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參考
教育培訓行業(yè)知識型媒體
發(fā)布時間: 2024年12月27日 00:36
一、說教材:
杜牧的《山行》寫的是詩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時所看到的深秋時節(jié)的楓林景色,描繪了一幅由“寒山”、“石徑”、“白云”、“楓林”等構成的山林秋色圖,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熱愛之情。
在這首詩中,作者以豐富的想象,生動的描寫,凝煉的語言使這首詩的意境之美躍然紙上。我們可以在觀賞勝于二月春花的火紅楓葉的同時,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機。所以這是一首秋的贊歌,能夠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進大自然的愿望。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學會本課生字,重點理解詩句中“坐”的意思。了解詩句的含義。
②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③通過對詩句的誦讀感悟,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體會詩中描繪的濃濃秋色,感受詩歌美的意境。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山行》應重視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既培養(yǎng)能力。所以本課打算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欣賞意境”的訓練和通過詞義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來幫助學生領悟、感受全文。
(3)情感與價值目標
①通過理解與朗讀去感受濃濃的秋色,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②通過學習課文,喚起學生了解大自然,渴望走進大自然的愿望。
3教學重、難點:
通過“欣賞意境”的訓練和通過詞義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來幫助學生領悟、感受全文。
三、說教法、學法:
1話激趣,營造氣氛。
2握方法,主動學習。
3味想象,欣賞意境。
四、說教學過程
第一步: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小朋友,秋天已經(jīng)悄悄得來到了我們身邊,睜開你明亮的眼睛看看,秋天給我們帶來了什么?
(播放課件)
生交流。
師小結:秋天,天藍得像藍寶石一樣透亮,讓人神往。菊花怒放,千姿百態(tài)。樹葉呢,有的黃了,像綴滿了金子,有的紅了,紅得像火一樣,有的仍舊青翠,顯得很頑強??多么迷人的秋色??!在古代,詩人們?yōu)榍锾鞂懴铝嗽S多美妙的詩篇,今天,我們學的《山行》就是其中精彩的一首。
1板書:山行,讀題,猜猜山行的意思。釋題:在山上行走。
2簡介作者:
第二步:明確目標,嘗試學習。
意圖:明確學習目標,可讓學生知道通過這堂課的學習要學會什么,掌握什么,做到心中有數(shù),有的放矢。
第三步、指導學法。
1、以前我們已經(jīng)學過一些詩詞,你認為應該怎樣學習古詩比較好?(自由說)
2、出示學習指導:
①讀一讀:讀準詩中的多音字或古今音義字。
②動一動:運用工具書學習生字、詞
③想一想:詩人在山上行走看到了哪些景物?請畫出這些景物。
第四步、自學古詩。(給予一定的時間)
(1)學生自學古詩,教師巡視了解。
(2)合作學習,完成自學的任務。
(3)自學反饋,檢測學生的自學效果:
我會讀_____我知道_____我不明白_____
第五步、感知詩意,體會詩境
1、詩人杜牧僅用了28個字,就描繪出了寒山、石徑、白云、人家、楓林這么多
美景!你們還想讀一讀嗎?讓我們來細細地品讀吧!隨范讀跟讀古詩
(出示圖片,出示詩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保?/p>
深秋,詩人杜牧坐著的馬車慢慢駛來??此時,展現(xiàn)在詩人眼前的是怎樣的景色?
①時值深秋,陣陣秋風向你吹來,想象一下你看到的山是什么樣?站在山坡上的你會有何感受?詩人用哪個字準確地寫出了這種感受?
(深秋,天氣寒冷,山上草木一片枯黃,給人一種涼意,所以稱“寒山”。)
②在你的面前是一條石頭鋪的小路。(理解“石徑”:石頭小路。)這是一條怎樣的小路呢?(借助課件理解“斜”:曲折)
③此時仰望藍天,是什么感覺?感覺白云怎么樣?人家在什么地方?(和你想得一樣嗎?出示插圖)
④讀讀這兩句詩,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一幅怎樣的圖畫,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嗎?
⑤帶著你的理解,讀讀這兩句詩。
誰愿意用你的朗讀告訴大家你對詩句的感悟?
(2)出示“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①美麗的秋景讓人陶醉,詩人也不得不停車駐足觀看。詩人看到了怎樣的美景?
②二月花是什么季節(jié)的花?春天的花什么樣?(欣賞春天的花的圖片)
③春花是五顏六色的,是多姿多彩的,可是,這么美的春花卻遠比不上那似火的霜葉。(欣賞秋天的紅葉的圖片)
同學們,欣賞到這里,你有什么感受?(有感情地讀后兩句)
④理解重點字的含義
愛:舍不得
坐:因為
⑤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后兩行詩的意思嗎?
