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啦 文化學習 > 故事

我的家風故事征文800(匯編7篇)

教培參考

教育培訓行業(yè)知識型媒體

發(fā)布時間: 2024-08-12 12:19:15

我的家風故事征文800(1)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每當耳邊想起稚童誦讀的《x》,自豪之感,油然而生?;厥字腥A五千年,長江黃河不絕流,炎黃血液于水濃。

古人云:家—國—天下。不論是原始的母系社會,還是后來至今的父系社會,無不是以家庭為單位。周朝禮儀萬古傳,宗法情緣,讓家人間情感相通。一代,一代,父教子學,家訓家風就這樣傳承了下來。社會的穩(wěn)定依賴于家庭的和諧,而家庭的和諧,正是良好家風的傳承。

細品古昔,諸賢家風名揚萬戶。

范仲淹在《嚴先生祠堂記》中云: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仔細想來,這也是他的生平寫照。少時家貧,劃粥分食,刻苦攻讀。蒼天不負,終成名相。成功之后的他卻依舊嚴于律己;簡約樸素,不忘初心—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以致生前不曾豪奢,入殮竟無新衣。一日,看到為朝廷之女的兒媳用從娘家拿來的絲綢做帳幔,心里不高興,道:這樣好的絲綢,怎么能用來做帳幔呢?我們家一貫講究清素節(jié)儉,你們?nèi)绻堰@些奢華的壞習慣帶到我家里,亂了我的家規(guī),我就要燒了你的綢緞!正是這樣嚴格的范氏家風,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后人。

“不望代代得富貴,但愿代代有秀才?!痹虾笠峤?jīng)歷的余年而不衰:中國近代外交家曾紀澤,數(shù)學家曾紀鴻,國民黨國防部長俞大維,翰林院最年輕的進士曾廣鈞等等,而這些卻是一代名臣曾國藩的兒孫。成功的背后,離不開家風的熏陶,而曾國藩家訓更是眾多家訓中的代表。曾家門風,以“八本”“三致詳”為精髓,為今人提供了堪為典范的藍本。曾國藩曾留下了十六字箴言家風: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家訓如此,而曾國藩自己的言行更是“苛刻”。家里不得雇傭仆役,男人必須下田耕地,女人需要親自紡織。據(jù)說,他穿的鞋都是夫人做的。他對祖訓的恪守,不得不讓人們肅然起敬。也正是這樣的家風和這樣的模范作用,讓曾氏家風傳承數(shù)代而不衰。

縱觀古今,戶戶家風平凡而又偉大。

央視“家風走進基層”專訪欄目,獲得了不少觀眾的好評。不論是問鼎諾獎的作家還是各行各業(yè)的普通市民,都道出了他們的心聲。

莫言說:“重視文化,與人為善。”

面攤老板說:“天上不會掉餡餅砸到我頭上的,做人要實在一點,樸實一點,厚道一點?!?/p>

臺灣企業(yè)家黃梅頓說:“父親崇信儒家思想,常說一句話,我們不要做不要孩子做的事?!?/p>

撫今追昔,不難發(fā)現(xiàn),中華兒女的成長道路上,都有各自獨特的家風,或大如朝廷大員,或平凡如市井居民,家風都沐浴著我們。

云往哪兒,取決于風的方向,風不定,運會迷茫。人如云,行走在人世的天空里,家風尤為重要。良好的家風有如春風化物,雖默無聲息,卻指引人生,凈化心靈。

我的家風故事征文800(2)

20x年春節(jié)之際,中央電視臺發(fā)起了“家風大家談”的活動。家風,顧名思義,就是家庭的風氣。一個家庭只有培養(yǎng)良好的風氣,樹立良好的家風,家庭才能和睦,社會才能和諧。一個國家也是如此,一個國家有良好的社會風氣,社會才能穩(wěn)定,國家才能富強,才能夠興國安邦!

