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啦 考試資料 > 教學反思

認識圓柱教學反思(通用15篇)

教培參考

教育培訓行業(yè)知識型媒體

發(fā)布時間: 2024年12月25日 17:15

認識圓柱教學反思(1)

1、我對這節(jié)課有這樣的設想:對于“圓柱的高”的教學同樣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重點,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處理應再深入一些。通過課件顯示。這樣不僅能讓學生體驗到它的高有無數(shù)條,而且知道測量外側的高比較方便,同時也為后面布置的實踐作業(yè)奠定了基礎。

2、在本次活動中,我設想的學習目標是通過學生的的自主探究來認識圓柱體的外形特征,在頭腦中建構圓柱體的基本形體概念,為此,我必須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可以自由觀察想象和操作的空間,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下學習、活動。于是,我創(chuàng)設了以下的教學程序:

首先,我創(chuàng)設了一個長方體與正方體圖片,并以課件的形式展示,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探索的熱情,接著,提供多種多樣的生活中的圓柱體的課件與實物圓柱操作材料,讓學生通過摸一摸,看一看,滾一滾的方式去親自體驗圓柱體的外形特征,然后集中學生進行反饋與總結,再引導學生利用一個圓形的紙片對圓柱體上下兩個底面進行大小的比較,再集中學生進行談話,最終得出圓柱體的總體外形特征。

圓柱的組成有:一個側面和兩個底面,而總結出。兩個底面是兩個圓,并且大小一樣。為學習圓柱的表面積打基礎。接著讓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經(jīng)驗來判斷生活中見過的物品形狀是否為圓柱體,再拓展學生的想象思維,讓學生說說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相似于圓柱體的物品。

本節(jié)課存在的優(yōu)點是創(chuàng)設了合適的環(huán)境供學生進行自由的探索,讓學生在“做中學”,使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并且融入了課件的使用,讓課堂氛圍“熱鬧”起來,更加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欲望,同時,師生關系能夠得到和諧發(fā)展。最后的延伸活動保持和發(fā)展了學生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和感受探索的樂趣。

認識圓柱教學反思(2)

今天上的是《圓柱的認識》,從整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來看,自我感覺不錯。在設計這節(jié)課的時候,我就想讓學生動眼、動腦、動口、動手,多種感官參與新知的形成過程,引導學生通過自行探究與合作交流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但上課之前,又一直忐忑不安,教學任務能完成嗎?帶著這種不安開始上課,隨著教學內(nèi)容的進行,我這種不安也隨之消失,學生給了我不一樣的感覺。

在本節(jié)課中,我從問題入手,組織學生圍繞觀察感知圓柱的有關特征后,展開驗證性的操作活動(主要驗證兩個關鍵問題:“底面是面積相等的兩個圓”和“側面是一個什么樣的圖形”)。學生以活動小組為單位進行驗證。方法由學生自定,完成后全班交流。從活動后的反饋來看,活動效果較好。如在驗證“兩個底面是面積相等的圓”這一知識點時,學生不但驗證成功,而且方法也較多。一種是說量一下底面圓的直徑,直徑相等,他們的周長、面積相等。第二種用線圍,量圓柱的底,量出底的周長,再用此線量一量另一底面周長,用的線長度相同,說明兩底面相等。還有學生想出了個相當簡單的方法:把圓柱的底面畫下來,然后把圓柱的另一底面直接與畫在紙上的圓進行比較。體現(xiàn)了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對“側面展開后是一個什么樣的圖形”這一特征進行驗證中,效果也相當不錯,有的小組沿高剪,得到長方形;有的小組斜著剪,得到平行四邊形。由于我準備的疏忽,剪開的圖形沒有出現(xiàn)正方形的情況,這時,有的學生就提出了沿高來剪,還有可能出現(xiàn)正方形的情況。并說明如是正方形應具備的條件。學生的驗證,使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領會展開后長方形的長、寬與原來圓柱的底面周長、高之間關系的教學變得順其自然了。

認識圓柱教學反思(3)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10—12頁圓柱的認識,練習二的第1—4題。

教學目標: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圓柱體,認識圓柱的特征和圓柱各部分的名稱,能看懂圓柱的平面圖;認識圓柱側面的展開圖。

2、培養(yǎng)學生細致的觀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間想像能力。

3、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認識圓柱的特征。

教學難點:

看懂圓柱的平面圖。

學具:

學生每人準備一個圓柱體物品,并將其側面用白紙包好。剪刀、直尺。教師準備圓柱體、圓柱體側面展開圖、可旋轉長圓柱體的長方形。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已知圓的半徑或直徑,怎樣計算圓的周長?(指名學生回答,使學生熟悉圓的周長公式:C=2πr或C=πd)

2.求下面各圓的周長(教師依次出示題目,然后指名學生回答,其他學生評判答案是否正確)

(1)半徑是1米

(2)直徑是3厘米

(3)半徑是2分米

(4)直徑是5分米

二、認識圓柱特征

1.整體感知圓柱

(1)(出示教材第10頁中的圓柱形物體)問:這些物體的形狀有什么共同特點?

如果把這些圓柱形物體的形狀畫下來會是什么樣子?(出示圓柱的立體圖形)像這樣的圖形叫圓柱。

(2)找找圓柱,請同學找出生活中圓柱形的物體。

2.圓柱的表面

(1)摸摸圓柱。請同學摸摸自己手中圓柱的表面,說說圓柱由哪幾部分組成?

