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參考
教育培訓(xùn)行業(yè)知識型媒體
發(fā)布時間: 2024-08-13 10:35:15
三 峽(節(jié)選)
余秋雨
在國外,曾有一個外國朋友問我:“中國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訴我最值得去的一個地方嗎?一個,請只說一個。”
這樣的提問我遇到過許多次了,常常隨口吐出的回答是:“三峽!”
順長江而下,三峽的起點是白帝城。這個頭開得真漂亮。
對稍有文化的中國人來說,知道三峽也大多以白帝城開頭的。李白那首名詩,在小學(xué)課本里就能讀到。
我讀此詩不到10歲,上來第一句就誤解?!俺o白帝彩云間”,“白帝”當(dāng)然是一個人,李白一大清早與他告別。這位帝王著一身縞白的銀袍,高高地站立在山石之上。他既然穿著白衣,年齡就不會很大,高個,瘦削,神情憂郁而安詳,清晨的寒風(fēng)舞弄著他的飄飄衣帶,絢麗的朝霞燒紅了天際,與他的銀袍互相輝映,讓人滿眼都是光色流蕩。他沒有隨從和侍衛(wèi),獨個兒起了一個大早,詩人遠(yuǎn)行的小船即將解纜,他還在握著手細(xì)細(xì)叮嚀。他的聲音也像純銀一般,在這寂靜的山河間飄蕩回響。但他的話語很難聽得清楚,好像來自另一個世界。他就住在山頭的小城里,管轄著這里的叢山和碧江。
多少年后,我早已知道童年的誤解是多么可笑,但當(dāng)我真的坐船經(jīng)過白帝城的時候,依然虔誠地抬著頭,尋找著銀袍與彩霞。船上的廣播員正在吟誦著這首詩,口氣激動地介紹幾句,又放出了《白帝托孤》的樂曲。猛地,山水、歷史、童年的幻想、生命的潛藏,全都涌成一團(tuán),把人震傻。
《白帝托孤》是京劇,說的是戰(zhàn)敗的劉備退到白帝城郁悶而死,把兒子和政事全都托付給諸葛亮。抑揚有致的聲腔飄浮在回旋的江面上,撞在濕漉漉的山巖間,悲忿而蒼涼。純銀般的聲音找不到了,一時也忘卻了李白的輕捷與瀟灑。
我想,白帝城本來就熔鑄著兩種聲音、兩番神貌:李白與劉備,詩情與戰(zhàn)火,豪邁與沉郁,對自然美的朝覲與對山河主宰權(quán)的爭逐。它高高地矗立在群山之上,它腳下,是為這兩個主題日夜?fàn)庌q著的滔滔江流。
華夏河山,可以是尸橫遍野的疆場,也可以是車來船往的樂土;可以一任封建權(quán)勢者們把生命之火燃亮和熄滅,也可以庇佑詩人們的生命偉力縱橫馳騁。可憐的白帝城多么勞累,清晨,剛剛送走了李白們的輕舟,夜晚,還得迎接劉備們的馬蹄。只是,時間一長,這片山河對詩人們的庇佑力日漸減弱,他們的船楫時時擱淺,他們的衣帶經(jīng)常熏焦,他們由高邁走向苦吟,由苦吟走向無聲。中國,還留下幾個詩人?
幸好還留存了一些詩句,留存了一些記憶。幸好有那么多中國人還記得,有那么一個早晨,有那么一位詩人,在白帝城下悄然登舟。也說不清有多大的事由,也沒有舉行過歡送儀式,卻終于被記住千年,而且還要被記下去,直至地老天荒。這里透露了一個民族的饑渴:他們本來應(yīng)該擁有更多這樣平靜的早晨。
(節(jié)選自《文化苦旅》)
1.“順長江而下,三峽的起點是白帝城”,作者為什么說“這個頭開得真漂亮”?(4分)
2.作者用一段文字寫童年時對“朝辭白帝彩云間”詩句的誤解,這樣寫有何作用?(4分)
(1)
(2)
3.李白“在白帝城下悄然登舟”的那個早晨很平凡,“說不清有多大的事由,也沒有舉行過歡送儀式”,但為什么會“被記住千年,而且還要被記下去”?根據(jù)文意,簡要回答。(4分)
4.余秋雨先生善于將自然景物、歷史人物和歷史感嘆融入他的游記散文中,試簡要分析出這篇散文的主題。(6分)
答案:
1.(4分)因為白帝城有自然山水,有人文歷史,有童年的幻想(或童年的誤解),有生命的潛藏。(答到兩點即得全部分)要點“山水”、“歷史”、“童年的幻想”、“生命的潛藏” 各1分。意思答對即可。只答“有李白詩句”的,給1分。語句不通順,扣1分。
2.(4分)
(1)童年對詩的誤解美好神奇,映襯了李白的“輕捷與瀟灑”,反襯了歷史的沉郁蒼涼。
(2)同下文的“民族的饑渴”遙相呼應(yīng)。
意思答對即可。語句不通順,扣1分。
3.(4分) 這是因為李白詩歌描繪的那個早晨和平而安寧,飽經(jīng)戰(zhàn)亂的民族渴望擁有更多這樣和平安寧的日子。意思答對即可。語句不通順,扣1分。
4.(6分)(意思對即可)
(1)這篇散文自然地表達(dá)了作者發(fā)自肺腑的對三峽的熱愛之情。
(2)也表達(dá)了對安寧和平生活的渴望。
(3)在漫漫歷史長河中,白帝城的主題是劉備、戰(zhàn)火、沉郁和對山河主宰權(quán)的爭逐,還揭示了“封建權(quán)勢者們”爭權(quán)奪利給人民帶來的災(zāi)難。
三峽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或巚)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小題1】給加橫線的字注音。(2分)
①略無闕處( ) ②曦月( )③飛漱其間 ( )④素湍( )
【小題2】解釋加橫線的詞語。(4分)
①沿溯阻絕( ) ②夏水襄陵( )
③雖乘奔御風(fēng)( ) ④屬引凄異( )
【小題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各句。(4分)
①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譯:
②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譯:
【小題4】從作者對三峽四季景象的描繪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樣的情懷?(2分)
答案
【小題1】①quē ② xī ③ shù ④tuān
【小題2】 ①逆流而上 ②上 ③飛奔的馬 ④ 連接
【小題3】 ①即使騎著飛奔的馬駕著疾風(fēng),也不如它行得快。②水清,樹榮,山高,草茂,實在有很多樂趣。
【小題4】表達(dá)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之情。
解析【小題1試題分析:一定要注意題干中的要求注意,否則就會出現(xiàn)解釋詞語的現(xiàn)象。
考點: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漢字的認(rèn)讀能力,主要是字音。
點評:學(xué)習(xí)和復(fù)習(xí)的過程中可以進(jìn)行適當(dāng)分類整理,誤讀積累,階段總結(jié)等,尤其是誤讀誤寫字的積累,文言文首先要把字音讀對,這樣才能幫助我們理解內(nèi)容。
【小題2】試題分析:溯、襄、屬都是注解下面的重點字,要注意記住。奔是是活用詞,更要特別注意,應(yīng)譯為名詞用法,飛奔的馬。
考點: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字詞的意思的能力。
點評:文言詞語,包括實詞和虛詞兩類。文言詞語的考查以實詞據(jù)多??疾榈脑~語,一般為通假字、多義詞、古今異義詞、詞性活用詞等。當(dāng)然仍以課文下面的注解為主。學(xué)習(xí)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記硬背,并做到重點突破,對于易錯、易混詞要加以積累。
【小題3】試題分析:翻譯時要注意,關(guān)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落實。此句中的關(guān)鍵詞有乘奔御風(fēng)清榮峻茂等。乘奔御風(fēng)要根據(jù)上下語境推斷,應(yīng)譯為騎著飛奔的馬駕著疾風(fēng),清榮峻茂一字一義,應(yīng)譯為水清,樹榮,山高,草茂,把各個詞語的意思連綴起來,語意通順即可。