縱觀古今,只有樹立了良好的家風,才能成就一番豐功偉業(yè)。

司馬談是漢武帝時期的太史令決心要著一部史書,但終究未能如愿,深受其影響的司馬遷決心要著一部史書,完成父親遺留下來的任務。為此,他不惜忍受宮刑之辱,終于完成了名垂千古的《史記》

正是由于司馬談為他的兒子帶來了良好的家風,才能夠讓司馬遷忍辱負重,成就豐功偉業(yè)。

南宋名將岳飛,為他營造了良好的家風,臨行前在他那寬廣的背上刻下了“精忠報國”四個字使他一心報效國家。他的精神也深深地影響了其子岳云。使父子在中國的歷名垂千古。

“家風”正,則能安居樂業(yè),“國風”正,則能興國安邦,一個國家要揚正氣、促和諧,積極發(fā)揮正能量。要依法治國。社會才能穩(wěn)定繁榮。否則,就要落后挨打。新加坡第一任行政x光耀,以嚴格的法律,開明的政策。使新加坡在短短的數(shù)十年里迅速的走在世界的前列。

因此,只有每個家庭都要樹立良好的家風。才能有良好的國風。這樣,我們的國家才能繁榮富強,早日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xiàn)中國夢!

我的家風故事征文800(3)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guī)。孟子曰:“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家規(guī)就是家風,就是家訓,是指一個家庭對子孫立身處世及持家治業(yè)的教誨?,F(xiàn)代家庭的家風家訓可以實現(xiàn)幸福家庭“和諧、文明、健康、富有”的四大目標。

珍惜糧食,崇尚節(jié)儉。奶奶常常教導我們吃飯要有節(jié)制,吃多少盛多少,千萬不要剩飯。衣服能穿就穿,千萬不要喜新厭舊,說扔就扔?!耙恢嘁伙垼斔紒碇灰?,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我明白了每一粒米,每一口飯,每一縷布都是農(nóng)民伯伯一把汗水,一把辛酸,用布滿老繭的雙手辛苦培育和加工出來的,所以我們吃飯時要做到不剩飯菜,日常生活中做到廢物利用。以后不管身在何處都要懂得節(jié)約和珍惜。

誠實守信,勤奮好學,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媽媽經(jīng)常以此對我進行教導和督促。媽媽對我講做人要誠實,答應別人的事情要做到,不能輕易失信于人。講不講信用最能體現(xiàn)一個人的品質(zhì),它就像是一張名片,將會伴隨終生。每次送我到學校門口都要再三叮囑一定要認真聽講,好好學習。要刻苦努力,不要一碰到難題就退縮,要迎難而上,把困難視作敵人,一定要把敵人打敗。這些話語幫助著我一天天進步。

為人處事爸媽對我也嚴格要求,讓我從小做起孝敬長輩,愛護幼小。在家時,每次爸媽給我好吃的我一定先留下一些給奶奶。在公交車上,我一定會給老爺爺和老奶奶主動讓座

在學校,我會給低年級的小同學提供幫助。爸媽經(jīng)常給我講述奶奶這一代人生活的不易和對我的疼愛,我深受啟發(fā),我一定要讓奶奶快樂,讓她樂呵呵的過好每一天。

說到這兒,我把我家的家風家訓總結(jié)了一下。家風是崇尚節(jié)儉,家訓是誠實守信,勤奮好學及尊老愛幼。

我要時刻謹記我的家風家訓,這將是我最寶貴的財富。

我的家風故事征文800(4)

我認為一個家庭良好的行為標準就是家訓,一個家庭所獨有的風尚就是家風。良好的家風能夠體現(xiàn)家庭成員家教和素養(yǎng)需要每個家庭成員共同遵守,好的家風才能熏陶出的有教養(yǎng)的家庭成員,家長的言行對于孩子的健康成長極其重要,這就是所謂的言傳身教。

生活在21世紀,我家不像古代書香門第有成文的家訓。在我短短的12年人生歷程中,除了學校老師,家長就是我最好的老師,在我的成長中媽媽對我的影響最大。

媽媽三十歲才有了我,就像媽媽說的:老來得子,這是無價之寶哦!”我從小超高超重,爸爸長期在外,瘦小的媽媽力氣隨著我的體重一起長,超負荷的辛苦和操心使她落下了腰疼和神經(jīng)衰弱的毛病。