(2)指導看書:摸到的上下兩個面叫什么?它們的形狀大小如何?摸到的圓柱周圍的曲面叫什么?(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它們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圓柱的曲面叫側面。)

問:粉筆是圓柱體嗎?

3.圓柱的高

(1)教師出示高、矮不事的兩個圓柱,提問:哪個圓柱高,哪個圓柱矮?

(2)結合課本回答什么叫圓柱的高。(板書: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3)師畫一條側面上的斜線,問:這是圓柱的高嗎?為什么?兩個底面圓心的連線是高嗎?

(4)討論交流:圓柱的高的特點。

問:圓柱的高有多少條?

歸納小結并板書:圓柱的高有無數(shù)條,高的長度都相等。

深化感知:面對這數(shù)不清的高,測量哪一條最為簡便?

老師引導學生操作分析,得出測量圓柱邊上的這條高最為簡便,同時課件上的圓柱體閃爍邊上的一條高.

教師出示準備好的貼在木棒上的長方形紙片,將它快速轉動,看一看轉出來的是什么形狀?完成教材第11頁的“做一做”

4.圓柱的側面展開(例2)

(1)動手操作:請同學分小組拿出橡皮、蠟筆、水彩筆、固體膠水等有商標紙的圓柱形實物,分別把商標紙剪開,再打開,觀察商標紙的形狀.

反饋后討論:展開后得到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樣剪的?展開后得到平行四邊形的是怎樣剪的?

┌長方形

板書:沿高剪┤ 斜著剪:平行四邊形

└正方形

強調(diào):我們先研究具有代表性的長方形與圓柱的關系.

(2)尋求發(fā)現(xiàn).展開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的關系.

①師生一起把展開的長方形還原成圓柱的側面,再展開,在重復操作中觀察。

②學生再觀察電腦演示上述過程.(用彩色線條突出圓柱底面周長和高轉化成長方形長和寬的過程。)

③同學交流后說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這個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底面的周長,寬就是圓柱的高。

(3)延伸發(fā)現(xiàn).展開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邊長與圓柱的關系。

①討論:平行四邊形能否通過什么方法轉化成長方形?

課件顯示:平行四邊形通過割補轉變成長方形,再還原成圓柱側面的動畫過程。

②想一想:什么情況下圓柱側面展開是正方形?

③引導小結:不管側面怎樣剪,得到各種圖形,都能通過割補的方法轉化成長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你能推導出圓柱體側面積的計算方法嗎?

5.圓柱的側面積。

(1)圓柱的側面積,顧名思義,也就是圓柱側面的面積。

(2)出示圓柱的展開圖:這個展開后的長方形的面積和圓柱的側面積有什么關系呢?

(學生觀察很容易看到這個長方形的面積等于圓柱的側面積)

(3)那么,圓柱的側面積應該怎樣計算呢?(引導學生根據(jù)展開后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底面周長和高的關系,可以知道: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6.側面積練習:練習二第5題

(1)學生審題,回答下面的問題:

① 這兩道題分別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 計算結果要注意什么?

(2)指定一名學生板演,其他學生在練習本上做.教師行間巡視,注意發(fā)現(xiàn)學生計算中的錯誤,并及時糾正。

(3)小結:要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必須知道圓柱底面周長和高這兩個條件,有時題里只給出直徑或半徑,底面周長這個條件可以通過過計算得到,在解題前要注意看清題意再列式。

三、鞏固練習

1.做第11頁“做一做”。

2.做第15頁練習二的第3題。

教師行間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及時輔導。

3.做第15頁練習二的第4題。

4.求圓柱的側面積

(1)C=12厘米,h=12厘米(展開圖是什么形狀)

(2)d=5分米,h=6分米

(3)r=2米,h是半徑的2倍。

四、布置作業(yè)

課堂作業(yè):練習二第14題求側面積部分三道小題。

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1、一個調(diào)整

根據(jù)學情,我靈活調(diào)整了教學內(nèi)容,將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提早到第一課時完成。其實,由探索圓柱側面的特征,到推導圓柱側面積的計算公式可謂順水推舟,輕而易舉,學生理解掌握起來也比較容易,這樣的改動可以降低第二課時“圓柱表面積”的難度,給學生在“表面積的計算”一課中更多的練習時間。

2、一次討論

學生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及以往知識,在課前閱讀時對于圓柱的特征就已能基本掌握,通過課堂教學來看,僅在圓柱有多少條高時發(fā)生爭議。有的學生認為圓柱只有1條高,也有的學生認為圓柱的高只能在其側面表示。針對這一現(xiàn)狀,我在課堂上引導學生結合圓柱高的概念展開討論,從而明確了什么是“兩個底面之間距離”的含義。

3、一處拓展

在引導學生觀察得出長方形紙片旋轉后是一個圓柱后,我通過設問對教材進行了拓展。“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與旋轉后所形成的圓柱體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當學生回答長是圓柱底面直徑時,我通過直觀演示引導學生觀察得出正確結論。然后,我又舉一反三,請學生思考“如果將這個長方形換一個方向粘貼在木棒上,那么它和圓柱體又有怎樣的聯(lián)系?”通過拓展,提升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認識圓柱教學反思(4)

圓柱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立體圖形。在實際生活中,圓柱形的物體很多,學生對圓柱都有初步的感性認識。所以在教學《圓柱的認識》時,我注重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為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解決實際問題打下了基礎。