考點: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語句的翻譯能力。
點評: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文言語句的翻譯一般有兩種方法,直譯和意譯,中考時常采用直譯。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關(guān)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呈現(xiàn)出來。文言語句的翻譯首先要知道文言詞語的意思,當(dāng)然課外的文言語句翻譯時,放到語境中,根據(jù)上下文推斷也不失是一種較好的方法。
【小題4】試題分析:作者分別描繪了三峽四季的景象,描繪了其山河的美麗,因此表達(dá)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考點: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詩歌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點評:此類題目在做答中要注意,既要理解詩詞大意,又要尋找明顯的語言標(biāo)志,如時間、季節(jié)、氛圍、景物特征、寫作的背景等等。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選自酈道元《三峽》)
9.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 則素湍綠潭
吳廣素愛人
B. 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家富良馬,其子好騎
C. 空谷傳響 ,哀轉(zhuǎn)久絕
夜久語聲絕, 如聞泣幽咽
D. 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
屬予作文以記之
10.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5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至于夏水襄陵。
11.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在一千二百里長的三峽兩岸,高山對峙,怪石嶙峋,峭壁重疊,群山綿延不斷。
B.夏天的三峽有許多險灘,過往的船只不論是順行還是逆行,其航道大都被阻隔斷絕。
C.每逢到了春冬之季,三峽江水變得緩慢安詳,青翠群山靜靜倒映在碧綠清澈的潭面上。
D.在雨后初晴或秋霜初降的早晨,三峽的山林水澗又展現(xiàn)出清涼熱鬧的另外一番景象。
[參考答案]
9.C(3分)
10.(1)假如不是正午或晚上,是不能看見太陽和月亮的。(2)到了夏天江水慢上山陵的時候。
11.B(3分)
文言文閱讀。(16)三峽 (10分)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小題1:解釋下列劃線的字。(2分)
(1)沿溯阻絕( )(2)或王命急宣( )
(3)略無闕處( )(4)不見曦月( )
小題2:翻譯下列句子。(2分)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小題3:李白詩“兩岸猿聲啼不住”,在本文中具體描述的句子是
。(2分)
小題4:第三段寫三峽春冬景色時,既描寫了“ ”的靜景,也描寫了“ ”的動景,動靜結(jié)合,相得益彰。(2分)
小題5:如果你有機(jī)會去三峽旅游,你會選擇哪個季節(jié)前往?為什么?請用自己的話說明理由。(2分)
參考答案:
小題1:(1)逆流而上(2)有時(3)通“缺”,中斷(4)急流的水
小題1:(1)如果不是正午和夜分,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2)水清樹榮山高草盛,實在是趣味無窮。
小題1: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
小題1: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懸泉瀑布,飛溯其間(1空1分,共2分)
小題1:進(jìn)一步突出三峽山高水長的特點,同時渲染三峽秋天蕭瑟凄清的氣氛。
略
閱讀《三峽》一文,完成1~5題。
三峽
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讞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解釋下列句中加粗詞的意思。
①沿溯阻絕( )
②雖乘奔御風(fēng)( )
③良多趣味( )
④哀轉(zhuǎn)久絕( )
2.酈道元堪稱寫水的高手,他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寫水勢盛大,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寫江水清澈,語言凝練而意蘊(yùn)豐富。(用原文的語句填空)
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總結(jié)三峽的景物特點,給下面的對聯(lián)補(bǔ)出上聯(lián)。
_______________,天高地厚華夏情。
5.課文結(jié)尾引用漁歌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逆流而上
(2)即使
(3)確實,實在
(4)斷絕,消失
2.夏水襄陵,沿溯阻絕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3.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是不能見到日月的。(意對即可)
4.示例:山險水急三峽景;山峻水清三峽美等。(答案不唯一)
5.渲染蕭瑟的秋景,表現(xiàn)旅人的哀愁(側(cè)面表現(xiàn)了漁民船夫的悲慘生活)。(言之有理即可)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目。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獻(xiàn)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北魏著名地理學(xué)家、散文家,他一生好學(xué),博覽群書,所著______是一部有很高文學(xué)價值的地理學(xué)專著。
2.解釋下列劃線的字。
(1)至于夏水襄陵 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雖乘奔御風(fēng) 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則素湍綠潭 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屬引凄異 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對文章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 ]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qū)懭龒{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節(jié)的特點。