⑥“停車坐愛楓林晚”一句鮮明地表白了作者對楓葉的喜愛之情,而“霜葉紅于二月花”一句將作者對楓葉的喜愛、贊美之情表達得更加淋漓盡致,以致作為名句千古流傳。同學們帶著自己的理解和體會,讀一讀這千古佳句吧。第六步 、指導朗讀古詩。
1、多種方式的朗讀古詩。
(1)個別讀,小組讀,分角色讀,范讀。
(2)配樂朗讀。(創(chuàng)設詩情畫意)
(3)再次欣賞美麗的圖片——美美的讀一讀這首詩
第七步、小結延伸:
1、試著唱一唱歌曲《山行》
2、小結:這首詩用寒山、石徑、白云、楓林向人們卻勾勒出一幅迷人的`秋景圖,置身期間,讓人留戀往返。作者寫“秋景”,全詩卻不露一個秋字,真實讓人折服。我想,稱這首詩是“千古之絕唱是一點都不為過的”。
一、說教材:
《山行》是部編教材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金秋時節(jié)”中《古詩三首》的第一首古詩。寫的是詩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時所看到的深秋時節(jié)的楓林景色,描繪了一幅由“寒山”、“石徑”、“白云”、“楓林”等構成的山林秋色圖,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熱愛之情。
本節(jié)課依據(jù)學生知識水平,單元主題以及課標對中段學生學習古詩的要求,特制訂本節(jié)課教學目標是:
1、會認“徑、斜”2個生字,會寫“寒、徑”等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借助注釋、課文插圖大致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領路秋天的美景,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借助注釋理解詩意,體會詩歌感情,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習古詩的興趣。
三、說教法:
基于新課程標準中“以生為本”的思想理念,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主要通過誦讀詩歌、想象畫面、句子訓練等形式使學生主動探求知識。這樣教學,符合古詩教學的一般規(guī)律,使學生不僅理解了古詩,而且學到了學習古詩的方法。進一步強化了學生對古詩內(nèi)容的印象,而且讓學生在想象漫游中體會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四、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人,因此,讓學生反復誦讀,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讀中悟情,讀中表情,同時抓住重點字詞的理解,圖文結圖聯(lián)系生活實際。
五、說教學過程
1、激趣導入,檢查預習
課伊開始,我讓學生用四字詞語說說自己對秋天的感受和認識。然后自然的導入本節(jié)課也要學習一首有關秋天的古詩,《山行》,并猜測山行就是在山中行走的意思。接著檢查孩子的預習情況:
1)讀詩字音準確,節(jié)奏正確。
2)四個生字的書寫情況重點指導“霜”的寫法。
3)運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本單元教材編寫的重點就是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寒山、石徑、坐、紅于等并讓孩子講講自己是怎么理解的,小結理解詞語的方法,這樣學生有法可依,為理解古詩做好了準備。
2、讀中感悟、合作探究
在古詩學習中,吟誦是一個重點,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初讀我的要求是學生能讀準字音,讀流利,有一定的節(jié)奏。再讀想象,體會情感課程標準認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朱光潛也說過,每首詩的境界都必有情趣和意象兩個要素。情趣簡稱情,意象即是景。當情景相生而又契合無間,情恰能稱景,景也恰能傳情,這便是詩的'意境。所以,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注意讓學生自己想象意象,加深印象,再加以情趣引導,從而讓學生悟出詩的意境。最后出示學習古詩的方法:關注課下注釋、觀察課文插圖、聯(lián)系生活實際。并小結:我們運用這樣的方法就可以把看似難懂的古詩變成我們自己的語言,以后學習其它古詩都可以運用這樣的方法。
3、課堂小結、布置作業(yè)
為了梳理課堂所得,加深學生記憶,鞏固課堂教學效果我設計了以下作業(yè)。
1)寫:默寫古詩《山行》(必做)
2)畫:畫一副畫,畫出秋天的美景,在圖畫中表達自己對秋天的喜愛之情。
3)找:另找一首描寫秋天的詩,試著理解,體會作者的情感。(必做)
山行說課稿范例
一、說教材:
杜牧的《山行》寫的是詩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時所看到的深秋時節(jié)的楓林景色,描繪了一幅由“寒山”、“石徑”、“白云”、“楓林”等構成的山林秋色圖,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熱愛之情。
在這首詩中,作者以豐富的想象,生動的描寫,凝煉的語言使這首詩的意境之美躍然紙上。我們可以在觀賞勝于二月春花的火紅楓葉的同時,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機。所以這是一首秋的贊歌,能夠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進大自然的愿望。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學會本課生字,重點理解詩句中“坐”的意思。了解詩句的含義。
②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③通過對詩句的誦讀感悟,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體會詩中描繪的濃濃秋色,感受詩歌美的意境。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山行》應重視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既培養(yǎng)能力。所以本課打算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欣賞意境”的訓練和通過詞義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來幫助學生領悟、感受全文。
(3)情感與價值目標
①通過理解與朗讀去感受濃濃的秋色,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②通過學習課文,喚起學生了解大自然,渴望走進大自然的愿望。
3.教學重、難點:
通過“欣賞意境”的訓練和通過詞義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來幫助學生領悟、感受全文。
三、說教法、學法:
1.話激趣,營造氣氛。
2.握方法,主動學習。
3.味想象,欣賞意境。
四、說教學過程
第一步: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小朋友,秋天已經(jīng)悄悄得來到了我們身邊,睜開你明亮的眼睛看看,秋天給我們帶來了什么?