在復習導入階段,首先通過唐老鴨和米老鼠的比賽,引入學生對圓柱的初步感知,然后通過出示生活中的圓柱形物體,導入課題,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學生對新知識是好奇的。在教學新知識時,讓學生親自動手去摸一摸、比一比,采用小組合作、討論、交流等形式,讓學生多角度、多形式地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整體地感知圓柱的特征。在討論圓柱的側面時,設置懸念,先讓學生猜一猜:“這個圓柱的側面展開會是一個什么圖形呢?”通過猜測再進行驗證,學生動手操作、小組合作學習、互相交流,

認識到長方形與圓柱側面積之間的關系。把教學重難點化繁為簡,化抽象為具體,并把“觀察、猜想、操作、發(fā)現(xiàn)”的方法貫穿始終,既加深了學生對圓柱各部分名稱和特征的認識,又有效的培養(yǎng)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在練習階段,我設計了針對性練習和發(fā)展性練習,在形式、難度、靈活性上都有體現(xiàn)。判斷題有利于檢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最后的.填空題進一步鍛煉了學生對知識的靈活應用能力。

在教學方法上,充分利用圓柱形實物,讓學生自己去動手觀察,認識了圓柱的特征,并利用課件輔助教學,使學生對圓柱的特征有直觀的認識,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同時,在教學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如在認識圓柱上下兩個底面完全相同時,學生不能說出驗證的方法,也沒有時間讓學生去動手操作驗證;在學習圓柱的側面展開與長方形各部分的關系時,學生對知識理解比較困難,演示不直觀。

總之,在這堂課中我豐富了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也提高了自己的教學水平,通過這樣的活動鍛煉了自己的能力。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我會吸取經(jīng)驗教訓,彌補自己的不足,更好的進行數(shù)學知識的教學。

認識圓柱教學反思(5)

圓柱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立體圖形。在實際生活中,圓柱形的物體很多,學生對圓柱都有初步的感性認識。

導入新課時,我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出了,利用課件出示長方形圖片,并提現(xiàn)問題“由長方形你能想到什么樣的立體圖形?”給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大部分學生都可以由此聯(lián)想到長方體,緊接著我通過實物演示和課件演示:長方形繞著其中的一條邊旋轉,運動軌跡形成圓柱的過程。引導學生由平面圖形聯(lián)想到立體圖形,體會“面動成體”,并揭示課題:圓柱的認識。

探究圓柱的特征時,首先呈現(xiàn)了現(xiàn)實生活中具有圓柱特征的建筑物和生活用品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并認真思考:“這些物體的形狀有什么共同特點?”然后從具體實物中抽象出圓柱的立體圖形,給出圖形的名稱,讓學生對圓柱的認識經(jīng)歷由形象——表象——抽象的過程。最后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還見過哪些圓柱形的物體,豐富學生的頭腦中圓柱形象的儲備,加深對圓柱的認識。利用課件抽象出圓柱的幾何圖形讓學生經(jīng)歷由直觀物體到抽象幾何形狀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再讓學生舉例說說日常生活中見過哪些物體是圓柱體的,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圓柱各部分的名稱和特征則采用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的方式進行:通過自學教材、觀察圓柱實物、摸一摸、比一比等多種方式進行學習,采用小組合作、討論、交流等形式,讓學生多角度、多形式地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整體地感知圓柱的特征。為了深化圓柱特征的認識,我還采用實物操作演示:長方形繞著其中的一條邊旋轉。從運動的角度認識圓柱的特征。

探究圓柱體的側面展開圖特征是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我從圓柱的特征出發(fā)設置懸念,提出問題:是不是任意兩個大小相同的圓(底面)和一個側面就一定能組成圓柱?提出探究要求側面和兩個底面之間存在怎樣的關系?側面展開后是什么形狀?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再動手實踐操作進行驗證。通過小組合作、討論、交流等形式,讓學生多角度、多形式地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微課《圓柱的側面展開過程》的播放使學生知道了圓柱側面沿著高展開可能會出現(xiàn)的圖形。明白了展開圖形與圓柱各部分之間的關系,認識到了圓柱的底面周長相當于長方形的長,高相當于長方形的寬,這樣把教學重難點化繁為簡,化抽象為具體,并把“觀察、猜想、操作、發(fā)現(xiàn)”的方法貫穿始終,既加深了學生對圓柱各部分名稱和特征的認識,又有效的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

練習中我設計了三個層次不同的練習,其目的是讓學生在練習中加深對圓柱的認識,提高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靈活性,體現(xiàn)數(shù)學知識的有用。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引發(fā)學生探索的欲望,設計“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等開放性的問題,把學生帶入思考、研究的天地,為學生提供了動手操作、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機會,使學生在探索、交流中體驗和理解數(shù)學。

認識圓柱教學反思(6)

《圓柱的認識》一課,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學得主動積極。因為教學成功的關鍵在于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所以我創(chuàng)設了一個有利于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發(fā)展的教育情境。通過學生動手動腦,來突破難點——圓柱的側面展開圖。

這節(jié)課,我為學生提供了施展才華的舞臺,使學生不斷探索交流,增強他們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與自信心。

課堂的最后,合作制作一個儲蓄罐。通過小組交流,理解了圓柱的底面是兩個完全相同的圓和側面展開圖的不同情況后,在展開操作。同學們一起動手動腦,合作的去探索,去創(chuàng)造。這樣設計既加深了學生對側面展開圖的長和寬與底面周長和高的關系的理解;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主動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

同時,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

如同學們通過摸口袋中的物體后,對圓柱體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馬上又讓他們?nèi)グl(fā)現(xiàn),去觀察圓柱的基本特征。意圖和思路都是正確的,但問題的提出不是很清晰和明確,給孩子們的發(fā)現(xiàn)帶來了不便,發(fā)現(xiàn)什么呢?如果把“同學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改成“圓柱也有它的特征,看看誰能先發(fā)現(xiàn)它的特征?”就更加準確些了。

又如,在同學們觀察課件:把圓柱沿著其中的一條高展開后,形成了2個完全相同的圓和1個長方形。馬上讓同學們通過觀察說出:長方形和圓柱的各部分有什么關系。教學的實施不如先讓同學們小組討論,梳理思路再進行匯報,來得更好些等等。

總之,我從這堂課中豐富了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也提高了教學水平,又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鍛煉了自己,完善了自己,使我受益頗豐!