B.文章使用了大量極富表現(xiàn)力的駢散句,語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關(guān)于三峽江水的描寫與李白的“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有異曲同工之妙。
D.文章布局自然,先寫山,后寫水,突出了三峽山高水險的特點。
4.將下列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絕獻(xiàn)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閱讀李白《早發(fā)白帝城》,說說這首詩和《三峽》一文中分別借猿猴的叫渲染了一種什么樣的氣氛?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參考答案:
1、酈道元,《水經(jīng)注》。
2、(1)上
(2)飛奔的馬
(3)白色
(4)連接
3、A
4、(1)即使是騎上快馬駕著風(fēng)來,也沒有這樣快。
(2)極高的山峰上,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又有懸泉瀑布,飛流沖蕩在巖崖之上間。
5、分別表達(dá)了輕松愉快和凄涼悲哀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感。(答案意思對即可)
(一)三峽
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袝r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 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0.下列語句中朗讀節(jié)奏停頓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至于/夏水襄陵B.絕 /多生怪柏
C.雖/乘奔御風(fēng)D.常有高/猿長嘯
11.對下面語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隱天蔽日(隱瞞) B.良多趣味(確實)
C.絕多巘生怪柏(山峰) D.哀轉(zhuǎn)久絕(消失)
1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之與春冬之時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項是(2分)
A.何陋之有 B.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C.已而之細(xì)柳營 D.策之不以其道
13.下面對本文內(nèi)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本文第一段寫山勢,先寫其連綿不斷,再寫其高聳。
B.本文第二段寫水勢,先寫水之速,再寫水之盛。
C.作者將景物寓于四季變化中來描寫,將靜態(tài)景物動態(tài)化。
D.本文描寫了大自然無比雄偉壯麗的景色,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懷。
14.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文言語句的大意。(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譯文:
(2)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譯文:
10.D(高猿是一個偏正式的語言單位,定語與中心語之間不停頓)
11.A(隱是遮蔽的意思)
12.B(A項是表倒裝的助詞,可不譯;C項是動詞,去的意思;D項是代詞,它的意思;題干中的例句與B項都是結(jié)構(gòu)助詞,的意思)
13.B(選文第二段先寫水之盛,再寫水之速)
(以上四道選擇題均為2分)
14.(1)如果不是(晴朗的)正午或半夜(1分),是不能見到日月的(1分)
(2)即使騎著馬,駕著風(fēng)(1分),也沒有這樣迅速(1分)。
閱讀《三峽》一文,回答下面題目(18分)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袝r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展葌黜?,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小題1】解釋下列劃線的詞語。(4分)
(1)略無闕處( ) (2)沿溯阻絕( )
(3)或王命急宣( ) (4)飛漱其間( )
【小題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6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小題3】根據(jù)選文內(nèi)容理解填空。(4分)
“清榮峻茂”四字狀四物:以“清”字狀_________,以“榮”字狀___________,以“峻”字狀____________,以“茂”字狀_________________。
【小題4】文章結(jié)尾引用了漁者的歌詞,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
【小題1】(1)通“缺”,中斷(2)逆流而上(3)有時(4)沖刷
【小題2】(1)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時候,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2)即使騎著駿馬,駕著疾風(fēng),也不如它快
【小題3】水 樹 山 草
【小題4】襯托“晴初霜旦”之時“林寒澗肅”的凄涼情景渲染蕭瑟氣氛
船過三峽
①從重慶乘船到武漢,我游覽了世界聞名的長江三峽。
②三峽的山好奇啊。夔門像刀砍劍劈,筆直dǒu qiào ( ) 。群山起伏高聳,云霧繚繞,有的像蘑菇,有的像駱駝,有的像仙女,真是一個山峰一個模樣!
③三峽的水好急啊,長江像野馬奔騰,嘶鳴吼叫。江水在山叢中七彎八拐,東chuǎng()西 zhuàng( ) 。它撕咬崖縫,拍打巖石,濤聲嘩嘩響。
④三峽的船好險啊。江水翻卷,漩渦連漩渦,波浪推波浪,大輪船像搖籃,又像竹葉,隨著浪花飄。有時像要碰著山壁;有時山巖又好像要掉下來??⑤ 啊,百里三峽,好一幅百里山水畫!
⑥我更喜歡三峽中的神女峰。
⑦那是一塊細(xì)長的直立在山巔的巖石,它像個仙女,頭上插簪子,身上拖綠色長裙,美麗極了!這一帶流傳著這樣一個神奇的故事:
⑧從前,有個漁民在江中捕魚。一天,天昏地暗,風(fēng)雨交加,漁民迷失了方向,不幸被波浪卷入江中,一個好心的姑娘站在山頂上,日日夜夜盼他回家。一天天過去了,漁民沒有回來,姑娘卻化作了巖石。從此,她從早到晚,不怕雨淋日曬,為過往船只當(dāng)航標(biāo)。
⑨多美的神女峰,多shàn liáng( )的姑娘!我們的輪船順江而下平安無事,原來是她在為我們指引航向哩!