(播放課件)
生交流。
師小結:秋天,天藍得像藍寶石一樣透亮,讓人神往。菊花怒放,千姿百態(tài)。樹葉呢,有的黃了,像綴滿了金子,有的紅了,紅得像火一樣,有的仍舊青翠,顯得很頑強??多么迷人的秋色??!在古代,詩人們?yōu)榍锾鞂懴铝嗽S多美妙的詩篇,今天,我們學的《山行》就是其中精彩的一首。
1.板書:山行,讀題,猜猜山行的意思。釋題:在山上行走。
2.簡介作者:
第二步:明確目標,嘗試學習。
意圖:明確學習目標,可讓學生知道通過這堂課的學習要學會什么,掌握什么,做到心中有數(shù),有的放矢。
第三步、指導學法。
1、以前我們已經(jīng)學過一些詩詞,你認為應該怎樣學習古詩比較好?(自由說)
2、出示學習指導:
①讀一讀:讀準詩中的多音字或古今音義字。
②動一動:運用工具書學習生字、詞
③想一想:詩人在山上行走看到了哪些景物?請畫出這些景物。
第四步、自學古詩。(給予一定的時間)
(1)學生自學古詩,教師巡視了解。
(2)合作學習,完成自學的任務。
(3)自學反饋,檢測學生的自學效果:
我會讀_____我知道_____我不明白_____
第五步、感知詩意,體會詩境
1、詩人杜牧僅用了28個字,就描繪出了寒山、石徑、白云、人家、楓林這么多
美景!你們還想讀一讀嗎?讓我們來細細地品讀吧!隨范讀跟讀古詩
(出示圖片,出示詩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保?/p>
深秋,詩人杜牧坐著的馬車慢慢駛來??此時,展現(xiàn)在詩人眼前的是怎樣的景色?
①時值深秋,陣陣秋風向你吹來,想象一下你看到的山是什么樣?站在山坡上的你會有何感受?詩人用哪個字準確地寫出了這種感受?
( 深秋,天氣寒冷,山上草木一片枯黃,給人一種涼意,所以稱“寒山”。) ②在你的面前是一條石頭鋪的.小路。(理解“石徑”:石頭小路。)這是一條怎樣的小路呢?(借助課件理解“斜”:曲折)
③此時仰望藍天,是什么感覺?感覺白云怎么樣?人家在什么地方?(和你想得一樣嗎?出示插圖)
④讀讀這兩句詩,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一幅怎樣的圖畫,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嗎?
⑤帶著你的理解,讀讀這兩句詩。
誰愿意用你的朗讀告訴大家你對詩句的感悟?
(2)出示“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①美麗的秋景讓人陶醉,詩人也不得不停車駐足觀看。詩人看到了怎樣的美景? ②二月花是什么季節(jié)的花?春天的花什么樣?(欣賞春天的花的圖片)
③春花是五顏六色的,是多姿多彩的,可是,這么美的春花卻遠比不上那似火的霜葉。(欣賞秋天的紅葉的圖片)
同學們,欣賞到這里,你有什么感受?(有感情地讀后兩句)
④理解重點字的含義
愛:舍不得
坐:因為
⑤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后兩行詩的意思嗎?
