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參考
教育培訓(xùn)行業(yè)知識型媒體
發(fā)布時(shí)間: 2024-08-12 21:59:12
文言文閱讀。
三峽
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shí)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shí),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下列語句中朗讀節(jié)奏停頓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至于/夏水襄陵
B.絕/多生怪柏
C.雖/乘奔御風(fēng)
D.常有高/猿長嘯
2.對下面語句中加粗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隱天蔽日(隱瞞)
B.良多趣味(確實(shí))
C.絕巘多生怪柏(山峰)
D.哀轉(zhuǎn)久絕(消失)
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之”與“春冬之時(shí)”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A.何陋之有
B.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C.已而之細(xì)柳營
D.策之不以其道
4.下面對本文內(nèi)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本文第一段寫山勢,先寫其連綿不斷,再寫其高聳。
B.本文第二段寫水勢,先寫水之速,再寫水之盛。
C.作者將景物寓于四季變化中來描寫,將靜態(tài)景物動態(tài)化。
D.本文描寫了大自然無比雄偉壯麗的景色,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懷。
5.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文言語句的大意。
(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D
2.A
3.B
4.B
5.(1)如果不是(晴朗的)正午或半夜,是不能見到日月的
(2)即使騎著馬,駕著風(fēng),也沒有這樣迅速。(意對即可)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shí)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shí),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diǎn)的詞語。
(1) 良多趣味( ) (2)林寒澗肅( )
(3)屬引凄異( ) (4)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中用“_________”描繪了山形的挺拔險(xiǎn)峻,用“__________”寫盡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3. 昔日酈道元筆下的三峽,如今因三峽工程更加聞名于世,吸引了無數(shù)中外游客前來觀光旅游。請你用簡潔生動的語言寫一段導(dǎo)游詞,向前來觀光的游客介紹三峽的風(fēng)景特征及時(shí)代變化。
【相關(guān)鏈接】新華網(wǎng)三峽工地5月20日專電(記者江時(shí)強(qiáng)、劉詩平)
2006年5月20日14時(shí),三峽壩頂上激動的建設(shè)者們見證了大壩最后一方混凝土澆筑的歷史性時(shí)刻。至此,世界規(guī)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壩終于在中國長江西陵峽全線建成。
三峽大壩建成后,大壩本身就是一道壯麗的景觀。北京三峽游的線路一直在追蹤三峽大壩的建設(shè)進(jìn)程。
導(dǎo)游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 真的(實(shí)在) (2)寂靜 (3)連接 (4)飛奔的馬
2. 在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樹,常有懸泉瀑布飛流沖蕩。
3. 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
4. 示例:各位游客,歡迎你們來三峽觀光。七百里三峽,雄奇險(xiǎn)拔,清幽秀麗,四季美景風(fēng)格迥異。春冬之時(shí),潭水碧綠,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飛懸;夏季水漲,江流洶涌;秋景凄寒,猿鳴哀轉(zhuǎn)。走進(jìn)三峽人家,品嘗金黃蜜桔;登上三峽大壩,感受磅礴氣勢。多情的三峽風(fēng)光,熱情的三峽人民,歡迎各位常游此地。
[甲]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shí)朝發(fā)白帝,暮至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春冬之時(shí),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p>
[乙]
風(fēng)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dú)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xì)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fù)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shí)見日。
問題:
1.解釋下面句中加粗詞。
(1)沿溯阻絕 沿:
(2)良多趣味 良:
(3)直視無礙 礙:
(4)窺谷忘反 反:
2.翻譯下列句子。
(1)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2)風(fēng)煙俱凈,天山共色。
3.下面分析有誤的一項(xiàng)是()
A.“游魚細(xì)石,直視無礙?!蓖ㄟ^“游魚細(xì)石”寫出水的清澈。
B.“懸泉瀑布,飛漱其間?!边\(yùn)用對偶的修辭手法,句式整齊,富有韻律。
C.“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边\(yùn)用擬聲疊詞,構(gòu)成一幅音韻和諧的畫面。
D.“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眰?cè)面烘托了山的高聳。
4.甲乙兩段都描寫了奇山異水,但思想感情有差異,請結(jié)合原文的語句說說兩文不同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
1.(1)順流而下;(2)實(shí)在;(3)阻礙;(4)通“返”,返回。
2.(1)即使騎著快馬,駕著風(fēng),也沒有這么快。
(2)風(fēng)把煙霧都吹散了,天空和群山都是同樣的顏色。
3.B
4.甲文“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币痪渫ㄟ^渲染悲涼的氣氛,流露出作者內(nèi)心的憂傷。乙文從“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對追求功名利祿的否定,同時(shí)也反映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留戀和向往之情。