1、看拼音寫詞語,填在文中( )里。
2、這篇文章第____、____、____自然段的結(jié)構(gòu)是相同的,都有采用了_____結(jié)構(gòu)方式,寫出了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____、二是____、三是______ (用兩個字概括)
全文通過對三峽______的描繪,反映了作者_(dá)_的思想感情。
3、文中的過渡句是____________,它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4、用“ ——”畫出文中比喻句。這些比喻句分別把山比作______,______、______,把水比作______,用______、______比喻船。
5、“啊,百里三峽,好一幅百里山水畫!”該用______、______的語氣讀。
6、填上適當(dāng)?shù)膭游锩Q詞 ( )嘶 ( )鳴 ( )叫 ( )吼
7、文中關(guān)于神女峰的傳說的好處是什么?
8、用“‖”劃分段落,并歸納段落大意。
答案:
1、(陡峭)、東(闖)西(撞)、(善良)
2、(二)(三)(四);(總分);一是(山奇)二是(水急)三是(船險)。全文通
過對三峽(景色)的描繪,反映了作者(對三峽的熱愛)的思想感情。
3、(我更喜歡三峽中的神女峰) (對重點加以補(bǔ)充說明。)
4、(有的像蘑菇,有的像駱駝,有的像仙女;長江像野馬奔騰;大輪船像搖籃,又像竹葉;)這些比喻句分別把山比作蘑菇,駱駝、仙女,把水比作野馬,用搖籃、樹葉比喻船。
5、激昂 贊嘆
6、(馬)嘶 (鳥)鳴 (狗)叫 (獅子)吼
7、承上啟下,寫神女峰的傳說更讓人感受到了三峽的歷史悠久,文化璀璨,同時,也表達(dá)了作者對神女峰,對三峽的熱愛。
8、第一自然段為第一段
啊,百里三峽,好一幅百里山水畫!到這里為第二段
剩下的為第三段
第一段:我游覽了長江三峽
第二段:三峽山奇、水急、船險
第三段:我喜歡神女峰
三峽, 重慶, 武漢, 長江
閱讀文言文《三峽》,完成小題。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袝r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 讞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小題1:解釋下列句中劃線的詞語。(4分)
(1)重巖疊嶂( ) (2)飛漱其間( )
(3)良多趣味( ) (4)屬引凄異( )
小題2:下列句中劃線字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而忘操之拔山倒樹而來B.自三峽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C.項為之強(qiáng)以叢草為林D.物外之趣春冬之時小題3:翻譯下列各句。(6分)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3分)
(2)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3分)
小題4:文中的畫線句,是從什么角度寫景的?這處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2分)
小題5:你能寫出有關(guān)“三峽”的兩句詩嗎?(2分)參考答案:
小題1:(1)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2)沖蕩 (3)的確,實在 (4)連續(xù)(各1分)
小題1:D(3分)
小題1:(1)到了夏天,江水暴漲,漫上兩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都阻隔斷了。(3分)(2)即使是騎著奔馳的快馬,駕著長風(fēng),也不如船行得快啊。(3分)
小題1:是從聽覺方面寫景的。(1分)描寫了三峽秋天凄清的特點,渲染了一種凄異的氣氛,使人感到無限的悲涼(1分)。(注意:意境須答出“景”與“情”)
小題1: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鸥?白帝高為三峽鎮(zhèn),瞿塘險過百牢關(guān)?!鸥?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 (2分)
小題1:此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結(jié)合具體語境理解詞義即可,有時還要注意詞語的特殊用法。
小題1:本題考查對文言虛詞的理解能力,結(jié)合具體語境理解詞義即可。D項中“之”都是“的”的意思。
小題1:本題考查學(xué)生翻譯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實重點詞語的能力,不能遺漏,同時要與上下文連貫,有時還要補(bǔ)出省略的主語,同時要抓住其中的關(guān)鍵字。
小題1:本題考查描寫景物的方法以及作用的能力。結(jié)合文中具體句子進(jìn)行分析即可。
小題1:本題是一道開放題。寫出的詩句只要與“三峽”有關(guān)即可。
告別三峽
趙本夫
告別三峽,已經(jīng)講了幾年。其間除去旅游部門炒作的成分,全國和世界各地的游客,多是懷著真誠惜別的心情去三峽的。長江浩浩蕩蕩,自由自在地奔騰了億萬年,第一次被人類強(qiáng)行改變它的面目。今年六月大壩蓄水后,上游六百多公里的長江,將變成一個狹長而巨大的水庫,三峽將不再是昔日的三峽,長江也不再是過去的長江了。它將失去許多原始的形態(tài)和野性,變得溫順、馴服。建造三峽大壩是經(jīng)過科學(xué)論證的,我們不懷疑它將在防洪、發(fā)電、航運等諸多方面發(fā)揮特殊的功用。但當(dāng)這條亙古以來一直追求自由的大水終被鎖住時,人們還是驀然生出一種憐惜、悵然和失落。
去年十月底,我終于去了三峽。正是深秋時節(jié),長江兩岸的山巒有些冷峻之氣,“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我的確感受到了大江的氣勢。但老實說,三峽并沒有我想象中那么美麗奇?zhèn)?,山不夠綠,水也不夠清,渾黃的江水泥湯一樣翻滾流淌。江面上往來船只很多,有客輪,那上頭滿載著告別三峽的游人;也有貨船,裝滿各種各樣的物資,船體吃水很深,看了讓人揪心。江面繁忙而嘈雜,即使面對美景,也少了從容欣賞的情趣,只感到一種緊迫和忙亂。此時,距三峽明渠截流只有幾天的時間了,屆時將要斷航,該運的急用的貨物要趕快運出,天南海北趕來的游客要最后看一眼原始的三峽。那時,我和所有的游客一樣,都顯得多情而惆悵。但在后來的日子里,當(dāng)我實地目睹了涪陵、萬州、云陽、巫山等地移民拆遷的許多現(xiàn)場后,卻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和游人的多情惆悵是多么的空洞。