⑥ “停車坐愛楓林晚”一句鮮明地表白了作者對楓葉的喜愛之情,而“霜葉紅于二月花”一句將作者對楓葉的喜愛、贊美之情表達得更加淋漓盡致,以致作為名句千古流傳。同學們帶著自己的理解和體會,讀一讀這千古佳句吧。第六步 、指導朗讀古詩。
1、多種方式的朗讀古詩。
(1)個別讀,小組讀,分角色讀,范讀。
(2)配樂朗讀。(創(chuàng)設詩情畫意)
(3)再次欣賞美麗的圖片——美美的讀一讀這首詩
第七步、小結延伸:
1、試著唱一唱歌曲《山行》
2、小結:這首詩用寒山、石徑、白云、楓林向人們卻勾勒出一幅迷人的秋景圖,置身期間,讓人留戀往返。作者寫“秋景”,全詩卻不露一個秋字,真實讓人折服。我想,稱這首詩是“千古之絕唱是一點都不為過的”。
《山行》說課稿
古代教育學家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這句話在今天有很大的意義,因為古詩語言精煉,情感強烈,節(jié)奏鮮明,意境優(yōu)美,引導學生學些古詩,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所以我們的教材從第二冊就安排了古詩內(nèi)容的學習,數(shù)量雖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們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和審美教育的好材料。
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麗、充滿生氣的秋景詩。作者以豐富的想象,生動的描寫,凝煉的語言使這首詩的意境之美躍然紙上。所以學習這首詩應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感情,欣賞意境。這同時也是個難點,因為學生對古詩接觸不多,在這方面的學習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賞意境”的訓練在許多老師的教學中也常常被疏忽。另外,有些字詞在詩中所代表的意思與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樣,如“坐”、“遠上”“斜”、“生處”、“愛”等。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導學生理解這些難懂字詞的意思,并通過詞義理解達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這首詩教學的重點。再則,《山行》是《古詩二首》這課中的第一首詩,也是學生在本冊中接觸到的第一首古詩,學習方法的指導十分必要,所以,應重視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既培養(yǎng)能力,又為本課第二首詩的教學打下基礎。
根據(jù)教材特點和大綱要求,以下四個教學目標必須在教學中得以貫徹:
一、理解詞義句意,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智能目標)。
二、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詩歌美的意境(情感目標)。
三、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
四、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全詩。(三、四為技能目標)
在這些目標中,“理解詞義句意”,“體會作者感情”,“朗讀和背誦”是下限目標,要求人人達到。“掌握方法”,“欣賞意境”是上限目標,讓基礎好的學生有發(fā)展的余地。針對教材,針對目標,《山行》這首詩的.教學我是這樣設計的:
第一步: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讓學生自由誦讀已學過的古詩,說說認識的詩人。這樣可為后續(xù)學習營造氛圍,激發(fā)學習的積極性。
2.簡介作者杜牧(著名詩人,最擅長寫景。),導入新課,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第二步:明確日標,嘗試學習。
明確學習目標,可讓學生知道通過這堂課的學習要學會什么,掌握什么,做到心中有數(shù),有的放矢。五年級的學生畢竟不是第一次學古詩,他們已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礎,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心理特點,先讓他們嘗試學習,開動腦子積極思維,理解能獨立學懂的知識,并發(fā)現(xiàn)疑難。這樣可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讓他們迅速進入角色,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這首詩的—、二兩句中生僻詞多,學生理解起來難度較大,估計一般的班級能在“嘗試”中學懂的人不多,所以第三步要采用“扶放”結合的教學方法,針對“嘗試”學習所反映出來的疑難問題對學生進行“解字詞,明詩意”的指導。
1.“扶”學生學習第一句。
先運用不同手段突破“遠上”、“斜”、“寒山”這三個難懂詞的意思。
注:“遠上”用“聯(lián)系實際,展開想象”法。
“斜”用“簡筆畫演示”法?!昂健庇美蠋煛敖榻B”法。
再幻燈出示訓練:“一條石頭小路( )?!?/p>
指導學生串講句意。
最后總結學習方法:“先解字詞,再串句意?!边@樣“扶”著學生,其目的是為了在“方法”上教學生“如何學”。
2.“半扶半放”引導學生學習第二句。
先指導學生看教學掛圖,啟發(fā)想象,出示訓練:“幾戶人家在白云( )的地方”來突破“生處”這個難點。再讓學生試著自己串講句意,教師點撥糾正。
3.“放手”讓學生自學三、四句。
三、四句跟一、二句相比,意思淺顯易懂,況且通過一、二句的教學,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大多數(shù)同學能自己學懂。
這樣,讓學生分成四人小組進行討論學習,然后匯報,教師了解反饋,及時糾正。
4.讓學生串講全詩意思,進一步加深理解。
第四步:品味想象,欣賞意境。
欣賞意境是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讀訓練的前提,是古詩教學的關鍵。我采用兩種方對學生進行意境欣賞的指導。
1.“緊扣詞句”。
讓學生讀全詩,說說哪些詞語用得好。
這些詞讓你想到一個怎樣的畫面?(提供“像、簡直”等詞幫助學生描述。)
2.“想象漫游法”。
提示:此時,你也來到了寒山腳下,楓樹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麗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這樣進一步強化了詞義句意的理解,強化了學生對古詩內(nèi)容的印象。而且讓學生在品味詞句,想象漫游中體會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說說全詩的內(nèi)容,從認識上得到提高。
第五步:指導誦讀詩句。
古詩節(jié)奏鮮明,音韻和諧,誦讀起來瑯瑯上口,學生—般都能進行正確地朗讀,但往往讀不出意境,讀不出美感。如何使學生“讀得美”,且“美讀得其法”呢?我這樣設計去引導學生:
1.學生嘗試,獲取體驗。(讀讀看,風景這么美,語句這么美,怎樣才能讀得美呢?)