認識圓柱教學反思(7)

本課教學過程是師生積極參與,良性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教學內(nèi)容特點與學生認識特點,盡可能地做到“數(shù)學教學應該盡可能展現(xiàn)數(shù)學怎樣從實際背景材料中抽象出來,又怎樣應用于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做到了:

一、方法滲透拋磚引玉常言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生數(shù)學知識的掌握,不能依靠機械記憶,而應該是老師幫助學生真正理解知識,獲取學習的能力。為此,我在開課復習舊知牽引出新知時,刻意強調(diào)要以研究長、正方體組成及特征的`方法去研究圓柱體。因為與知識,技能相比,方法顯得更為重要。教師要敏銳地予以捕捉,應用,有時還必須外顯化,刻意放大,并在課堂中予以傳遞。設計一個適當?shù)慕虒W方式,并有意調(diào)控,努力營造師生互動的氛圍,從而形成高效有效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對于教學目標的達成至關重要。這樣既揭示了數(shù)學知識前后,內(nèi)在的密切聯(lián)系,又讓學生知道怎樣去學習,怎樣去思維,讓學生掌握“非言語程序性知識”的思維方法。

二、合作探究推波助瀾自主合作探索學習,學生是知識的直接探索者、建構者和發(fā)現(xiàn)者。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充當?shù)氖墙M織者、引領者和激勵者的角色。引導與組織學生動手合作,通過觀察、思考、想象、概括、分析、優(yōu)化等數(shù)學思維活動探索出圓柱體側面展開后長等于圓柱體底面周長、寬等于圓柱的高這一結論。力圖使學生不被動接受數(shù)學概念,而是通過“頭腦創(chuàng)造”去探索、發(fā)展、生成數(shù)學概念,去再現(xiàn)數(shù)學概念的形成路徑。因為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有激情的課堂能夠使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兒童的思維是同他的感受和情感分不開的”。

三、理解運用

《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告訴我們:“數(shù)學課程還要特別注重發(fā)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讓學生“認識到現(xiàn)實生活中蘊藏著大量與數(shù)量和圖形有關的問題。這些問題可以抽象成數(shù)學問題。用數(shù)學的方法予以解決”。此設計是全課的升華和結晶。旨在讓學生通過前段的學習運用已有的數(shù)學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實際應用問題,讓學生從具有原始背景的數(shù)學素材中抽象出其中包含的數(shù)學問題。是“用”數(shù)學,是一種提升與完備數(shù)學能力的過程。學生在這一過程中以數(shù)學的眼光去審視、挖掘出數(shù)學信息,并運用數(shù)學語言進行描述,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明白:“數(shù)學知識的形成來源于實際的需要與數(shù)學內(nèi)部的需要”。

總之,數(shù)學教學是一種“去情境化,去個人化和去時間化”的過程。數(shù)學教學的終極目標是通過生動、活潑的學習發(fā)展學生思維,提高數(shù)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思考的習慣和能力,并努力將“文化落實到人格”,直至幫助學生形成一定的思維方式與價值取向。

認識圓柱教學反思(8)

本節(jié)課我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能主動學習新知,突破難點、疑點,能解決實際問題。

1、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經(jīng)歷猜想、操作、驗證、討論、歸納等數(shù)學活動。比如,我從圓柱模型拼成長方體入手,強調(diào)它們是等底等高長方體。由長方體體積公式V=Sh,猜想圓柱的體積公式。再通過學生的具體實際操作、小組合作探究,從而探索出圓柱體積公式,并掌握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能解決與圓柱體積計算相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在活動中進一步使學生體會“轉化”方法的價值,比如,回顧上學期所學的圓的面積推導公式,從而理解圓柱的底面積與長方體底面積相等。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應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本節(jié)課中,我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采用多媒體課件。但我認為一節(jié)好課就非要使用多媒體課件嗎?其實不然。當然,今天我在教學中,確實有許多的不足。比如,將圓柱體切割成若干等份,等份越多,分得越細,就越接近于長方體。倘若使用了多媒體課件演示,或許效果更明顯

總之,今天教學中的不足,我會不斷改進。既面向全體學生,又注重不同學生的不同發(fā)展,設計更精、更符合學生發(fā)展的梯度問題,讓他們在有限的時空內(nèi)愉快學習、成長!