在整個三峽庫區(qū),有一百多萬移民,其中有十二萬人遷去外省定居,剩下的或遠(yuǎn)或近,也都要離開自己的家園。長江兩岸,到處可見殘墻斷壁,瓦礫成堆,一座座縣城,一個個鄉(xiāng)鎮(zhèn)和村落,全都成了廢墟。百萬移民為三峽工程建設(shè)所作出的巨大犧牲,他們舍棄祖輩生活的土地遠(yuǎn)離家鄉(xiāng)的故事,搬走前夜一村人在露天場地上喝告別酒時相擁而泣的場面,臨行前向滔滔長江向已成廢墟的故土磕頭祭拜的情景,一次次讓我動容,讓我頓生敬意。那時我才真切感到,他們才是告別三峽的主角。游人的告別只是一個概念一個情結(jié)一種詩情,而百萬移民的告別才是實實在在撕心裂肺感天動地的。
告別不一定都是壞事。在遠(yuǎn)離長江的地方,我同樣也看到了一座座嶄新的城市和村鎮(zhèn),三峽移民已經(jīng)開始新的生活,建設(shè)新的家園。其實,在今天的中國,移民已不應(yīng)再被看成苦難的象征。中國所有的城市都在急速發(fā)展,正是因為新移民走了進(jìn)來。而為數(shù)更多的遍布全國的打工族和流動人口,正像鳥兒尋找新的棲息之地,隨時準(zhǔn)備把家鄉(xiāng)作故鄉(xiāng),把他鄉(xiāng)作家鄉(xiāng)。在人類歷史上,移民總是伴隨著苦難和生離死別,但同時也促進(jìn)了經(jīng)濟(jì)文化的交流乃至人種的優(yōu)化。移民從來就是一股活水。當(dāng)年,如果沒有歐洲移民,就不會有今天的美利堅。中國人固守家園,終老一生的傳統(tǒng)觀念已經(jīng)發(fā)生了變化,移民正成為當(dāng)今中國具有活力和開拓精神的一個群體。(20xx.2.14)
1.梳理文章結(jié)構(gòu),回答下列問題:
(1)文章在材料安排上有何特點?
(2)“告別不一定都是壞事”這句話在文中有何作用?
2.全文滲透著作者告別三峽的強(qiáng)烈情感,請具體說明其情感的變化。
3.文章第三段中寫三峽移民告別時“相擁而泣”、臨行前“磕頭祭拜”,第四段又寫“中國人固守家園,終老一生的傳統(tǒng)觀念已經(jīng)發(fā)生了變化”,這樣寫是否矛盾?請作簡要分析。
答案:
1.(1)①以“告別”為中心②感性到理性(層層深入) (2)①過渡②總領(lǐng)后文
2.由惆悵而失落到感動與崇敬,再由感動與崇敬到肯定和褒揚。①惆悵而失落②感動與崇敬③肯定和褒揚
3.(1)不矛盾。(2)前者是從情感的角度著筆,后者是從思想觀念的角度著筆。①“喝告別酒時相擁而泣……”向滔滔長江向已成廢墟的故土磕頭祭拜”表現(xiàn)的是與故人故土的難舍難分、依依惜別的故鄉(xiāng)情懷。②“搬走”“臨行”正說明了三峽移民顧全大局而奔赴他鄉(xiāng),并非固守家園而終老一生。移民們安土重遷的傳統(tǒng)觀念已經(jīng)發(fā)生了變化,但這并不影響他們對故土的深厚情感。
三 峽
①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見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 辨析劃線詞義:
(1)絕①絕巘多生怪柏( ) ②哀轉(zhuǎn)久絕( )
(2)其①飛漱其間( ) ②其間千二百里( )
(3)自①自非亭午夜分( ) ②自三峽七百里中( )
(4)三①巴東三峽巫峽長( ) ②猿鳴三聲淚沾裳( )
2、把下列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的最后一段描寫的是三峽哪一時節(jié)的景色?漁歌的引用給文章增添了什么色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閱讀李白的《早發(fā)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三峽》的第②段與這首詩的__________句相印證,都表現(xiàn)了夏天三峽水流湍急的特點;文章第④段與詩中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相對應(yīng)。
參考答案:
1、(1)①極;
②消失
(2)①他們;
②這
(3)①如果;
②在
(4)①數(shù)詞;
②多次
2、(1)即使騎著駿馬,駕著疾風(fēng),也不如它快。
(2)(聲音)回響在空曠的山谷中,很長時間才消失。
3、深秋時節(jié)的景象憂郁的色彩
4、一、二、四句 兩岸猿聲啼不住。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 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0.下列語句中朗讀節(jié)奏停頓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至于/夏水襄陵
B.絕 /多生怪柏
C.雖/乘奔御風(fēng)
D.常有高/猿長嘯
11.對下面語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隱天蔽日(隱瞞)
B.良多趣味(確實)
C.絕多巘生怪柏(山峰)
D.哀轉(zhuǎn)久絕(消失)
1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之”與“春冬之時”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項是(2分)
A.何陋之有
B.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C.已而之細(xì)柳營
D.策之不以其道
13.下面對本文內(nèi)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本文第一段寫山勢,先寫其連綿不斷,再寫其高聳。
B.本文第二段寫水勢,先寫水之速,再寫水之盛。
C.作者將景物寓于四季變化中來描寫,將靜態(tài)景物動態(tài)化。
D.本文描寫了大自然無比雄偉壯麗的景色,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懷。
14.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文言語句的大意。(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譯文:
(2)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譯文:
參考答案:
10.D(“高猿”是一個偏正式的語言單位,定語與中心語之間不停頓)
11.A(“隱”是“遮蔽”的'意思)
12.B(A項是表倒裝的助詞,可不譯;C項是動詞,“去”的意思;D項是代詞,“它”的意思;題干中的例句與B項都是結(jié)構(gòu)助詞,“的”意思)
13.B(選文第二段先寫水之盛,再寫水之速)
(以上四道選擇題均為2分)
14.(1)如果不是(晴朗的)正午或半夜(1分),是不能見到日月的(1分)。
(2)即使騎著馬,駕著風(fēng)(1分),也沒有這樣迅速(1分)。
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酈道元堪稱寫水的高手,他用“ , ”描寫水勢盛大,又用“ , ”描寫江水清澈,語言凝練而意蘊(yùn)豐富。(用原文的語句填空)
3.文末描寫“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突現(xiàn)了三峽的什么特點?