2.學生匯報,教師歸納,教給方法:
(1)帶著贊美與熱愛的感情夫讀。(確定基調(diào))
(2)讀出節(jié)奏感。分辨重音 區(qū)別語調(diào) 劃分節(jié)奏
3.改變形式,反復誦讀。
(范讀一齊讀一個別讀一小組讀一扮演角色讀)
第六步:總結方法,布置作業(yè)。
我這堂課的設計,突出“詞義句意理解”和“意境欣賞”這兩個訓練點,以“學法指導”為主線,注重智力與技能的培養(yǎng),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與參與性,先試后導,先練后講。力求改變古詩教學中“講詞意——記內(nèi)容——背中心”這種機械呆板的舊模式,讓語言文字訓練和審美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山行》說課稿范例
古代教育學家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這句話在今天有很大的意義,因為古詩語言精煉,情感強烈,節(jié)奏鮮明,意境優(yōu)美,引導學生學些古詩,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所以我們的教材從第二冊就安排了古詩內(nèi)容的學習,數(shù)量雖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們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和審美教育的好材料。
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麗、充滿生氣的秋景詩。作者以豐富的想象,生動的描寫,凝煉的語言使這首詩的意境之美躍然紙上。所以學習這首詩應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感情,欣賞意境。這同時也是個難點,因為學生對古詩接觸不多,在這方面的學習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賞意境”的訓練在許多老師的教學中也常常被疏忽。另外,有些字詞在詩中所代表的意思與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樣,如“坐”、“遠上”“斜”、“生處”、“愛”等。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導學生理解這些難懂字詞的意思,并通過詞義理解達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這首詩教學的重點。再則,《山行》是《古詩二首》這課中的第一首詩,也是學生在本冊中接觸到的第一首古詩,學習方法的指導十分必要,所以,應重視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既培養(yǎng)能力,又為本課第二首詩的教學打下基礎。
根據(jù)教材特點和大綱要求,以下四個數(shù)學目標必須在教學中得以貫徹:
一、理解詞義句意,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智能目標)。
二、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詩歌美的意境(情感目標)。
三、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
四、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全詩。(三、四為技能目標)
在這些目標中,“理解詞義句意”,“體會作者感情”,“朗讀和背誦”是下限目標,要求人人達到?!罢莆辗椒ā?,“欣賞意境”是上限目標,讓基礎好的學生有發(fā)展的余地。
針對教材,針對目標,《山行》這首詩的教學我是這樣設計的:
第一步: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讓學生自由誦讀已學過的古詩,說說認識的詩人。這樣可為后續(xù)學習營造氛圍,激發(fā)學習的積極性。
2.簡介作者杜牧(著名詩人,最擅長寫景。),導入新課,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第二步:明確日標,嘗試學習。
明確學習目標,可讓學生知道通過這堂課的學習要學會什么,掌握什么,做到心中有數(shù),有的放矢。五年級的學生畢竟不是第一次學古詩,他們已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礎,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心理特點,先讓他們嘗試學習,開動腦子積極思維,理解能獨立學懂的知識,并發(fā)現(xiàn)疑難。這樣可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讓他們迅速進入角色,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這首詩的—、二兩句中生僻詞多,學生理解起來難度較大,估計一般的'班級能在“嘗試”中學懂的人不多,所以第三步要采用“扶放”結合的教學方法,針對“嘗試”學習所反映出來的疑難問題對學生進行“解字詞,明詩意”的指導。
1.“扶”學生學習第一句。
先運用不同手段突破“遠上”、“斜”、“寒山”這三個難懂詞的意思。
注:“遠上”用“聯(lián)系實際,展開想象”法。
“斜”用“簡筆畫演示”法。
“寒山”用老師“介紹”法。
再幻燈出示訓練:“一條石頭小路()。”
指導學生串講句意。
最后總結學習方法:“先解字詞,再串句意?!?/p>
這樣“扶”著學生,其目的是為了在“方法”上教學生“如何學”。
2.“半扶半放”引導學生學習第二句。
先指導學生看教學掛圖,啟發(fā)想象,出示訓練:“幾戶人家在白云______的地方”來突破“生處”這個難點。
再讓學生試著自己串講句意,教師點撥糾正。
3.“放手”讓學生自學三、四句。
三、四句跟一、二句相比,意思淺顯易懂,況且通過一、二句的教學,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大多數(shù)同學能自己學懂。
這樣,讓學生分成四人小組進行討論學習,然后匯報,教師了解反饋,及時糾正。
4.讓學生串講全詩意思,進一步加深理解。
第四步:品味想象,欣賞意境。
欣賞意境是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讀訓練的前提,是古詩教學的關鍵。我采用兩種方對學生進行意境欣賞的指導。
1.“緊扣詞句”。
讓學生讀全詩,說說哪些詞語用得好。
這些詞讓你想到一個怎樣的畫面?(提供“像、簡直”等詞幫助學生描述。)
2.“想象漫游法”。
提示:此時,你也來到了寒山腳下,楓樹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麗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這樣進一步強化了詞義句意的理解,強化了學生對古詩內(nèi)容的印象。而且讓學生在品味詞句,想象漫游中體會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說說全詩的內(nèi)容,從認識上得到提高。
第五步:指導誦讀詩句。
古詩節(jié)奏鮮明,音韻和諧,誦讀起來瑯瑯上口,學生—般都能進行正確地朗讀,但往往讀不出意境,讀不出美感。如何使學生“讀得美”,且“美讀得其法”呢?我這樣設計去引導學生:
1.學生嘗試,獲取體驗。(讀讀看,風景這么美,語句這么美,怎樣才能讀得美呢?)