在她的呵護下我慢慢長大,記憶中全是幸福和歡樂,她對我始終那么有耐心:我個高幼兒園床小我不睡午覺,媽媽為了不影響小朋友休息,每天趕在小朋友午睡前來接我回家,上班前再送我回園;大班時,寫作業(yè)手軟沒勁怕挨批評就哭鼻子,媽媽在旁邊安慰我,寶貝,每個小朋友都和你一樣,他們也是慢慢的越練越有勁的

由于媽媽審計工作性質(zhì)要經(jīng)常出差,把我送進了全日制私立小學-西小,飲食和課外輔導均配有專職老師。但媽媽說這么小的孩子離開媽媽時間太長沒有安全感,會變得孤僻,堅持讓我每天回家,她親自照顧和輔導。為了讓新老師了解我,她寫了一封長長的信給班主任全面的介紹了我,感動的老師也給她回了一封長長的信,并說,你真幸福,有這么好的媽媽。

后來,為了盡量少出差,以便更好的照顧我,她放棄了專業(yè),調(diào)換了工作,把我轉(zhuǎn)到了她認為師資力量和教學質(zhì)量更好的這個學校。

從小到大,只要我感興趣的事她都支持我去研究和學習,從不吝嗇,學書法、薩克斯、攝影遺憾的是,花了那么多的錢,我都沒有堅持下來,即便這樣,媽媽也很少指責我,只是說停掉了便不會再給你重來的機會,再想學就自己練吧。

這樣的媽媽你一定不信她會很嚴厲的打我。

記得第一次挨打,大概是四歲左右,那次我病得很厲害,吊了好幾天的針不見好轉(zhuǎn),姥姥和媽媽他們徹夜守護我,由于我胖血管細,扎針一直是個難題,技術(shù)不好的護士有時要扎好幾次才能成功,連續(xù)的扎針讓我痛恨穿白衣服的人,一見他們過來我就罵他們壞蛋,剛開始媽媽溫柔的制止我,而那時我完全聽不進去,等到給我看病的善奶奶來查看病情時,我失控的大叫她壞蛋,媽媽終于失去了耐心,但她的武力警告并沒有使我停下來,我堅持大喊大叫,只要我手指別人,她就打我的手,那一次由于我的倔強和聲嘶力竭,我的手背被打腫了

后來,媽媽告訴我,挨打后好幾個晚上,已經(jīng)睡著的我條件反射不讓別人碰我的手。媽媽在我睡著后,捧著我的小臉哭了很久,雖然她很心疼,但不能縱容我的無禮,她要我做一個知禮的人。

再后來,隨著年齡的增長,具體挨了幾次打我已經(jīng)記不清了。媽媽不會輕易打我,她不會因為調(diào)皮搗蛋暴怒,也不會因為考試成績不好打我,更不會因為我無意損壞了貴重東西打我。但是,她會因為我推脫責任打我,她說,成績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品質(zhì)。做錯了事不要緊,要敢于承認,做人要坦蕩。

她因為我多次犯同樣的錯誤打我,她說,一次跌倒不怕,多次在一個地方跌倒,不是智商就是自尊和責任心的問題,既然我不是笨孩子,就有能力改正,永遠包容就是縱容。

她說,每個孩子都會有個體差異,我雖然不是最聰明的,成績也不是最好的,只要每天進步一點點,就會成為最優(yōu)秀的。在學習上,媽媽從不施加壓力,像別的家長那樣強迫孩子大量做題,她喜歡給我買課外書。她說,學習語文僅僅學校的那幾本書是不夠的,日常的閱讀和積累很重要,書讀多了,認知能力和分析能力自然就提高了。因為她的原因,我閱讀了大量的書籍,有豐富的天文和地理知識。