參考答案
1.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陽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
2.夏水襄陵 沿溯阻絕 素湍綠潭 回清倒影
3.一是突現(xiàn)了三峽秋季凄清肅殺的環(huán)境特點;二是突現(xiàn)三峽山高、峽長、嶺連的地形特點。
三峽閱讀題目及答案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袝r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p>
小題1:解釋下列語句中劃線詞的`意思。(4分)
⑴不見曦月 曦:
⑵沿溯阻絕 沿:
⑶晴初霜旦 初:
⑷屬引凄異 引:
小題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語句。(4分)
⑴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⑵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小題3:作者從俯視的角度,描寫了春冬之時三峽什么樣的景物?(用原文語句回答)(2分)
參考答案:
小題1:
⑴日光,這里指太陽
⑵順流而下
⑶剛剛
⑷延長。
小題2:
⑴兩岸都是相連的高山,絲毫沒有中斷的地方。
⑵即使騎著飛奔的馬,駕著疾風(fēng),也不如它快。
小題3: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三峽閱讀訓(xùn)練及答案
①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袝r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讞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處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本文選自《__________》,作者_(dá)_________,是北魏著名的__________家、__________家。
2、解釋下列詞語。
①略無闕處略無——________闕——________②隱天蔽日隱——________
③良多趣味良——__________④屬引凄異屬引——________
⑤沿溯阻絕沿——__________溯——_________⑥或王命急宣宣——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加粗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
A、或王命急宣或異二者之為
B、自三峽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C、哀轉(zhuǎn)久絕絕讞多生怪柏
D、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4、文段寫景抓住了景物的特點進(jìn)行描寫。先寫山,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點;后寫水,則描繪不同_________的不同景象。
5、文中畫線的部分可以用李白的兩句詩來表現(xiàn),這兩句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
6、從全文看,第④段中引用漁者歌謠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水經(jīng)注》、酈道元、地理學(xué)家、散文家
2、①一點沒有,完全沒有;斷缺②遮蔽③確實,實在④連續(xù)不斷⑤順流而下;逆流而上⑥宣布,傳達(dá)
3、D
4、連綿不斷 、隱天蔽日;季節(jié)
5、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6、進(jìn)一步突出三峽山高水長的特點,同時渲染三峽秋天蕭瑟凄清的氣氛。
7、①在春、冬兩個季節(jié),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深潭,回旋著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
②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是看不到太陽或月亮的。
三峽閱讀及答案最新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p>
【小題1】解釋劃線的字詞。(3分)
①略無闕處( )
② 夏水襄陵 ( )
③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
【小題2】把下面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①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②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
【小題3】酈道元堪稱寫水的高手,他用“ , ”描寫水勢盛大,又用“ , ”描寫江水清澈,語言凝練而意蘊(yùn)豐富。(用原文的語句填空)(4分)
【小題4】文末描寫“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突現(xiàn)了三峽的什么特點?(4分)
答案
【小題1】①通“缺”,中斷 ② 上 ③快
【小題2】①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②時常有高處的猿猴放聲長叫,聲音連續(xù)不斷,異常凄涼怪異。
【小題3】夏水襄陵 沿溯阻絕 素湍綠潭 回清倒影
【小題4】一是突現(xiàn)了三峽秋季凄清肅殺的環(huán)境特點;二是突現(xiàn)三峽山高、峽長、嶺連的地形特點。
解析【小題1】試題分析:文言詞匯的理解應(yīng)注意:“闕”在這里通“缺”,中斷的意思,不能與詩句“城闕輔三秦,風(fēng)煙望五津”中的“闕(借指宮殿或京城)”的意思相混;“襄”古意是指“沖上”的意思,今意一般只作地名,就是指襄陽或荊襄一帶;“疾”在這里是“快”的意思,不能與“寡人無疾”《扁鵲見蔡桓公》中的“疾(疾?。币馑枷嗷?。
考點:本題考查對文言字詞的理解能力。
點評:文言實詞的考查,最常見的命題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個詞讓考生作解釋。要求解釋的詞,一般為常見實詞,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往往是命題的'重點,當(dāng)然也應(yīng)該成為同學(xué)們備考的重點。在理解時,除了根據(jù)具體的語境,還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
【小題2】試題分析:翻譯時要注意,關(guān)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落實。①句中的關(guān)鍵詞有“自(這里是如果的意思)”,不能與“自三峽七百里中”中的“自(在)”意思相混。“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這里指太陽)”;②句中的關(guān)鍵詞有“屬(這里是連續(xù)的意思)”“引(延長)“異(怪異)”等。另外,①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運用了互文,理解時要按照“自非亭午,不見曦;自非夜分,不見月”的結(jié)構(gòu)理解。最后把詞語的意思連綴起來,語意通順即可。
考點:本題考查學(xué)生翻譯語句的能力。
點評: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文言翻譯的標(biāo)準(zhǔn)是三個字:信、達(dá)、雅。對于學(xué)生而言,能達(dá)到前兩個標(biāo)準(zhǔn)“信”(準(zhǔn)確無誤)和“達(dá)”(通順流暢)就很不錯了。因為中考要求文言翻譯要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對關(guān)鍵詞語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斷要求較高。
【小題3】試題分析:題干中“水勢盛大”和“江水清澈”是審題的關(guān)鍵。文中用“夏水襄陵, 沿溯阻絕”兩句描寫水勢盛大;用“素湍綠潭,回清倒影”兩句描寫江水清澈。
考點: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記憶能力。