2.學生匯報,教師歸納,教給方法:
(1)帶著贊美與熱愛的感情夫讀。(確定基調(diào))
(2)讀出節(jié)奏感。
分辨重音區(qū)別語調(diào)劃分節(jié)奏
3.改變形式,反復誦讀。
(范讀—→齊讀—→個別讀—→小組讀—→扮演角色讀)
第六步:總結方法,布置作業(yè)。
我這堂課的設計,突出“詞義句意理解”和“意境欣賞”這兩個訓練點,以“學法指導”為主線,注重智力與技能的培養(yǎng),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與參與性,先試后導,先練后講。力求改變古詩教學中“講詞意—→記內(nèi)容—→背中心”這種機+械呆板的舊模式,讓語言文字訓練和審美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古詩兩首《山行》說課稿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講的課文是古詩兩首中的一首《山行》
一、 說教材:
《山行》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S版五年級上冊第六課《古詩三首》中的第二首是唐代詩人杜牧的名篇。詩里寫了石徑、人家、白云、紅葉,構成一幅和諧統(tǒng)一的畫面,詩人沒有像一般文人那樣悲秋傷時,而是通過一片紅色展現(xiàn)出秋天楓林熱烈蓬勃的景象贊美楓葉的頑強,從而表現(xiàn)自己學習楓葉不屈不撓的精神的決心。教材選編這首古詩的目的正是讓學生在讀詩中想象古詩所描繪的意境,感受詩人的情感,從而學習這首詩中所贊嘆的楓葉的不屈不撓的頑強精神。
二、 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以上教材分析及要求學生在閱讀詩歌時,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景,體會詩人的情感,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理想的課標要求,結合五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的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知識技能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古詩;
2、了解古詩大意,想象詩歌意境。
過程方法目標:
1、通過讓學生朗讀,能自主想象詩中所描繪的畫面;
2、通過了解詩意及我的補充材料,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價值觀目標:體會詩的意境美,理解詩人的情感,感悟楓葉的精神,從而學習楓葉的精神。
三、說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在于理解詩意,想象詩的意境美,理解詩人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讀古詩;
難點在于讓學理解詩人的情感及楓葉的精神。
四、說教法和學法
根據(jù)課標精神,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在這堂課中,我主要是采用反復誦讀法、想象體驗法、品評賞析法,此外,我還通過適時的為學生補充材料,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讓學生能對古詩有更深的理解。
五、說教學過程
(這首古詩我安排一個課時,教學過程分五個環(huán)節(jié))
(一) 介紹詩人,導入詩文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先讓學生說出他們對詩人的認識,我再進行補充小結,以便讓學生集中注意力,緊接著就可以導出詩文:同學們,我們了解了詩人杜牧,那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一首詩《山行》,接著就可以解題:行是什么意思?那山行呢?