一節(jié)課下來,我靜心思考,有以下幾點反思:

1、一節(jié)好的課,在教學時要層次清楚,步步深入,重點突出。

在教學“圓錐的體積”時,我首先從實物圖形講解到空間圖形,采用對比的方法,不斷加深學生對形體的認識。然后要學生用自己的學具動手做實驗,從實驗的過程中得出結論:等底等高的圓錐體體積是圓柱體體積的三分之一,從而推出圓錐的體積公式。這樣,就有一種水到渠成的感覺。然后,利用公式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加深學生印象。

2、一節(jié)好的課,應注意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新課一開始,我就讓學生觀察,先猜測圓柱和圓錐的大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明白學習目標。在應用公式的教學中,又把問題轉向到課初學生猜測且還沒有解決的問題,引導學生計算出圓錐的體積,終于使懸念得出了滿意的結果,使學生獲得了成功的喜悅。

3、一節(jié)好的課,要有全體學生的積極參與,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

由于我平時非常重視讓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想象力,因此,學生在這節(jié)課上,表現(xiàn)也相當?shù)某錾?。我在教學中注意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采用分組觀察、操作、討論,動手做實驗等方法,突出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認識圓柱教學反思(9)

今天,進入第二單元《圓柱與圓錐》的學習,也是學生在小學最后一次學習空間圖形。操作、思考、想象相結合是學生認識圖形、探索圖形特征、發(fā)展空間觀念的重要途徑。在本單元中,教材也安排了操作活動的,在每個主題活動中都安排了操作活動,促進學生理解數(shù)學知識、發(fā)展空間觀念。如“圓柱的表面積”的教學中,教材引導學生通過操作來說明圓柱的側面展開后是一個怎樣的圖形?讓學生進行圓柱實物測量算表面積,制作筆筒,深化知識的理解。

我跟去年一樣,布置課前前置作業(yè):明天我們學習《圓柱的認識》,回家找一個大一點的圓柱形的物體,用最少的彩紙把這個圓柱包起來。

課一開始,讓學生回顧學過的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特征,你心目中長方體與正方體是怎樣的呢?學生從面、頂點、邊來交流,交流中其實對圓柱的認識做了很好引導。接著,讓學生交流你心目中的圓柱是怎樣的?由于學生自己操作過,因此回答非常積極。從底面、高和側面來交流,很快學生在交流中明確:圓柱的上下兩個面是完全相同的圓;側面是一個彎曲的面,并且粗細均勻;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有無數(shù)條高。我追問著:你怎樣證明兩個底面大小相等呢?生1:我在包這個圓柱時,只測量了一個底面直徑,剪了兩個,正好,因此兩個底面大小相等。生2:圓柱可以看成有無數(shù)個大小相等的圓片疊起來的,那么兩個底面大小一定相等。生3:在包圓柱時,我測量過兩個底面的直徑,大小相等。你怎樣證明圓柱的高有無數(shù)條?生1:我覺得兩個底面間有很多的垂直線段。生2:底面有無數(shù)的點,兩個底面對應的點連接的線段都是圓柱的高了。引導學生通過實驗和推理的方法來證明,讓學生結合實驗操作進行辯析明理,加深學生對圓柱特征的理解。

你怎么知道圓柱的側面展開是長方形呢?學生通過滾、包圓柱、圍圓柱發(fā)現(xiàn)了展開的側面與圓柱的聯(lián)系。你能用這張長30厘米,寬20厘米的紙圍成怎樣的圓柱呢?生1:我圍成的圓柱,圓柱的底面周長是長方形的寬,圓柱的高是長方形的長。生2:我圍成的圓柱,圓柱的底面周長是長方形的長,圓柱的高是長方形的寬。我課件演示,觀察一下,你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學生發(fā)現(xiàn)了長方形的'面積就是圓柱的側面積,發(fā)現(xiàn)了兩個圓柱的側面積相等,都是這張長方形紙的面積。得出了結論側面積相等,但它們的底面積不相等,高也不相等。通過這樣的練習學生很自然的感悟到圓柱的側面積就用長方形的長乘寬,也就是圓柱的底面周長乘高。

學生對圓柱認識到位與否直接關系到圓柱表面積和體積的教學,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認識圓柱”是“圓柱”單元的重點中的重點。通過包圓柱,一張白紙圍圓柱,把傳統(tǒng)的“剪”改成現(xiàn)在的“圍”,使學生對圓柱側面研究自然過渡到對“長方形”與“圍成圓柱”關系的研究上,更加深入,努力實現(xiàn)探究效果的最大化。

認識圓柱教學反思(10)

《圓柱的認識和表面積的計算》教學反思 在認識圓柱體的課堂上,我設計了讓學生分小組進行自主合作學習的教學形式。學生的小組活動各不相同,比較突出的優(yōu)點是學生對圓柱的特征認識都是在自己動手操作的過程中體驗到出現(xiàn)的主要問題:①學生對自己所探索的知識不會歸納,表述;②學生的探研學習是無序的,隨意的;③各組的各位成員對知識的探究和思考,差異很大;④學生的自學能力較差;⑤學生不會交流學習。研究“圓柱的認識以及表面積”是在學生已有的有關圓面積和長(正)方體的表面積等有關知識,已具有了獨立研究表面積的能力,而且圓柱形在小學生的'顯示生活中處處可見,比較熟悉,因此,我將此學習內(nèi)容作為學生進行探索,研究學習的材料。通過試驗課:我對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反思: 1、這樣的課,讓學生進行探研學習,教師進行引導的關鍵是設計好一張讓學生有序進行知識歸納和理解的表格。2、這樣的課還要多讓學生上逐漸培養(yǎng)學生交流學習的能力和獨立思考分析的能力。3、在學生動手探索的過程中,教師要做的是幫助,不是引導、指責,指導也應是在學生需要的時候,再給予 4、這樣的課,有利于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觀察和分析。只有看清了學生的學習,才能有方向努力做好我們的教。