點評:做題時,要先審題,再在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確定答題范圍。文言文和現(xiàn)代文的做題道理是一樣的,只不過文言文理解起來更要根據(jù)句與句之間的關(guān)系來做推斷,做到整體感知。另外,在確定答案后,書寫時不能寫錯別字。
【小題4】試題分析:作者寫秋峽以代表性事物“猿”來表現(xiàn),“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是直接敘述猿聲的凄涼怪異。寫猿又圍繞著“山”和“哀”兩個重點,從而顯示秋峽的特色。以“高”形容猿,指明是高山上的猿,以“長”形容嘯,送聲長遠(yuǎn),暗示是在長峽之中?!翱展葌黜憽?,直言在山中。“久絕”,照應(yīng)前文“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從猿鳴之中,使人進(jìn)一步體會到山高、嶺連、峽窄、水長,同時山猿哀鳴,渲染了秋天的蕭瑟氣氛。
考點:這是對文章句子進(jìn)行賞析的考點。
點評:結(jié)合語境,對句子進(jìn)行賞析是重要的考點之一。一般來說,要求學(xué)生賞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辭,或是表達(dá)方式,或是遣詞造句,這就要求學(xué)生結(jié)合具體語境靈活作答。通常解題思路是:先寫出句子的特點,然后結(jié)合具體語境進(jìn)行分析,最后寫出表達(dá)效果。
《三峽》節(jié)選閱讀答案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袝r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絕讞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水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清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p>
1、將空缺的語句填在橫線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釋下面句子中加粗詞的含義。
(1)沿溯阻絕 溯:________________
(2)良多趣味 良:________________
3、 把下列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原句: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劃線的語句采用了什么描寫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三段寫三峽春冬景色時,既描寫了“_______________”的'靜景,也描寫了“_____________”的動景,動靜結(jié)合,相得益彰。(用文中語句回答)
參考答案:
1、素湍綠譚,回清倒影。
2、(1)逆流而上
(2)確實、實在。
3、即使騎著快馬駕著風(fēng),也不會這么快呀。
4、側(cè)面描寫,烘托出三峽夏季水勢之大和流速之快。
5、“素湍綠譚,回清倒影。”;“懸泉瀑布,飛漱其間?!?/p>
讀三峽閱讀答案
①“船窗低亞小欄干,竟日青山畫里看”。我滿懷著四十余年的渴慕,放舟江上,暢游三峽,飽覽著山川勝景。
②三峽,這部上接蒼冥、下臨江底,近四百里長的碩大無朋的典籍,是異常古老的。早在語言文字出現(xiàn)之前,不,應(yīng)該說早在混沌初開、乾坤始奠之際,它就已經(jīng)攤開在這里了。它的每一疊巖頁,都是歷史老人留下的回音壁,里面鏤刻著歲月的屐痕。
③我們不能設(shè)想在自己有限的一生中,讀盡它的無限內(nèi)涵,但總可以觀嬗變于煙波浩淼之外,啟哲思于殘編斷簡之中。作為現(xiàn)實與有限的.存在物,人們徜徉其間,一種對山川形勝的原始戀情與源遠(yuǎn)流長的歷史激動會不期而然地被呼喚出來。
④早在五千年前,這錦山秀水就曾閃爍著大溪文化的異彩。兩千年前,扁舟一葉從那條喚作香溪的水流里,載出一位絕代佳姝?!罢丫杂星镌冢鷿h和親識見高”,不獨閭里之榮,也是邦家之光。兩漢之交,公孫述梟踞白帝城,躍馬稱帝。過了三周甲子,這里又成了吳蜀爭雄的戰(zhàn)場,年輕的陸遜創(chuàng)了“火燒連營七百里”的赫赫戰(zhàn)功。劉先主永安宮一病不起,將他的嗣子、未竟事業(yè)連同未來的千般險阻,一股腦兒托付給他的軍師。諸葛公神機(jī)妙算,在魚腹浦?jǐn)[下了“八陣圖”……
⑤今日舟行訪古,不僅史跡久湮而且江山亦不可復(fù)識矣。以詩而言,巫山十二峰可以說是一部不是靠語言文字,而是由境界氛圍釀成的朦朧詩卷。兩岸諸峰時隱時現(xiàn),忽近忽遠(yuǎn),籠罩在云氣氤氳、雨意迷離的萬古空朦之中,透出一種“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的朦朧意態(tài)。比之以繪畫,巫山十二峰無疑是整個三峽風(fēng)景線上一條最為雄奇秀美的山水畫廊。在這里,鉤皴點染、濃淡干濕、陰陽向背、疏密虛實等各種表現(xiàn)手法兼?zhèn)洚吘?。那群峰競秀、斷崖千尺的高峽奇觀,宛如刀鋒峻勁、層次分明的版畫。而云封霧障中的似有若無,令人神凝意遠(yuǎn)的萬疊青巒,則與水墨畫同其韻致。
⑥著名學(xué)者王國維有過“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xué)問者,必經(jīng)三種之境界”的說法,還有人把繪畫分為寫實、傳神、悟妙三個層次。我以為,讀三峽可能也有三種靈境:_____讀之,止于心靈對自然美的直接感悟,目注神馳,怦然心動。_____讀之,會感到主觀的生命情調(diào)與客觀景物交融互滲,物我融為一體,亦即辛棄疾詞中所說的:“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yīng)如是。情與貌,略相似。”______讀之,則深入畫境,濃酣忘我,“沖然而澹,悠然而遠(yuǎn)”,進(jìn)入《易經(jīng)》中那“天地因蘊(yùn),萬物化醇”的靈境,此刻該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了。(本文有刪改)
閱讀題:
1.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第②段中加點的“攤開”一詞為什么用得好。(2分)
2.請將“卒”、“始”、“再”三個詞按正確順序填寫到第⑥段中的橫線上。(2分)
3.第⑥段中引用了“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一句詩。請寫出這句詩的作者。(1分)
4.你對三峽的風(fēng)物(如山峰、溪水、森林、云霞……)有怎樣的感悟?請任選一項,仿照第②段中劃波浪線的句子寫出你對它的感悟。(4分)
它的____,都是______,里面______。
5.文章第④段回顧了宜昌的歷史風(fēng)云。你還知道發(fā)生在這片土地上的哪些歷史故事?請簡要講述一個(不超過30字)。(3分)
參考答案:
1、(2分)作者在上文把三峽比作一部“上接蒼冥、下臨江底,近四百里長的碩大無朋的典籍”,在這里用“攤開”與前文呼應(yīng),語言生動形象。意近即可。
2、(2分)始;再;卒。
3、(1分)陶淵明(潛)。
4、(4分)示例:它的每一片云霞,都是巫山神女揮舞的錦繡,里面編織著峽江的夢想。比喻貼切得2分,內(nèi)涵表達(dá)準(zhǔn)確得2分。
5、(3分)略。本土特色鮮明,故事梗概清楚,語言流暢自然各占1分。
三峽閱讀理解題及答案 三峽閱讀理解
三峽閱讀原文及題目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p>
一、解釋加點的字詞。
1、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3、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
4、素湍綠潭。
5、飛漱其間。
6、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7、每至晴初霜旦。
8、屬引凄異。
二、翻譯下列句子
9、自非亭午夜分不見羲月。
10、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1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12、素湍綠潭,回清倒。
13、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14、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15、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
16、常高猿長嘯,屬引凄異。
17、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
三、回答以下問題
18、《三峽》中從視覺角度描寫兩岸連山的句子是什么?