(二)初讀古詩,學會吟誦
在古詩學習中,吟誦是一個重點,而且五年級學生也已經(jīng)有一定的學能力,所以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初讀我的要求是學生能讀準字音,有一定的節(jié)奏。在這一環(huán)節(jié)里,我分三步實現(xiàn)我的目標:
第一步、先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在這一環(huán)節(jié)里,我會以指名讀、學生評的方式檢查字音并糾正,還可以引出第二步:對,同學們覺得他讀得好是因為他注意了停頓節(jié)奏,以前我們也學過古詩的停頓節(jié)奏,那誰能來試試加上停頓符號,并讀出來?緊接著就可以以指名讀、齊讀的方式進行吟誦的初步教學。
(三)再讀想象,體會情感
課程標準認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朱光潛也說過,每首詩的境界都必有情趣和意象兩個要素。情趣簡稱情,意象即是景。當情景相生而又契合無間,情恰能稱景,景也恰能傳情,這便是詩的意境。所以,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注意讓學生自己自己想象意象,加深印象,再加以情趣引導,從而讓學生悟出詩的意境。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里,我又分為三個部分:
1、 想象整體畫面,理解詩意
在這一部分里,為了幫助學生能更好的理解詩意,想象整體畫面,我會先引導學生理解“寒山”、“霜葉”描述的是哪個季節(jié)的景色,因為“生”字是古今異義詞,所以我會直接告訴學生它的意義,幫助學生理解詩意。在學生理解字詞的基礎上,我會設置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古人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體會詩中的畫面,想象你看到了怎樣的`美景?這個問題的設置,既是為了便于我檢查學生對詩意的理解情況,也是為了讓學生整體感知這首詩。
2、 體會前兩句詩,想象美景
在引導學生體會“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這兩句詩時,我重點通過抓寒、斜、生處等字詞來引導學生生體會意象美。
在理解“生處”時,我會設一問:同學們,有的版本印成“白云深處有人家”,你們覺得“生處”和“深處”哪個更好,為什么?可以先和周圍的同學討論看看。之所以設這個問題,是因為我希望學生能通過自主對比思考、合作探究的方法達到更深層次的理解“生處”所描繪出的動態(tài)美,從而能理解前兩句詩描繪的意象美的目的。
在同學們理解詩中意象美的基礎上,我將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古詩:欣賞著如此動人的景色,你會怎么來讀這兩句詩呢? 然后就勢告訴學生讀詩的方法:我們在讀古詩時就應該這樣邊讀邊想象,讀出詩句中的畫面。
3、 學習后兩句詩,感悟情感。
在學習“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這兩句詩時,我主要是要讓學生體會出詩人對楓林的喜愛。在這一部分的學習中,我首先會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剛才,同學們說出了看到的美景,老師也覺得美,可是,最令詩人心動的是這幅美景嗎?現(xiàn)在就請同學們仔細讀后兩句,思考這個問題。然后引導學生重點抓“晚”、“坐愛”、“紅于”這些關鍵字詞體會楓林風景之美及詩人的喜愛之情。在學生理解詩人對楓林美景的喜愛之后,我在指導朗讀:作者是如此的喜愛這片楓林,那他會如何吟誦這兩句詩呢? 順勢可以交給學生吟詩的另一要點:不僅要讀出我們看到的畫面,還要讀出我們的感情。
(四)品讀末句,升華情感。
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為了理解詩人喜愛楓葉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它美,更在于詩人敬佩它頑強的精神。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主要是通過設問引導,材料補充的方法來達到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目的
首先,我問學生:讀完《山行》,我們感受到了寒山、石徑的美,也看到了白云人家的美,可是人都不曾停留;二月花也很美,可詩人獨愛霜葉,同學們有沒有想過這是為什么呢? 然后,我通過讓學生想象對比普通霜葉和楓霜葉的不同,問學生:你覺得詩人在贊美一種什么精神?這樣做是為了讓學生能自主思考,并且對楓葉的頑強有更深的理解。
在學生得出楓葉頑強的結論后,我會補充一段詩人的材料,然后問學生,你認為詩人僅僅是在贊美霜葉嗎?從而引導學生思考詩人的寫詩意圖不僅是為了贊美霜葉,也是為了激勵自己。
(五)小結拓展,學習楓葉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總結了這首詩的,并聯(lián)系生活,希望學生能喝楓葉一樣頑強,面對困難不低頭。
六、說板書
好的板書就是一個微型的教案,在這一課中,我主要是按讓學生從理解景到理解情逐步拓展的順序來開展的,所以我的板書也同樣是體現(xiàn)這樣的思想。
山行
——杜牧 唐
眼中景 心中情
寒山、石徑、白云、人家 感覺美
楓林、晚、霜葉、紅 停車、坐愛
霜葉紅于二月花 欽佩、向往
課文《山行》說課稿范文
古代教育學家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边@句話在今天有很大的意義,因為古詩語言精煉,情感強烈,節(jié)奏鮮明,意境優(yōu)美,引導學生學些古詩,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所以我們的教材從第二冊就安排了古詩內(nèi)容的學習,數(shù)量雖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們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和審美教育的好材料。