認識圓柱教學反思(11)

《認識圓柱》教學反思范文

本節(jié)課通過“引圓柱——學圓柱——探圓柱——用圓柱以及悟圓柱”這五個環(huán)節(jié),引領學生經(jīng)歷了回憶對比、看書自學、實踐探究、欣賞感悟的過程,認識了圓柱各部分的名稱及其特征,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本節(jié)課有以下幾方面是做得比較好的:

一、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定教

我經(jīng)常思考:學生在學習新知之前,絕不是“一張白紙”,他們都有著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有著不同的知識基礎。所以,教師的“教”應服務于學生的“學”。

對于圓柱,學生在生活中都會有或多或少的認識。因此,我把新知的引入瞄準了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以學生的學習需要確定本課的教學起點。由最初的回憶圓到引出圓柱,再由想圓柱到充滿神秘感的摸圓柱,這一個個滿載思維的過程都使學生真實地感受到圓柱的與眾不同,從而產(chǎn)生認識圓柱的強烈欲望。

而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個性特征是我確定教學方式的重要前提。對于圓柱各部分名稱,書中已有明確的介紹,引導他們拿起圓柱看書自學,這種實實在在的學習方式,不僅拉近了課本與現(xiàn)實的距離,而且使學生充分體會到經(jīng)過自己努力獲得知識的成功感。終生受用的自學能力也隨之得到提高。

《數(shù)學課程標準》告訴我,數(shù)學學習是建立在學生的認知需要上的,在新的教學理念倡導下,學生不再是活生生的容器,被動等待著教師照本宣科的澆灌和枯燥無味的填塞。他們需要的是親身感受、親自體驗知識的“再創(chuàng)造”和“再發(fā)現(xiàn)”的過程。因此,對于圓柱側面展開圖的教學,我創(chuàng)設了一個制作圓柱的話題,用生動有趣的實踐活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巧妙地引出探索圓柱側面特征的需要。學生圍繞著“制作一個圓柱需要剪出什么材料”的問題,自然探索起圓柱的底面和側面的特征。在這過程中,學生的猜想、驗證、推理、交流等一系列的思維活動,也因需要而生成。而在進行側面展開圖的探索時,作為引導者的我選擇了先讓學生重點探索側面沿高展開得到長方形的一般情況,然后再通過“選材做圓柱”的活動,將側面展開得到正方形的特殊情況以及平行四邊形和不規(guī)則圖形的.其他情況加以滲透。在保證學生掌握基礎的前提下,做到了數(shù)學知識和數(shù)學思想的有益拓展,讓每個學生 “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實”。

二、生活材料數(shù)學化,數(shù)學學習生活化

圓柱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立體圖形。所以我選擇了利用課件,演示從生活中的圓柱形實物到數(shù)學中的圓柱的抽象過程,讓學生體會到生活數(shù)學化的過程。此外,我為每個學生都準備了一個圓柱模型,學生可以在自學、探索等等的活動中親手摸一摸、剪一剪、看一看,生活實物與數(shù)學學習相輔相成,這有利于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最后,借助多媒體又讓數(shù)學學習走向生活化,引領學生走進圓柱的世界,看看圓柱在自然界和人類生活、生產(chǎn)中的存在,并直觀、巧妙地介紹了圓柱的高在生活中的其他叫法,使學生 活學活用,由心發(fā)出“圓柱的作用可真大啊”、“我還要繼續(xù)探究圓柱”等等的感嘆。

三、立足課堂,為學生的發(fā)展而教

尊重每一個學生,讓學生在民主、和諧的環(huán)境中積極參與,開啟智慧,是我力求做到的。通過設計填空、判斷、選擇、做圓柱,這樣有梯度的練習,有利于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鞏固新知并形成技能。為了讓學生的學習更有效益,我別具匠心地設計板書,不僅突出了重難點,還大大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此外,我精心設計的課后延伸——可樂罐的奧秘,開放性地向學生注入生活現(xiàn)實的鮮活信息,使學生深刻體會到數(shù)學學習的價值所在。而看到剛才學生的眼神,我感受到他們將越來越喜歡上數(shù)學……

本著以學定教、為學生發(fā)展而教的理念,我和學生在和諧、充實的教學過程中相互學習,共同成長。

但同時,在剛才的教學過程中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存在的問題。比如,對于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處理,還得繼續(xù)細化和優(yōu)化,以達到更高更好的教學效益。以及,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更好地處理老師預設以外的突發(fā)問題等等,都是我要繼續(xù)學習、繼續(xù)努力的方向。

認識圓柱教學反思(12)

《圓柱的認識》教學實錄與反思

〔教學片斷〕

師:你對圓柱有哪些了解?

生1:圓柱有兩個底面

生2:圓柱的底面是圓形

〔學生舉手的人不多,有點冷場〕

師:看來大家對圓柱有了一些了解,下面我們來進一步探索圓柱的特征。

(接著,教師出示小組學習要求,讓學生通過觀察圓柱實物,圍繞3個問題,探索圓柱的特征)

師:通過觀察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生1:我發(fā)現(xiàn)圓柱的兩個底面是圓形。

生2:我覺得圓柱的兩個底面面積相等。

師:你們有辦法證明圓柱的兩個底面相等嗎?

生3:〔該生是學困生,但在公開課中回答問題一向很積極〕如果圓柱的兩個底面不相等,那么圓柱就會一頭大,一頭小。

師:恩(停頓),你能再說說嗎?〔這時我聽得不太清楚〕

生3:兩個底面不相等,一頭大,一頭小,會東倒西歪。

師:(沒有做出評價)還有別的方法嗎?