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1—4題。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障,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sh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shí),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在文中橫線上填寫恰當(dāng)?shù)恼Z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譯下列語句。
⑴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1段從總觀的角度寫,描寫了山的哪幾個(gè)特點(diǎ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的最后一段描寫的是三峽哪一時(shí)節(jié)的景象?漁歌的引用給文章增加了什么色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
2.⑴聲音連續(xù)不斷,異常凄厲,回響在空曠的山谷中,很長時(shí)間才消失。
⑵即使是騎著快馬,駕著疾風(fēng),也沒有這樣快。
⑶常常聽到高處傳來猿猴的叫聲,凄厲異常,綿延不息,(那叫聲)在空谷中鳴蕩,哀婉凄切,久久不絕。
⑷白色的疾流,碧綠的深水,回旋著清波,倒映出(各種景物的)影子。(意對即可)
3.三峽之長、山巒之密、山峰之高。
4.深秋時(shí)節(jié)的景象,增添憂郁、凄涼的色彩。
【甲】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shí)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shí),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乙】孟門,即龍門之上口也。實(shí)為河之巨阸①,兼孟門津之名矣。此石經(jīng)始禹②鑿,河中漱廣。夾岸崇深,傾崖返捍,巨石臨危,若墜復(fù)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沖,素氣云浮,往來遙觀者常若霧露沾人窺深悸魄。其水尚崩浪萬尋,懸流千丈,渾洪赑怒③,鼓若山騰,浚波頹迭,迄于下口。方知《慎子》④,下龍門,流浮竹,非駟馬之追也。
——(節(jié)選自酈道元《水經(jīng)注·河水四》)
【注】①巨阸(è):巨險(xiǎn)。阸:險(xiǎn)阻重地。②禹:大禹,傳說中夏朝的第一代君主。
③赑(bì)怒:形容氣勢壯大。④《慎子》:先秦法家代表人物慎到的著作。
1.解釋下面加點(diǎn)詞的意思。(4分)
(1)略無闕處 (2)良多趣味
(3)素氣云浮 (4)非駟馬之追也
2.把下面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1)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
(2)水非石鑿,而能入石。
3.用“/”為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2分)
往 來 遙 觀 者 常 若 霧 露沾 人 窺 深 悸 魄。
4. 【乙】文與【甲】文“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哪一句?(2分)
答:
5.請概括【甲】文長江的夏水與【乙】文黃河的孟門之水特點(diǎn)異同,并找出兩者在描寫方法的運(yùn)用上有什么相同之處。(4分)
答:
答案
1.(1)現(xiàn)寫作“缺”,斷缺。(2)確實(shí),實(shí)在(3)白色(4)不譯,主謂之間
2.(1)空曠的山谷傳來回聲,悲哀婉轉(zhuǎn),很久才消失。
(2)水(雖然)不是鑿石頭的鑿子,卻能穿入巖石。
3.往來遙觀者/常若霧露沾人/窺深悸魄。
4.下龍門,流浮竹,非駟馬之追也?;颉傲鞲≈?,非駟馬之追也”。
5.同:二水既盛且速。異:黃河的孟門之水氣勢恢宏。
描寫方法運(yùn)用上的相同之處:都運(yùn)用了正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問題。
三峽
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shí)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
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shí),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日:巴東
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解釋下列句中加粗的字。
(1)良多趣味()
(2)林寒澗肅()
(3)屬引凄異()
(4)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2.翻譯下面文言語句。
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繪了山形的挺拔險(xiǎn)峻,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盡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4.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是詩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寫下的《早發(fā)白帝城》。請說說其中后兩句與文中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之間有什么相同與不同之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真(或?qū)嵲冢?;?)寂靜;(3)連續(xù);(4)快
2.在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在山峰之間,常有懸泉瀑布飛流沖蕩。
3.重巖疊嶂,隱天蔽日;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
4.①描寫對象和寫法相同:同寫三峽、猿鳴、都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寫法。
②表達(dá)的情感不同:詩句流露出作者重獲自由的喜悅、歡快之情;漁歌則表達(dá)了三峽漁民對人生艱辛的悲涼感慨。或語言風(fēng)格不同:漁歌更口語化、更通俗。
閱讀《三峽》,回答文后問題。
三峽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袝r(shí)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shí),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本文的作者是 ,北魏地理學(xué)家、散文家。
2.解釋下列加點(diǎn)詞在句中的意思。
(1)略無闕處 (2)自非亭午夜分
3.作者描寫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聲有情,請從文中找出表現(xiàn)形、色、聲、情的關(guān)鍵詞語,作簡要評析。
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與“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是否矛盾?