但是寬容并不是放縱,最近因為我癡迷于拍照、攝影,常常敷衍了事的寫作業(yè),數(shù)學成績直線下降。一向?qū)捤傻膵寢尳K于生氣了,她反省了自己教育的失誤,指出了我懶惰、責任心和自理能力差等種.種缺點,沒收了我的攝像機,并給我約法三章。媽媽說,做人要學會感恩和寬容,要求我要有男子漢的胸懷。因為種.種原因,我由姥姥和姥爺一手帶大,爺爺奶奶從未看過我,感情上我無法接納他們。今年春節(jié),爸爸說,爺爺病了要大手術(shù),估計有風險,希望手術(shù)前能看看孫子。我覺得很別扭不想去,媽媽看到了對我說:“爸爸媽媽不強迫你,你想想,爺爺是你爸爸的父親,做的再不好,他們給了你爸爸生命并撫養(yǎng)他長大,爺爺有遺憾,爸爸肯定難過,看在爸爸的份上,媽媽希望你去看看他,你自己決定,好嗎?”在爺爺見到時我滿足的笑容里,我理解了媽媽的偉大。

我知道,從立志當公務員到想當園林設計師,隨著年齡的增長也許我的理想會越來越小,但是,做一個知禮、誠信、坦蕩的人是父母對我永遠的要求,也許這就是我的家訓,這就是家風。

我的家風故事征文800(5)

春節(jié)期間,中央電視臺在海內(nèi)外華人中進行了“你的家訓是什么”的隨機調(diào)查采訪。從被采訪者回答的情況看,有的回答是家訓的問題,有的回答是家教的問題,有的回答是家風的問題。家訓、家教、家風三者之間從嚴格意義上講是有區(qū)別的。所謂家訓,是指家族或家庭對子孫后代立身做人等方面所立的規(guī)矩或告誡的話,比較籠統(tǒng)和概括,比如“誠信、孝順、進取、自尊”、“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等。所謂家教,是指家長對子女立身做人等方面進行的教育,比較直接和零碎,比如“人不能懶惰”、“待人要有禮貌”等。所謂家風,是指在家訓的規(guī)范下,在家教的保障下,在全體族人或家人的共同踐行下,形成的一種家庭風尚,比較外在和獨特,比如“樂善好施”、“誠實守信”等。

家訓在中國古代體現(xiàn)得比較明顯,那時社會教育不發(fā)達,教育手段也較為缺乏,加之人口流動受限,一姓以家族形式在一個地域居住的往往較多,一個家庭出現(xiàn)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甚至五世同堂并不鮮見。為加強對族人或者家人進行有效的行為管理或道德規(guī)范,族人(家庭)中年長者就要為本族(家)人制定家訓,寫于家譜中,懸掛于族祠或自家的中堂上,人人皆知,人人踐行,否則要受到家法的懲罰。家教具有直接性,即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必須是直接接觸、面對面進行。家訓則可以間接傳承,即創(chuàng)立家訓的人沒有必要和被傳承的子孫面對面教授,可以中間接力傳承。

中國古代出現(xiàn)不少有名的家訓,如《朱子家訓》、《章氏家訓》、《顏氏家訓》、《錢氏家訓》等,它們都是中國古代家庭(族)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國古代社會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家教在中國古代也相當出彩,因為那時候社會教育不甚發(fā)達,基礎(chǔ)教育都停留在私塾階段,高層教育不多,受教育的人很少,大多數(shù)人的思想還處于蒙昧階段,人們思想的開化大多靠家庭教育來進行。這時的家庭教育局限性很大,即興而起、即事而起,零打碎敲,基本上限于封建禮教的說辭。教育者不一定有文化,講出的道理也不一定多深刻,但它至少在那個時代是正確的,所以子女們都要聽取并遵照去做。

古代中國出現(xiàn)了不少好的家教典型,比如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等。這些典型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封建家庭教育的發(fā)展,加強了封建家庭教育在封建社會教育方面的輔助地位,促進了封建社會文化的進步。

