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參考
教育培訓(xùn)行業(yè)知識型媒體
發(fā)布時間: 2025年01月10日 17:33
《詩經(jīng)》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溯自公元前11到前6世紀(jì),原本叫《詩》,共有詩歌305首(除此之外還有6篇有題目無內(nèi)容,即有目無辭,稱為笙詩六篇,題目分別是南陔、白華、華黍、由庚、崇丘和由儀),又稱《詩三百》。
從漢朝起儒家將其奉為經(jīng)典,遂也稱之謂《詩經(jīng)》,而正式使用《詩經(jīng)》一名,應(yīng)該起于南宋初年。早期詩經(jīng)版本眾多,其中最為著名也是流傳至今的,是魯國毛亨、漢朝毛萇注釋的《詩經(jīng)》,因此該版本又稱為《毛詩》。
《詩經(jīng)》中的詩的作者,絕大部分已經(jīng)無法考證。其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黃河流域,地理上屬先秦北方文學(xué)。
擴展資料:
關(guān)于《詩經(jīng)》中詩的分類,有“四始六義”之說?!八氖肌敝浮讹L(fēng)》、《大雅》、《小雅》、《頌》的四篇列首位的詩。“六義”則指“風(fēng)、雅、頌,賦、比、興”。“風(fēng)、雅、頌”是按音樂的不同對《詩經(jīng)》的分類,“賦、比、興”是《詩經(jīng)》的表現(xiàn)手法。
古代認為《詩經(jīng)》是群眾的心聲,反映政治的得失,有“陳古刺今”的效用。在交際的場合,可以“賦詩言志”,借詩句來表示想講的意思。
朝廷音樂機構(gòu)中的樂官,可以諷詠詩句,暗示民心對施政的反應(yīng)。春秋時期,各國之間的外交,經(jīng)常用歌詩或奏詩的方法來表達一些不想說或難以言喻的話,類似于現(xiàn)在的外交辭令。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詩經(jīng)
1、成書時間是:春秋時期。
2、簡介
《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五百多年的詩歌305篇。先秦稱《詩經(jīng)》為《詩》,或取其整數(shù)稱《詩三百》、《三百篇》。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jīng)典,才稱為《詩經(jīng)》并沿用至今?!对娊?jīng)》約成書于春秋時期,漢代傳授《詩經(jīng)》的有齊(申培)、魯(毛亨)、韓(韓嬰)、毛(趙人毛萇)四家。東漢以后,齊、魯、韓三家先后亡失,僅存《毛詩外傳》。毛詩盛行于東漢以后,并流傳至今。
3、詩經(jīng)體裁
《詩經(jīng)》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時期大約五百多年的三百零五篇詩歌。內(nèi)容上分為風(fēng)、雅、頌三部分,其中“風(fēng)”是地方民歌,有十五國風(fēng),共一百六十首;“雅”主要是朝廷樂歌,分大雅和小雅,共一百零五篇;“頌”主要是宗廟樂歌,有四十首。表現(xiàn)手法主要是賦、比、興。“賦”就是鋪陳(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就是類比(以彼物比此e69da5e6ba90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337383933物也),“興”就是啟發(fā)(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对娊?jīng)》思想和藝術(shù)價值最高的是民歌,“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伐檀》、《碩鼠》就是“風(fēng)”的代表作。
包含“風(fēng)”“雅”“頌”和修辭手法“賦”“比”“興”,合稱《詩經(jīng)》的“六義”。風(fēng)、雅、頌,是詩經(jīng)的體裁,也是詩經(jīng)作品分類的主要依據(jù)。
4、評價
《詩經(jīng)》全面地展示了中國周代時期(西周、東周、東周春秋中期)的社會生活,真實地反映了中國奴隸社會從興盛到衰敗時期的歷史面貌。其中有些詩,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劉》、《皇矣》等,記載了后稷降生到武王伐紂,是周部族起源、發(fā)展和立國的歷史敘事詩。
《詩經(jīng)》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間或雜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種句式。但雜言句式所占比例很低。只有個別詩是以雜言為主的,如《伐檀》。以四言句為主干,可以由此推想當(dāng)時演唱《詩經(jīng)》的音樂旋律,是比較平穩(wěn)和比較簡單的。至漢代以后,四言詩雖斷斷續(xù)續(xù)一直有人寫,但已不再是一種重要的詩型了。反而在辭賦、頌、贊、誄、箴、銘等特殊的韻文文體中,運用得很普遍。
究竟由誰將這些詩歌編纂成書的呢?迄今仍存在種種不同的說法。
一說孔子刪詩。把《詩經(jīng)》的編纂之功歸之于孔子一人。這種說法起源于漢代?!妒酚洝た鬃邮兰摇份d:“古者詩三千余篇,及至孔于;去其重,取可施于禮義,……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翻武雅頌之音?!薄稘h書·藝文志》說:“孔子純?nèi)≈茉姟I喜梢?,下取魯,凡三百五篇?!倍颊J為是由孔子選定《詩經(jīng)》篇目的。但是,持異議者提出一些反駁的理由:一,《史記》言孔子刪詩,在自衛(wèi)國返回魯國之后,時年近七十。在此之前,孔子均稱《詩三百》,可見在孔子中青年時期,《詩經(jīng)》已為三百篇。二,《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載,吳國公子季札在魯國觀賞周樂,樂工們先奏十五國風(fēng),再奏小雅、大雅,最后奏頌,次序和內(nèi)容基本上與今本《詩經(jīng)》相同,其時孔子虛齡只有八歲,可見當(dāng)時《詩經(jīng)》已定型。三,周代各諸侯國之間邦交往來,常常賦《詩》言志。如《左傳·定公四年》載,吳攻楚,楚敗幾亡,楚將申包胥到秦國朝廷請求援兵,痛哭七日七夜,秦哀公深為感動,賦《詩經(jīng)·無衣》,表示決心相救,恢復(fù)楚國。如果當(dāng)時《詩經(jīng)》沒有統(tǒng)一的篇目,賦《詩》言志就無法進行。那么,究竟由誰來編纂《詩經(jīng)》的呢?
