野鳧爭去遠,避風江鸛獨歸遲。
干戈此日連秋色,頭白尤多宋玉悲。
【注】①此詩為袁凱1356年所作,此時詩人正好40歲,人到中年;而1351年,韓山童等發(fā)動河工起義,1353年,張士誠率鹽丁起兵,攻克高郵等地,1355年劉福通率紅巾軍起義,1356年朱元璋的軍隊攻下金陵。
(1)首聯(lián)描寫了怎樣的`景象?在全詩有何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宋玉悲”在詩中的具體內(nèi)容,并簡要賞析尾聯(lián)在寫法上的特點。(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6、(1)江邊鋪滿東倒西歪的菰蒲,長著高低參差的菱花和菱葉,②點明江上早秋季節(jié),為全詩渲染了悲涼的氛圍。
(2)①身世飄零之若。②光陰蹉跎之嘆。③窮途落魄,功業(yè)無成之傷感。④戰(zhàn)禍連年,社會動蕩之憂患。
①借景抒情或者用典。
王安石《江上》董穎《江上》閱讀題答案對比賞析
江上 ?王安石
江北秋陰一半開,晚云含雨卻低徊。
青山繚繞疑無路,忽見千帆隱映來。
江上 ?董穎
萬頃滄江萬頃秋,鏡天飛雪一雙鷗。
摩挲數(shù)尺沙邊柳,待汝成陰系釣舟。
注:①董穎是宋代一個窮愁潦倒的詩人,一生為生計所迫而常年奔走異鄉(xiāng)。
(1)兩首詩的第二句都運用了修辭手法,請結(jié)合詩句簡要賞析。(4分)
參考答案:王詩用的是擬人,“低徊”本來是指人的徘徊沉思,這里用來表現(xiàn)含雨的暮云低垂而緩慢移動的情形,靜中有動,情趣橫生。(2分)董詩用的是比喻,“鏡天”形象地寫出了晴空無云,澄清明凈,如一面鏡子;以“飛雪”比喻白鴿,形象地寫出了白鷗飛舞忽高忽低的情態(tài)。(2分)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題目中是對指定的詩句進行賞析,而且有是給定了角度——修辭手法。首先要判明修辭手法,重要的是表達效果的分析。
(2)兩首詩寓情理于景物之中,請結(jié)合詩歌的后兩句簡析其中蘊含的情或理。(4分)
參考答案:王詩詩人借山光水色的變化寄寓人生感悟:山重水復之際,往往也是柳暗花明之時;困難與黑暗中往往蘊含著希望和光明。(2分)董詩詩人期待柳條成蔭系住我垂釣的扁舟,這不僅抒寫出了自己惜別的'心情,又表達了對安定生活的向往。(2分)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思想情感、表達技巧的能力。情理的分析要從全詩出發(fā),讀懂整首詩歌的意義才能把握。但具體分析過程只需要結(jié)合最后一句即可,最后一句往往是點題的。
評分標準:(1)每一點2分,回答“對比,用成雙成對的鷗鳥,反襯了詩人內(nèi)心的孤寂”也可給分。(2)每一點2分,答出“人生感悟”和“心情”(或“向往”)即可得分。
《江上秋夜》閱讀理解及答案
(二)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文后小題。
道潛雨暗蒼江晚未晴,井梧翻葉動秋聲。樓頭夜半風吹斷,月在浮云淺處明。
【注】道潛(1043-1102),字參寥,杭州于潛(今浙江臨安)人。俗姓何,本名曇潛,賜號妙總大師。自幼出家。與蘇軾、秦觀友善。
8.“井梧翻葉動秋聲”與李清照《聲聲慢》中的“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都寫了梧桐,這兩句的表現(xiàn)手法有何異同?請簡要分析。(6分)
9.宋詩長于借景寓理,請分別簡要概括四句詩的.寫景內(nèi)容,并用一句話闡述本詩蘊含的道理。(5分)
試題答案:
8.相同:從視覺角度寫景 不相同:道潛的詩通過寫井邊的梧桐葉翻動,從側(cè)面烘托表現(xiàn)風大 李清照的詞,借景抒情,借細雨打梧桐之景,抒發(fā)內(nèi)心的憂愁。
9.概括:(1)江面陰雨,(2)秋風漸大,(梧桐葉飛)(3)秋風停下,(1)天晴月出 道理:陽光總在風雨后,(不經(jīng)歷風雨怎能見彩,風雨過后必是晴天,光明總在一番奮斗后)(聯(lián)系詩意,言之有理即可)
【微語】來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須,隨緣不變,不變隨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