家風在中國古代是一個家族或家庭的“名片”。對于一個家族或家庭來說,能夠擁有一張真正的“名片”是件光宗耀祖的事。比如,一個家庭如果獲得了“樂善好施”的“名片”,那么這個家庭的主人就會獲得一頂“大善人”的桂冠,家里其他人也都會得到別人的尊崇,走到哪里都會受到禮遇。家風不是自然形成的,好的家風都是由家族的人或者說家庭的人努力營造而形成的,其中可能付出了幾代人的心血。

不管是家訓、家教還是家風,都需要家里的長輩帶頭身體力行,所以古時多提倡上行下效、身教大于言教。

家訓、家教、家風在任何情況下都與社會大環(huán)境分不開,因為家庭是社會的最小細胞,無時無刻不在受著社會大環(huán)境的影響和制約。如果社會政治清明、教育發(fā)達、風氣端正,家訓、家教、家風就好,否則就可能會發(fā)生偏逆。

社會發(fā)展到今天,人們對于家訓、家教、家風并不十分關(guān)注,所以中央電視臺一提起這個話題立刻就在海內(nèi)外華人中引起熱議。其實這也不奇怪,一方面在新思想解放浪潮的沖擊下,家訓等家庭文化一度被作為糟粕文化而剔除,人們不敢輕易提起。另一方面,隨著現(xiàn)代社會人口流動規(guī)模的擴大,加之家庭人口數(shù)量的減少,原來那種以家族或以大家庭形式居住的家庭迅速解體,家訓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和功能。再者,社會教育空前發(fā)達,不僅有各種學校教育,還有電視、廣播、電臺、報刊、網(wǎng)絡等媒介的大眾教育,使家庭教育相形見絀。要真正培育好家訓、家教、家風文化,首先要搞好社會政治、社會教育與社會風氣,因為他們對家庭教育和風氣的形成有巨大的影響和帶動作用。如果社會政治、社會教育和社會風氣不好,家庭教育和風氣就很難遂人愿,古今同理,現(xiàn)代尤甚。

我的家風故事征文800(6)

說起我家的家風,家教,我只能用“勤勞”來代替。我家的家訓有“一年之計在于春,一生之計在于勤。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遵守諾言就像保衛(wèi)你的榮譽一樣。百善孝為先。人家?guī)臀遥乐静煌?我?guī)腿思?,莫記心頭?!币舱沁@樣的家風,家教,家訓,讓我學會了做人、做事的道理,讓我走向了成功之道,讓我終生受益。

我家的勤勞之風之教之訓:去年,我的老家——石下,做新村。因為有國家政府的補貼,所以我們在老家建起了一層樓房,作為祖屋。寒假時就建好了,不好的是,還剩下一堆沙子沒有用完。年二十四晚上,爸爸鄭重說:“我們從明天開始每天早上六點鐘跑步回老家,回到老家后,就把那些建房子時沒有用完的沙子,用那些用來裝水泥的桶,一桶一桶地把那些沙子,拎到房子后面用磚砌的那個池子里去,然后七點半才跑步回家。每天都是如此,直到把那些沙子全都搬到房子后面那個池子為止?!蔽艺f:“為什么不叫那些造房子的人來搬呢?要自己去搬,不會受傷,不會弄臟身子嗎?再說就要過大年了,我們還要去干這些粗重活,那些過路人看見好看嗎?”“現(xiàn)在呀什么都要錢,那些造房子的人一天就要兩、三百塊,你以為很容易嗎?既然這些事情自己能夠解決掉,還能鍛煉身體,又何必花費重金去請那些人呢?再說,就算你有再多的錢,人家都不一定會幫你搬這些沙子,因為快過大年了。如果下雨了,那些沙子就會隨著水流流走,會流得到處都是,甚至流進屋子里去。所以要在下雨之前把那些沙子搬到房子后面的池子里?!眿寢屨f:“因為‘一年之計在于春,一生之計在于勤’,所以人呢還是勤一點好。都說,‘懶惰’同時也是‘七宗惡’之一。懶惰的人,永遠無法取得成功,永遠無法獲得幸福的生活。如何有成就?一個懶惰懈怠的人,即使才華過人,永遠也用不到自己的長處;如此辜負‘天生我才’,豈不可惜復可悲乎?”于是,我們便從年二十五開始,每天都回老家去搬沙子,一直到年二十八,才把那些沙子搬完。爸爸說:“‘一年之計在于春,一生之計在于勤?!俏覀兗业募矣栔弧!薄耙荒曛嬙谟诖?,一生之計在于勤”便成為了我“勤勞”的座右銘。