5.三峽的景色吸引了許多遷客騷人,三峽的文化也源遠(yuǎn)流長,請寫出有關(guān)三峽的兩句詩。
【參考答案】
1.酈道元
2.(1)通“缺”,空缺 (2)正午
3.文中描寫春冬兩個(gè)季節(jié)的景色,以“素”、“綠”繪色,以“懸”、“漱”繪形。這些都與“清榮峻茂”相照應(yīng)。而寫秋景,重在繪聲,“長嘯”、“凄異”、“哀轉(zhuǎn)”,渲染了肅殺的氣氛。作者的情感則蘊(yùn)含其中,一個(gè)“趣”字,確切地表達(dá)了此時(shí)的愉悅心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對猿聲的描述,也是對秋景所抒發(fā)的情感。
4.第一句是概述夏季江水的兇險(xiǎn),在通常情況下,船只因江水流速過急,不會冒險(xiǎn)出發(fā),但在“王命急宣”的情況下,船只一旦起航,便可“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作者正是通過一般和特殊這兩種情況的對比描述,表現(xiàn)了夏季長江的水勢之大,流速之快。
5.例:①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早發(fā)白帝城》)
②風(fēng)急天高,渚清沙白鳥飛回。(杜甫《登高》)
③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劉禹錫《竹枝詞》)
④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李白《渡荊門送別》)
⑤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元稹《離思》)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5題。
【甲】①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shí)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③春冬之時(shí),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山獻(xiàn)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三峽》)
【乙】①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②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dú)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diǎn),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湖心亭看雪》)
1、解釋下面加點(diǎn)詞的含義。
①雖乘奔御風(fēng)( ) ②其間千二百里( )
③是日更定( ) ④湖中人鳥聲俱絕( )
2、下面各組中,加點(diǎn)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
A、良多趣味 此皆良實(shí)
B、飛漱其間 又何間焉
C、余拏一小舟 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D、上下一白 長煙一空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甲】文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這句話。
4、下面分析有誤的一項(xiàng)是( )
A、甲文第①段“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句,是通過側(cè)面描寫的方法,表現(xiàn)山遠(yuǎn)山高。
B、甲文第③段“清榮峻茂”四字狀四物,表現(xiàn)了“水之清澈,樹之繁密,山之高峻,草之茂盛”,體現(xiàn)了本文語言簡約凝練的特點(diǎn)。
C、甲文布局巧妙,前后照應(yīng)。如末段寫“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巧妙照應(yīng)了首段的“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D、“獨(dú)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獨(dú)”字,映襯出環(huán)境的幽靜、空曠,也暗示作者的“癡”。
5、甲、乙兩文中的畫線句,都是從什么角度寫景的?這兩處景物描寫各有什么作用?