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麗、充滿生氣的秋景詩。作者以豐富的想象,生動的描寫,凝煉的語言使這首詩的意境之美躍然紙上。所以學習這首詩應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感情,欣賞意境。這同時也是個難點,因為學生對古詩接觸不多,在這方面的學習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賞意境”的訓練在許多老師的教學中也常常被疏忽。另外,有些字詞在詩中所代表的意思與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樣,如“坐”、“遠上”“斜”、“生處”、“愛”等。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導學生理解這些難懂字詞的意思,并通過詞義理解達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這首詩教學的重點。再則,《山行》是《古詩二首》這課中的第一首詩,也是學生在本冊中接觸到的.第一首古詩,學習方法的指導十分必要,所以,應重視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既培養(yǎng)能力,又為本課第二首詩的教學打下基礎。
根據(jù)教材特點和大綱要求,以下四個教學目標必須在教學中得以貫徹:
一、理解詞義句意,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智能目標)。
二、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詩歌美的意境(情感目標)。
三、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
四、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全詩。(三、四為技能目標)
在這些目標中,“理解詞義句意”,“體會作者感情”,“朗讀和背誦”是下限目標,要求人人達到?!罢莆辗椒ā保靶蕾p意境”是上限目標,讓基礎好的學生有發(fā)展的余地。針對教材,針對目標,《山行》這首詩的教學我是這樣設計的:
第一步: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讓學生自由誦讀已學過的古詩,說說認識的詩人。這樣可為后續(xù)學習營造氛圍,激發(fā)學習的積極性。
2.簡介作者杜牧(著名詩人,最擅長寫景。),導入新課,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第二步:明確日標,嘗試學習。
明確學習目標,可讓學生知道通過這堂課的學習要學會什么,掌握什么,做到心中有數(shù),有的放矢。五年級的學生畢竟不是第一次學古詩,他們已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礎,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心理特點,先讓他們嘗試學習,開動腦子積極思維,理解能獨立學懂的知識,并發(fā)現(xiàn)疑難。這樣可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讓他們迅速進入角色,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這首詩的—、二兩句中生僻詞多,學生理解起來難度較大,估計一般的班級能在“嘗試”中學懂的人不多,所以第三步要采用“扶放”結合的教學方法,針對“嘗試”學習所反映出來的疑難問題對學生進行“解字詞,明詩意”的指導。
1.“扶”學生學習第一句。
先運用不同手段突破“遠上”、“斜”、“寒山”這三個難懂詞的意思。
注:“遠上”用“聯(lián)系實際,展開想象”法。
“斜”用“簡筆畫演示”法?!昂健庇美蠋煛敖榻B”法。
再幻燈出示訓練:“一條石頭小路( )。”
指導學生串講句意。
最后總結學習方法:“先解字詞,再串句意?!边@樣“扶”著學生,其目的是為了在“方法”上教學生“如何學”。
2.“半扶半放”引導學生學習第二句。
先指導學生看教學掛圖,啟發(fā)想象,出示訓練:“幾戶人家在白云( )的地方”來突破“生處”這個難點。再讓學生試著自己串講句意,教師點撥糾正。
3.“放手”讓學生自學三、四句。
三、四句跟一、二句相比,意思淺顯易懂,況且通過一、二句的教學,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大多數(shù)同學能自己學懂。
這樣,讓學生分成四人小組進行討論學習,然后匯報,教師了解反饋,及時糾正。
4.讓學生串講全詩意思,進一步加深理解。
第四步:品味想象,欣賞意境。
欣賞意境是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讀訓練的前提,是古詩教學的關鍵。我采用兩種方對學生進行意境欣賞的指導。
1.“緊扣詞句”。
讓學生讀全詩,說說哪些詞語用得好。
這些詞讓你想到一個怎樣的畫面?(提供“像、簡直”等詞幫助學生描述。)
2.“想象漫游法”。
提示:此時,你也來到了寒山腳下,楓樹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麗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這樣進一步強化了詞義句意的理解,強化了學生對古詩內(nèi)容的印象。而且讓學生在品味詞句,想象漫游中體會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說說全詩的內(nèi)容,從認識上得到提高。
第五步:指導誦讀詩句。
古詩節(jié)奏鮮明,音韻和諧,誦讀起來瑯瑯上口,學生—般都能進行正確地朗讀,但往往讀不出意境,讀不出美感。如何使學生“讀得美”,且“美讀得其法”呢?我這樣設計去引導學生:
1.學生嘗試,獲取體驗。(讀讀看,風景這么美,語句這么美,怎樣才能讀得美呢?)
2.學生匯報,教師歸納,教給方法:
(1)帶著贊美與熱愛的感情夫讀。(確定基調(diào))
(2)讀出節(jié)奏感。分辨重音 區(qū)別語調(diào) 劃分節(jié)奏
3.改變形式,反復誦讀。
(范讀一齊讀一個別讀一小組讀一扮演角色讀)
第六步:總結方法,布置作業(yè)。
我這堂課的設計,突出“詞義句意理解”和“意境欣賞”這兩個訓練點,以“學法指導”為主線,注重智力與技能的培養(yǎng),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與參與性,先試后導,先練后講。力求改變古詩教學中“講詞意——記內(nèi)容——背中心”這種機械呆板的舊模式,讓語言文字訓練和審美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微語】人是否幸福,在于網(wǎng)絡是否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