我家的家風,家教,就是“勤勞”。我家的家訓有“一年之計在于春,一生之計在于勤。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遵守諾言就像保衛(wèi)你的榮譽一樣。百善孝為先。人家?guī)臀?,永志不?我?guī)腿思遥浶念^?!鼻?,這就是我家的家風,家教,家訓,正是它們讓我學會了做人、做事的道理,讓我走向了成功之道,讓我終生受益。

我的家風故事征文800(7)

家風 家訓 家教 家風又稱為門風,家風其實就是在家庭里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道德標準。所以說,一個良好的家風可以幫助在家庭中的成員更好地學習一些人生的道理和做人的道理! 一個家族的振興與發(fā)達,離不開引領(lǐng)家庭家族走向成功者所創(chuàng)立的家風。家風的形成都會經(jīng)歷一代甚至幾代人的積淀和努力,它總結(jié)了前世中無數(shù)家庭的得與失以及經(jīng)驗,結(jié)晶成為獨一無二、適合自己家庭或家族實際的法寶,引領(lǐng)家庭或家族走向輝煌。

站在歷史長河之上,回顧總結(jié)無數(shù)曾經(jīng)輝煌一時的家庭,還有那傳承已久的國粹——國學,他們的家風各有千秋,其中不乏許多可稱為經(jīng)典的精華:齊家、治國、平天下;岳母為兒刺字“精忠報國”,“忠”為岳家之家風;林則徐勤儉持家,生活簡樸,他認為“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增其過。”崇尚“儉”為林家之家風;曾國藩以為“勤”為人生第一要義,崇尚“勤”為曾家之家風;……

優(yōu)良的家風形成,往往是通過創(chuàng)立者的建立,和幾代甚至數(shù)代人的不懈努力,踐行而形成的,通過父傳子,子傳孫,子子孫孫相互濡染的家庭教育氛圍,在生活的點滴之中不斷地踐行,形成一種無言、無聲的教誨,最為直觀、最為直接、最為基本、最為經(jīng)常的家庭教育,在一代又一代的踐行過程中,鑄就了家庭言傳身教的典范,鑄就一代又一代的英才。

家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最為重要的、無以替代的精神財富;它彌漫于整個家庭或家族之中,影響到每一個家庭成員,惠澤于家庭的成員;家風也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魂魄之所在,支撐著家庭的進步與發(fā)展。傳統(tǒng)中國,人人都崇尚、向往底蘊厚重、有著濃厚文化氛圍的家風;這也是眾多人所追求向往的目標之一。

家風對于以家庭的發(fā)展和延續(xù)是至關(guān)重要的,是家庭文化建設發(fā)展的結(jié)晶和支柱,是家庭精神的濃縮和特色所在,也是家庭文化特色的外在,更是社會精神文明的細胞,社會和諧進步的脊梁,國家繁榮昌盛的前提和基礎(chǔ)。眾多的家庭需要創(chuàng)建家風的魂魄去支撐,去走出家庭家族曇花一現(xiàn)的輝煌,走出“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的生活怪圈。良好的家風傳承是社會風尚的健康發(fā)展前提,每個家庭都應構(gòu)建起具有各自特色的家風和家教,作為家庭的核心人物責無旁貸應該擔當起這一重任,形成家庭的凝聚合力,給力社會風尚進步發(fā)展;給力偉大的“中國夢我的夢”的實現(xiàn);千萬個家庭組合成一股強大的振興中華力量。