20XX年湖北省咸寧市初中畢業(yè)生學(xué)業(yè)水平升學(xué)考試語文試題
1、解釋下面加點(diǎn)詞的含義。
①雖乘奔御風(fēng)( ) ②其間千二百里( )
③是日更定( ) ④湖中人鳥聲俱絕( )
2、下面各組中,加點(diǎn)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
A、良多趣味 此皆良實(shí)
B、飛漱其間 又何間焉
C、余拏一小舟 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D、上下一白 長煙一空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甲】文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這句話。
4、下面分析有誤的一項(xiàng)是( )
A、甲文第①段“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句,是通過側(cè)面描寫的方法,表現(xiàn)山遠(yuǎn)山高。
B、甲文第③段“清榮峻茂”四字狀四物,表現(xiàn)了“水之清澈,樹之繁密,山之高峻,草之茂盛”,體現(xiàn)了本文語言簡約凝練的特點(diǎn)。
C、甲文布局巧妙,前后照應(yīng)。如末段寫“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巧妙照應(yīng)了首段的“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D、“獨(dú)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獨(dú)”字,映襯出環(huán)境的幽靜、空曠,也暗示作者的“癡”。
5、甲、乙兩文中的畫線句,都是從什么角度寫景的?這兩處景物描寫各有什么作用?
20XX年湖北省咸寧市初中畢業(yè)生學(xué)業(yè)水平升學(xué)考試語文試題
文言文《三峽》閱讀答案
(甲)①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shí)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時(shí),則 , 。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溯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嗚三聲淚沾裳?!?/p>
(乙)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徹(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亻叔而遠(yuǎn)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小題1:、下列劃線字注音有誤的.一項(xiàng)是( )(2分)
A.不見曦月(xī)B.素湍綠潭(tuān)C.其岸勢犬牙差互(chā)D.怡然不動(yí)
小題2:、解釋下列句中劃線的詞(4分)
①略無闕處 ②良多趣味 ③俶而遠(yuǎn)逝 ④斗折蛇行
小題3:、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①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②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小題4:、甲段中描寫春冬之水的句子是:
乙段中對潭中魚作了細(xì)致的描寫,其作用是襯托潭水 的特點(diǎn)。乙段中體現(xiàn)溪流曲折這一特點(diǎn)的句子是: (6分)
參考答案:
小題1:(2分)C
小題2:①缺②很③消失④像北斗一樣
小題3:(意思正確即可)①(2分)即使乘著快馬駕著疾風(fēng)也不比乘船順流而下快。
②(2分)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多條,都好像浮在空中無所依傍。
小題4:(1分)素湍綠潭,回清倒影(2分)清澈(2分)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出現(xiàn)“斗折蛇行”一句即可得2分) 。略
《三峽》《入蜀記》文言文閱讀練習(xí)答案
[甲]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shí)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春冬之時(shí),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節(jié)選自酈道元《三峽》)
[乙] 二十三日,過巫山凝真觀,謁①妙用真人祠②,真人即世所謂巫山神女也。祠正對巫山,峰巒上入霄漢,山腳直插江中②,議者謂太、華、衡、廬③皆無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見,所見八九峰,惟神女峰最為纖麗奇峭。是日,天宇晴霽④,四顧無纖翳⑤,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數(shù)片,如鸞鶴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異也。(節(jié)選自陸游《入蜀記》)
[注釋] ①謁:進(jìn)見(地位或輩分高的人)。這里是進(jìn)見神靈。②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賢的處所。③太、華、衡、廬:泰山、華山、衡山、廬山。④霽:(雨雪停止)天放晴。⑤纖翳:一絲一毫的云彩。翳,遮蓋,這里指云。
1.解釋下面加粗字。
①略無闕處____________
②雖乘奔御風(fēng)__________
③惟神女峰上__________
④不可悉見____________
2.下列之與春冬之時(shí)中之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
A.久之不散
B.物外之趣
C.心之所向
D.便實(shí)釘之
3.翻譯文中劃線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兩文中的山各有怎樣的特點(diǎn)?都抒發(fā)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同缺,空缺 即使 只 都
2.B
3.重重疊疊的巖峰像屏嶂一樣,遮蓋住了藍(lán)天和太陽。
峰巒直上云霄,山腳徑直插入江水中。(意對即可)
4.[甲]文段寫群山具有連綿不斷、雄奇險(xiǎn)拔、遮天蔽日的特點(diǎn)。