一說王者采詩?!对娊?jīng)》中詩歌的創(chuàng)作時間,上起西周初年,下至春秋秦穆公時,綿延五個世紀(jì)。創(chuàng)作的地點,幾乎包括了整個黃河流域,加上長江、漢水一帶,縱橫上千里。怎樣把眾多的詩歌集中起來呢?早在漢代就出現(xiàn)了“王者采詩”的說法?!稘h書·食貨志》曰:“孟春之月(陰歷正月),群居者將散,行人振木鐸徇于路,以采詩?!眲㈧А杜c揚雄書》說:“詔問三代、周、秦軒車使者,迪人使者,以歲八月巡路,求代語、童謠、歌戲。”都說由天子指派官吏坐車去全國各地采集詩歌,以便“王者不出牖戶,盡知天下所苦;不下堂而知四方”(何休《公羊解詁》)。
一說周朝太師編定。今人朱自清認為,《詩經(jīng)》的編審權(quán)很可能在周王朝的太師之手。他在《經(jīng)典常談》中指出,春秋時各國都養(yǎng)了一班樂工,像后世闊人家的戲班子,老板叫太師。各國使臣來往,宴會時都得奏樂唱歌。太師們不但要搜集本國樂歌,還要搜集別國樂歌。除了這種搜集來的歌謠外,太師們所保存的還有貴族們?yōu)榱颂胤N事情,如祭祖、宴客、房屋落成、出兵打獵等等作的詩,這些可以說是典禮的詩。又有諷詩、頌美等等的獻詩,獻詩是臣下作了獻給君上,準(zhǔn)備讓樂工唱給君上聽的,可以說是政治詩。太師們保存下這些唱本,附帶樂譜、唱詞共有三百多篇,當(dāng)時通稱作《詩三百》。各國的樂工和太師們是搜集-整理《詩經(jīng)》的功臣,但是要取得編纂整體的統(tǒng)一,就非周王朝的太師莫屬。《國語·魯語下》有“正考父校商之名頌十二篇于周太師”的記載,正考父是宋國的大夫,獻《商頌》于周王朝的太師。今本《詩經(jīng)》的《商頌》只有五篇,很可能是太師在十二篇基礎(chǔ)上刪定的。由此看來,《詩經(jīng)》應(yīng)當(dāng)是周王朝的太師編定的。
后期整理
各個時代從各個地區(qū)搜集來的樂歌,一般認為是保存在周王室的樂官——太師那里的。他們顯然對那些面貌互異的作品進行過加工整理,有所淘汰,有所修改。所以現(xiàn)存的《詩經(jīng)》,語言形式基本上都是四言體,韻部系統(tǒng)和用韻規(guī)律大體一致,而且有些套句出現(xiàn)在異時異地的作品中(如“彼其之子”、“王事靡盬”等)。古代交通不便,語言互異,各時代、各地區(qū)的歌謠,倘非經(jīng)過加工整理,不可能出現(xiàn)上述的情況??梢哉J為,由官方制作樂歌,并搜集和整理民間樂歌,是周王朝的文化事業(yè)之一,在《詩經(jīng)》時代是不斷進行著的。
《詩經(jīng)》中所謂“燕饗詩”是一個大大的誤會,最主要的篇章在一個人的兩件大事,即宣幽太師尹吉甫的“北伐慶功宴”和“婚宴”。
作為宴會主人,自然是要先發(fā)請柬。比如“北伐慶功宴”他就給五位同僚、一位嘉賓發(fā)了請柬,而他所發(fā)的請柬有繁有簡,給召穆太保的請柬極為小心謹(jǐn)慎,即譜曲后題名為《彤弓》之樂歌,因為全體同僚中只有召氏珍藏有王授彤弓。
給嘉賓張侯仲的請柬則熱情洋溢,即著名的《鹿鳴》。而給其他四位同僚的請柬,只有時間地點,不能譜曲作樂。
太師請宴,誰敢不來?!眾同僚一是必回柬,二是受寵若驚。所以有《南有…。
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維葉萋萋。黃鳥于飛,集于灌木,其鳴喈喈。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野有死麇
野有死麇,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林有樸樕,野有死鹿,白茅純束,有女如玉。
綠衣
綠兮衣兮,綠衣黃里。
綠兮衣兮,綠衣黃裳
淇奧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揚之水
揚之水,白石鑿鑿。素衣朱襮,從之于沃。既見君子,云何不樂?
蒹葭
兼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素冠
庶見素冠兮,棘人欒欒兮,勞心慱慱兮。
菁菁者莪
菁菁者莪,在彼中阿。既見君子,樂且有儀
白駒
皎皎白駒,食我場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234326339苗??{之維之,以永今朝。所謂伊人,于焉逍遙。
黃鳥
黃鳥黃鳥,無集于谷,無啄我粟。
甫田
裳裳者華,或黃或白。我覯之子,乘其四駱;乘其四駱,六轡沃若。
青蠅
營營青蠅,止于樊。豈弟君子,無信讒言!
采綠
終朝采綠,不盈一匊,予發(fā)曲局,薄言歸沐。
終朝采藍,不盈一襜,五日為期,六日不詹。
白華
白華菅兮,白茅束兮。之子之遠,俾我獨兮!
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天步艱難,之子不猶!
何草不黃
何草不黃?何日不行?何人不盢?經(jīng)營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