19、《三峽》中描寫夏季三峽景色的句子?
20、《三峽》中描寫三峽春冬之景的句子?
21、《三峽》中描寫秋季三峽景色的句子?
22、用原文回答:
表現(xiàn)群山高峻的句子是:
表現(xiàn)水流急速的句子是:
表現(xiàn)春冬清流緩的句子是:
表現(xiàn)秋季凄清蕭瑟的句子是:
23、文章結(jié)尾引用了漁者的歌詞,有什么作用?
24、把下列句子的劃線部分改寫成一副對聯(lián)用來作“畫卷”的修辭語。
經(jīng)過幾百個日日夜夜的奮戰(zhàn),長江截流工程終于勝利完成,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在長江邊展開了一幅把五千里長江斬斷,把三峽無數(shù)山峰鎖住的神奇畫卷。
三峽閱讀答案
1、自:從,由。略:完全。闕:通“缺”空缺。
2、至于:到了。襄:漫上。溯:逆流而下。
3、雖:即使。奔:這里指快跑的馬。御:駕。
4、湍:急流的水。
5、漱:沖刷
6、曦:陽光,這里指太陽。
7、至:到。霜旦:下霜的早晨。
8、屬(zhǔ)引:接連不斷。
9、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
10、即使騎上快馬,駕著風(fēng),也沒有這樣快。
11、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時候,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絕了。
12、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潭水,回旋著清波,倒影著各種景物的影子。1
3、懸泉和瀑布在那里飛流沖蕩。
14、水清,樹榮,(茂盛),山高,草盛,實在有很多趣味。
15、每當(dāng)?shù)搅顺跚缁蚪Y(jié)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
16、有時高處的猿猴放聲長叫,聲音持續(xù)不斷,異常凄涼。
17、空蕩的山谷里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zhuǎn),很久才消失。
18、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19、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20、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21、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p>
22、表現(xiàn)群山高峻的句子是: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表現(xiàn)水流急速的句子是: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表現(xiàn)春冬清流緩的句子是:素湍綠潭,回清倒影。表現(xiàn)秋季凄清蕭瑟的句子是:林寒澗肅,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
23、襯托“晴初霜旦”之時“林寒澗肅”的凄涼情景,渲染蕭瑟的氣氛
24、斬斷長江千里水,鎖住三峽無數(shù)峰。
三峽讀后感
三峽,中國有名的壯麗河山,承載著中國數(shù)千年文化。盡管秦國覆滅,它還是“兩岸連山,略無闕處?!?盡管唐朝衰亡,它還是“重巖疊嶂,隱天蔽日?!毙轮袊闪?,百廢待興,氣象萬千,依舊不變的是三峽春冬之時的“清榮峻茂”,晴初霜旦時的“林寒澗肅”,還有那連峰間側(cè)身而立的神女。盡管李白早已順江流下,但人們還能把萎弱的生命企求交付給神女……
那美麗的山河啊!令無數(shù)人惋惜,令無數(shù)人震撼?!吧胶悠扑轱L(fēng)飄絮,身世沉浮雨打萍?!薄敖饺绱硕鄫?,引無數(shù)英雄盡折腰。”那么,與文人騷客,與歷史文化并存的河山又是什么?我們又能知道什么?
三峽,兩山中穿一水,河流之間,無限的樂趣皆在山中了。從一條蜿蜒在歷史的長河中,仰望高峻的山,想來都覺欣喜。隨口念出“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又給此情此景添上浪漫的篇章。
坐船穿行,仿佛在歷史中行走。文化留在世間,歷史引人懷念,心中便赫然蕩漾著民族情。一種愛與感激,榮譽(yù)與興衰,恨與沮喪,在東方剛剛蘇醒的雄獅與龍的傳人心中一齊綻放,在這里,心已邁過年齡的界限,與歷史一同成長。
想著,想著,又回到現(xiàn)實生活中。路在腳下,我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去領(lǐng)略三峽。
三峽的中心思想
通過三峽形勢和四季景色的描繪,顯示了祖國河山的雄內(nèi)偉壯麗容,表現(xiàn)了作者深愛祖國河山之情,同時抒發(fā)了對漁民艱險、痛苦生活的悲憫。
【微語】心中有夢,腳下就有力量;心中有愛,世界就充滿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