[乙]文段描繪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點(diǎn)。對祖國壯麗山川的熱愛與贊美之情。(言之有理即可)
《三峽》《人蜀記》文言文比較閱讀答案
閱讀下面的兩個(gè)文言語段,完成18—21題。(共11分)
【甲】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袝r(shí)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春冬之時(shí),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是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節(jié)選自酈道元《三峽》)
【乙】二十三日,過巫山凝真觀,謁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謂巫山神女也。祠正對巫山,峰巒上入霄漢,山腳直插江中。議者謂太、華、衡、廬②皆無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見。
所見八九峰,惟神女峰最為纖麗奇峭……是日,天宇晴霽,四顧 無纖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數(shù)片,如鸞鶴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異也。(節(jié)選自陸游《人蜀記》)
注: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賢的處所。②太、華、衡、廬:泰山、華山、衡山、廬山。③翳:遮蓋,這里指云。
18.解釋下列句中加點(diǎn)的詞語。(2分)
(1)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
(2)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見( )
19.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議者謂太、華、衡、廬皆無此奇
20.【甲】【乙】兩文都寫到山,兩文段寫的山各有什么特點(diǎn)?(2分)
21.甲乙兩文段抒發(fā)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請簡單說說這是一種怎樣的情感?(3分)
參考答案:
18. (1) 快 (2) 全,都(每小題1分,共2分) 19. (1)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見日光和月亮。(2) 議論的人說泰山、華山、衡山、廬山都沒有這種奇異的景象。(每句2分,共4分) 20. 【甲】文描寫的三峽兩岸的.群山具有連綿不斷、雄奇險(xiǎn)峻、遮天蔽日的特點(diǎn);【乙】文描寫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點(diǎn)。(2分) 21. 對祖國壯麗山川的熱愛和贊美之情。(意思對即可)(3分)
《三峽》文言文閱讀答案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4題。
[甲]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袝r(shí)朝發(fā)白帝,暮至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shí),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或巚)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乙]風(fēng)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dú)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xì)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fù)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欲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shí)見日。
1、解釋下面句中詞。
(1)沿溯阻絕。沿:_______________
(2)良多趣味。良:_______________
(3)任意東西。東西:_______________
(4)窺谷忘反。反:_______________
2、翻譯下列句子。
(1)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風(fēng)煙俱凈,天山共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分析有誤的一項(xiàng)是( )。
A、“游魚細(xì)石,直視無礙?!蓖ㄟ^“游魚細(xì)石”寫出水的清澈。
B、“懸泉瀑布,飛漱其間?!边\(yùn)用對偶的'修辭手法,句式整齊,富有韻律。
C、“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边\(yùn)用擬聲疊詞,構(gòu)成一幅音韻和諧的畫面。
D、“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眰?cè)面烘托了山的高聳。
4、甲乙兩段都描寫了奇山異水,但思想感情有差異,請結(jié)合原文的語句說說兩文不同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順流而下(2)實(shí)在(3)往東往西(4)通“返”
2、(1)即使騎上快馬,駕著風(fēng),也沒有這樣快。
(2)沒有一點(diǎn)兒風(fēng),煙霧也完全消逝,天空群山是同樣的顏色。
3、B
4、甲文“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币痪渫ㄟ^渲染了悲涼的氣氛,流露出作者內(nèi)心的憂傷。乙文從“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币痪淇梢钥闯鲎髡邔ψ非蠊γ摰姆穸?,同時(shí)也反映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留戀和向往之情。
(意思對即可)
《三峽酈道元》文言文閱讀及答案