家風就像一棵樹,一棵枝葉如蓋的百年大樹,子子孫孫都在它的蔭蔽之下。勤奮問學、艱苦卓絕、言必行行必果、尊老愛幼、問鼎事業(yè)、友善、和睦、民主、敬業(yè)、書香……都可成為家庭或家族應該傳承的必須的家風。自古至今,文化家庭都講究“家風”的傳承,在泱泱數(shù)千年的華夏文明之中,

隨時可現(xiàn),處處可尋。歷史上曾經(jīng)顯赫長久的家族,都會有自己獨特的家風、家訓和家教,為后世學習的典范?!秶Z》、《論語》、《顏氏家訓》、《曾國藩家書》等許多典籍和家教典范之中無不彰顯出家風精神……

所謂家訓,是指家族或家庭對子孫后代立身做人等方面所立的規(guī)矩或告誡的話,比較籠統(tǒng)和概括,比如“誠信、孝順、進取、自尊”、“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等。所謂家教,是指家長對子女立身做人等方面進行的教育,比較直接和零碎,比如“人不能懶惰”、“待人要有禮貌”等。所謂家風,是指在家訓的規(guī)范下,在家教的保障下,在全體族人或家人的共同踐行下,形成的一種家庭風尚,比較外在和獨特,比如“樂善好施”、“誠實守信”等。

中國古代出現(xiàn)不少有名的家訓,如《朱子家訓》、《章氏家訓》、《顏氏家訓》、《錢氏家訓》等,它們都是中國古代家庭(族)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國古代社會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家教在中國古代也相當出彩,因為那時候社會教育不甚發(fā)達,基礎(chǔ)教育都停留在私塾階段,高層教育不多,受教育的人很少,大多數(shù)人的思想還處于蒙昧階段,人們思想的開化大多靠家庭教育來進行。這時的家庭教育局限性很大,即興而起、即事而起,零打碎敲,基本上限于封建禮教的說辭。

教育者不一定有文化,講出的道理也不一定多深刻,但它至少在那個時代是正確的,所以子女們都要聽取并遵照去做。古代中國出現(xiàn)了不少好的家教典型,比如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等。這些典型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封建家庭教育的發(fā)展,加強了封建家庭教育在封建社會教育方面的輔助地位,促進了封建社會文化的進步。

家風、家訓、家教、在任何情況下都與社會大環(huán)境分不開,因為家庭是社會的最小細胞,無時無刻不在受著社會大環(huán)境的影響和制約。如果社會政治清明、教育發(fā)達、風氣端正,家訓、家教、家風就好,否則就可能會發(fā)生偏逆。

社會發(fā)展到今天,人們對于家訓、家教、家風并不十分關(guān)注,所以中央電視臺一提起這個話題立刻就在海內(nèi)外華人中引起熱議。其實這也不奇怪,一方面在新思想解放浪潮的沖擊下,家訓等家庭文化一度被作為糟粕文化而剔除,人們不敢輕易提起。另一方面,隨著現(xiàn)代社會人口流動規(guī)模的擴大,加之家庭人口數(shù)量的減少,原來那種以家族或以大家庭形式居住的家庭迅速解體,家訓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和功能。

在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實現(xiàn)中國夢的新形勢下重提家風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家庭建設影響著社會建設,好的家風會帶動好的社會風氣。所以,好家風就是一種正能量。我們要從每個家庭做起,讓家家有個好家風、家家培育文明人。

如此堅持下去,社會的正風正氣就會發(fā)揚光大、中華民族的文明程度就會進一步提高。

【微語】面對生活中的困難,請記得:每一次痛苦都是錘煉意志的磨刀石。

溫馨提示:
本文【我的家風故事征文800(匯編7篇)】由作者教培參考提供。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培訓啦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若存在侵權(quán)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管理員或作者進行刪除。
我們采用的作品包括內(nèi)容和圖片部分來源于網(wǎng)絡用戶投稿,我們不確定投稿用戶享有完全著作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聯(lián)系我站將及時刪除。
內(nèi)容侵權(quán)、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Copyright @ 2025 培訓啦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