生4:我是通過把上面的蓋子取下和底面相比,得出兩個底面大小相等的。

師:說得太好了。(露出滿意的神情)

(之后,老師拿出一個有蓋的茶葉罐,按生4的方面演示了一遍)

板書:面積相等的兩個圓

師:圓柱的面還有什么特征?

生5:我發(fā)現(xiàn)圓柱的表面摸起來很光滑,永遠也“摸不到頭”。

師:為什么“摸不到頭”?你覺得圓柱的這個面和底面有什么不同?

生6:底面是個平面,而這個面不是平面。

師:我們就說這個面是曲面。(板書:曲面)

〔反思〕

一、學生不是一張白紙。

“學生不是空著腦袋走進課堂的”,他們的數(shù)學學習不僅僅在數(shù)學課堂上,在生活中他們也在不斷地積累數(shù)學的知識和經(jīng)驗。因此“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把“數(shù)學教學活動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的基礎之上”。圓柱形的物體在生活中可謂太常見了,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一定在生活中或多或少積累了一些有關圓柱的知識和經(jīng)驗?;凇白鹬貙W生的已知,引導學生的未知,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的思想,我提出了“你對圓柱有哪些了解?”的`問題,試圖通過這個問題,找到學生學習新知的生長點和聯(lián)結點,達到“立足舊知,激起學生靈動思維”的目標。從學生的回答不難看出,學生對于圓柱的整體把握顯然不感興趣,他們更多的關心是某個局部,如兩個底面,底面的形狀等。不過令人遺憾的是,對于我的這個安排學生并沒有領情,舉手回答的學生不多,我所想要看到的“各抒己見”、“百花齊放”的情景并沒有出現(xiàn)。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學生的冷場?除了學生進入高年級,由于生理、心理的諸多問題導致不愛回答問題,羞于表達,或懶于表現(xiàn)的原因以外,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我們平時的課堂上,為了追求所謂的“教學質(zhì)量”,所謂的“高效”,犧牲了給學生說話的機會。漸漸的,學生也就習慣沉默了。

二、給學生發(fā)現(xiàn)的機會

弗賴登塔爾說:學習數(shù)學的最好方法,就是學生親自把知識發(fā)現(xiàn)出來。在本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老師并沒有把圓柱的特征“教”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觸摸圓柱體實物,用他們自己的眼睛和雙手去發(fā)現(xiàn),去感悟圓柱的特征。特別是在有一位學生發(fā)現(xiàn)了圓柱的兩個底面大小相等后我并沒有就此作罷,而是讓全體學生想辦法證明這個發(fā)現(xiàn)。通過匯報我們不然看出,由于老師給了學生這個機會,其結果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學生從各自的視角出發(fā),證明了圓柱的兩個底面相等,展示了學生有個性的學習方式。

三、生成需要互動

證明“圓柱的兩個底面大小相等”這個環(huán)節(jié),在備課時預想學生可能會有以下幾種證明方法:1、將圓柱形容器的蓋子取下與底面相比較;2、用圓柱形實物的底面在紙上畫一個圓,然后將另一底面和畫好的圓作比較;3、用尺子量出兩個底面的直徑或半徑作比較。然而在課堂教學中,有許許多多的意想不到,生3的說法就沒有在我的預設之中。如何應對突如其來的想法?如何把握生成?是對教師把握課堂水平的一次考驗。在這個過程中,令自己感到惋惜的是在生3回答之后,我竟然沒有做出任何評價。我用沉默這盆冷水,澆滅了該生創(chuàng)新的火花;我的無動于衷,擊退了該生答題的熱情。這樣一來,創(chuàng)設一個敢于質(zhì)疑,樂于表達的課堂學習氣氛的想法也就成了一句空話。在后來的評課中,教研組長陳老師評價說:“生3的回答,從反面論證了圓柱的底面積相等,應該得到鼓勵和表揚。”學困生這樣一次精彩的回答,獨辟溪徑的思路,我卻視而不見,至今我還后悔不已。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我當時沒有聽懂該生的意思,沒有馬上反應過來;另一方面,暴露出在我的思想深處,關注課堂的進程比關注學生多一些。因為學生的回答在我的預設之外,便敷衍了事,心里更想聽到的是預設中的答案。后來這位學生的回答,我之所以滿意,我想也是這種心理在作怪吧。以學生為主體,具體落實到課堂上,教師應該關注每一位學生表現(xiàn),重視教師評價對學生所起到的激勵作用。課堂因生成而精彩,而生成離不開師生之間的互動,只有互動才能更好的促進學生的生成,課堂才能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

認識圓柱教學反思(13)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圓柱的認識和表面積》教學反思

在認識圓柱體的課堂上,我設計了讓學生分小組進行自主合作學習的教學形式。學生的小組活動各不相同,比較突出的優(yōu)點是學生對圓柱的特征認識都是在自己動手操作的過程中體驗到出現(xiàn)的主要問題:①學生對自己所探索的知識不會歸納,表述;②學生的探研學習是無序的,隨意的;③各組的各位成員對知識的.探究和思考,差異很大;④學生的自學能力較差;⑤學生不會交流學習。

研究“圓柱的認識以及表面積”是在學生已有的有關圓面積和長(正)方體的表面積等有關知識,已具有了獨立研究表面積的能力,而且圓柱形在小學生的顯示生活中處處可見,比較熟悉,因此,我們備課組將此學習內(nèi)容作為學生進行探索,研究學習的材料。