(二) (8分)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袝r(shí)朝發(fā)白帝,暮至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春冬之時(shí),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或巚)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小題1:解釋文中加線的詞。(4分)
闕: 襄: 或: 絕:
小題2:翻譯下列語句。(2分)
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小題3:總結(jié)三峽的景物特點(diǎn),給下面的對聯(lián)補(bǔ)出上聯(lián)。(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高地厚華夏情。
參考答案:
小題1:闕: 通缺(缺口) 襄 :上 (漫上)或:有時(shí) 絕:斷
小題2:即使是騎著快馬,駕著疾風(fēng),也不如它快。
小題3:示例:山險(xiǎn)水急三峽景 ;山峻水清三峽美等。
小題1:試題分析:闕:通假字,通缺,缺口。襄:一詞多義,在這里是上,漫上的`意思?;颍阂辉~多義,在這里是有時(shí)的意思。絕:一詞多義,在這里是斷的意思。
小題2:試題分析:翻譯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時(shí),要注意把雖(即使)、奔(奔馳的快馬)、以(比,如)等字詞翻譯準(zhǔn)確。
小題3:試題分析:本題要求總結(jié)三峽景物的特點(diǎn),然后對出對聯(lián),即對聯(lián)的內(nèi)容要能體現(xiàn)三峽景物的特點(diǎn)。從選文中,我們可以知道,三峽的山是重巒疊嶂,隱天蔽日,水流又急又快,兩岸上的景四季各有其特點(diǎn),掌握了這些,我們就可以根據(jù)對聯(lián)的特點(diǎn),對照著下句天高地厚華夏情對出上句。
三峽文言文閱讀及答案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shí)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shí),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p>
【小題1】解釋劃線的字詞。(3分)
①略無闕處( )
② 夏水襄陵 ( )
③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
【小題2】把下面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①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②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
【小題3】酈道元堪稱寫水的高手,他用“ , ”描寫水勢盛大,又用“ , ”描寫江水清澈,語言凝練而意蘊(yùn)豐富。(用原文的語句填空)(4分)
【小題4】文末描寫“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突現(xiàn)了三峽的什么特點(diǎn)?(4分)
參考答案:
【小題1】①通“缺”,中斷 ② 上 ③快
【小題2】①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②時(shí)常有高處的猿猴放聲長叫,聲音連續(xù)不斷,異常凄涼怪異。
【小題3】夏水襄陵 沿溯阻絕 素湍綠潭 回清倒影
【小題4】一是突現(xiàn)了三峽秋季凄清肅殺的環(huán)境特點(diǎn);二是突現(xiàn)三峽山高、峽長、嶺連的地形特點(diǎn)。
《三峽》和《與朱元思書》文言文對比閱讀答案
[甲]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shí)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shí),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三峽》)
[乙] 風(fēng)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dú)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xì)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fù)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shí)見日。(《與朱元思書》)
28.解釋下列加點(diǎn)的詞。(4分)
(1)沿溯阻絕()?
?(2)猛浪若奔()
(3)故漁者歌曰()?
?(4)經(jīng)綸世務(wù)者()
29.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2)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
30.找出甲、乙兩文中所使用的通假字各1個(gè),并寫出其意思。(2分)
(1)甲文中_______通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中_______通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文言文語句中常常省略了一些部分。請?jiān)谙旅胬ㄌ柪锾钊氡皇÷缘?部分。(2分)
(1)負(fù)勢競上,()互相軒邈?
?(2)急湍甚()箭
32.甲、乙兩文都寫了水流的湍急,但描寫的側(cè)重點(diǎn)有所不同,甲文側(cè)重于寫水流之_____________,乙文側(cè)重于寫水流之____________;甲、乙兩文都描寫了難見天日之景,但著眼點(diǎn)卻不同,甲文以“不見曦月”來突出_____________,乙文以“有時(shí)見日”來突出____________。(4分)
參考答案:
28.(1)逆流而上 (2)飛奔的馬 (3)所以 (4)籌劃(4分,各1分)
29.(1)白色的急流,碧綠的潭水,回旋著清波,倒映出各種景物的影子。(2分)
(2)極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就會平息熱衷于功名利祿的心。(2分)
30.(1)“闕”通“缺”,中斷 (2)“反”通“返”,歸,回去。(另有:“轉(zhuǎn)”通“囀”等,只要找到兩個(gè)即可。)(2分,每小題1分)
31.(1)負(fù)勢競上,(山巒)互相軒邈 (2)急湍勝(于)箭(2分,各1分)
32.疾或快 急或猛 山之高 樹之密(4分,各1分)
【微語】不要輕易做出承諾。承諾的事情就一定要盡可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