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參考
教育培訓(xùn)行業(yè)知識型媒體
發(fā)布時間: 2024-08-12 14:03:27
我一口氣讀完了《三個和尚》的故事,說的是有個大和尚路過一座廟,他想這里很平靜,就在那里住下了。他看見屋里很臟,就下山挑水,提到屋里他就開始大掃除了,廟變得干干凈凈。住了好久,又過來一個瘦和尚,大和尚說:“您也住這兒吧。”瘦和尚說:“可以?!彼麄兌嗽谖堇锿娴煤荛_心。又過了半年,在這條路上又來了個小和尚,看見了瘦和尚說:“我能住這兒嗎?”瘦和尚說:“行。”過來兩三天,又遇到挑水的事,小的說:“我不去?!贝蟮恼f:“我也不去—?!笔莸恼f:“我也不去。”過了幾個小時,天黑了,有只老鼠把蠟燭碰倒了,發(fā)生了火災(zāi),他們?nèi)齻€不管三七二十一,都去挑水了。
這個故事讓我想到,要學(xué)習(xí)大和尚的勤勞,不要像他們?nèi)齻€人的時候那樣不愿意提水。從今天開始,我們不要像小和尚來了就不愿意提水,要掙著挑,不要像縮頭烏龜!
從前有座山,山上有一個破廟,有一天,一個小和尚他來到了這座廟里,他看見廟里的水缸沒水了,就挑來水倒?jié)M了水缸,還給觀音瓶子里加滿了水,干枯的楊枝終于恢復(fù)了生機。他每天挑水、念經(jīng)、敲木魚,夜里不讓老鼠來偷東西,生活過得安穩(wěn)自在。
不久,來了個高和尚。他渴極了,他一到廟里,就把半缸水喝光了。小和尚讓他去挑水,高和尚心想一個人去挑水太吃虧了 ,他要小和尚和他一起去抬水。于是兩個人抬著一只水桶去山下取水,抬水的時候水桶必須放在扁擔的中央,要不不在中間,兩個人就推來推去,誰都不想多出一點力氣。
后來,又來了個胖和尚。他也想喝水,但恰好缸里沒有水了。小和尚和高和尚讓他自己去挑,胖和尚挑來一擔水,放下水桶就立刻咕咚咕咚的大喝起來,兩桶水被喝了個精光。
后來誰也不去挑水,從此三個和尚就沒水喝了。
大家各念各的經(jīng),各敲各的木魚,觀音菩薩面前的凈水瓶也沒人添水,柳枝枯萎了。
有一天夜里,老鼠出來偷東西,三個和尚都看見了,但是誰也不管,心想為什么他們不去管,而要我去管呢?于是,他們?nèi)斡衫鲜笸党载暸_上的貢品;老鼠開心的偷吃起來,結(jié)果一不小心,老鼠打翻了貢臺上點燃的蠟燭,頓時貢臺上的桌布被點燃了,而且慢慢的火勢越燃越旺;三個和尚誰都沒有動手去滅火,他們都想,為什么他們不弄,要我去弄???
就這樣,火越燒越大,居然把整個貢臺都燒起來了,而且看這火的架勢,很快會把整座廟都燒著的,這下和尚們慌了神,三個和尚都不約而同的起了身,準備去水缸里面取水滅火,哪知道水缸里面根本沒有水,他們跑到觀音菩薩面前的凈水瓶,發(fā)現(xiàn)柳枝都已經(jīng)枯萎了,更別說水了,這下三個和尚更慌了;看著火越來越大,三個和尚都爭相挑著水桶去挑水來滅火,這樣,在三個和尚的齊心協(xié)力下,火終于滅了;火滅后,三個和尚灰頭土臉的坐在地上相互看著,都不好意思的笑了;從此三個和尚齊心協(xié)力,廟里面再也沒有缺過水了,而觀音菩薩前柳枝也再次發(fā)出了嫩芽!
故事講的是從前廟里有一個小和尚,他整天一個人忙里忙外,每天還要到山腳下挑水。
一天,廟里又來了一個大和尚,小和尚對大和尚說:“你去山下挑水吧?!贝蠛蜕杏X得自己比小和尚大,卻要受他的指使,心里不服氣,很不高興地說:“我比你大,你怎么能讓我一個人去挑水呢?咱們一起抬吧!”就這樣兩個和尚一起抬水吃。
又過了一些日子,廟里又來了一個胖和尚,他好吃懶做,大和尚和小和尚都有意見。胖和尚說:“有意見你們也別做呀!”
這下三個和尚誰也不去挑水,三個和尚渴了好幾天。一天晚上,廟里的老鼠也渴得受不了了,就跑到大殿里偷喝油,燈里得油撒了,引起了大火。三個和尚被大火驚醒,他們齊心協(xié)力,從山下運水,最后終于把大火撲滅了。
從此,他們團結(jié)友愛,相互關(guān)心,和-諧相處。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不能懶惰,不能斤斤計較,要團結(jié)協(xié)作,相互關(guān)愛,相互幫助。
【微語】愛一個人,對方也愛你,甜味居多;愛一個人,對方不知道,酸味居多;愛一個人,對方不愛你,苦味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