通過試驗課:我們對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反思:

1、這樣的課,讓學生進行探研學習,教師進行引導的關鍵是設計好一張讓學生有序進行知識歸納和理解的表格。

2、這樣的課還要多讓學生上逐漸培養(yǎng)學生交流學習的能力和獨立思考分析的能力。

3、在學生動手探索的過程中,教師要做的是幫助,不是引導、指責,指導也應是在學生需要的時候,再給予

4、這樣的課,有利于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觀察和分析。

認識圓柱教學反思(14)

《圓柱的認識和表面積的計算》的教學反思

在認識圓柱體的課堂上,我設計了讓學生分小組進行自主合作學習的教學形式。學生的小組活動各不相同,比較突出的優(yōu)點是學生對圓柱的特征認識都是在自己動手操作的過程中體驗到出現(xiàn)的主要問題:

①學生對自己所探索的知識不會歸納,表述;

②學生的`探研學習是無序的,隨意的;

③各組的各位成員對知識的探究和思考,差異很大;

④學生的自學能力較差;

⑤學生不會交流學習。

研究“圓柱的認識以及表面積”是在學生已有的有關圓面積和長(正)方體的表面積等有關知識,已具有了獨立研究表面積的能力,而且圓柱形在小學生的顯示生活中處處可見,比較熟悉,因此,我們備課組將此學習內(nèi)容作為學生進行探索,研究學習的材料。

通過試驗課:我們對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反思:

1、這樣的課,讓學生進行探研學習,教師進行引導的關鍵是設計好一張讓學生有序進行知識歸納和理解的表格。

2、這樣的課還要多讓學生上逐漸培養(yǎng)學生交流學習的能力和獨立思考分析的能力。

3、在學生動手探索的過程中,教師要做的是幫助,不是引導、指責,指導也應是在學生需要的時候,再給予

4、這樣的課,有利于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觀察和分析。

只有看清了學生的學習,才能有方向努力做好我們的教。

認識圓柱教學反思(15)

小學低年級數(shù)學六年級下冊《圓柱的認識》教學反思

圓柱在小學低年級學生就有所接觸,是繼五年級長方體、正方體之后的一種新的立體圖形。因其在建筑業(yè)、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這是一個將數(shù)學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的典型。因此這節(jié)課的學習顯得尤為必要,使學生明白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上課伊始,圖片顯示建筑物,日常生活用品中的圓柱形,給學生一個震撼,了解圓柱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性。在實際生活中,雖然圓柱形的.物體很多,學生對圓柱的認識都是感性認識,而課堂教學是對圓柱體進行理性的認識。學生對新知識是好奇的,所以在教學時,動手操作和探索研究,自我發(fā)現(xiàn)和掌握圓的柱的基本特征,是本節(jié)課的主題。過后組織學生觀察、觸摸、猜測、操作驗證、鞏固、應用這幾個環(huán)節(jié)組成。組織學生通過觀察手中的圓柱實物,初步感知圓柱特征,是直觀感知層面的活動中,對圓柱特征有一個較為完整的把握。再把圓柱放在平面上來了解,由實踐上升到理論的層次,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抽象思維能力。

圓柱側面展開的學習我將它作為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nèi)容,它將影響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學習。我上網(wǎng)查閱了不少資料,關于圓柱側面剪開的教學,沒有象以前的課堂中,將包裝紙剪開后成四種不同的形狀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不規(guī)則的圖形作為教學的重點,即使出現(xiàn)了這么多形狀,只是口頭帶過去了。一般同學不會的,在圓柱體的特征教學中它能起到什么作呢?不管怎么剪成什么樣不都要將它轉化成長方形來研究嗎?因此,教學中簡化這一過程,當學生剪開側面出現(xiàn)了長方形。正方形,而沒出現(xiàn)平行四邊形和不規(guī)則的圖形時,我用課件動畫展示了側面轉化成長方形,以及底面圓與長方形之間的關系的過程。認識到長方形與圓柱側面積之間的關系。把教學重難點化繁為簡,化抽象為具體,并把“觀察、猜想、操作、發(fā)現(xiàn)”的方法貫穿始終,既加深了學生對圓柱各部分名稱和特征的認識,又有效的培養(yǎng)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練習題設計緊緊圍繞新知展開。我設計了針對性練習和發(fā)展性練習,在形式、難度、靈活性上都有體現(xiàn)。判斷題有利于檢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最后一題讓學生動手操作,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了解。

整節(jié)課的設計充分體現(xiàn)了新課標的理念,如學習方式:自主、探究、合作,評價多元等等,但課中教師設計的環(huán)節(jié)太過樸實,缺乏有力的感召力,還必須在創(chuàng)設生動活撥的場景方面下工夫,教學環(huán)節(jié)太理性化,不太適合小學生的特點,語言方面要求少而精,富有童趣。只有在不斷的反思中去改正才有極大的收獲。

985大學 211大學 全國院校對比 專升本 美國留學 留求藝網(wǎng)

溫馨提示:
本文【認識圓柱教學反思(通用15篇)】由作者教培參考提供。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培訓啦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若存在侵權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管理員或作者進行刪除。
我們采用的作品包括內(nèi)容和圖片部分來源于網(wǎng)絡用戶投稿,我們不確定投稿用戶享有完全著作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權利,請聯(lián)系我站將及時刪除。
內(nèi)容侵權、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Copyright @ 2024 培訓啦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湘ICP備2022011548號 美國留學 留求藝